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究的文献综述6200字】_第1页
【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究的文献综述6200字】_第2页
【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究的文献综述6200字】_第3页
【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究的文献综述6200字】_第4页
【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究的文献综述62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2724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5325(一)国内研究现状 1283921.关于公益精神基本概念的研究 1298302.关于公益精神培育必要性的研究 2113093.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所存在问题的研究 472044.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路径的研究 430252(二)国外研究现状 6241271.关于公益内涵的研究 6101642.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困境的研究 7229703.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功能的研究 777184.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途径的研究 8(一)国内研究现状尽管国内学者对于公益的关注比西方要晚,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自1887年起,关于公益的研究开始涉及公益领域的方方面面。然而,关于公益精神的研究存在的文献则比较少,系统研究公益精神的著作也屈指可数。当前,国内学者对公益精神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可以列为以下四个方面:1.关于公益精神基本概念的研究国内有关公益精神的论述最早出现在1997年,之后陆陆续续开始有学者在文章中提及公益精神,但有关公益精神的基本概念并没有随着公益精神这一词语的初次出现一同得到阐释。直至2006年之后,关于公益精神基本概念的阐释才开始出现。(1)关于公益精神本质内涵的研究首先,韦朋余和周毅之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认为公益精神就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和公共利益服务的精神”。韦朋余,周毅之.公益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5.第二,张怀西在其文章中认为公益精神并不单单指向慈善,首先体现的是敬业精神,大学生必须要先认真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本领。张怀西.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公益精神充分张扬的社会[J].民主,2007(01):3.第三,商文成,潘建平在其文章中认为志愿公益精神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商文成,潘建平.公民教育与当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培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4):81.而黄桂玲在其文章中就认为公益精神即是指为公众的利益而考虑并使公众利益得以实现的思想及其价值取向。黄桂玲.微笑无价——从微笑图书室到图书馆公益精神的思考[C].广西图书馆学会.广西图书馆学会2008年年会暨第26次科学讨论会论文评选集.广西图书馆学会:广西图书馆学会,2008:39.而最具权威性、最为准确的论述是钟明华、卓高生在其文章中的表达,他们认为公益精神指的是:公益主体基于公共关怀、利他意识,受主体偏好影响,而面向特定社会群体或人类共同关注的发展问题,而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人格品质和行为倾向。钟明华,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2):23.韦朋余,周毅之.公益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5.张怀西.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公益精神充分张扬的社会[J].民主,2007(01):3.商文成,潘建平.公民教育与当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培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4):81.黄桂玲.微笑无价——从微笑图书室到图书馆公益精神的思考[C].广西图书馆学会.广西图书馆学会2008年年会暨第26次科学讨论会论文评选集.广西图书馆学会:广西图书馆学会,2008:39.钟明华,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2):23.(2)关于公益精神内在动力的研究国内学者关于公益精神内在动力的研究代表人物有卓高生和刘军伟。卓高生在其文章中表示,民间社会自我保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缘起的现实动因,利他主义是现代社会中公益精神的内在动力。钟明华,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2):23.而刘军伟在《社会公益供给的动力机制研究》一文中介绍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非政府组织这三个公益供给主体,认为他们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和公益精神的发展。刘军伟.社会公益供给的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钟明华,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2):23.刘军伟.社会公益供给的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2.关于公益精神培育必要性的研究国内学者关于公益精神培育必要性的研究,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推动社会的发展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有学者认为公益精神培育是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必然。如张怀西2007年在其文章中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公益精神充分张扬的的社会,公益精神的培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张怀西.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公益精神充分张扬的社会[J].民主,2007(01):3.商文成2008年在其文章中认为人们投身志愿公益事业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怀,避免现实环境下带来的陌生和疏离感,这无疑推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商文成.当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德性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卷),2008(08):23.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刘军伟也在《社会公益机制的动力机制研究》(2009)中强调社会公益总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要想营造一个人人和睦的社会状态,必须要通过公益精神的培育为之提供精神动力。张怀西.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公益精神充分张扬的社会[J].民主,2007(01):3.商文成.当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德性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卷),2008(08):23.第二,有学者认为公益精神的培育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刘军伟.社会公益供给的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如袁济喜在其2009年的文章中认为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制度支撑,培育公益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袁济喜.志愿服务常态化与建设首善之区[J].北京观察,2009(03):17.还如袁子能在《弘扬公益精神倡导公益行动》(2007)中认为一个国家的慈善行为表现程度从侧面上反映出了其社会的文明程度。袁子能.弘扬公益精神倡导公益行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7.刘军伟.社会公益供给的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袁济喜.志愿服务常态化与建设首善之区[J].北京观察,2009(03):17.袁子能.弘扬公益精神倡导公益行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7.第三,还有学者认为公益精神发展的同时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如江雪茹在其文章中提出了公益精神培育的效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公益精神,实践公益精神,最终传播更多的公益精神。另一方面,公益精神收获满意的效果更加能够加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江雪茹.微公益: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75.江雪茹.微公益: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75.(2)从推动个人发展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有学者认为公益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将公民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的现代公民。如商文成、潘建平在其文章中表示人们参加志愿实践活动,使公民感受到自身的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收获自身的主体意识。商文成,潘建平.公民教育与当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培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4):82.又如卓高生在其文章中提到公益精神以一种高尚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来提升人类自我的心智,是公益主体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的价值及本质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2012(04):58.商文成,潘建平.公民教育与当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培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4):82.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的价值及本质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2012(04):58.第二,还有学者认为公益精神能够促进行为者自身德性的养成。如朱正平在《多维审视公益精神的价值意蕴》中提到,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公益精神促使人们通过公益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促进公益主体道德的升华,进而促进公益主体自身德修养的提高。朱正平.多维审视公益精神的价值意蕴[J].未来与发展,2012,35(09):54.朱正平.多维审视公益精神的价值意蕴[J].未来与发展,2012,35(09):54.第三,还有学者认为公益精神的发展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曹琴仙,刘佳飞在其文章中提到培育公益精神,一方面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通过公益实践活动增加交流、交往能力。曹琴仙,刘佳飞.新形势下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102.曹琴仙,刘佳飞.新形势下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102.3.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所存在问题的研究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所存在的问题,学界的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有学者认为,高校在公益精神培育中缺乏有力的组织管理机制。如姜丹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表明目前高校一方面不重视学生的公益精神培育,没能提供参与志愿活动的渠道,另一方面即使学生参与到志愿者社团,也不能保证有效的分配志愿工作任务,不能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姜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2)还有学者认为,对大学生公益活动资金支持的不到位使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失去了物质基础。如陆亚男在其文章中表明尽管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是无偿性的,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不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有一些基本的开销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学生公益活动资金的缺口会使公益活动的开展难以得到保障,制约了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开展。陆亚男.大学生公益活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3)有学者认为,当前大学生进行公益精神培育的路径较为狭窄,没有充分利用到新的培育渠道。如黄婷婷,罗国斌在其文章中指出,当前随着各种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每天可以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真实也可能虚假,因此对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有利有弊,高校和培育者应该重视这一事实情况,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带来的积极意义,避免让消极影响制约高校公益精神的培育效果。黄婷婷,罗国斌.刍议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4(05):128.(4)还有学者认为公益诚信危机是当前公益精神不足的原因。如朱慧玲在《我国公益诚信危机的成因分析》中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公益组织日益增多,但伴随着公益组织出现的还有一些负面新闻,这些负面新闻对公益组织的发展极为不利,很容易使公众丧失对公益组织的信任,降低公众的公益参与积极性,对于公益精神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4.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路径的研究关于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公益精神的培育,学术界给予了较多的路径选择,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关于高校发力对大学生进行公益精神培育的研究其一,有学者认为从高校课程入手进行思考,将公益精神融入教学中。如刘铮,罗成翼也在其文章中提到关于当代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需要适当的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以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青年认同并践行公益精神。刘峥,罗成翼.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2(01):41.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朱翠贞,艾卫平,张卫平在其文章中认为高校教学要将公益价值观贯穿其中,培养高校学生的公益精神,并形成自觉地行动。朱翠贞,艾卫平,张卫平.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67.刘峥,罗成翼.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2(01):41.朱翠贞,艾卫平,张卫平.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67.其二,有学者认为要从校园环境入手,如冯莹绞在其文章中强调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有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成长于大学环境中,优良校园文化会对大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冯莹姣.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D].浙江师范大学,2012.冯莹姣.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D].浙江师范大学,2012.其三,有学者认为从丰富公益实践活动进行思考,要拓宽公益渠道,提供高校学生更多的公益实践机会。如谢四平,罗成翼在其文章中提出要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志愿服务平台,在参加公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育高校学生的公益精神。谢四平,罗成翼.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路径的选择——以南华大学大学生“红丝带”防艾先锋队工作实践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0):100.刘振中,罗成翼也在其文章中提到,公益实践可以深化高校学生对公益精神的公益认知。因此,高校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公益知识,感受公益文化,强化自身的公益认同。刘振中,罗成翼.略论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德育价值及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1):26.谢四平,罗成翼.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路径的选择——以南华大学大学生“红丝带”防艾先锋队工作实践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0):100.刘振中,罗成翼.略论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德育价值及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1):26.(2)关于政府发力对大学生进行公益精神培育的研究其一,有学者认为要从制度制定方面进行思考,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培育公益精神。如黄婷婷在文章中提到要从提高培育主体和培育客体积极性出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关于公益、公益事业或公益精神培育的法律法规,确保公益精神培育具备一个严格的法律环境。在法律的规定下,公益精神培育将会收获更加优秀的成果。黄婷婷.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D].广西大学,2014.黄婷婷.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D].广西大学,2014.其二,还有学者认为要建立激励机制来调动高校学生的公益热情。如高伟,阎光耀在其文章中提出要确保大学生在参与公益事业时具备完备的保障体系,例如资金支持、人员配备、特别是安全方面的保障等。健全保障机制可以使大学生在公益活动参与中放下更多的顾虑,更加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来,感受公益活动过程,加强公益精神培育效果。高伟,阎光耀.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策略探析——基于防灾科技学院“一天公益”案例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S1):188.高伟,阎光耀.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策略探析——基于防灾科技学院“一天公益”案例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S1):188.(3)关于家庭发力对大学生进行公益精神培育的研究对于家庭在公益精神培养方面所应作出的努力,学界认为家庭应通过言传身教来加深孩子对公益精神的认知和认同,如王颖之在其文章中提出家庭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形成。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父母作为孩子最信任最依靠的人,其公益认同可以影响孩子的公益认同。如果父母具有一定的公益观念,并将其付诸公益实践,能够给孩子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促成孩子的公益认同和公益实践。王颖之.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2):146.卓高生在其文章中提出家庭是孩子长期成长生活的环境,家长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思想需求,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优秀思想品德的培养。卓高生.我国社会公益精神面临的困境及其培育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03):168.王颖之.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2):146.卓高生.我国社会公益精神面临的困境及其培育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03):168.(4)关于大学生自主培育公益精神的研究其一,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要从提高自身公益认知方面入手。如陈琪在其文章中提到高校学生应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公益知识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自主培育公益精神。陈琪.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3.陈琪.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3.其二,还有学者提出大学生在参加公益活动时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如任芳逸在其文章中提到大学生既是公益行为的主体又是公益精神的培育对象,在参加公益活动时尽量将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学校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任芳逸.当代大学生公益精神培养途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任芳逸.当代大学生公益精神培养途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公益慈善事业起步较早,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已经形成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外同类研究课题的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关于公益内涵的研究不同学科领域内,对公益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在法学角度上,德国早期公法学者洛厚德对公益给出了解释。C.E.Leuthold提到:公益是任何人但不必是全体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社会学角度上,Dolidovich,OlesyaM.认为“一个人作为公民社会的一部分的实现,对他们的家庭,国家,社会的未来负有个人责任。慈善援助不仅意味着捐献一定数量的钱,这对一个人而言并不是特别重要,还包括为社会上每个需要它的人提供了可能的支持。”DolidovichOM.StudentsofBarnaulinthePracticeofCharityWorkduringtheFirstWorldWar.TomskStateUnivJ2016;(409):47.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将公益和利他主义联系起来,如McCallD认为“国内外志愿工作的既定目标通常涉及旨在改善他人生活的利他主义”McCallD,IltisAS.Healthcarevoluntourism:addressingethicalconcernsofundergraduatestudentparticipationinglobalhealthvolunteerwork.HECForum2014;26(4):285.DolidovichOM.StudentsofBarnaulinthePracticeofCharityWorkduringtheFirstWorldWar.TomskStateUnivJ2016;(409):47.McCallD,IltisAS.Healthcarevoluntourism:addressingethicalconcernsofundergraduatestudentparticipationinglobalhealthvolunteerwork.HECForum2014;26(4):285.2.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困境的研究国外关于公益精神培育困境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观点:首先,有学者认为大学生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动机具有多样性。例如,Hustinx,Lesley认为,“学生志愿服务这一事实带来了令人不安的含义:即学生志愿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机会的反应,而不是内在动机,那么志愿服务就成为一种商品。尽管创造志愿者机会来解决这些外部动机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志愿活动的比率”HustinxL,HandyF,CnaanRA,BrudneyJL,PessiAB,YamauchiN.SocialandCulturalOriginsofMotivationstoVolunteerAComparisonofUniversityStudentsinSixCountries.IntSociol2010;25(3):349.其次,学者DeanJ认为,“志愿部门在利用新技术方面进展缓慢,它们缺乏用于数字发展的可用资金,缺乏用于数字发展的技能,并且由于缺乏适应数字化所需的文化敏捷性,它们处于‘落后于潮流’状态。这种缓慢的发展不利于让年轻人参与慈善事业并成为捐助者。”DeanJ.Studentperceptionsandexperiencesofcharityonsocialmedia:theauthenticityofofflinenetworksinonlinegiving.VoluntSectRev2020;11(1):47.最后,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如HydeMK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可能包括帮助他人和从帮助中获得的满足感,学习或发展新的技能或为职业发展的目的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愿做志愿者的原因则包括时间限制,寻找有薪就业和工作或学习承诺的需要,以及没有意识到志愿服务的机会和不知道如何参与志愿服务。”HydeMK,KnowlesSR.WhatpredictsAustralianuniversitystudents'intentionstovolunteertheirtimeforcommunityservice?AustJPsychol2013;65(3):135.HustinxL,HandyF,CnaanRA,BrudneyJL,PessiAB,YamauchiN.SocialandCulturalOriginsofMotivationstoVolunteerAComparisonofUniversityStudentsinSixCountries.IntSociol2010;25(3):349.DeanJ.Studentperceptionsandexperiencesofcharityonsocialmedia:theauthenticityofofflinenetworksinonlinegiving.VoluntSectRev2020;11(1):47.HydeMK,KnowlesSR.WhatpredictsAustralianuniversitystudents'intentionstovolunteertheirtimeforcommunityservice?AustJPsychol2013;65(3):135.3.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功能的研究国外关于公益精神培育的功能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种观点:第一,认为公益精神培育对大学生个人产生一定影响。学者ThoitsPA通过纵向研究检验社区志愿工作与个人幸福的六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志愿者工作确实提高了幸福感的所有六个方面,同时幸福感更高的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志愿者服务上。”ThoitsPA,HewittLN.Volunteerworkandwell-being.JHealthSocBehav2001;42(2):115.其次,有学者指出,参与志愿服务为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McCallD,IltisAS.Healthcarevoluntourism:addressingethicalconcernsofundergraduatestudentparticipationinglobalhealthvolunteerwork.HECForum2014;26(4):285.最后,TerressaA.Benz等学者更是通过对一项志愿服务计划的评估得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提高,加强了对当地非营利组织的了解,对他人具有更大的责任感,同时对未来从事慈善事业以及计划成为志愿者的意愿产生影响。”BenzTA,PiskulichJP,KimSE,BarryM,HavstadJC.StudentPhilanthropyandCommunityEngagement:AProgramEvaluation.InnovHighEduc2020;45(1):17.ThoitsPA,HewittLN.Volunteerworkandwell-being.JHealthSocBehav2001;42(2):115.McCallD,IltisAS.Healthcarevoluntourism:addressingethicalconcernsofundergraduatestudentparticipationinglobalhealthvolunteerwork.HECForum2014;26(4):285.BenzTA,PiskulichJP,KimSE,BarryM,HavstadJC.StudentPhilanthropyandCommunityEngagement:AProgramEvaluation.InnovHighEduc2020;45(1):17.第二,公益精神培育对社会以及对其他方面发生作用。首先,部分学者认为公益精神的培育不仅对大学生也对大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学者VevereV认为“学生参与不同的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VevereV.InternationalStudents'MotivationforParticipationintheHostUniversityVolunteeringandCharityActivities.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felongLearningandLeadershipforAll(Iclel2018)2018:583.其次,有学者认为公益精神培育对于弥补政府治理未涉及的地方具有重要作用,如FuentenebroP指出“很难否认慈善事业常常向城市和社区组织提供资源和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或填补了地方(甚至国家)政府留下的真空领域”FuentenebroP.Willphilanthropysaveusall?Rethinkingurbanphilanthropyinatimeofcrisis.GEOFORUM2020;(117):304.VevereV.InternationalStudents'MotivationforParticipationintheHostUniversityVolunteeringandCharityActivities.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felongLearningandLeadershipforAll(Iclel2018)2018:583.FuentenebroP.Willphilanthropysaveusall?Rethinkingurbanphilanthropyinatimeofcrisis.GEOFORUM2020;(117):304.4.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途径的研究关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途径的研究,国外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观点:第一,有学者希望能够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入手,提高大学生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性。例如AndreaCívico-Ariza等人认为,“要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研究探查大学生的行为动机,制定最符合他们意愿的公益慈善活动以及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频率,使他们能够体会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心理益处。”Civico-ArizaA,Colomo-MaganaE,Gonzalez-GarciaE,Sanchez-RivasE.VolunteeringintheUniversityContext:StudentPerceptionandParticipation.EducSci2020;10(12):380.除此以外,DEAN,JonathanCivico-ArizaA,Colomo-MaganaE,Gonzalez-GarciaE,Sanchez-RivasE.VolunteeringintheUniversityContext:StudentPerceptionandParticipation.EducSci2020;10(12):380.DeanJ.Studentperceptionsandexperiencesofcharityonsocialmedia:theauthenticityofofflinenetworksinonlinegiving.VoluntSectRev2020;11(1):41.第二,有学者希望从学校入手,培养大学生从事不同类型公益活动的专业技能。例如,DanielMcCall认为“面对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参与全球卫生志愿者工作,大学和学院处于有利地位,并有责任教育可能参与此类服务旅行的学生。”McCallD,IltisAS.Healthcarevoluntourism:addressingethicalconcernsofundergraduatestudentparticipationinglobalhealthvolunteerwork.HECForum2014;26(4):285.McCallD,IltisAS.Healthcarevoluntourism:addressingethicalconcernsofundergraduatestudentparticipationinglobalhealthvolunteerwork.HECForum2014;26(4):285.第三,有学者认为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如,McG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