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历史中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汉武盛世”?A、西汉B、东汉C、三国D、唐朝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秦朝统一六国B、汉朝建立C、三国鼎立D、隋朝统一3、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我国实现了“文景之治”?A、汉武帝B、汉文帝C、汉景帝D、汉哀帝4、以下哪项不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A、《登高》B、《春望》C、《将进酒》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近代化之父”?A.康有为B.梁启超C.张之洞D.洪仁玕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7、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C.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8、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其他学派的思想被禁锢,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9、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秦始皇修建了长城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D、秦始皇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11、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建长城D.推行佛教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这一时期,各国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优势,纷纷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其中,齐国的改革最为显著。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国力强盛,成为当时的霸主。一、改革背景1.齐国地处东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2.齐国周边有鲁、宋、卫、燕、韩、赵、魏等强国,战争不断。3.齐国内部存在许多矛盾,如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等。二、改革措施1.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均田制。2.选拔贤能,任用管仲为相,整顿朝政。3.加强军队建设,实行兵制改革。4.发展经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5.重视文化教育,推广儒学。三、改革成果1.齐国国力迅速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2.齐国的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齐桓公改革的原因有哪些?2、齐桓公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齐桓公改革的成果有哪些?第二题材料: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它始于隋朝,盛于唐宋,延续至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地方考试,合格者称举人;会试是中央考试,合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称进士。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赋、经义、策问等。以下是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描述: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3.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选拔标准。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在哪个朝代发生了显著变化?3、科举制度反映了哪些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三题阅读材料:《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全书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虚构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势力争夺天下的故事。其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的品质和崇高的道德,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一)以下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B、刘备在曹操手下做官,后因曹操忌惮其才华而杀害刘备C、孙权在赤壁之战中与曹操展开激战,最终大败而归D、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以火攻大败孙刘联军1.奉命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2.携草船借箭,化解曹操的火攻之围;3.火烧赤壁,大败曹操;4.智取荆州,攻占益州;5.七擒孟获,稳定南方;6.五谷丰登,实施“屯田制”;7.北伐中原,与曹魏展开多次战争。(三)请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角色的看法。第四题材料:《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表以时间顺序列出重要事件,书则记载各种典章制度,世家和列传则分别记载诸侯国和著名人物的事迹。1、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这一体例对后世历史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创新之处。1.首次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结合起来,形成了纪传体史书的完整结构;2.在本纪中,将历代帝王的事迹进行系统整理和记载;3.在表中,以时间顺序列出重要事件,便于读者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4.在书中,详细记载各种典章制度,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5.在世家和列传中,不仅记载了诸侯国和著名人物的事迹,还通过人物传记反映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2、根据材料,简述《史记》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1.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系统整理了历史;2.表:以时间顺序列出重要事件,便于了解历史发展脉络;3.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4.世家:记载诸侯国和著名人物的事迹,反映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5.列传:记载著名人物的事迹,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品德。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史记》对后世历史编纂的影响。1.《史记》的纪传体史书体例为后世历史编纂提供了范例,影响深远;2.《史记》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详实史料对后世史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3.《史记》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4.《史记》的编纂思想和方法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历史中考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汉武盛世”?A、西汉B、东汉C、三国D、唐朝答案:A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即位后,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汉武盛世”。因此,选项A正确。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秦朝统一六国B、汉朝建立C、三国鼎立D、隋朝统一答案:A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因此,选项A正确。3、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我国实现了“文景之治”?A、汉武帝B、汉文帝C、汉景帝D、汉哀帝答案:B解析: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推崇儒家思想、注重法治,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A、C、D三项皇帝均不符合题意。4、以下哪项不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A、《登高》B、《春望》C、《将进酒》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C解析:《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A、B、D三项均为杜甫的诗作,其中《登高》描写了诗人在登高远眺时的感慨;《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近代化之父”?A.康有为B.梁启超C.张之洞D.洪仁玕答案:A解析: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倡变法维新,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被誉为“近代化之父”。梁启超、张之洞和洪仁玕虽然也是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但在推动近代化方面的贡献不如康有为显著。因此,正确答案为A。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是清政府内部的一次改革尝试,但最终失败;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虽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非民主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虽然也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但不是民主革命的开始。因此,正确答案为B。7、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C.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下令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然而,焚书坑儒的政策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为了巩固政权而实施的,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8、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其他学派的思想被禁锢,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然而,其他学派的思想并没有被完全禁锢,只是儒家思想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推广,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9、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秦始皇修建了长城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D、秦始皇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答案:C解析:秦始皇确实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六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且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然而,长城的修建并不是秦始皇时期开始的,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秦始皇时期主要是对长城进行了修缮和连接,以加强边防防御。因此,选项C描述不正确。10、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由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答案:D解析:《史记》确实是由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然而,《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而不是四部分。因此,选项D描述不正确。11、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建长城D.推行佛教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修建长城等措施来巩固统一。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与秦始皇巩固统一无关。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12、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A.秦始皇统一六国B.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C.隋唐时期的繁荣D.宋代的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选项A和B虽然也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它们并不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繁荣,而是统一和强化的标志。选项D虽然提到了宋代经济发展,但宋代只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阶段,不能代表整个封建社会的繁荣。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这一时期,各国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优势,纷纷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其中,齐国的改革最为显著。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国力强盛,成为当时的霸主。一、改革背景1.齐国地处东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2.齐国周边有鲁、宋、卫、燕、韩、赵、魏等强国,战争不断。3.齐国内部存在许多矛盾,如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等。二、改革措施1.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均田制。2.选拔贤能,任用管仲为相,整顿朝政。3.加强军队建设,实行兵制改革。4.发展经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5.重视文化教育,推广儒学。三、改革成果1.齐国国力迅速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2.齐国的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齐桓公改革的原因有哪些?2、齐桓公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齐桓公改革的成果有哪些?答案:1、齐桓公改革的原因有:齐国地处东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齐国周边有鲁、宋、卫、燕、韩、赵、魏等强国,战争不断;齐国内部存在许多矛盾,如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等。2、齐桓公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均田制;选拔贤能,任用管仲为相,整顿朝政;加强军队建设,实行兵制改革;发展经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重视文化教育,推广儒学。3、齐桓公改革的成果有:齐国国力迅速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题材料: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它始于隋朝,盛于唐宋,延续至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地方考试,合格者称举人;会试是中央考试,合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称进士。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赋、经义、策问等。以下是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描述: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3.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选拔标准。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在哪个朝代发生了显著变化?3、科举制度反映了哪些封建社会的特点?答案: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以下影响:促进了社会人才的选拔和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速了中央集权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了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和尊重。2、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在唐朝发生了显著变化。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逐渐从侧重诗赋转向经义和策问。3、科举制度反映了以下封建社会的特点:等级制度: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通过考试选拔官员。选贤任能:科举制度强调以才学选拔官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选贤任能理念。儒家思想的影响: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主导地位。第三题阅读材料:《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全书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虚构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势力争夺天下的故事。其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的品质和崇高的道德,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一)以下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B、刘备在曹操手下做官,后因曹操忌惮其才华而杀害刘备C、孙权在赤壁之战中与曹操展开激战,最终大败而归D、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以火攻大败孙刘联军答案:D(二)请结合《三国演义》,简述诸葛亮的主要事迹。答案:诸葛亮的主要事迹包括:1.奉命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2.携草船借箭,化解曹操的火攻之围;3.火烧赤壁,大败曹操;4.智取荆州,攻占益州;5.七擒孟获,稳定南方;6.五谷丰登,实施“屯田制”;7.北伐中原,与曹魏展开多次战争。(三)请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角色的看法。答案: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他忠诚、智慧、勇敢,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后人学习的榜样。诸葛亮不仅为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观念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第四题材料:《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