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
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
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贫血概述
一、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
症状。为测量方便,临床常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来代替。外周血中单位容
积内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
区的正常标准,可诊断贫血。
二、诊断标准
1.我国诊断贫血标准:海平面地区
男:Hb<120g/LRBC<4.5X1012/L和/或HCT<0.42,
女:Hb<HOg/LRBC<4.0X1012/L和/或HCT<0.37
孕妇:Hb<lOOg/LRBC<3.5X1012/L和/或HCT<0.30
2.国外诊断贫血标准: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贫血:
6个月〜<6岁:Hb<110g/L6~14岁:Hb<120g/L
成年男性:Hb<130g/L成年女性:Hb<120g/L
孕妇:Hb<110g/L
3.婴儿、儿童、妊娠妇女的Hb浓度较成人低。多与造血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多,摄入相对不
足有关。
4.久居高原地区的居民平均Hb浓度较海平面居民高。叮高原地区缺氧状态刺激促红素生成
增多有关。
5.某些状况下,血液稀释(血浆容量增多,如充血性心衰、巨球蛋白血症、妊娠等;补液过
多等)可表现Hb浓度相对下降;血液浓缩(失血、脱水等),则可表现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增
高。所以,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方可正确作出贫血的诊断。
6.老年人诊断贫血的指标可适度降低。
三、贫血的临床分类
1.按贫血进展速度:
急性贫血(acuteanemia):常见于失血性贫血;
慢性贫血(chronicanemia):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多表现为慢性贫血。
2.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轻度贫血90g/L<Hb<正常低限;
中度贫血60g/L<Hb<90g/L;
重度贫血30g/L<Hb<60g/L;
极重度贫血Hb<30g/L»
3.按红细胞形态分:见表
4.按骨髓红系增生程度分:
4.1增生不良性贫血(dyshyperplasiaanemia):再生障碍性贫血;
4.2增生性贫血(hyperplasiaanemia):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其他贫血。
四、发病机制与病因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cellanemia)、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各类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MDS)、先天性
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dyserythropoeiticanemia);
造血调节异常:骨髓基质细胞受损(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骨髓转移癌、骨髓炎等)、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肾功能不全、甲低、肝病等EPO生成不足;慢性疾病体内产生炎症
因子等造血负调控因子)、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介导造血细胞凋亡或产生抗体破坏或抑制造血
细胞)、造血细胞凋亡亢进(如PNI1);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缺铁性贫血(铁相对或绝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
酸或VitB12相对或绝对缺乏或利用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
内源性红细胞形态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G-6PD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血红蛋白异常(镰形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抗红细胞膜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外源性机械性因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生物因素(疟疾、溶血链球菌感染、梭状芽抱杆菌感染);
化学因素(苯、铅、神中毒,磺胺类,伯氨瞳林);
物理因素(大面积烧伤);
脾亢。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出凝血性疾病:血友病,严重肝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等;
非出凝血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痔疮,功血。
五、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耳鸣眼花、畏寒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
躁易怒、肢端麻木等;
2.皮肤粘膜:皮肤粘膜苍白,毛发角质粗糙缺少光泽;
3.呼吸循环系统:心悸气短,活动后加剧。体查可能发现脉压差增大及闻及心脏杂音;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舌质改变等。缺铁贫可有吞咽异物
感;
5.泌尿生殖系统:多尿、尿比重低、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分泌及回收功能障碍。
性功能减退,女性患者月经紊乱或闭经;
6.内分泌系统:内分泌功能紊乱;
7.血液系统:血细胞量,形态及生化成分改变;
8.影响症状的因素:贫血的速度、程度,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患者的年龄,有无其他
基础疾病,机体对缺氧的代偿及适应能力⑵3-DPG)。
六、诊断:
分两步:明确有无贫血、程度和类型;找出贫血的病因。
1.详细询问病史:现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用药史、月经生育史、危险因素
暴露史等。强调病史对明确病因的重要意义。
2.全面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骨髓检查,必要时行血清造血营养物质水平测定、溶血性贫血相关检
查及原发病检查。
七、贫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最重要,有原发病者治疗原发病。
缺铁贫或巨幼贫贫者补充铁剂或叶酸、维生素B12;
溶血性贫血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行脾切除;遗传球行脾切除;
再生障碍性贫血予造血正调控因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抱素A等治疗;肾性贫血补
充EPO,等。
2.对症治疗:目的是减轻重度血细胞减少对患者的致命影响,为对因治疗发挥作用赢得时间。
包括输血,上氧,防治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
3.骨髓移植
八、思考题:
1.试述贫血的常见病因
2.试述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简述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诊断贫血的意义?
贫血性疾病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的贮存铁已被用尽,不能满足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最多见
的贫血。
一、诊断
1.引起铁缺乏的原因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钩虫病、痔疮、胃大部切除术后、偏食等。
2.贫血的•般表现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促、纳差、水肿、低热。
3.缺铁的特殊表现易兴奋、激动、头痛、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口角炎、皮肤干
燥皱缩、指甲条纹隆起、反甲、吞咽困难。
二、辅助检查
1.血象严重贫血时红细胞形态为小细胞低色素,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正
常;
2.骨髓呈增生性贫血骨髓象,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骨髓铁染色细胞外
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0%;
3.血清铁蛋白V12ug/L;血清铁V8.95umol/L;总铁结合力>64.44umol/L:红细胞游离
原口卜琳(FEP)>4.5Hg/gHb;
三、治疗
1.病因治疗;
2.铁剂治疗
2.1口服铁剂:硫酸亚铁0.3g口服每日3次。血红蛋白升至正常后,需小剂量继续治
疗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
2.2注射铁剂口服铁剂有严重胃肠道反应者可用。
右旋糖酎铁。补铁总量(mg)=[150-患者Hb(g/dl)]X体重(kg)X0.33
肌注50mg,若无不良反应,第二日起,每日肌注100mg,直至累积剂量达到补铁总量。
第二节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是指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等原因导致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
贫血。
一、诊断
1.贫血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贫血的•般表现,可有轻度黄疸;
2.胃肠道症状舌炎、牛肉舌、镜面舌。厌食、腹胀、腹泻或便秘;
3.神经系统症状肢体麻木、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等。腱反射亢进或减弱甚至消失。
二、辅助检查
1.血象红细胞为大细胞、正常色素型,MCV>100fl,MCH>32pg,白细胞轻度减少,中性
粒细胞分叶过多,血小板轻度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多。
2.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髓象,粒红比例减低,巨幼红细胞增多,呈“老浆幼核”,粒细胞
可见巨大杆状核、晚幼粒及中幼粒细胞。巨核细胞减少、体积增大、分叶过多。骨髓铁染色
增多。
3.血清维生素B12<74nmol/L;叶酸<6.86n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
三、治疗
1.防治原发疾病,纠正偏食习惯。
2.补充维生素B12治疗维生素B12100ug肌肉注射每日1次,2周后改为每周2次,
待血象恢复正常后改为每月1次维持治疗。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的病人需终身维持治疗。
3.补充叶酸叶酸5-lOmg口服每日3次。肠道吸收不良者可改用甲酰四氯叶酸钙
6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2〜3个月。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发病率
1.87-2.1/10万,男:女2.6-4:1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再障可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的有家族倾向和其他先天异常,如Fanconi贫血。
2.化学因素
2.1药物:在继发性再障中,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常见的有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
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
2.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生物最见,农药所致的再障近年来也时有发生。
2.3.物理因素:X射线、r射线,可损害造血微环境,造成再障。
3.病毒感染
所有能够导致肝炎的病毒都可导致再障。
4.其他因素
妊娠、慢性肾功能衰竭、SLE、类风湿性关节炎,PNH和AA的关系密切,15%的再障可转变
为PNH,20%—30%PNH可转变为PNH,叫做AA-PNH综合征。
二、发病机理:
1.造血干细胞异常
2.造血微环境的异常
3.免疫机制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
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虽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
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儿乎每例均有出血,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粘膜(口腔、
鼻腔、齿龈、球结膜)等体表出血外,常有深部脏器出血,如: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
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半数以上病例起病时即有感染,以口咽部感染、
肺炎、皮肤卅肿、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较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致病菌以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往往加重出血,常导致患者死亡。
2.慢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缓、病程进展较慢,病程较长。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输血可改
善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出血一般较轻,多为皮肤、粘膜等体表出血.,深部出血甚
少见。病程中可有轻度感染发热,以呼吸道感染多见,较易得到控制,如感染重并持续高热,
往往导致骨髓衰竭加重而转变为重型再障。
一般肝、脾、淋巴结均无肿大,晚期可因反复感染和输血.,脾轻度肿大。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少数病例早期可仅有一系或二系细胞减少。贫血较重,以重
度贫血(Hb30〜60g/L)为主,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红
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急性再障网织红细胞低于斑。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尤明显,急性再障均低
于0.5X109/L。血小板不仅数量少,而且形态较小,可致出血时间延长,血管脆性增加,血
块回缩不良。急性再障血小板常低于10X109/L。
2.骨髓象急性再障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网状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均缺如。慢性再障骨髓有散在增生灶,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减少,其中幼稚红细胞及巨核细胞减少更明显,非造
血细胞增加,比例大于50%,如穿刺遇增生灶,骨髓可增生活跃,红系有代偿性增生,但成
熟停滞在较晚阶段,因晚幼红脱核障碍而出现较多炭核晚幼红。肉眼观察再障骨髓,油滴增
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超过50%,急性再障骨髓小粒以非造血细胞为主,慢性再障
脂肪细胞较多见。
3.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呈黄白色,增生减低,主要为脂肪细胞、淋巴细胞和其他非造血细胞,
上述细胞比例大于50%,并可见骨髓间质水肿和出血。急性再障造血面积显著缩小,常<5%,
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间质水肿,出血较明显。慢性再障造血面积<15%,以脂肪细胞为主,间
质水肿,出血较轻。
五、诊断
1.急性再障(AAA)亦称重型再障I型(SAAI)
L1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现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1.2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3项中之2项:①网织红细胞〈1%(经红细胞
压积纠正),绝对值<15X109/L;②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C0.5X109/L;③血小板〈20
X109/Lo
1.3骨髓象①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70%),如增生
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②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2.慢性再障(CAA)
2.1临床表现发病慢、贫血、感染、出血较轻。
2.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
再障为高。
2.3骨髓象①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如增生活跃,红系中常有炭核晚幼
红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②骨髓小粒脂肪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增多。
慢性再障病程中如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重型再障H型(SAA
II),
六、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再障与PNH不发作型鉴别较困难。PNH出血、感染
较少、较轻,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往往高于正常,骨髓多增生活跃,红细胞系统增生较明显,
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可阳性,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CD55、CD59抗原表达明显减
少,N-ALP减少,血浆及红细胞胆碱酯酶明显减少。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障与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鉴别较困难。MDS以病
态造血为特征,外周血常显示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巨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单核细胞增
多,可见幼稚粒细胞和畸形血小板。骨髓增生多活跃,有二系或三系细胞病态改变,巨幼样
及多核红细胞较常见,中幼粒细胞增多,核浆发育不平衡,可见核异常或分叶过多。巨核细
胞不少,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多见。进一步可依据骨髓活检,白血病祖细胞增养(CFU-L),染
色体、癌基因等检查加以鉴别。
3.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常由感染和药物引起,儿童与营养不良有关,起病多伴高热、贫血重、
进展快,多误诊为急性再障。下列特点有助于鉴别:①贫血重,网织红细胞可为0,伴重度
粒细胞减少,但血小板减少多不明显,出血较轻;②骨髓增生多活跃,二系或三系减少,但
以红系减少为著,片尾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③病情有自限性,不需特殊治疗2〜6周可恢复;
④血清铜显著增高,红细胞铜减低。
4.恶性组织细胞病(MH)常伴有非感染性高热,进行性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
出血较重,外周血全血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异常组织细胞,多部位骨髓检查找到异常组织细
胞,常有吞噬现象。
5.其他需除外的疾病有纯红细胞再障、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转移癌、肾性贫血、脾亢等。
七、治疗
1.雄激素(Androgen):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临床常见的品种及用法如下。
1.1司坦哇醇(康力龙Stanozolol)2~4mg/次,每日三次口服;蛋白同化作用为甲睾酮的30
倍,雄激素活性仅1/4。
1.2d—酸睾酮(安雄TestosteroneUndecanoate)为长效制剂,首剂1g,肌肉注射,以后每次
500mg,每月二次.或40mg,每日三次口服。
单一雄激素治疗慢性再障的有效率约在50%左右.用药剂量要大,持续时间应足够长,至少三
个月。治疗半年无血红蛋白增加,才算无效.若一种雄激素无效,可换用另一种雄激素或同时用
两种雄激素治疗。用药「2月后,输血减少,网织上升,血红蛋白增加,说明有效,白细胞恢复慢,
血小板恢复较难.有效的病例,不能突然停药,需减量维持至少半年,否则可能复发.复发患者
有的再用药仍效。
雄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是肝损害和男性化.前项表现为GPT增高,胆汁淤积性黄疸。
2.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再障,特别是急性再障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应用时需要注意保护
性隔离和支持疗法.
2.1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目前是一些不适合作骨髓移植治疗的
急性再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通常剂量为12、15mg/kgd,静脉滴注,第广5天.同时合并使用
泼尼松Img/kgd,二周后开始减量,疗程一个月.有效率在50%左右。
2.2环抱菌素A(CSA)治疗急慢性再障,有相同的有效率,•般在50%飞0%.年龄与性别在治
疗上无显著差异,而骨髓中红,粒比例较高者(E/G>0.6),效果较好。
2.3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HD-MP)疗效不如ALG/ATG和CSA据报道在20%左右,对急性再障
的早期死亡率高,小儿的疗效可能优于成人。
2.4大剂量环磷酰胺(HD-Cy)来源于个别患者经HD-Cy预处理后未接受移植,或移植未成
功,但自身造血功能却得到恢复.仅有个别报道,方法为环磷酰胺45mg〃kgd,静脉输注,共4
天.治疗10例重型再障,7例完全缓解,随访7年以上,无晚期克隆性疾病发生.同时用恩丹西
酮能改善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大量输液和合并使用的美斯钠(筑乙磺酸钠,Mesna),
可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用药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在低水平维持很长时间,平均3个月才有增
加.此阶段需及时输注血小板及预防感染。
3.干细胞移植对于年龄小于45岁,尤其是小于25岁的年青急性再障患者,如有人类白细
胞抗原(HLA)匹配的相关供髓者,应积极争取做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长期无病存活率可达
60^80%,以后也很少有晚期克隆性疾病并发症。
4.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包括重组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粒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rhG-CSF),红细胞生成素(rh-EPO),白细胞介素-3(rh-IL-3)和干细胞生长因子
(rhSCF)„
5.改善骨髓微环境药物此类药物可能通过兴奋神经,调节骨髓血流,改善骨髓微环境而
发挥作用、常用于慢性再障。
5.1山葭若碱(654-2)从小剂量开始,每日30m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剂量每3天
递增10mg,直至发生严重副作用或剂量达120mg为止.夜间可加服654-2片10~30mg,副作用
有眼花口干,排尿困难,心跳加快,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肠梗阻,心衰,诱发脑出血.老年人发
生严重副作用较多,使用须谨慎。
5.2硝酸上的宁每周使用5天,休息2天,每日剂量顺序为1,2,3,3,4mg,肌肉注射,或每日
2~4mg,用3周后休息1周.疗程需超过半年.副作用有座疮,失眠和小肌群轻微颤动.有肝肾功
能不全,高血压,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者忌用。
6.联合用药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能产生协同作用,不但可相应减少一些药物剂量,
减轻毒副反应,而且有助于提高疗效,急性再障常见的联合方式有ALG/ATG(通常合并使用常
规剂量MP)加CSA加Andr,或ALG/ATG加CSA加GM-CSF加EPO,对慢性再障,多采用CSA加
Andr或SSL方案(康力龙,一叶秋碱,左旋咪唾)。
溶血性贫血
一、概述
溶血性贫血(hemolytiaanemia,H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过多过速,寿命缩
短,超过骨髓造血代偿潜能而发生的贫血。
正常状况下,骨髓具有产生正常红细胞6〜8倍代偿潜能。正常状况下,平均红细胞
寿命约为120天,当平均红细胞寿命短于15〜20天,红细胞破坏速度则远远超过骨髓代
偿潜能。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骨髓造血能够代偿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
病。
二、发病机制及临床分类
1.按溶血发生场所分:
1.1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血型不合输血,输注低渗液体等;
1.2血管外溶血:由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破坏红细胞。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
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3原位溶血:无效红细胞生成(ineffectiveerythropoiesis),骨髓中幼红细胞在释
入血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属血管外溶血。常见于巨幼贫,MDS等。
2.按红细胞破坏的原因:
2.1红细胞膜异常:
2.1.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
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等:收缩蛋白缺乏或骨架蛋白缺乏或功能蛋白
缺乏,红细胞膜脆性异常or变形能力异常,易受破坏;
2.1.2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GPI)锚链蛋白异常:如PNH:膜蛋白结构异常(受
体,信号传递系统异常),红细胞对补体不稳定(补体敏感细胞),易激活补体导致血管内溶
血。
2.2遗传性红细胞酣缺乏:
2.2.1戊糖途径酶缺陷:如,G6PD缺乏:红细胞内能量代谢异常,不能形成足够还原物质,
・旦氧化剂增多,血红蛋白变性,形成海因小体(Heinzb。曲)附着于胞膜,细胞硬度增
大,可朔性减低,在脾被阻留破坏;
2.2.2无氧糖酵解途径醐缺乏:eg,丙酮酸激酶缺乏:红细胞膜对阳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
K+漏出Na+渗入增加,红细胞稳定性破坏。
2.3珠蛋白与血红素异常:
2.3.1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
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不稳定性血红蛋白病,血红
蛋白病S、C、D、E):
2.3.2血红素异常:口卜琳病(先天性红细胞咋琳代谢异常,可分为原叶琳型、尿吓咻型、粪
吓琳型),铅中毒。
2.4红细胞周围环境异常:
2.4.1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抗体型/温抗体
继发性:SLE、病毒或药物等
原发性:红细胞膜表面吸附有凝集抗体、不完全抗体或补体,红细胞易被单核一吞噬细
胞系统吞噬
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g,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母儿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抗原
抗体反应,补体激活,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
2.4.2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血管壁异常:心脏瓣膜病或人工心脏瓣膜、血管炎病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瘤/溶血尿毒症综合征(TTP/HUS),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血管壁反复受到挤压: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2.4.3生物因素:蛇毒、疟疾、黑热病等
2.4.4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血浆渗透压改变、亚硝酸亚中毒等,引起获得性高铁血红蛋
白症并发溶血
三、临床表现
1.急性溶血:
急起寒战,乏力,头痛,腰背酸痛,呕吐,腹痛f高热,面色苍白,黄疸(红细胞破坏
分解产物毒性作用),酱油色尿,浓茶样尿,红葡萄酒样尿,重者可有周围循环衰竭,肾小管
坏死和管腔堵塞甚至急性肾衰。
2.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
2.1三大特征:贫血、黄疸、肝脾大
2.2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2.3婴幼儿时期起病者可有骨骼改变。
四、实验室检查
1.提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检查:
1.1提示血管内溶血的检查:
1.1.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
1.1.2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急性溶血停止约3〜4天后血浆中结合珠蛋白才可复原;
1.1.3血红蛋白尿:尿常规隐血阳性,尿蛋白阳性,但尿红细胞阴性;
1.1.4含铁血黄素尿:脱落上皮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多见于慢性溶血。
1.2提示血管外溶血的检查:
1.2.1高胆红素血症:游离胆红素增多;
12.224小时粪胆原与尿胆原排出量检查:临床少用。
2提示骨髓红系代偿增生的检查:
21网织红细胞增多:可达0.05〜0.20;
22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常为晚幼红,严重溶血时上可见幼粒;
23骨髓幼红细胞增生:以中幼晚幼为主,形态正常。
3其他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检查
31外周血涂片可发现畸形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
32单核一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红细胞膜上吸附有自身抗体、补体时
32.1红细胞寿命测定:51Cr标记红细胞,寿命缩短;
32.2乳酸脱氢酶:增高;
32.3红细胞渗透脆性异常:遗传球t靶形细胞I;
32.4海因小体:不稳定性血红蛋白病,G6PD缺乏症可见。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用药情况、感染、既往病史、环境接触、家族史、血型、输血史、
胎产史等。
2.全面体格检查:皮肤粘膜色泽,肝脾,体格发育状况等。
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破坏增加及红系代偿增生各项指标的检查(见前),明确溶血是否存
在。在明确溶血存在的基础匕鉴别各类溶贫:
3.1红细胞形态检查:是否有特殊红细胞畸形,如遗传球,可见球形细胞;海洋性贫血可见
靶性红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可见大量红细胞碎片;
3.2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抗阳性首先考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进一步查寻抗体;
3.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自体溶血试验:膜稳定性检验;
3.4血红蛋白电泳:诊断海洋性贫血;
3.5Ham试验(酸溶血试验):PNH酸性环境中溶血增强;
3.6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缺乏症过筛;
3.7异丙醇试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不稳定性血红蛋白病。
六、治疗
1.病因治疗:预防为主,药物引起的尽量避免使用,有家族遗传史的要提倡优生,加强产前
检查;继发因素导致的溶血性贫血,需控制原发疾病,去除病因;
2.糖皮质激素:用于免疫性溶贫及PNH;
3.免疫抑制剂:用于免疫性溶贫;
4.脾切除:适用于异常红细胞主要在脾内破坏者,如遗传球,亦可用于某些血红蛋白病及需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的自免溶贫;
5.输血支持:可暂时改善患者情况,但需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如,自免溶贫尽量避免输血,
必要时输洗涤红细胞。
七、思考题
1.溶血性贫血、血管外溶血的概念
2.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依据是什么?
3.急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严重发作时的并发症有哪些?
4.如何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治疗措施有哪些?
5.简述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某类细胞突变,发生质量和数量上的异常,具有恶性肿瘤特征,累及骨髓、
肝、脾和其他组织、器官的一种恶性血液病。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幼稚程度和自然病程,分为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和慢性白血病
(ChronicLeukemia)两大类。
一、发病情况:
白血病是世界范围内青少年发病较多的一种恶性肿瘤。白血病发病率为2.62/10万。在
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占第6位(男)和第8位(女),在35岁以下人群中占第1位。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急粒最多,急淋次之,慢粒第三。与亚洲国家相近(欧美则为慢淋多见),
在年龄上,成人白血病急粒占多数,儿童白血病急淋占多数。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尤其是
慢淋更显著。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下列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病毒感染
2.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
4.遗传因素
急性白血病
一、临床表现
1.贫血:
2.发热:
3.出血:
4.各组织被浸涧的表现
4.1肝、脾、淋巴结肿大
4.2骨及关节疼痛
4.3皮肤及粘摸变化:
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nervoussystemleukemia,CNSL)
4.5其他部位浸润: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正细胞、正色素)。
白细胞:大部分患者都增加的细胞多为原始和幼稚细胞,而成熟中性粒细胞大多减少。
血小板:基本都是减少。
2.骨髓象:
极大多数呈极度活跃和明显活跃,白血病细胞一般与正常原始及幼稚细胞不同,有核红细胞
减少(M6除外),粒红比增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M7除外),原始细胞二30%,或原始+幼稚
(早幼粒)=50%。
ANLL分型
2.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Ml):
2.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M2b。
2.3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2.4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4):
2.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2.6红白血病(M6):
2.7巨核细胞白血病(M7):
3.染色体检查
4.生化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骨髓和血象,一般不困难,对牙龈增生,胸骨压痛,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出血,
关节疼痛,不明发热等要提高警惕,及时做骨髓涂片检查。
对一些疾病引起的症状,应注意鉴别
1.其他原因引起的口腔炎症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或异常
3.原发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紫瘢
4.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5.风湿热
四、治疗
1.化疗
1.1治疗急性白血病常用化疗方案
1.2化疗药物常见毒副反应
2.骨髓移植
指征:年龄<40岁,在第一次缓解时
来源:同基因骨髓(单卵挛生子);异基因骨髓(同胞兄弟姐妹);自身骨髓或外周血,脐带
血
3.支持疗法
3.1预防治疗感染;
3.2贫血严重者,可输少将血。
3.3出血者:根据不同原因治疗。
3.4高尿酸血症治疗
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
4.1鞘内注射MTX
4.2鞘内注射Ara-C:
4.3头颅照射+鞘内注射MTX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慢性期:
1.临床表现:
1.1缓慢起病
1.2常有左上腹不适,沉重感,食后饱胀。
1.3自觉乏力、多汗、盗汗、消瘦、低热。
1.4脾脏明显肿大、质硬。胸骨下端压痛。个别在眼眶、头颅、软组织处有无痛肿块(绿色
瘤)。
2.实验室检查:
2.1血象;白细胞增高50-400X109/L
原始+早幼<10%.中性粒细胞NAP积分显著降低
2.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中、晚幼为主,原粒<10%,嗜碱、嗜酸粒细胞增加。
红系减少,巨核系早期增多或正常。
2.3染色体:90%以上患者PH,染色体阳性。t(9;22)(q34;qll)
2.4血清尿酸酶增高,血清VitB12浓度增高。
二、加速期:
三、急变期:
1.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
2.外周血中,原始加早幼粒大于30%或原淋加幼淋大于20%(原单加幼单大于20%)
四、鉴别诊断:
1.类白血病反应
2.其他原因引起的脾肿大
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五、治疗:
1.羟基胭(Hydroxyurea)
2.格列卫
3.干扰素
4.联合化疗,加别噂吟醇
5.骨髓移植
年龄小于45岁,慢性期开展效果好。
淋巴瘤
淋巴瘤(L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何杰金病(霍奇
金病,Hodgkin'sdisease,HD)和非何杰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disease,
NHDo明确诊断要依据病理。
一、流行病学
男:女=1.4-3.7:1
20-40岁占50%
10岁以下,85%为男孩
15-35岁时男女发病率几乎相等
其中NHL占95.1%
二、病因
1.病毒感染(HTLV)
2.免疫异常
3.其他
三、淋巴瘤的分类
1.何杰金病
2.非何杰金淋巴瘤
四、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1.1发热
1.2消瘦,盗汗,皮肤瘙痒
2.全身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器官病变
3.胸腔内病变:
4.腹腔内病变:
5.神经系统病变:
6.骨骼病变:
7.皮肤病变:
8.咽淋巴环病变
9.骨髓受侵
五、实验室检查
1.血象:
2.骨髓象:
3.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
2.与其他淋巴结肿大疾病的区别
3.与引起发热的疾病鉴别
4.结外淋巴瘤相应器官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七、疾病分期与分组
1.AnnArbor分类主要用于HD,目前NHL也参照执行
2.分组
做好分期工作,需进行如下工作
2.1详细询问病史
2.2仔细全面体检
2.3胸片,腹部B超(肝、脾、胰、后腹膜、肾),胸部或腹部CT,静脉肾盂造影,胃肠造
影,骨扫描,X片(骨疼痛区),骨髓活检涂片,下肢淋巴管造影,剖腹探查
七、治疗
1.放射治疗:
2.化学治疗:
对,HB以上的患者都需用化疗(加或不加放疗)
HD:M0PP
NHL:CHOP
老年体弱者用COP
3.其他:全身支持治疗,纠正贫血,防治血尿酸血症,提高患者免疫力,抗感染等。
浆细胞病
-、概述
浆细胞病在本质上与B细胞淋巴瘤是相同的,只是不同阶段的表现。多发性骨髓瘤(mu
ltiplemyeloma,MM)是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以单克隆IgG、IgA和(或)轻链大量分
泌为特征。其它恶性浆细胞病包括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IgM异常分泌增多),重链病和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恶性浆细胞产生的各类M蛋白出现频率如下:
含重链和轻链的M蛋白。。。。百分比
含重链和轻链的M蛋白。。。。。。...百分比
IgG........................52
IgA........................21
IgM........................12
IgD........................2
IgE........................0.01
含轻链的M蛋白(K或A)。。。。。。。11
含重链的M蛋白(Y、a、口、6、e)o1
>2类M蛋卜'[OOOOOOOOOOOOO1>0.5
血或尿中无M蛋白.....................
二、流行病学
多发性骨髓瘤在欧美等国家的发病率高且有明显增高的特点,在美国其发病率为3-9.6/
10万,黑人发病率高,约为白人的二倍。在我国据北京、上海、天津从医院病例统计看
其发病率<1/10万。本病多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98%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多
于女性,男女比例为L5:1。
三、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动物模型和临床观察提示,家族史、遗传易感性、慢性抗原
刺激、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四、发病机制
研究显示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变,而表现于浆细胞阶段。发病机制
可能山于上述发病因素早在前B细胞发育阶段就导致了单株B细胞的突变,染色体易位引起
癌基因的激活如影响编码免疫球蛋白位点和myc基因的染色体易位。激活的癌基因蛋白质产
物作为生长因子,刺激该克隆浆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本病。已知多种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如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T-B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中
起重要作用。但多发性骨髓瘤的确切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体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
原癌基因活化而抑癌基因丢失,导致细胞分化障碍,细胞过度增生,是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
所以、使用全息肿瘤康复液中药原料所含有的促进癌细胞分化的药物,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的根本措施。
五、病理学
多发性骨髓瘤的原发病变主要在骨髓。骨髓腔内为灰白色瘤组织所填充,正常造血组织
减少。骨小梁破坏,病变可侵犯骨皮质,使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或被腐蚀,易发生病
理性骨折。当癌组织穿破骨皮质,可浸润骨膜及周围组织。骨髓活检标本在显微镜下观
察按瘤组织多少及分布情况可分为四类:
1.间质性:有少量瘤细胞散在分布于骨髓间质中;
2.小片性:骨髓腔内瘤组织呈小片状;
3.结节性:瘤细胞分部呈结节状;
4.弥漫性:骨髓腔内大量瘤细胞充满骨髓腔。其中以间质性最为常见,约占半数病例,多
数为早期病例,预后最好,中位存活期约三年。其次为结节性及小片性。弥漫性最差。多发
性骨髓瘤的瘤细胞是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多呈不成熟浆细胞形态。
六、诊断
1.病史及症状
1.1病史提问:注意:①是否有接触放射线、苯及农药史。②有否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
骨折及浮肿。③有无不明原因的反复感染史。
1.2临床症状:除乏力及贫血的一般表现外,骨骼疼痛、背痛最常见,如并发急性感染及肾
功能不全,可有相应症状。
2.体检发现
皮肤粘膜苍白,局限性骨骼压痛,有病理性骨折者可见骨骼畸形,少数可伴肝脾轻度肿大,
偶见髓外浆细胞瘤。
3.辅助检查
3.1血象: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减少,
分类可见幼粒、幼红细胞,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3.2骨髓象:增生活跃,浆细胞占15%以上,并有形态异常的骨髓瘤细胞。其余各系细胞
大致正常。因病变常呈局灶性,故应多次、多部位穿刺检查。
3.3血免疫球蛋白测定:IgG>35g/L;IgA>20g/L;lgD>2.Og/L;lgE>2.Og/L:IgM>15g/L»
3.4尿本一周蛋白测定:>1.0g/24ho
3.5骨X线片、CT或同位素扫描:可发现多部位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3.6其它:血沉增快:血钙增高;肾功能衰竭时:尿素氮、肌酢增高。
4.鉴别诊断
需与骨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六、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1.1血红蛋白低于60g/L,输注红细胞;
1.2高钙血症:等渗盐水水化,强的松:20mg,口服,3〜4次/d;
1.3高尿酸血症:别喋吟醇:0.2mg,口服,3次/d:
1.4高粘滞血症:血浆交换治疗;
1.5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1.6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感染的病人用青霉素、丙种球蛋白预防性注射有效。
2.化疗:MP方案:马法兰2mg,口服,3次/d:强的松20mg,口服,3次/d,疗程7d,6周
重复,治疗1〜2年。M2方案:卡氮芥25mg/m2,环磷酰胺400mg/m2,长春新碱1.4mg/m2,
均第1天静注;马法兰同上,强的松40mg/m2,口服,14天。难治性MM化疗方案:VAD方
案:长春新碱0.5mg/d,阿霉素10mg/d,地塞米松40mg/d,均第「4,17~20天静脉滴注。
VBAP方案:长春新碱2mg/d,卡氮芥60〜80mg/d,阿霉素40〜60mg/d,均第1天静脉注射,
强的松60〜100mg/d,第1~5天口服。
3.放疗:用于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及有脊髓压迫症状者。
4.a—干扰素:3〜5百万u/d,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6月。
5.骨髓移植:自体骨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及异体骨髓移植均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恶性组织细胞病
一、定义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主要特点为高
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二、病理
异常组织细胞浸润是本病的基本特点,累及范围广泛,除常见肝、脾或淋巴结等处外,也可
侵及肺、皮肤、肾、消化道粘膜下肌层或浆膜层。恶组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异常组织细胞呈斑
片状浸润,有时也可形成粟粒、肉芽肿样或结节状改变,一般不形成肿块,也无所谓原发或
转移病灶,与实体瘤有明显区别。上述器官不一定每个都被累及,如有病变存在,其分布也
不均匀。
三、临床表现
由于病理改变的多样性,临床表现也错综复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5~40
岁占多数(68.4%),男女之比约为3:1。
1.发热系多发及常见症状,多数为不规则高热,少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发热常持续不退,
并随病程进展而升高。可伴畏寒或寒战。
2.血液系统受累贫血、感染和出血症状可同时存在。脾与淋巴结因组织细胞浸润而增大。脾
大可达左肋缘下3~5cm,质地中至硬,可有触痛,时有隐痛。淋巴结黄豆至蚕豆大小,颈及腋
下常见,少数表现为腹部肿块。
3.其他系统浸涧的症状
3.1肝大常见,可达右肋下3-5cm,质软至中,可有压痛。病程后期出现黄疸,主要与肝损害
有关,少数是肝门淋巴结压迫胆总管所致。胃肠道受浸润时可弓起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
肠梗阻或肠穿孔。有的患者可出现腹水。
3.2肺部浸润时出现咳嗽、咯血,X线胸片示片状模糊阴影。半数患者尸解发现有胸腔积液和
心包积液,而临床未发现。鼻咽部肉芽肿可致呼吸困难。
3.3恶组细胞浸润的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浸润性斑块、结节、丘疹或溃疡,偶有剥脱性红
皮病或大疱等。皮损多见于四肢,有的呈向心性分布。同一患者可合并存在两种皮损。
3.4如脑郡受累,则可出现脑神经症状、偏瘫、尿崩症及眼球突出。心脏累及时,心电图可
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表现。有的患者可有局部软组织肿块或骨髓损害。
四、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大多呈全血细胞减少。早期即有贫血,多为中度。半数以上白细胞计数少于
4X109o血片边缘和末梢可见异常组织细胞,国内报告阳性率仅17.7%。当大量异常组织细胞
在周围血中出现时,白细胞数可升至10X109以上,称白血病性恶性组织细胞病。血小板通常
减少。
2.骨髓象多数增生活跃,增生差者表示病情已严重。多数病例骨髓中找到数量不等散在或成
堆的异常组织细胞。异常组织细胞的分类尚不统一,一般分为以下几型:a.异形组织细胞:细
胞体积较大,形态奇特;胞浆比一般原始细胞丰富,蓝色,可有伪足,并有空泡;核不规则,
有时呈分叶状,偶有双核,核仁隐显不一,有时较大。b.多核巨组织细胞:大小似巨核细胞,
外形不规则,通常含3~6个核,彼此贴近或呈分叶状,核仁清晰。c.吞噬性组织细胞:形态
与正常巨噬细胞类同,浆内常吞噬大量血细胞,包括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碎片、血小板,
偶有少数中幼粒细胞。异形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对恶组有诊断意义。吞噬性组织
细胞在其他疾病也可出现,因此缺乏特异性诊断价值。
3.组织活检肝、脾、淋巴结及其他受累组织病理切片中可见各种异常组织细胞浸润。
五、诊断叮鉴别诊断
对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而不能以感染性疾病解释者,尤其是伴有全血板减少和肝、脾、淋巴
结肿大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结合血象、骨髓象或淋巴结活检中倒大量异形或多核巨组织
细胞,可以确立诊断。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应密切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实验室检查以
骨涂片发现异形组织细胞或多核巨组织细胞最为重要,单纯发现吞噬性组织细胞增多不能确
定诊断。由于病变呈局灶性,必须反复多部位骨髓穿刺。有报告胸骨穿刺阳性率较高。外周
血片异常组织细胞检出率不高,但血液离心后的白细胞层涂片观察可提高阳性率。淋巴结的
病理学改变显著,浅表淋巴结活检乂较方便,但必要时仍须多部位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应注意叮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相鉴别。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呈良性
过程,骨髓中所见的组织细胞多为正常形态,大小较为一致;在原发病如伤寒、粟粒性结核、
病毒性肝炎及疟疾等治愈后,组织细胞增生将会消退,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多正
常或升高.高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骨髓中可见到吞噬红细胞、粒细胞或血小板的组织
细胞,但噬血活性不是恶性组织细胞的特点。淋巴瘤特别是CD30+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Ki-1阳性的T细胞淋巴瘤)与恶组在临床上、组织病理上易发生混淆,此时免疫组化染色
CD68+、CD30-,且无T细胞、B细胞表型,有助于确定异常细胞的组织细胞来源。
六、治疗
大部分患者可用治疗大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达到一定的疗效。可以联合使用环磷酰胺、阿
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以获得较高的缓解率。VPT6与阿糖胞昔的联合治疗
也较有效。联合化疗缓解率在50%以上,但缓解期短。大部分患者在一年内死亡,仅少数可
以生存数年。年轻患者可试用骨髓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
一、定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
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的异质性疾病。为老年性疾病,男女均可发
病,男性多于女性。
二、分型
MDS分为5型,即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
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及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
血病(CMML)O各型之间可转化,部分患者发展成白血病。
MDS的临床分型表
分型
RA
RAS
RAEB
TAEB-T
CMML
血液原始细胞(%)
<1
<1
<5
》5
<5
骨髓原始细胞(%)
<5
<5
5-20
>20-30
5-20
其他特点
环形铁粒幼
细胞占全骨
髓有核细胞
>15%
幼粒细胞
有Auer体
血象中单核
细胞增多
注:若RAEB幼粒细胞出现Auer小体,则应归入RAEBT。
三、临床表现:
1.不明原因的贫血、出血、感染。
2.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
3.辅助检查
3.1血象: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可有病态造血。
3.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增生低下,有三系或二系或任一系病态造血。
3.3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见的有-5、5q-、-7、7q-、三体8,20q+等染色体异常。
3.4病理学改变:可见“原始细胞分布异常”。
四、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但应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和其
他病态造血的疾病。如再障、阵睡、慢粒等。
五、鉴别诊断:
1.慢性再障须与RA鉴别,AA无病态造血。
2.阵睡属溶血性贫血,Ham试验阳性及血管内溶血的改变。
3.巨幼细胞性贫血
4.慢粒
六、治疗:
1.支持治疗:输血,应用止血药,预防和治疗感染。
2.诱导分化治疗:13顺式维甲酸(BCRA)或全反式维甲酸(ATRA)21〜100mg/d分次口服;
维生素D3。
3.雄激素:适用于RA,常用的有丙酸睾丸酮、康力龙。
4.小剂量阿糖胞昔(LD-Ara-c):20mg/m2持续静脉滴注,连用7〜21日,适用于RAEB和RAEBT
患者。
5.联合化疗:适用于RAEBT患者。
6.使用造血细胞因子:有粒-单核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o
7.骨髓移植: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年轻患者,且有合适的供髓者。
出血性疾病概述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止血功能障碍而发生的异常情况,可表现为损伤后过
多出血和各类自发性出血。
一、正常止血机理
1.血管因素.
2.血小板因素
3.正常凝血过程
4.抗凝血作用
4.1生理性抗凝血物质
4.1.1肝素
4.1.2肝素辅因子(hepariucofactr,HO
AT-III
肝素辅因子-H(HC-II)
4.1.3蛋白C(proteinC)系统PCPSTMAPCI
4.1.4其他抗凝物质a-2巨球蛋白a-1抗胰蛋白酶
4.2病理性抗凝物质
4.2.1类肝素抗凝物
4.2.2狼疮样抗凝物质
4.2.3凝血因子抑制物
5、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5.1纤溶和抗纤溶物质
5.1.1纤溶酶原,纤溶酶
5.1.2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5.1.3尿激酶(UK)
5.1.4a2抗纤溶酶
5.1.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5.1.6其他a2-巨球蛋白a1-抗胰蛋白
补体1脂醐抑制物等
5.2纤溶作用的产物
5.2.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5.1.2D.二聚体
二、出血性疾病的判断
1.病史
2.体检
3.实验室检查
3.1过筛实验
3.1.1血管性或血小板性出血
3.1.1.1出血时间
3.1.1.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3.1.1.3血小板计数
3.1.2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
3.1.2.1凝血时间
3.1.2.2凝血酶原时间
3.1.2.3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3.2特殊检查
3.2.1血小板质量检查
3.2.1.1血小板形态
3.2.1.2PLT粘附实验
3.2.1.3PLT聚集实验
3.2.2凝血因子缺陷(乏)的进一步判断
3.2.2.1PT纠正实验
3.2.2.2APTT纠正试验,用于鉴别血友病甲、乙、丙
3.2.2.3纤维蛋白原定量
3.2.2.4凝血酶时间
32.2.5凝血因子V、VII、VIII、IX、X、XI或XIH测定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抗血小板抗体的作用
2.脾脏的作用
3.其他因素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型
2.慢性型
三、实验室检查
1.出血时间延长(BT)
2.PLTI,涂片上PLT体积增大,颗粒减少,WBC正常,贫血与出血有关。
3.骨髓涂片检查,巨核细胞增多,幼稚型(急性)和颗粒型(慢性)巨核增多。产生PLT
的巨核细胞减少。
4.PAIgG(抗血小板抗体)增高,阳性率70-100%。
四、诊断叮鉴别诊断
五、治疗
1.糖皮质激素血小板计数低于4万/uL的非急诊型病例首选糖皮质激素。4周内约60%
以上的病例可达到完全反应,6周可达到90%;也有报道4周内全部达到5万/此以上。但复
发率高,复发可发生在用药期、减量和停药后。在国外1420例随诊6月~5年的统计中29。
5%持续完全反应,15%持续部分反应(>5万/此)。有人认为实际完全缓解率在5T0%之间。
标准用量:强的松lmg/kg・dl。ITP若4~6周内血小板计数仍低于5万/uL,可采用其他方
法。有报道用下述方法:甲基强的松龙40mg/日,每4周用4天,共6个疗程,4例病人完全
缓解。但此方案仍需进•步观察。也有报道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强的松0.25mg/kg・d或
0.5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中教导主任讲话稿6篇
- 进步发言稿范文400字(33篇)
- 酒店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7篇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抢分专题识图技能专练图像二剖面示意图含答案
-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课演讲稿(3篇)
- 销售月度总结
- 27.1 反比例函数 同步练习
- 上海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内蒙古乌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之预测压轴题: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解析版)
- 拆除石笼护坡施工方案
- 管理经济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9.2提高防护能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汽车修理业务受理程序、服务承诺、用户抱怨制度
-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44670-2024殡仪馆职工安全防护通用要求
- 期中高频易错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2024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限公司招聘23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5.1《人口与人种》精美课件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