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寻找家乡的名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围绕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人文主题“民俗风情”,确立核心任务“制作家乡名片集”,通过寻找他乡的名片、

欣赏他乡的名片、绘制家乡的名片和“家乡名片展”游园会等四个课段展开阅读梳理、

欣赏探究、思考写作等学习与评价活动,让学生在抒写家乡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增进

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设计意图】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为“民俗风情”,选编的四篇课文《社

戏》《回延安》《安塞腰鼓》和《灯笼》分属于小说、诗歌和散文。学习这四篇课文,

一方面要学习其中的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并且通过语言表达寄寓情思;另一方面要

感受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寻找家乡的名片”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以“家乡的名片”为主题创作散文

或诗歌,制作“家乡名片集”。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品析其在选材组材、写作手

法和语言风格上的特色,模仿并进行创作。小说《社戏》中作者选择富有地域色彩的

写作素材,并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主人公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怀念;诗歌《回

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并使用地方词展现了陕北的地域风俗;散文《安塞腰鼓》

使用大量排比、反复等修辞,句式丰富多样,语言充满生命激情;散文《灯笼》使用

发散型的非线性结构,语言文白相间,典雅蕴藉。四篇文章既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

特色,又在语言上各有特点,很适合学生学习模仿。

学习流程分四个课段,按照“梳理结构”“鉴赏语言”“迁移写作”“交流展示”

的流程展开。第一和第二课段解决的是“读”的问题。学生在第一课段梳理四篇课文

选材与结构,在第二课段从词语、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四篇课文独特的

言语形式。第三课段解决的是“写”的问题。基于之前“读”的成果,构思自己写作

的选材与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完成写作。第四课段解决的是“交流与修改”

的问题。举办班级“家乡名片展览”主题游园会,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作

品,最终以班级为单位发布“家乡名片集”,让学生体会不同地方独特的地域文化,

增进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在通读第一单元4篇课文的基础上,从段、篇的角度梳理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

的;

2.赏析四篇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和情感,从字、句等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独

特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并借鉴、迁移和学习运用。

二、思维目标

1.分析、比较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从人、物、民俗、风情

等方面画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2.能够通过分析选材、组材,理清文章逻辑线索,构建逻辑思维的初步意识。

三、价值目标

在“家乡名片”设计的活动中,加深对家乡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认知,体会不同

地方独特的生活方式蕴含的地域文化。立足文化差异,尊重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和生活

习惯。

核心任务:班级准备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漂流活动,制作一本“家乡名片集”,

请你为此次活动创作一篇散文或诗歌。

要求:

1.选择典型的人、物、事和风土民情作为家乡名片的构图主体;

2.布局谋篇要讲究,根据素材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

3.能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让语言表达生动;

4.用散文或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故乡的独特情感,散文字数800T000字,诗歌不少

于10行;

5.收集全班的作品,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漂流活动,制作一本“家乡名片集”。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寻找他乡的名片

核心任务:阅读四篇课文,梳理课文是如何进行选材和组材的,完成他乡名片卡和

名片要素结构图。

一、学习任务

1.朗读四篇课文,了解本单元所有“他乡”的基本信息,填好“他乡信息表”;

2.默读四篇课文,从人、物、民俗、风情四个角度,在课文中找出他乡名片的关键

要素,完成“他乡名片卡”;

3.画出每一篇文章组织这些“名片”要素的结构图。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

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

2.百度地图https://map.baidu.com/

四、完成任务

1.通读《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

2.使用搜索引擎,了解本单元所有“他乡”的基本信息,填好他乡信息表;

距你居

作者及课文他乡住地的简要信息

距离

鲁迅《社戏》浙江绍兴

贺敬之《回延陕西延安

安》

刘成章《安塞腰陕西安塞

鼓》

吴伯箫《灯笼》山东莱芜

默读四篇课文,从人、物、民俗、风情四个角度在课文中寻找他乡名片,依照示

例完成四张他乡名片卡的设计。

【小贴士】

(1)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社戏,指在社

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社戏的舞台最具特色的称为“水乡舞台”,是

一种后台在岸上,前台在水里的格局。给观众创造了一种水上、岸上可以同时观看社

戏的条件,非常具有水乡特色。[①]

(2)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的主要特点是豪迈粗犷、刚劲有力。扭秧歌,武术动作和腰鼓动作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有收有放,有弛有张,群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鼓舞人心。[②]

《社戏》他乡名片卡(示例)

乡土人物

情人

《社戏》

民俗风特色民俗

情文化风情

小组内讨论,并自主补充完善自己的他乡名片卡;

5.画出4篇文章的结构图,形式可以自由多样,可以模仿《社戏》示例,也可以独

自设计。

《社戏》他乡名片卡及名片要素结构图(示例)

物河虾、罗汉豆

乡土人情

人双喜、桂生、阿发、六一公公

《社戏》

特色民俗春赛、社戏

民俗风情

文化风情归省

五,学习评价

1.从全班同学的设计中,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他乡名片卡,挑选其中的一两个

名片要素,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简洁地写下来;

2.全班同学的哪一篇课文的名片要素结构图最特别?请你挑选出来并说明原因。

第二课段欣赏他乡的名片

核心任务:阅读四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情感,并赏析作者为了表情达意采用的独

特的言语形式,从字、句、段、篇四个角度分类概括四篇文章的写作技巧。

问题1:《社戏》一文中说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

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问题2:有人说,《回延安》一诗是要表现“延安老、青、少三代人在革命的熔炉

里不断成长的精神风貌”,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3:《安塞腰鼓》一文体现了“强烈的生命律动”,这种律动是如何通过文字

表现出来的?

问题4:《灯笼》一文“阅读提示”中提到,“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

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结合课文分析“自由笔法”的特点。

一、学习任务

1.阅读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赏析特殊的言语形式,寻

找作者表达独特情感的词汇、语句,按要求展开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2.从字、句、段、篇四个角度分类概括四篇文章各自运用的写作技巧,为制作“家

乡名片”做准备。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

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

2.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提示”。

四、完成任务

1.默读《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

2.品味特殊的言语形式。

【小贴士】

(1)信天游

民歌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陕北,以及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因其形

式简便,旋律优美,便于山野即兴歌唱,曲调高亢,自由奔放。歌声仿佛信天而游,

故名。一般为两句一段,也有的数段相连。句式在七言基础上加以变化。[③]

(2)散文

我们学习的散文主要指狭义上的现当代文学性散文。其特点有二,一是散文形式与

内容不拘一格,二是散文要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鉴赏文学性散文,要通过细读体味

精准的言语表达,还要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④]

《社戏》赏析示例:

(1)学习点:多感官描写景物,融情入景

具体语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

吹来。

鉴赏:这一处景物描写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营造出轻松

欢快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

(2)学习点:使用方言词和口语词汇,表情达意

具体语句:“其实我们这白蓬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

鉴赏:“白蓬的航船”是船篷未加油漆的船,因为旧时劳动人民无钱油漆船篷,

一般是能省就省,只好让船篷保持木质的本色。“乌蓬的船”,船篷是用黑油涂过

的。这些词汇的使用具有地方特色,增添文章的乡土气息。

(3)学习点:运用天马行空的儿童语言,从儿童视角来叙述自己的童年趣事

具体语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鉴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航船比作大白鱼,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航船行驶之快,表达了孩子们当时愉快的心情。既具浪漫主义色彩,

又有乡村风情。

说明: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语言赏析,教师要依据这一篇课文中特殊的言语形

式,归纳不同的学习点,让学生鉴赏这一篇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每篇课文可供参考

的学习点如下:

《回延安》学习点:

(1)诗歌叙述主体和描写对象的变化

(2)诗中的“流水句式”

(3)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4)诗歌的两条线索:事线和情线

《安塞腰鼓》学习点:

(1)丰富的排比(词组排比、句子排比、句群排比和段落排比)

(2)长短句交错

《灯笼》学习点:

(1)用词精炼,文白相间

(2)化用诗文,典雅蕴藉

五、学习评价

《欣赏他乡的名片》评价量表

序评价标准等级备注

1通读四篇课文,理解每篇课文☆☆☆☆能找出一处语句,得2颗星,以

的“学习点”,并能找出每篇☆此类推。四篇课文对应“学习点”

课文所列“学习点”相对应的各找到一处,得5颗星。

语句。

无圈画不得星;在课文中有圈点

能准确圈画出“学习点”对应勾画相关语句,得1颗星;能够

☆☆☆☆

2的语句,并在课文中进行简单进行简单批注,得2颗星;批注

的批注。的内容符合文意且有新意,得3

至5颗星。

没有填写不得星;填写了但内容

能用工整的字迹、流畅的语

不够完整,得1颗星;字迹较为

言,完成学习任务单中“学生

工整,语言较为通顺,鉴赏较为

鉴赏”。☆☆☆☆

3准确,得3颗星;字迹较为工整,

提示:可以从特殊的用词、句☆

语言通顺,鉴赏准确,得4颗星;

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角

字迹美观,语言通顺,鉴赏有独

度鉴赏。

特,得5颗星©

没有思考“问题讨论”不得星;

能完成“学生鉴赏”并思考“问

能品味特色语言,并有条理地☆☆☆☆题讨论”,得1颗星;能较为流

4

回答“问题讨论”。☆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得2-3颗

星,能较为流畅,深刻地说出自

己的想法,得3-5颗星。

第三课段绘制家乡的名片

核心任务:创作一篇介绍家乡风土人情的文章。

一'学习任务

L搜集并记录不少于10个能代表家乡精神的典型人、物、民俗等,完成《风土人

情记录表》;

2.选择独特指数最高的三到五样事物作为文章素材,并画出文章的构思结构图;

3.写一篇以“家乡的名片”为话题的散文或诗歌。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

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

2.中国民俗学网: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

中国县志大全:http:〃www.xianzhidaquan.com/

央视频道:/可以“家乡”为关键词在首页进行搜

索。推荐以下节目:

(1)《乡土中国》栏目:https://tv.cctv.com/lm/xtzg/index,shtml;

(2)《味道》栏目:https://tv.cctv.com/lm/weidao/index.shtml;

(3)《记住乡愁》栏目:http://tv.cctv.com/lm/jzxc7/index,shtml;

(4)《餐桌上的节日》栏目:

/2018/02/13/V1DACK1LwggQg2A2xQtZxjXh180213.shtml

3.第1课段中每一篇文章组织“名片•”要素的结构图。

四、完成任务

1.通过采访、观看相关视频、查找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1)可参考如下角度设计风土人情的笔记样式(可根据自己记笔记的喜好,设计

笔计样式)。

乡土人情:物、人

民俗风情:特色民俗、文化风情

选取的事物要最好能展现家乡历史、家乡特色,在本地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在

日常生活中存在,且对本地文化和社会风貌有一定影响。

2.采取适当的方式组织素材,完成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

示例1:

示例1:

某建筑,

游玩前一游玩时游玩时

建筑的外形一

建筑的历史~

建筑代表的

家乡精神一

由建筑引发

的联想e

我对家乡的

情感

3.根据文章的素材和结构,运用联想,写一篇以“家乡的名片”为话题的散文或诗

歌。散文字数为

800-1000字,诗歌不少于10行。要求写出家乡独特的味道,表达对家乡特有的、唯

一的情感。

五、学习评价

《绘制家乡的名片》评价量表

评价维

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备注

1.使用3个以上的巧用估量副词描写做到一点,得3颗

☆☆☆☆

词人物心理;星

2.使用3个以上的方言词和口语词做到两点,得5颗

汇,体现家乡特色,表情达意;星

做到一点,得2颗

1.至少有2处句子长短交错,有明快节

☆☆☆☆做到两点,得4颗

句奏;

☆星

2.至少有2处句子化用诗句或典故;

做到三点,得5颗

做到一点,得2颗

1.有一处运用多感官描写景物,融情入星

景;☆☆☆☆做到两点,得4颗

2.运用两种或以上的排比;☆星

3.至少有一个段落使用儿童视角;做到三点,得5颗

1.选择的素材所足以代表家乡的某

种文化、风貌或精神;

☆☆☆☆每做到一点,得1

篇2.使用了课上总结出来的文章结构;

☆颗星

3.能够使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

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第四课段“家乡名片展”游园会

核心任务:举办班级“家乡名片展览”主题游园会

一、学习任务

1.在前三个课段的学习基础上,结合相关网络资源,打造“家乡名片”文化产品;

2.通过游园参展了解不同地区的人、物和风情,了解同学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

感;

3.在“家乡名片展览”游园会上,每位学生展示所创作的名片,并在分享交流的

基础上,借鉴、吸纳同学提出的合理评价意见,调整、修改自己的名片;

4.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封面和文案,并将家乡名片发布在朋友圈,按照点赞数和综

合评价的星级排名,获得班级“我的家乡名片集”专用版面。名片集作为班级作品发

布在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L学生修改后的成果;

2.多媒体网络资源。

四、完成任务

(-)活动目标

L利用网络技术搜集、整理、整合资源,使用至少两种手段或媒介打造文化产品,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效果;

2.鉴赏“家乡名片”,能够就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各自的情感倾向和同学交流;

3.能够“张开嘴”“动动手”“用用脑”,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演说,并通过他人的

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作品修改;

4.自己设计有创意的文案内容和展示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提升点击量。

(-)活动准备:移动上网设备,已经完成的家乡名片

(三)活动过程

L宣传我的“家乡名片”

以第3课段完成的“家乡名片”为核心内容,通过网络搜索,利用不同方式丰

富名片,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比如画画,配图,表演,口头讲述,有趣的测试,

制作ppt、视频、音乐,MV,创作文创产品等等。

2.参展“游园会”

(1)老师介绍游园会形式(参照“真人图书馆”模式),播放介绍视频;

(2)将桌椅间距打开,摆成对谈的形式,每一桌位即是一个发布会现场;

(3)每十人为一小组,将自己的名片“产品”放在桌面,等待观众;

(4)老师将名片介绍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名片参与发布会;

(5)30分钟后,交换发布者和参展者。

3.取长补短,“名片”升级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读者可以向发布者提出问题,进行沟通;

(2)参展同学给出意见卡,从内容形式、语言表达、创新程度、交流顺畅度等几

方面评价,最后写上自己的建议;

(3)根据意见卡,调整、修改自己的作品。

4.记录班级“家乡名片集”

(1)作品修改后,设计封面和文案,在朋友圈或者班级圈展示完成的作品,邀请

好友评价;

(2)发布召集令,邀请对编辑运营感兴趣的同学组建编委小组,作品发布两天后

调查学生作品点赞数,根据排行安排版面,美化排版,进行编辑;

(3)在公众号或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我的家乡名片集”。

五'学习评价

1.能够综合利用网络技术,用至少两种手段或媒介打造文化产品;

2.在“我的家乡名片集”展示会上,学生就同学作品中的困惑、否定、怀疑处进行

质询,就整个作品发布环节进行评价,量表如下。

《我的家乡名片集》展示会评价量表

序评价标准等级备注

内容与家乡风貌无关,得1颗星;

内容贴切,能够泛泛而谈,得2颗星;

☆☆☆☆

1代表家乡文化、能够较为贴切地展现家乡生活,得3颗星;

风貌或者精神;能够展现文化,得4颗星;

能够体现精神,得5颗星;

形式多样,能够形式单一无亮点,得1颗星;

综合使用不同☆☆☆☆每使用一种媒介资源或展现手段,得1颗星;

2

的媒介资源和☆能够综合使用多种媒介资源和展现手段,且和

展现手段;内容紧密贴合,得5颗星;

语言表达准确,☆☆☆☆表达错误较多,层次不清晰,得1颗星;

3

能够使用专题☆字词使用恰当准确,加1颗星;

学习的相关技句的表达流畅准确,使用相关技巧,加1颗星;

巧;段的层次清晰,表达准确,使用相关技巧,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