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背景、必要性分析...........................................7
一、行业基本风险特征...............................................7
二、市场规模........................................................8
三、行业竞争格局...................................................9
第二章项目总论..................................................11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1
二、项目建设地点..................................................11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11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2
五、建设背景、规模................................................13
六、项目建设进度..................................................14
七、原辅材料及设备................................................14
八、环境影响.......................................................15
九、建设投资估算..................................................15
十、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6
十一、主要结论及建议..............................................17
第三章行业发展分析..............................................18
一、行业壁垒.......................................................18
二、行业发展概况..................................................19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2
第四章项目选址分析..............................................27
一、项目选址原则..................................................27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27
三、创新驱动发展..................................................30
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2
五、产业发展方向..................................................33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0
第五章建筑工程方案分析..........................................42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2
二、建设方案.......................................................43
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3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4
第六章发展规划..................................................45
一、公司发展规划..................................................45
二、保障措施.......................................................46
第七章SWOT分析.................................................49
一、优势分析(S)...................................................................................................49
二、劣势分析(W).................................................................................................51
三、机会分析(O)..................................................................................................51
四、威胁分析(T)...................................................................................................52
第八章运营管理..................................................58
一、公司经营宗旨..................................................58
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8
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9
四、财务会计制度..................................................63
第九章项目进度计划..............................................68
一、项目进度安排..................................................68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8
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9
第十章劳动安全生产..............................................70
一、编制依据.......................................................70
二、防范措施.......................................................72
三、预期效果评价..................................................75
第十一章项目投资分析............................................76
一、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6
二、建设投资估算..................................................77
建设投资估算表.....................................................81
三、建设期利息....................................................81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2
四、流动资金.......................................................83
流动资金估算表.....................................................84
五、项目总投资....................................................85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5
六、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6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6
第十二章经济效益分析............................................88
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8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8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9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0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1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2
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3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5
三、偿债能力分析..................................................96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7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99
一、项目风险分析..................................................99
二、项目风险对策.................................................101
第十四章总结分析...............................................103
第十五章补充表格...............................................105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5
建设投资估算表....................................................106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7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8
流动资金估算表....................................................108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9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0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1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2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3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3
利涧及利润分配表..................................................114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5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6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17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18
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18
能耗分析一览表....................................................119
报告说明
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替代煤、重油、柴油、天然气
等传统化石燃料,产品定价多参考传统化石燃料价格,根据传统化石
燃料的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如果未来传统化石燃料价
格出现大幅下降,行业产品价格将可能因此而降低,从而会对盈利水
平构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966.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3918.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1%;建设期利息109.23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20%;流动资金938.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89%。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0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7544.95万元,净利润1947.6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0.81%,财务
净现值3377.5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10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
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
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
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
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
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
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第一章背景、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市场风险
本行业对系统集成能力要求较高,热能服务供应商需具备提供热
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客户选择供应商时比较重视热能服务供
应商的成功项目案例,对其他新介入者有一定的市场壁垒。目前行业
仍处于发展的初期,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较少,市场竞争较为
缓和。但随着相关市场规模的扩大,尤其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力度不
断加强的背景下,本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势必会有更
多的国内外企业加入市场竞争,整个行业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产品价格受传统化石燃料价格下降而降低的风险
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替代煤、重油、柴油、天然气
等传统化石燃料,产品定价多参考传统化石燃料价格,根据传统化石
燃料的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如果未来传统化石燃料价
格出现大幅下降,行业产品价格将可能因此而降低,从而会对盈利水
平构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3、政策变动的风险
生物质能源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
支持,生物质能源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若未来国家政策发生不利变
化,或者财政补贴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各地方政府盲目加大项目投资
造成恶性竞争、政府过于重投资、轻市场,生物质能行业将会面临着
走上风电和光伏的老路等风险。
二、市场规模
根据2016年12月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生物质能发
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能新能[20161291号文),截至2015
年,生物质能利用量约3,500万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的生物质能利
用量约1,8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和液体燃料产业已形成一定规
模,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产业已起步,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截至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1,030万千瓦,其中,
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约530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约470万千瓦,沼
气发电约3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技术基本
成熟。
截至2015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800万吨,主要用于城
镇供暖和工业供热等领域。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
初期,成型燃料机械制造、专用锅炉制造、燃料燃烧等技术日益成熟,
具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基础。
截至2015年,全国沼气理论年产量约190亿立方米,其中户用沼
气理论年产量约140亿立方米,规模化沼气工程约10万处,年产气量
约50亿立方米,沼气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
截至2015年,燃料乙醇年产量约21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约80
万吨。生物柴油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纤维素燃料乙醇加快示范,我国
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成功应用于商业化载客飞行示范。
我国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资源总量每年相当约5亿吨标准煤,目
前已利用量仅相当2,200万吨标准煤,利用率仅为4.4%。“十二五”
期间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未完成规划指标,生物质成型燃料消费
量仅完成规划的70%,液体生物质燃料仅达规划的50%。可预见在
“十三五”期间,生物质能源业将是国家产业政策助推的重中之重。
三、行业竞争格局
生物质能源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
生物质能替代燃煤、天然气供热逐步得到重视,约2013年以后得到迅
猛发展。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政
策法规,在这些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支持下,国内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产业蓬勃发展,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生物质颗粒制造公司,并且以中
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可充分参与竞争。
目前,国内生物质颗粒制造企业数量较多,但多数企业进入该领域的
时间较短,基本处于快速发展期或成立初期,且规模较小,行业竞争
未来将逐步激烈。
第二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内蒙古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项目
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1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
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
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
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
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
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
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
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
清偿能力;
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
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
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
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
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
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
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一)编制依据
1、《中国制造2025》;
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
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
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
(二)技术原则
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
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
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
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
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
降耗。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建设背景、规模
(-)项目背景
从资源和发展潜力来看,生物质能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国
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工业锅炉、窑炉用户需要成本较低的清洁燃
料,这将为生物质工业燃料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能源结构的调整,
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创造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生物质能源是化石能源理
想的替代能源,被誉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
迫于节能环保和成本压力,很多城市的工业企业开始逐步采用生物质
工业燃料来替代煤、重油、柴油、天然气作为工业锅炉、窑炉的燃料,
这是一条可快速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市场路线,具有盈利能力强、
市场潜力大的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8667.00m2(折合约13.00亩),预计场区规
划总建筑面积13301.51肝。其中:生产工程10021.54itf,仓储工程
1514.30m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462.81rtf,公共工程302.86
m2o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能力。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
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
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原辅材料及设备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
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秸秆、稻壳、锯末、废木屑、木条、机
油、包装袋。
(二)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包括:切片机、粉碎机、滚筒烘干机、制粒机、密闭打
包仓、空压机、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叉车。
八、环境影响
该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
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各类污染物均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该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符合国家关
于清洁生产的要求,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从经济及技术上可行。
九、建设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966.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918.58万
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1%;建设期利息109.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
的2.20%;流动资金938.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89队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918.5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
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425.1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71.56万元,预备费121.83万元。
十、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0200.00万元,综
合总成本费用7544.95万元,纳税总额1192.61万元,净利润1947.62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0.81%,财务净现值3377.52万元,全部投资
回收期5.10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28667.00约13.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13301.51
1.2基底面积m24853.52
1.3投资强度万元/亩294.47
2总投资万元4966.00
2.1建设投资万元3918.58
2.1.1工程费用万元3425.19
2.1.2其他费用万元371.56
2.1.3预备费万元121.83
2.2建设期利息万元109.23
2.3流动资金万元938.19
3资金筹措万元4966.00
3.1自筹资金万元2736.83
3.2银行贷款万元2229.17
4营业收入万元10200.00正常运营年份
5总成本费用万元7544.95UIf
6利润总额万元2596.83"If
7净利润万元1947.62VIf
8所得税万元649.21tl”
9增值税万元485.18irif
10税金及附加万元58.22UIf
11纳税总额万元1192.61UIf
12工业增加值万元3908.38UIf
13盈亏平衡点万元2902.66产值
14回收期年5.10
15内部收益率30.81%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3377.52所得税后
十一、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
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第三章行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其技术和设备具有一定专用型,
对企业的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需
要对原料收集、燃料加工、设备改造及运营管理整个流程各环节具备
相应的专业能力,并对各类客户的不同能源需求有深刻理解。满足这
些条件才能够实现原料分散化、生产规模化、供应稳定化、客户稳定
化、工艺多样化、运营专业化等要求。这种综合能力往往需要企业长
期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人力物力才可能实现,因此形成了较高的技术
壁垒。
2、资金壁垒
生物质能源行业具有技术、资金密集型特点。对于新进入者而言,
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建设或租赁厂房、购买专业的研发和生产设备;
其次,由于行业技术壁垒高,需要投入资金进行人才培养与产品研发;
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较大,由于上游供应商以个体供应商户和农业
合作社居多,采购时即需要支付货款,同时企业需要一定程度的备货,
因此现金流情况对新企业也构成了严峻挑战。综上,生物质能源行业
从研发、采购、生产和废水处理都对新进行业者而言形成了资金壁垒。
3、市场壁垒
生物质能源行业的原材料分布广泛而零散,与供应方形成持久稳
固的合作关系、保证不同季节原材料供给,是新进入者面临的首要难
题。生物质能源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工业企业,热力供应的有效保
障是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的核心要素之一。下游客户一经确定热能供应
商,通常会与之长期合作并形成稳固、排他的合作关系。因此,在价
格稳定的情况下,新进入者很难打破现存的供求关系去获取原料、销
售产品,对新进入者构成一定的市场壁垒。
二、行业发展概况
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在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的作用下,由于物料间
以及物料和模辐间的相互摩擦,物料达到一定温度,再加上木质素的
黏结作用,使植物体变得致密均匀,当取消外部压力后,由于纤维分
子之间的相互缠绕,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形状,冷却以后强度
增加,成为成型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通常是指由经过粉碎的固体生
物质原料通过成型机的压缩成为圆柱形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直径
W25mm,长径比W4,常见直径尺寸有6、8、lOnrnu成型颗粒燃料密度
明显增大,体积明显缩小,便于运输和贮存;同时,体积小,与空气
接触面积大,利于燃烧;规格一致,便于实现自动化输送和燃烧;可
作为工业锅炉、住宅区供暖及户用炊事、取暖的燃料。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生产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作为产业是在
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石油价格的飙升,迫使
部分欧、美洲国家大力开发和利用替代能源;而此时生物质颗粒燃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产技术逐渐成熟起来,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
高。由于其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当地林业废弃物,运输成本低、价格
便宜,所以物美价廉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成为煤和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深受欧、美国家的青睐。但石油危机过后,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稳定,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生产和使用逐渐走向萧条,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
发展缓慢。
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识到由于长期大量使用煤、石油、
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而导致石油资源萎缩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积极
开发和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减少石化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
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在国际
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些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书
纷纷出台。例如,1997年制定并于2005年生效的《京都协议书》是人
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世界142个协议
签署国在2008-2012年期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平均下降5%。
2009年制定的《哥本哈根协议书》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其进一步确定在2015-2020年期间全球
平均气温上升要控制在2匕范围以内,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
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除了国际协议书以外,一些地区和国家
还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或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严格限制温室气体的排
放。例如,美国的《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
(AmericanCleanEnergyandSecurityAct)和《美国电力法案》
(AmericanPowerAct),欧盟的《欧盟生物质能行动计划》
(EuropeanBiomassActionPlan)和《可再生能源方案》
(DirectiveforRenewableEnergySources)等。
所有这些国际协议书和地区或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成为世界可再生
清洁能源发展的驱动力,大大刺激了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生物质颗
粒燃料产业也因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21世纪后得到了飞速发
展。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秸秆能源化利用得到了高
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在这些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支持下,国内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蓬勃
发展。国内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主要用作农村居民户用炊事、取暖、
住宅区取暖、工业锅炉以及发电厂等的燃料,可减少一次能源的损耗,
增加生态效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环境效益;为农民增收,增
加社会效益。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的产量逐年提高,农作
物秸秆的处理一度曾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为棘手的问题,乱弃乱放焚烧
秸秆不但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国
家政策的强有力后盾,实施秸秆的深加工项目,发展秸秆饲料、秸秆
煤炭、秸秆建材等绿色饲料、绿色燃料、绿色建材。解决了秸秆简单
处理带来的后患,又寻找到了新的创业增收项目。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定位的确定,中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将带来
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经济发展转型,大力
提倡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背景下,污染重、一次性消费的能源
将逐步被无污染或轻污染、可再生式的能源代替。因此,生物质能源
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符合国家发展方向,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趋势。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的鼓励与支持
我国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政策,为给生物质能源行业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环境。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为生物质能源的产
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务院办公厅2008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
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
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
率超过80%。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我国生物质能源行业,特
别是农村生物质能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发改委
2007年发布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生物质能源行
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鼓励措施。以上法规和政策均为生物质能
源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中长期的政策利好。
(2)生物质原料丰富
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数量巨大,较常见的有秸秆、稻壳、
薪材、锯末和甘蔗渣等。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为4.5
亿吨/年,折合标准煤1.8亿吨,稻壳5000万吨/年,折合标准煤2000
万吨;林业加工过程产生的木质废弃物约2400万立方米/年,折合标
准煤150万吨;各种天然薪材的合理提供量为1.4亿吨/年,折合标准
煤0.74亿吨。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我国生物质
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
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
准煤,可以为我国生物质能源行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原料保证。
(3)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从资源和发展潜力来看,生物质能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国
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工业锅炉、窑炉用户需要成本较低的清洁燃
料,这将为生物质工业燃料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能源结构的调整,
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创造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生物质能源是化石能源理
想的替代能源,被誉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
迫于节能环保和成本压力,很多城市的工业企业开始逐步采用生物质
工业燃料来替代煤、重油、柴油、天然气作为工业锅炉、窑炉的燃料,
这是一条可快速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市场路线,具有盈利能力强、
市场潜力大的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
2、不利因素
(1)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生物天然气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仍处于发展初期,受限于农村市场,
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型企业主体较少,市场体系不完善,尚未成功开
拓高价值商业化市场;纤维素乙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尚未突破,急待
开发高效混合原料发酵装置、大型低排放生物质锅炉等现代化专用设
备,提高生物天然气和成型燃料工程化水平;技术落后也导致生产过
程中的能耗高、排污量大、原料综合利用率差,增大了生物质能成本、
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并污染了环境。随着产品的应用性能要求和生产工
艺不断提高,这对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生产成本较高
我国生物质能生产成本过高,其中原料成本占比过高是造成高成
本的主要因素这将削弱其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我国非
粮能源植物本身价格就很高,加之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和我国边际性土
地利用缺乏合理规划使能源植物不集中,很难形成种植及供给规模,
从而增加了原料的收储运难度和成本。秸秆等废弃物类原料本身价格
虽不高,但一方面由于产地不集中,另一方面,政府为保护环境而制
定了较高的收购价格(如为防止农民焚烧秸秆而提高秸秆的收购价),
这些也造成了非粮能源植物原料成本的增加;2)我国生物质能生产工
艺和技术相对滞后,原料转化率与综合利用率不高,耗能大,致使生
产过程能耗及原料成本增加。
(3)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尚未建立生物天然气、生物成型燃料工业化标准体系,缺乏
设备、产品、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尚未出台生物质锅炉和生物天然
气工程专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生物质能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滞后,制
约了产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缺乏对产品和质量的技术监督。
(4)政策体系不完整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涉及原料收集、加工转化、能源产品消费、伴
生品处理等诸多环节,政策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尚未建立生物质能
产品优先利用机制,缺乏对生物天然气和成型燃料的终端补贴政策支
持。
第四章项目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
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
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地理上位于北纬37°24,-53°23',
东经97°12'-126°04'之间,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
罗斯、蒙古接壤,属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势
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
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
系。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辖9个地级市、
3个盟,共有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
旗;常住人口2539.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12.5亿元,第一产
业增加值1863.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6818.9亿元,增
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8530.5亿元,增长5.4%。
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5%和10.7沆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
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
左右,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
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
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结构和供求
关系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度博弈,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将深度调整。我
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
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
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
争与合作中加快调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区发展带来新
的重要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
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二。二五》、“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
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
速重构,内蒙古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的重大契机;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内蒙古面
临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再造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契机;
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
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投资、贸易、生产要素西移北上趋势
日益明显,互利共赢、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内蒙古面临着
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差别化区域经济政策,加大对西部大开发、
东北振兴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挖掘中西部地区回旋余地,
释放欠发达地区内需潜力,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内蒙古面
临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缩小同全国发展差距的重大契机。
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内蒙古是
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
我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型化特征明显,煤炭等资源型产业比重高,
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推进传统产
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
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协调,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科技发展总
体水平不高,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任务艰巨繁重;
我区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
头,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
经济外向度较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强,全方位扩大
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运行
积累的潜在风险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一些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新常态下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显现,加强经
济运行调控和治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任务艰巨繁重。
三、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
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
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
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
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市
场为导向、政策为保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集中发展、增强
承载能力为重点,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四)构建产业新体系。围绕“五大基地”建设,紧扣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节,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
化。
(五)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基金、信
托和租赁等金融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
撑能力。
(六)发展互联网经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机
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用。
(七)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投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供
给规模扩大、质量改善。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
高,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企业利润率稳步提高,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水平保持在合
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农牧
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
一产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
形成。“五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
度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要素结构优化,科技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内涵发展、质量提
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协调
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深
入实施,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壮大,区域发展协调
性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
水平,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就业、教育、文化、
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
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
显增加。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旗县全部
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
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
平上升。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
性循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
用地、碳排放总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乡人
居环境明显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对国家
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贡献更加突出。
五、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扩大有效需求,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强
薄弱环节,壮大市场主体,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释放有效需求。立足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推动投资、
消费、出口协同拉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
用。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挖掘新常态下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需求,
扩大政府投资,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投
资规模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发展、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力度,推进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
发挥投资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牵引作用。增加有效投资,着力补短
板、强基础、调结构、增后劲,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创新融资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趋势变化,提升居民消费
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完善促进消费政
策,释放住房、汽车等刚性消费需求,扩大教育、文化、旅游、体育
等服务消费,培育信息、养老、物业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消费结
构升级。创新消费方式,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
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
者权益。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扩大农畜产品、纺织服装、机电冶
金等优势产品出口,开拓能源、化工、汽车、电子产品等新的出口市
场,促进文化艺术、民族教育、蒙中医药等服务出口。实施优进优出
战略,提升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培育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业新优势。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建立境外资
源开发加工基地,带动设备、材料、产品和服务出口。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完善网络、
提升质量的要求,建设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盟市、重点
枢纽口岸、重要出区通道实现高速公路连通,旗县、工业园区实现一
级公路连通,完善农村牧区路网和旅游路网,形成连接内外、覆盖城
乡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加快高速铁路建设,争取盟市所在地全部进
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建设贯通自治区东西部的快速铁路大通道,打造
蒙西、蒙东区域城际铁路网。完善航空运输网络,增加支线和通用机
场布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满足客货
“零换乘”“无缝隙”运输要求。
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加快特高压输电和油气外送通道建设,构建
立体、高效、安全、便捷的能源输送通道。推动区内骨干电网智能化
升级改造,开展区域微型电网试点。实施“气化内蒙古”工程,天然
气管网基本覆盖旗县中心城镇。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
设,发挥重大水利工程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综合效益。实施江
河湖泊治理工程,提高防洪排涝综合减灾能力。实施水资源调配工程,
推进黄河流域盟市间水权转换,促进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
调。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强农田草牧场水利
设施建设。
推动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升级。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
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和无线局域网络全覆盖。
推进“三网融合”,打造数字城市。加快云平台建设,扩大云计算服
务与应用。
(三)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农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
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
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土地
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完善土地草牧场所有权、
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农牧民家
庭经营主体地位,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
牧民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
善农村牧区集体产权权能。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
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打造优势农牧业产业带。加快农牧业结构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
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促进农
业资源休养生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大力发展草产业,发展
生态畜牧业,建设国家级肉牛肉羊优良畜种繁育示范基地,推进规模
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畜产品加工
业,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牧业多种功能,提高农牧业综
合效益。支持乳肉绒龙头企业走向世界。
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农畜产品
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牧业社
会化服务体系和绿色农畜产品营销体系。加强农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
产权保护,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牧业
机械化水平。加强农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是强区之基、兴区之本。必须坚
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
现代工业新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运用市场
化机制推动煤炭行业横向整合兼并、纵向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促进煤电用一体化。顺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趋势,加快发展清洁能
源,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发电,有序开发利用油气资源,鼓励可再
生能源分布式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
沿油、气、烧、醇、苯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支
持发展精细化工。推进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搞好粉煤灰综
合利用,促进钢铁、有色金属生产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贯彻落实《中国制造二O二五》,发展大
型煤炭机械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煤化工成套设备、节能环保设备、
信息通讯设备制造业,推进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牧业机械设备制
造业改造升级,促进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壮大汽车制造业,引
导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发展壮大纺织服
装、食品加工、陶瓷等产业。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
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
环保等水平。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以领军企业为
主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推进新兴产业规模
化发展。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
要素投向新兴产业。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
略重点,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
融合发展。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全产业链整
合优化,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服务外包、
会展营销、广告创意和品牌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主导产业整体
素质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铁路、公路和节点城
市,打造一批现代物流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完善城乡物流配
送体系。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把握消费个性化、多样
化特征,巩固传统服务业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发展远程教育、远
程诊疗、数字休闲、智慧社区等新型服务模式,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
型升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旅
游业附加值,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体育产业。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
合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
销、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等服务活动,促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培育一批规模化、品牌化的服务
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服务业集聚发展区,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放宽市场准入,为服务业发展营造
良好环境。
(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
发展壮大。围绕培育壮大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和兼
并重组,形成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植物生理监测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智能医疗行业技术应用现状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无酒精葡萄酒和啤酒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无机矿物涂料行业发展动态及供给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旅游演出行业创新模式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经营模式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新型农村社区与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建设与招商引资策略分析报告版
- 逻辑写作分册课程设计
- 2024-2030年中国拖拉机行业发展动态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抗高血压药物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版
- 2024年企业业绩对赌协议模板指南
-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班会教案(3篇)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北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招聘1人(实验中心)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最新八年级外研版英语下册课文与翻译(共20页)
- 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 制浆洗漂详细过程工艺
-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新)
- 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 多层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现浇框架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