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18000字(论文)】_第1页
【论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18000字(论文)】_第2页
【论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18000字(论文)】_第3页
【论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18000字(论文)】_第4页
【论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18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V论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竞技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兴奋剂滥用的情况愈演愈烈。它不但破坏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还损害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更对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国的反兴奋剂制度体系的构建已见雏形,但是具体的法律法规上还有待完善。根据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公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兴奋剂违规50起,2019年违规30起,2020年兴奋剂违规公布14人其中包括2名未成年人。可见兴奋剂问题依然严峻,若想有效遏止兴奋剂犯罪的行为,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首先对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进行概述,阐明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原因,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对自身的作用。以及使用兴奋剂危害进行论述,将兴奋剂犯罪类型化,分为推使型行为、供应型行为,使用行为,能更直观地了解兴奋剂犯罪行为。其次,探讨兴奋剂犯罪行为入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兴奋剂入刑提供依据,最后,对比国内外立法制度,发现我国立法的不足,在立法完善上,建议将“投放兴奋剂”和“妨碍兴奋剂检测”两种犯罪行为纳入刑法,弥补法律上的缺失,完善我国法律法规。关键词:竞技体育,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目录TOC\o"1-3"\h\u8914摘要 I199371绪论 14272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78711.1.1研究背景 164451.1.2研究意义 21440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341951.2.1国外研究现状 3212971.2.2国内研究现状 3100381.3研究内容与方案 5176101.3.1研究内容 546931.3.2研究方法 675022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概述 6118412.1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发生的原因 6327042.1.1竞技体育目的异化 6287832.1.2竞技体育利益的诱惑 7226062.2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作用 7303622.3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危害 8202062.3.1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危害 8198372.3.2使用兴奋剂破坏竞技体育原则 960422.3.3使用兴奋剂破坏国家形象 947542.4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类型 10219332.4.1推使型行为 10288042.4.2供应型行为 10130442.4.3使用型行为 10134313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42003.1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11272223.1.1兴奋剂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196563.1.2反兴奋剂监督不力处罚力度低 1283873.1.3刑法规制是遏制兴奋剂犯罪最有效的方法 12199663.1.4竞技体育中兴奋剂入刑具有立法基础 14146913.1.5世界反兴奋剂法制化的趋势 14295374我国兴奋剂犯罪法律规制现状 1442445国外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 17226325.1法国 17245305.2意大利 18136465.3丹麦 1862365.4芬兰 1942526我国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与完善 1981456.1我国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 19137676.1.1非法走私兴奋剂 19263306.1.2国家规定体育、体能测试中使用兴奋剂 204336.1.3运动员自愿使用兴奋剂、向他人投放兴奋剂 20210336.1.4兴奋剂检测中的违规行为 21154196.2我国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 21287456.2.1国家规定体育、体能测试中使用兴奋剂的完善建议 21120996.2.2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不宜入刑 2228376.2.3投放兴奋剂入刑建议 22283636.2.4兴奋剂检测中违规行为的入刑建议 23229997结论 24340参考文献 26 PAGEIV绪论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兴奋剂犯罪的行为,早就不再是个别运动员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法律问题。在如何规制兴奋剂犯罪的问题上,不同的国家对兴奋剂犯罪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有的国家对兴奋剂犯罪的行为进行了刑法规制,例如丹麦、芬兰在刑法典分则中规定反兴奋剂的内容;日本、荷兰等国家通过刑法与刑法典相结合的模式对兴奋剂犯罪相关行为进行规制;法国、意大利制定单行刑法规制部分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育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兴奋剂滥用的情况愈演愈烈。它不但破环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形象,更为严重的是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遭受巨大伤害。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反兴奋剂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对于兴奋剂违规的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此规定在兴奋剂犯罪治理上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明显的阻滞现象。对于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我国一直在寻求有效的治理方法,通过不断地探索,在2019年我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主要对六种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做出处罚,该司法解释只是在现有刑法罪名的基础上进行规制,没有设立单独的罪名,所以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精化。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颁布实施,增设了妨害兴奋剂管理罪,对教唆、引诱、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等违法行为,制定了具体的罪名和量刑标准,但是针对向他人投放兴奋剂的违法行为还未进行规定。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研究意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严重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如何将兴奋剂犯罪行为进行规制是体育法和学术界一直以来的热门话题。刑事处罚的严厉性、震摄力、威慑性也是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和法律法规无法比拟的。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为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理论意义完善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司法实践的适用。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准则,对兴奋剂犯罪的制裁有一定的约束力,为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许多国家对涉及兴奋剂的行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各项监管制度之下,刑法规制是最规范、最具有威慑力的。在竞技体育中,影响比赛公平性最大的障碍是使用兴奋剂。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和《刑法》中已经将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进行了立法规制,但还存在不足之处。从学术研究上来看,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对相关立法还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为涉及兴奋剂犯罪立法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现实意义满足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入刑的现实需求,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众多优秀的运动员从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但在这当中也有为了达到目的非法使用不正当手段的情形。例如,为提高训练成绩,运动员自愿使用兴奋剂;兴奋剂检测过程中,妨碍兴奋剂检测;向他人投放兴奋剂等违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对此类违规行为只是单一的惩罚,缺乏有效监管,使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采用刑罚手段,将此类行为予以刑法规制。在行政处罚方面,行政处罚所适用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其他法律组织,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对兴奋剂违规行为仅限于行业自治。由于兴奋剂监管机构震慑力度弱、违法成本低,不能对兴奋剂违规行为进行更有力、更适度、更有效的处罚,也不能实现对其社会危害性的合理评价、全面评价、严格评价。时至今日,在治理滥用兴奋剂的问题上,我国的司法解释和立法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笔者建议可以将《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和《刑法》中未涉及到的兴奋剂犯罪行为,进行刑法规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本文研究的意义,可以视为优化现有的法律法规所做的探索性尝试,为的是完善我国法律法规,弥补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外研究现状《TheInternationalSportsLawJournal》是国外在在兴奋剂问题上最新的进展。迈克尔.贝洛夫(MichaelBeloff)所著的《SportsLaw》对兴奋剂处罚的办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成熟的理论分析。刑法学教授,约翰·巴罗曼(John.Barrowman)对兴奋剂犯罪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帕洛马·奥尔(Palomauer)在《LalegislacioncontraeldopajeenEspanaYFrancia》中详细的介绍了法国和和西班牙对反兴奋剂的立法情况,法国将医疗辅助中禁用的物质认定为严重恶劣行为,被判处1年监禁和相对应的罚款。西班牙将向运动员组织、提供违禁物品的行为,剥夺其职务并进行刑事处罚。APOlmeda,JRGarcia.LalegislaconcontraleldopajeenEspanayFrancia=Anti-DopingLawsinSpainandFrance[J].MaterrialesParaLaHistroriaDelDeporte,2013(11):116-141休伯特·拉德卡(Hubert.Radecka)、莎罗麦加·扎克赛特(Salomaiga.Zackset)在《Theinteractionofcriminalanddisciplinarylawindoping-relatedcases》中提到在体育领域,刑法参与反兴奋剂活动有两种方式。SalomejaZaksaite,HubertRadke,Theinteractionofcriminalanddisciplinarylawindoping-relatedcases[J].InternationalSportsLawJournal,2014,14(1-2):115-127.通过国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各国呈现出的立法趋势是逐步加强处罚兴奋剂犯罪现象,有些国家将兴奋剂犯罪进行刑法规制,有些国家加强司法管理,从形势上看对兴奋剂犯罪进行刑法规制是必然的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在学术研究上作者通过知网进行搜索“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找到了5篇硕士论文,和2篇期刊。石泉在2004年发表了博士论文《竞技体育刑法制约论》中对投放兴奋剂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郭玉川等6人在2009年发表科研成果《竞技体育刑法规制问题研究》中结合刑法学、犯罪法学等多门法律,分析竞技体育中违法犯罪的现象,构建体育刑法相关的法律体系。张稳在2019年发表硕士论文《竞技体育中滥用兴奋剂的行为》中通过规范分析、综合分析、比较分析阐述了现行法律制度内容的缺陷,对兴奋剂犯罪行为的处罚范围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立法建议。胡佳于2018年发表了硕士论文《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中从竞技体育兴奋剂犯罪的定义入手,重点研究竞技体育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并深入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兴奋剂犯罪刑事规制的现状和主要缺陷,全面构建了我国竞技体育兴奋剂犯罪刑事规制体系。胡佳.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8.通过搜索“兴奋剂入罪”,陈艳、王雯霞在2002年发表期刊《兴奋剂入罪立法模式思考与建议——基于行为类型化的分析》中分析了国外刑事立法对推使型行为、供应型行为、使用型行为兴奋剂犯罪化采用的具体模式。结合我国的刑事立法体例,将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类型化。杨春然在2020年发表期刊《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行为入罪的法律障碍及突破》中探讨了运动员自愿使用兴奋剂行为,入罪遇到的法律障碍,以及突破这些障碍的方法。梅锦在2014年发表期刊《投放兴奋剂行为之入罪化探讨——以张某投放兴奋剂案为视角》中阐述投放兴奋剂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且其他行政法规无法对其进行治理,只能用刑法得手段进行有效的制裁。梅锦.投放兴奋剂行为之入罪化探究——以张某投放兴奋剂案为视角[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03):36-40.苏辛格在2007年发表硕士论文《意大利体育法初探》中介绍了意大利对兴奋剂犯罪的立法规制,文章从案例、制度、理念三个方面对意大利体育进行深入的探讨。苏辛格.意大利体育法初探[D].湘潭大学,2007.付俐在2018年发表硕士硕士论文《意大利反兴奋剂法律制度研究》中对意大利法律进行梳理,详细的阐述意大利使用兴奋剂犯罪的处罚制度。通过对意大利反兴奋剂法的具体分析,提炼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罚措施,为我国反兴奋剂治理提供完善建议。研究内容与方案研究内容本文在内容结构上,主要从六个部分对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制问题进行探讨,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绪论主要从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概述,此部分从四个层面具体论述。首先,阐明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发生的原因。其次,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再次,说明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使用兴奋剂不仅给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还破坏竞技体育秩序、影响国家形象。最后,对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推使型行为,使用型行为,供应型行为。第三部分,分析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入刑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我国兴奋剂犯罪法律规制现状。对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做出了详细的介绍。第五部分,国外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对比意大利、法国、丹麦等立法的国家,有利于我国在刑法规制上找到方法和切入点。第六部分,我国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与完善。首先,具体分析《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和《刑法》中兴奋剂犯罪规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我国刑法中未涉及到的兴奋剂犯罪行为进行补充与完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整理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真实的数据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形成对兴奋剂犯罪的思路,从中获取思路得出自己的观点。国内外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意大利,法国等在兴奋剂犯罪采取刑事立法的国家,对兴奋剂犯罪的查处制度,刑法规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国外兴奋剂犯罪法律制度的优势和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兴奋剂犯罪制度的建议。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概述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发生的原因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本质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希望通过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攀登体育运动的高峰、获得比赛的胜利为主要目的社会体育活动。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冠军标签、商业价值、名气、高额物质奖励),运动员的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偏离;在负效应的刺激下,运动员的目的发生严重的异化。竞技体育目的异化 竞技体育的目的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运动员们为了提高训练成绩刻苦训练,为了获取比赛胜利奋勇拼搏。但是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运动成绩和训练水平突飞猛进,想要在比赛中获得胜利非常困难。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所有的成绩都被精确到秒、米、公斤。想在训练中提高一分一秒,都需要运动员付出加倍的努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经历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还要忍受着伤病带来的痛苦,而且在饮食生活各方面都要严格管控。因此,一些缺乏实力缺少自信的运动员不能忍受训练的辛苦,还想取得好成绩,开始有投机取巧的想法,开始采取了不正规的手段,把在比赛中获胜的想法寄托在使用兴奋剂上。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竞技体育具有国家利益和民族情感,当这两种情感不断被放大,致使体育监管者,对运动员、运动员教练、运动员辅助人员、使用兴奋剂|犯罪的行为抱以袒护、默许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运动员体育道德伦理意识,让运动员为了追求比赛胜利不惜损害身体,把获胜作为超越一切的终极目标,严重背离了竞技体育的根本目的。竞技体育利益的诱惑最初为了竞技体育更好的发展将商业化合作引入到竞技体育运动中。但是在竞技体育商业化过程中,竞技体育变得过度物化。这种物化将奖牌、名次赋予了过多的价值符号,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一种获利的手段。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取得重大比赛名次带来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运动员收获的不仅是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各种商业活动的邀约和品牌的代言,运动员借助品牌的力量,提高知名度,获得丰厚的物质利益。根据《中国奥运金牌价值报告》的评估,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男子110米栏金牌,随后在2006年打破了世界记录,不仅在运动成绩上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在商业价值提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其商业价值达到4.61亿。2008年刘翔因为伤病导致奥运会退赛,商业价值一度下跌,几乎没有任何代言。2010年刘翔先后获得亚运会冠军,砖石联赛冠军,追评世界记录,商家们纷至沓来,刘翔身价重回千万元。而这一切,均源于刘翔在国际赛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可见,通过优异的成绩不但可以提高知名度吸引投资,还可以获得丰厚的物质利益。无法达到获胜水平的运动员,在利益的诱惑下,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追求比赛的胜利,使用兴奋剂成为了又快速又高效的选择。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作用在竞技体育中,兴奋剂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指那些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能引起组织机能活动暂时增加的药剂,从而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以及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竞技体育中利尿剂类兴奋剂,常用于体重分级别的比赛(例如举重、拳击、跆拳道)。它可以帮助运动员快速减轻体重,保证运动员在赛前称重时达到比赛要求。运动员使用频率最高、最广泛的是合成类固醇类兴奋剂。这类药物具有雄激素作用,常被用于短跑比赛、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它能使运动员体格强壮、增加肌肉力量、增强爆发力。在减少体重的同时保持肌肉体积,加快训练后的恢复,有助于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精神刺激类兴奋剂可以抑制身体的疲劳和过度用力引起的镇痛感。能够使运动员精神亢奋、增强体力的同时还能帮助运动员改善呼吸功能、增强供氧能力。麻醉止痛类兴奋剂具有抑制和镇静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减缓心率、改善心脏功能。直接通过神经中枢抑制疼痛,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和运动耐力。射击运动员、体操运动员服用此类药物比较常见,消除运动员赛前紧张不安心理,实现高水平发挥。肽类激素类兴奋剂常用于自行车、赛艇运动员。睾丸中睾丸激素是在绒毛膜促性腺素刺激下所形成的,它能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更多的皮质醇。皮质醇可以减轻肌腱和关节炎症,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虽然使用兴奋剂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但并不大代表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真实提高,想要在比赛中获取胜利,还需要运动员自己踏实努力的训练。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危害如果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不仅违背了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破坏了竞技体育秩序以及国家形象,还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危害兴奋剂在医学上作为治疗药物使用,药剂不大,对人体构不成伤害,但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时,剂量大,超过正常剂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长时间使用兴奋剂会对运动员自身造成严重的危害。如上所述,兴奋剂类别分为6类,使用合成类固醇兴奋剂,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等重大疾病,并且长时间服用会导致女性运动员月经不调,肾功能紊乱,男性运动员会影响生育能力;精神刺激剂兴奋剂长时间服用会导致焦虑、失眠、心慌、耳鸣,严重的会心力衰竭。受体阻滞剂兴奋剂会导致失眠、抑郁、幻觉,长时间服用会猝死;麻醉镇痛剂兴奋剂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影响正常生活,利尿剂兴奋剂使用后会导致脱水,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发生肾衰竭。肽激素类兴奋剂会导致心脏肝功能衰竭。可见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体损害程度非常大,有些损害还是终身的,不能改善。更为严重的是过量服用兴奋剂会导致死亡,英国800米世界冠军在1967年因过量服用兴奋剂,导致心力衰竭而死。意大利著名自行车运动员潘塔在2004年因兴奋剂死亡。近几年运动员因使用兴奋剂导致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提醒人们兴奋剂对身体的严重危害。使用兴奋剂破坏竞技体育原则使用兴奋剂可以短暂性的提高运动成绩,获取比赛的胜利。然而,使用兴奋剂是一种违法的行为,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与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它违背了竞技体育的根本原则。竞技体育最根本的原则不一定具有教育对抗意义,而是能让更多人强身健体,发掘和培养更多体育人才。在竞技体育中如果不严厉打击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允许运动员在参加体育比赛时使用兴奋剂或者承认参加体育比赛的有效性,就会严重损害其他运动员的合法权益。会让竞技比赛丢失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是一种欺骗不道德的行为,不能让运动员体会到体育的真正意义,而是让运动员成为药物的崇拜者、依赖者、丧失了自我,缺乏自信和勇气。并且使用兴奋剂破坏了刻苦训练的风气,助长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不仅没发挥榜样的作用,反而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对健康的体育事业造成严重损害。使用兴奋剂破坏国家形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事业越来越专业化、国际化。在国际赛事中以国家为主要竞赛单元,运动员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身上还肩负着国家荣誉。运动员的荣誉与国家荣誉息息相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成绩代表着国家的训练水准和国家的能力。相应的,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的违规行为,负面新闻也会被放大,玷污国家的形象。1987年,加拿大男子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100米跑冠军,并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第一飞人”。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100米赛中再次夺冠,再次破世界纪录,但对他进行药检时发现药检不合格,取消了所有成绩,成为了奥运史上最大的一宗兴奋剂丑闻,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综上所述,使用兴奋剂不仅阻碍健康的体育事业,还会影响国家形象,使国家利益受损。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类型兴奋剂犯罪行为复杂多样,如果对其样态、类别具体分析,不仅耗费时间,还容易导致研究结果杂乱无序。因此,可以将兴奋剂犯罪类型化,其中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主要包括推使型行为、供应型行为、使用型行为。推使型行为推使型行为的本质是对他人使用兴奋剂产生的一种外在力,这种外在力表现在运动员管理单位、运动员辅助人员、及体育社会团体故意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具体行为方式包括:引诱、教唆、欺骗运动员非法使用兴奋剂的违法行为,或者是在国家规定的体育测试中组织非法使用兴奋剂、向他人投放兴奋剂、妨碍兴奋剂检测等违法行为。推使型行为不仅违背了国家兴奋剂管理秩序,更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供应型行为供应型行为的范围主要包括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走私、非法销售兴奋剂等违法行为。供应型行为是兴奋剂犯罪流入社会的源头,严重威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供应型行为的犯罪是为使用型行为犯罪提供了物质手段。供应型行为的范围主要包括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走私,非法销售兴奋剂等违法行为。供应型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犯罪成本低,传播途径广,这就使得查处供应型行为非常困难,并且供应型行为利润高,即使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不法分子也铤而走险。使用型行为使用型行为是,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没有正当理由非法使用兴奋剂的违法行为,具体行为方式包括:运动员自愿使用兴奋剂或者运动员出于自己使用为目的,进行购买、持有兴奋剂。使用型行为是自损行为,不仅对运动员自身造成伤害,还损害了其他运动员的合法权益,违背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生活在法治国家中,任何一个社会领域都不可以独立于刑法规制范围外,在社会中竞技体育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不能独立于刑法规制外。刑法对某一犯罪问题的定罪量刑,考虑的不一定是特殊性,而是其危害程度。当危害程度不严重时,就可以不动用刑法,但是其危害程度严重,已经扰乱社会秩序,且依靠行业自治和其他法律法规无法有效解决该问题时,刑法的介入显然是最合适的。兴奋剂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是非法获取利益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体育竞争秩序还破坏了社会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第一,兴奋剂犯罪危害范围广。兴奋剂犯罪是竞技体育运动的“毒瘤”,其犯罪的危害不可小觑。使用兴奋剂更常见的是专业运动员发生在国际赛事上,但随着体育赛事活动日益增强,国内运动员、机构等通过不正当手段在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屡见不鲜。兴奋剂犯罪的行为乱象丛生,已经从国际赛事转移到省级赛事,由竞技体育扩大到高考体测等体育活动。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发布一批兴奋剂违规信息,在违规的51名运动员中,很难想象未成年运动员违规人数高达27人,其中包括四名未成年运动员在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中使用兴奋剂。体育测试中使用兴奋剂不仅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毁坏了学生身体,还严重扭曲了考生的体育精神和道德价值观。2017年,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官网公布两例兴奋剂违规信息,第一例是在2017年获得青岛马拉松女子组第三名的李文杰;第二例是在2017年获得桂林国际马拉松男子组亚军的侯艳民,他们都是在赛后兴奋剂检测中被查处违规使用兴奋剂。中国反兴奋中心/contents/21/189.html.在业余跑圈也存在着大量服用兴奋剂现象,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猖獗的地步。兴奋剂现象不仅有所转移还开始扩大化,由成年运动员蔓延到未成年运动员。因此,有必要将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违规的行为进行刑法规制,遏制兴奋剂犯罪继续向个人、学校、社会蔓延。中国反兴奋中心/contents/21/189.html.第二,侵犯了竞技体育的公平竞争秩序。“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的精神所在,也是我国《体育法》一直以来的原则。竞技体育中的“公平竞争”是指运动参赛者之间所进行的公开、平等、公正的竞争;是不断创造出新的记录、不断打破人类极限、超越自我的过程。如果认可使用兴奋剂参加比赛或对服用者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认可,那将会侵害认真遵守比赛规则的运动员,使他们处于弱势地位,与奥林匹克的精神发生冲突。未成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破坏了刻苦训练的社会风气、助长了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严重侵犯竞技体育的公平秩序。反兴奋剂监督不力处罚力度低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参加竞技体育的运动员及团队滥用兴奋剂的行为置之不理,甚至进行保护。缺乏有效的监管机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存在短板。根据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公布的2017年兴奋剂违规处理结果,兴奋剂违规人奋剂的数高达68人,处罚最严重的结果是禁赛四年,负担40例兴奋剂检测费用(约40000元),这与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获得的利润相比不值一提。其中未成年人兴奋剂违规11人,而对应的处罚仅仅是禁赛两年。禁赛两年后运动员依旧活跃在赛场上,可以看出对运动员的处罚力度很低。反兴奋剂监管不力处罚力度低,使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使用兴现象愈发泛滥。刑法规制是遏制兴奋剂犯罪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体育市场化、商业化的不断发展,兴奋剂滥用的情况日益严重。逐渐从竞技体育领域蔓延到学校体育,面对此类行为,仅靠行业自治很难进行有效的遏制,在必要时还需要刑法的手段进行规制。如表1-1所示,自2019年我国出台《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后,2018–2021年未成运动员年兴奋剂违规人数从53%降到0%,体育招生考试中兴奋剂违规人数从8%降到0%。可以直观的看到,当民事制裁,行政处罚等法律制裁手段不能够有效的对兴奋剂犯罪进行调控时,刑法作为遏止兴奋剂犯罪最有效的手段,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表1-12018-2021年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公布兴奋剂违规人数情况(n=51)2018/年份人数占比(%)未成年人兴奋剂违规人数2753体育招生考试中兴奋剂违规人数48其他兴奋剂违规人数2039(n=38)2019/年份人数占比(%)未成年人兴奋剂违规人数513.2体育招生考试中兴奋剂违规人数12.6其他兴奋剂违规人数3284.2(n=19)2020/年份人数占比(%)未成年人兴奋剂违规人数210,5体育招生考试中兴奋剂违规人数00其他兴奋剂违规人数1789.5(n=4)2021/年份人数占比(%)未成年人兴奋剂违规人数00体育招生考试中兴奋剂违规人数00其他兴奋剂违规人数4100数据来源: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可行性竞技体育中兴奋剂入刑具有立法基础《宪法》第21条第2款中反映了国家对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态度。《宪法》第21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宪法》第21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严格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定(暂行)》,第十五条规定滥用兴奋剂,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追究其形事责任,符合刑法规制兴奋剂犯罪行为的立场。第十五条对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针对滥用兴奋剂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中对六种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进行司法解释,将其规制在现有的罪名里,为治理兴奋剂犯罪,维护公平竞争的体育环境提供了保障。综上所述,对兴奋剂犯罪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各种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为其提供依据,那么将兴奋剂犯罪入刑符合刑法规制的立场。世界反兴奋剂法制化的趋势在国际奥委会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加大了对反兴奋剂的投入和治理,成立了专门的反兴奋剂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制定单行刑法,规制部分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丹麦、芬兰等国家在刑法典分则中,专门规定反兴奋剂的内容。欧洲大多数备将兴奋剂犯罪的行为入罪,通过用司法手段介入反兴奋剂已经成为一种趋国家已经或者准势。将我国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犯罪进行刑法规制,非常符合世界反兴奋剂法制化的趋势。我国兴奋剂犯罪法律规制现状八十年代中、后期兴奋剂问题开始波及我国。我国政府和体育相关部门认识到兴奋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为了顺应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中国设立兴奋剂检测系统,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兴奋剂问题已经很难有效的控制住了,而且在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结束以后,中国有11名参赛选手被查出在比赛中服用兴奋剂,造成恶劣影响,斟酌反思后,我国政府为了抵制滥用兴奋剂,防止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受到兴奋剂的威胁,逐步加大了反兴奋剂的力度。1989年,中国奥委会确定了对兴奋剂问题的治理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坚持做到反兴奋剂的“三严”方针,加强落实反兴奋剂工作。1989年,我国颁布《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此公约的目的是消除在体育运动使用兴奋剂的现象。1995年,国家体委发布《禁止在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暂行规定》,其目的是将滥用兴奋剂的现象在体育运动中消除,保证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健康的发展,让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不受到损害,让体育竞赛不受到污染,确保我国体育运动良性发展所发布的规定。1995年3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了《对使用兴奋剂运动员的教练员处罚暂行办法》。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体育法》。在《体育法》第七章中明确规定了,违反体育秩序和体育规则的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采取行政处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违法犯罪的人数,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七条在竞技体育中从事弄虚作假等违反纪律和体育规则的行为,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八条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的,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严格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定(暂行)》中规定,对在体育中滥用兴奋剂的行为(逃避兴奋剂检测、拒绝兴奋剂检测、组织、诱导、使用兴奋剂等)情节严重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五条严肃处理下列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一)运动员以任何理由和方式使用兴奋剂,或拒绝、、逃避兴奋剂检查,或在兴奋剂检查中的不正当行为;(二)组织、强迫、欺骗、诱导、指使、指导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三)针对运动员制造、试用、携带、销售、购买、有偿或无偿提供兴奋剂;(四)为上述活动筹集或提供经费。第五条严肃处理下列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一)运动员以任何理由和方式使用兴奋剂,或拒绝、、逃避兴奋剂检查,或在兴奋剂检查中的不正当行为;(二)组织、强迫、欺骗、诱导、指使、指导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三)针对运动员制造、试用、携带、销售、购买、有偿或无偿提供兴奋剂;(四)为上述活动筹集或提供经费。国务院在2004年颁布了《反兴奋剂条例》,明确规定四种涉及滥用兴奋剂的行为,对相关人员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章兴奋剂管理第七条国家对兴奋剂目录所列禁用物质实行严格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销售、进出口。第八条生产兴奋剂目录所列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以下简称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批准文号。第二章兴奋剂管理第七条国家对兴奋剂目录所列禁用物质实行严格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销售、进出口。第八条生产兴奋剂目录所列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以下简称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批准文号。2006年8月,我国签署了《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次公约的目的是消除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力求推动使用兴奋剂的治理,做到与国际组织协调一致。第一条《公约》的宗旨本公约的宗旨是,在教科文组织体育运动领域的战略框架和活动计划框架内,促进预防并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最终消除这一现象。第一条《公约》的宗旨本公约的宗旨是,在教科文组织体育运动领域的战略框架和活动计划框架内,促进预防并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最终消除这一现象。2019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条、第五条分别规定对非法走私、非法生产、非法销售、非法经营兴奋剂的乱象进行整治,从根源上治理涉兴奋剂的犯罪行为。第三条规定,对组织、引诱未成年人和残疾等违法行为定罪处罚。第三条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组织未成年人、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非法使用兴奋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之一规定的“情节恶劣”,以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定罪处罚(一)强迫未成年人、残疾人使用的;(二)引诱、欺骗未成年人、残疾人长期使用的;(三)其他严重损害未成年人、残疾人身心健康的情形。第三条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组织未成年人、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非法使用兴奋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之一规定的“情节恶劣”,以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定罪处罚(一)强迫未成年人、残疾人使用的;(二)引诱、欺骗未成年人、残疾人长期使用的;(三)其他严重损害未成年人、残疾人身心健康的情形。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将涉兴奋剂犯罪行为写入刑法。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四条,在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后增加一条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四条,在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五十五条之一:“引诱、教唆、欺骗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或者明知运动员参加上述竞赛而向其提供兴奋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组织、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2021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补充规定,其中明确了涉兴奋剂违法行为,将罪名定为“妨害兴奋剂管理罪”,并在2021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综上所述,在打击涉兴奋剂犯罪的行为上,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了有关兴奋剂的司法解释、以及在刑法中明确了罪名,这些规定为依法严厉打击涉兴奋剂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刑法依据,符合我国严厉打击兴奋剂犯罪行为的立场,也符合国际惯例。国外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在国际奥委会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加大了对反兴奋剂的投入和治理,成立了专门的反兴奋剂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反兴奋剂立法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法国法国对兴奋剂犯罪的制裁,是通过专门的反兴奋剂立法予以规制。法国在2006年原法《保护运动员健康与反兴奋剂斗争法》的基础上修改颁布《反兴奋剂与保护运动员健康法》(简称ADPA)。付俐.意大利反兴奋剂法律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8.付俐.意大利反兴奋剂法律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8.意大利1996年有关反兴奋剂的议案在意大利一议会上被提出,议案建议将更先进的反兴奋剂规制纳入意大利的法律体系。意大利在2002年颁布《关于反兴奋剂的第376号法令》该法令使欧盟反兴奋剂大会制定的反兴奋剂措施得以实施,从根本上弥补了意大利反兴奋剂立法上的缺陷。苏辛格.意大利体育法初探[D].湘潭大学,2007.苏辛格.意大利体育法初探[D].湘潭大学,2007.处罚措施:针对《关于反兴奋剂的第376号法令》第9条第一款提供兴奋剂,情节严重处以3个月到3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低2580欧元,最高5164欧元不等。第9条第二款使用兴奋剂的犯罪行为,同第一款处罚措施相同。对于非法提供、非法经营兴奋剂的犯罪行为,处罚力度更大,处以2年到6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低5164欧元,最高77468欧元。谢望原译,丹麦刑法典与丹麦执行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4.丹麦2002年,丹麦修改了《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该法案在第20章“引致公共危险罪”中对规定了涉兴奋剂犯罪行为的处罚规定。第一种,将药物提供给多人,或者以牟取暴利而提供药物,或者有其他加重情节的。应当处以六年以下有期监禁。提供大量特别危险、有害药物或者运输药物具有危险性的,可以从重处罚,不超过十年监禁。第二种,对进口、出口、生产等此类药物依照前款规定进行处罚。芬兰2002年,芬兰新修订《芬兰刑法典》在刑法典第四十四章“危及健康和安全”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分别规定药品犯罪、加重的激素类麻醉品犯罪、轻微的激素类麻醉品犯罪。于志刚译.芬兰刑法典[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134、165.于志刚译.芬兰刑法典[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134、165.综上所述,法国通过专门立法和刑法修正案,在刑法典中规定了兴奋剂犯罪行为。在结构上,对兴奋剂犯罪行为进行了划分,对应不同程度的制裁。在结构上,兴奋剂犯罪是在专门立法的单独章节或条款中规定的。意大利通过了专门的反兴奋剂立法,对兴奋剂犯罪实施刑事制裁。在内容上,对犯罪主体和犯罪客体没有特殊要求在内容上,对犯罪主体和犯罪客体没有特殊要求。丹麦和芬兰都是通过修改刑法,在刑法典中规定了兴奋剂犯罪。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兴奋剂入刑的立法实践,为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建议。我国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与完善我国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非法走私兴奋剂在《兴奋剂刑事司法解释》中第一条规定,非法走私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以走私国家进出口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第一条运动员、运动员辅助人员走私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或者其他人员以在体育竞赛中非法使用为目的走私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涉案物质属于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第一条运动员、运动员辅助人员走私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或者其他人员以在体育竞赛中非法使用为目的走私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涉案物质属于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国家规定体育、体能测试中使用兴奋剂在《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中第四条规定,在我国法律规定的体育、体能测试中组织考生非法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定罪处罚。第四条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公务员录用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涉及的体育、体动中,tao组织考生非法使用兴奋剂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的规定,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定罪处罚明知他人实施前款犯罪而为其提供兴奋剂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第四条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公务员录用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涉及的体育、体动中,tao组织考生非法使用兴奋剂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的规定,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定罪处罚明知他人实施前款犯罪而为其提供兴奋剂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运动员自愿使用兴奋剂、向他人投放兴奋剂《刑法修正案(十一)》设立的妨害兴奋剂管理罪,主要针对的是教练员及运动辅助人员,对教唆、引诱、欺骗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违法行为。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四条,在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五十五条之一:“引诱、教唆、欺骗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或者明知运动员参加上述竞赛而向其提供兴奋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组织、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四条,在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五十五条之一:“引诱、教唆、欺骗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或者明知运动员参加上述竞赛而向其提供兴奋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组织、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兴奋剂检测中的违规行为此外在兴奋剂检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违规行为,需要刑法来进行调整。兴奋剂检测中的违规行为是指,在比赛前或者比赛后,专门的检查机构对运动员进行检测,而运动员逃避、拒绝、或者未完成样本采集等行为。在兴奋剂检测过程中逃避、拒绝、或者未完成样本采集的违规行为与《刑法》中教唆、引诱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犯罪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危害性质是相同的,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或严重的处罚,还蓄意违背反兴奋剂秩序,继续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具有主观恶性。在2017年,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发布一批兴奋剂违规信息,其中有3人因未完成采集、逃避兴奋剂采集受到处罚,最低的处罚结果是禁赛1年,最严重的处罚结果是禁赛8年并承担40例兴奋剂检测费用,其原因是运动员在禁赛期间无视禁赛规定,继续参与比赛,甚至从事违法活动。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方式仅限于行业自治,打击力度不足、处罚力度低,无法有效的遏制兴奋剂检测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导致在兴奋剂检测过程中,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依据刑法的法益保护原则,刑法应该对严重侵害法律保护的利益行为进行规制。我国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国家规定体育、体能测试中使用兴奋剂的完善建议议在国家规定的体育、体能测试中使用兴奋剂,明确“组织”人数。在《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中以国家规定的体育活动、体育测试中组织考生非法使用兴奋剂的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处罚。“组织”是指对分散的事物筹使之形成整体,所以当安排一个人在体育测试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无法解释为组织行为。应该明确组织人数,构成次罪必须要求行为人所组织的人数达到3人以上。从侵害的法益上,本罪侵害的法益为公平公正的考试秩序是对社会法益的侵害,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其行为才具备刑罚的必要。所以,笔者建议在国家规定的体育活动、体育测试中组织考试作弊罪的人数应到限制为3人以上。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不宜入刑我国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违法行为没有做出司法解释和刑法规制。只是在《关于严格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定》中对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进行处罚:首先个人比赛成绩的自动取消;其次是因使用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而被禁赛;最后处罚结果是终身禁赛。虽然该处罚没有上升到刑事制裁,但对在成绩顶峰时期被禁赛或者终身禁赛的运动员来说,惩罚力度已经足够大了,这样的处罚不逊色于刑事处罚。运动员自愿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就和吸烟一样,虽然有害身体,但属于个人自损行为。因此,对于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自己使用兴奋剂的行为,无需适用刑法进行刑事制裁。投放兴奋剂入刑建议在竞技体育中投放兴奋剂的行为,是指在运动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食品中偷偷投放兴奋剂,致使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高。投放兴奋剂行为人一般是运动员的队友或者竞赛对手向运动员投放兴奋剂,目的是为了通过后期举报或者兴奋剂检测等方式让运动员受到处罚,取消比赛成绩或者比赛资格。第二种,是运动员的教练或者是运动员辅助人员,为了提高运动员训练成绩,让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自己从中获得利益。明知投放兴奋剂的行为会有损他人身体健康,让他人名誉受损,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仍向运动员投放兴奋剂的行为,相比于《刑法修正案(十一)》设立的妨害兴奋剂管理罪,教唆、强迫、引诱、组织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违法行为来说,其危害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笔者建议,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四条,妨碍兴奋剂管理罪下,增加“投放兴奋剂罪”的条款,内容为: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向其投放兴奋剂的,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投放兴奋剂的犯罪主体身份不限,但必须是年满16周岁,生理和精神一切正常的,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其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投放兴奋剂罪侵犯的客体是兴奋剂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运动员。对于犯罪客观方面,首先行为人投放兴奋剂的对象必须是运动员,投放对象不是运动员的不构成本罪,其次必须是在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重大赛事投放兴奋剂,才可以构成本罪。兴奋剂检测中违规行为的入刑建议在兴奋剂检测过程中对违规行为处罚的目的是维护没有使用兴奋剂运动员的竞赛权和保证“干净”的竞赛环境。因此,笔者建议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四条,妨碍兴奋剂管理罪下,增加“妨碍兴奋剂检测”的条款,内容为: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