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霉素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_第1页
新霉素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_第2页
新霉素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_第3页
新霉素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_第4页
新霉素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1新霉素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第一部分新霉素作用机制 2第二部分新霉素耐药基因表达 3第三部分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协同作用 6第四部分协同增效机理 9第五部分协同增效作用的影响因素 11第六部分协同增效的临床应用 13第七部分耐药菌株的出现 16第八部分协同增效机制的持续研究 18

第一部分新霉素作用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新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相互作用】

1.新霉素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30S小亚基的16SrRNA,干扰mRNA的解码过程。

2.这种相互作用导致翻译错误,生成截短或错配的蛋白质,影响细菌的正常生理功能。

【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增效】

新霉素作用机制

新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蛋白合成发挥其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跨膜转运

新霉素通过细菌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主动转运进入细胞内。此过程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新霉素与质子进行共转运(H+/新霉素)。

2.结合到30S核糖体亚基

新霉素进入细胞质后,会被细菌30S核糖体亚基上的16SrRNA位点结合。新霉素与16SrRNA上的A1408、A1492和G1494核苷酸形成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干扰30S亚基的功能。

3.抑制翻译起始

新霉素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后,会阻止mRNA与翻译起始因子3(IF3)的结合。IF3在翻译起始过程中负责将mRNA定位到起始密码子上,因此新霉素的结合会抑制翻译起始。

4.触发错误编码

新霉素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还会触发错误编码。当新的氨酰-tRNA进入A位密码子时,新霉素会促进其与错误密码子的错配,从而导致错误的氨基酸被插入蛋白质中。

5.抑制延伸

除了抑制翻译起始外,新霉素还能抑制翻译延伸。新霉素会干扰肽酰转移酶的活性,从而阻碍肽链的延伸,导致翻译终止。

6.诱导细胞毒性

新霉素的抗菌作用可能是由于其诱导细胞毒性。新霉素会与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肌醇磷酸二酯(PIP2)结合,导致PIP2水解和细胞膜的破坏,进而引发细胞死亡。

作用靶点:

新霉素的作用靶点主要集中于细菌30S核糖体亚基上的16SrRNA,但它也可能与其他核糖体蛋白相互作用。

剂量依赖性:

新霉素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的新霉素会增强其抗菌作用,同时也会增加其毒性。

综上所述,新霉素通过破坏细菌蛋白合成,包括抑制翻译起始、促进错误编码和抑制延伸,发挥其抗菌作用。其作用靶点主要集中于细菌30S核糖体亚基上的16SrRNA,而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第二部分新霉素耐药基因表达关键词关键要点新霉素耐药基因编码的酶促机制

1.新霉素耐药基因(aminoglycosideresistancegene)编码的酶催化一系列修饰反应,使新霉素失去其作用,阻止新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2.这些酶的作用机制包括磷酸化、腺苷酸化和乙酰化,这些修饰改变新霉素的电荷或空间构象,使其无法与核糖体结合。

3.修饰后的新霉素无法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使细菌对新霉素产生耐药性。

新霉素耐药基因的调控机制

1.新霉素耐药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包括转录调控和转译调控。

2.转录调控涉及启动子、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调节因子的参与。

3.转译调控包括核糖体结合位点结构、mRNA稳定性和翻译后修饰,这些因素影响基因翻译的效率。

新霉素耐药基因的获得和传播

1.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GT)获得新霉素耐药基因,HGT包括转导、转化和接合。

2.HGT促进了耐药基因在不同细菌种群之间的传播,导致了广泛的新霉素耐药性。

3.抗生素滥用是新霉素耐药基因传播的主要驱动力,因为它会产生选择压力,使携带耐药基因的细菌具有优势。

新霉素耐药基因的临床意义

1.新霉素耐药性是临床上一个重大的问题,因为它限制了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选择。

2.新霉素耐药性与治疗失败、延长住院时间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3.监测和控制新霉素耐药性对于保护公共健康和优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新霉素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1.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方法来探究新霉素耐药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

2.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使深入了解耐药基因的进化和传播成为可能。

3.研究的目的是开发新的抗菌药物,靶向新霉素耐药机制并克服耐药性。

新霉素耐药基因应对策略

1.遏制抗生素滥用是应对新霉素耐药性问题的关键措施。

2.实施感染控制措施,例如洗手和隔离,有助于防止耐药细菌的传播。

3.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和替代治疗方法对于对抗新霉素耐药性至关重要。新霉素耐药基因表达

新霉素耐药基因(aacC1)编码一种氨基糖苷6'-N-乙酰转移酶(AAC(6')-Ie),该酶可通过乙酰化修饰新霉素氨基糖残基,使其失去与核糖体结合的能力,从而赋予细菌对新霉素的耐药性。aacC1基因表达受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包括:

1.启动子调控:

aacC1基因由位于上游的启动子区域控制,该区域含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是AraC调节蛋白,它可结合到启动子区域并促进aacC1转录。

2.转录后调控:

aacC1mRNA的稳定性受小RNA调控。例如,CsrA小RNA可与aacC1mRNA的3'非翻译区结合,抑制其翻译。

3.翻译后调控:

AAC(6')-Ie酶的活性受翻译后修饰的影响。例如,磷酸化可调节其酶活性,而泛素化可导致其降解。

4.转录激活因子:

某些转录激活因子,如Rns和GuaA,可与aacC1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增强其转录活性,从而增加新霉素耐药性。

5.转录抑制因子:

相反,一些转录抑制因子,如LexA,可以与aacC1启动子区域结合并抑制其转录,从而降低新霉素耐药性。

影响aacC1基因表达的因素:

影响aacC1基因表达的因素包括:

1.新霉素浓度:

新霉素的存在可以诱导aacC1基因表达,这是一种自适应反应,使细菌能够应对抗生素压力。

2.生长条件:

环境条件,如营养来源、温度和pH值,可以影响aacC1基因表达。

3.遗传背景:

不同细菌菌株的遗传背景可以影响aacC1基因表达,这可能是由于启动子区域或调控因子序列的差异所致。

4.质粒介导的表达:

aacC1基因可以克隆到质粒上并在细菌中表达,这使得研究其表达调控机制和对新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成为可能。

总之,新霉素耐药基因aacC1的表达受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包括启动子调控、转录后调控、翻译后调控、转录激活因子和转录抑制因子。了解这些调控机制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开发新的抗菌策略,克服细菌对新霉素的耐药性。第三部分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协同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新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协同作用】

1.新霉素与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存在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抗菌活性。

2.协同增效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这些抗生素靶向细菌核糖体的不同亚基,导致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协同抑制。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耐药性的发生,为感染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新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协同作用】

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增效机制

引言

新霉素是一种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它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起杀菌作用。然而,新霉素单独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耐药性,限制其临床应用。研究表明,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增效,提高抗菌活性并克服耐药性。

作用机制

新霉素的协同增效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

*渗透性增强:新霉素可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其他抗生素进入细菌细胞。这对于外膜不透水的细菌尤其重要,如铜绿假单胞菌。

*抑制外排泵:新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外排泵的活性,从而减少其他抗生素的排出。这对于具有高水平外排泵的耐药菌株尤为重要。

*靶位作用: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作用于不同的靶位,导致协同增效。例如,新霉素靶向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基,而其他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靶向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这种多靶点作用可增加细菌耐药的难度。

*生物膜穿透:新霉素可以穿透细菌生物膜,破坏其结构,从而使其他抗生素更容易进入细菌内部并发挥作用。生物膜是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实验数据

大量体外和体内研究证实了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增效作用。例如:

*新霉素与头孢菌素:在体外实验中,新霉素与头孢呋辛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作用比头孢呋辛单独使用提高了4倍。

*新霉素与四环素:新霉素与四环素联合使用,对沙门氏菌的杀菌作用比四环素单独使用提高了8倍。

*新霉素与利福平:新霉素与利福平联合使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菌作用比利福平单独使用提高了16倍。

临床应用

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增效作用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特别是针对耐药感染。例如: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新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可提高对MRSA的治疗成功率。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新霉素与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改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后。

*结核病:新霉素与利福平、异烟肼等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可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治愈率。

结论

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增效作用为克服细菌耐药性提供了新的策略。通过增强渗透性、抑制外排泵、作用于不同靶位和穿透生物膜,新霉素可以提高其他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协同增效作用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改善了耐药感染的治疗效果,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第四部分协同增效机理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增效

1.新霉素可与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包括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和利福平。

2.协同增效作用的机制可能涉及多种途径,包括阻断耐药菌的耐药机制、改变细菌代谢或合成途径以及加强细菌膜的通透性。

3.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增效已在多种细菌感染中得到验证,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

主题名称:新霉素与非抗生素的协同增效

新霉素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

协同增效机理

新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与细菌核糖体的16SrRNA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协同增效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其抗菌作用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每种药物的总和。新霉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通常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靶位协作

新霉素主要通过与16SrRNA的A位结合,阻断肽酰转移酶活性,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其他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则与16SrRNA的不同部位结合,如四环素类作用于A位和P位,大环内酯类作用于50S亚基的23SrRNA,氯霉素作用于50S亚基的50SrRNA。因此,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同时作用于16SrRNA的不同位点,增强对细菌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协同增效。

2.渗透性增强

有些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具有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的作用。当多粘菌素与新霉素联合使用时,多粘菌素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强新霉素对细菌的渗透性,从而提高其抗菌作用。

3.抑制耐药性机制

细菌对新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酶修饰:细菌产生酶,如乙酰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可对新霉素进行修饰,使其失去与16SrRNA结合的能力。

*靶位突变:细菌16SrRNA的特定位置发生突变,影响新霉素与其结合的能力。

*转运外排:细菌产生转运泵,将新霉素排出细胞外。

当新霉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这些药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细菌的耐药性机制,从而增强新霉素的抗菌作用。例如,四环素类可抑制新霉素酶的产生,减少新霉素被修饰的可能性;氯霉素可抑制细菌16SrRNA的突变,维持新霉素与16SrRNA的结合能力;多粘菌素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转运泵的活性,减少新霉素外排的可能性。

4.其他机制

除了以上主要机制外,新霉素的协同增效还可能涉及其他机制,例如:

*协同代谢: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可通过协同作用影响细菌的代谢途径,加剧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免疫增强:一些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增强宿主免疫系统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从而间接增强新霉素的抗菌作用。

综上所述,新霉素的协同增效作用是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靶位协作、渗透性增强、耐药性抑制和其他机制。了解这些协同增效机理有助于优化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策略,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第五部分协同增效作用的影响因素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药物浓度

1.新霉素的协同增效作用受其浓度影响,浓度越高,协同作用越强。

2.不同药物的最佳浓度组合不同,需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优比例。

3.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浓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主题名称:药物比例

协同增效作用的影响因素

新霉素联合其他抗生素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

1.靶标特异性

新霉素与联合使用的抗生素是否作用于相同的靶标对于协同增效至关重要。例如,新霉素靶向细菌核糖体30S亚基,而庆大霉素靶向50S亚基。当两种抗生素同时使用时,它们可以协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2.作用方式

协同增效还受新霉素和联合抗生素的作用方式影响。一些抗生素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为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抑制相同的靶标。例如,新霉素与四环素联合使用,前者抑制蛋白质合成,后者抑制蛋白质翻译。这种组合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蛋白质合成,导致协同增效。

3.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协同增效。例如,新霉素与乙胺丁醇联合使用时,新霉素可以延缓乙胺丁醇的排泄,从而增加后者体内浓度,增强协同增效。

4.给药时机

给药时机是影响协同增效的另一个因素。例如,新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使用时,前者在庆大霉素之前给药可以增强协同增效。这是因为新霉素会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庆大霉素进入细菌细胞。

5.药物浓度

新霉素和联合抗生素的浓度也会影响协同增效。一般来说,协同增效在较高药物浓度下更为明显。然而,过高的药物浓度可能导致毒性,需要权衡协同增效与毒性之间的平衡。

6.细菌种类

协同增效作用也受细菌种类影响。不同的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组合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在选择新霉素联合抗生素时,需要考虑细菌的种类。

7.耐药性

耐药性是影响协同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细菌对新霉素或联合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协同增效作用将减弱或消失。因此,在使用新霉素联合抗生素时,需要监测细菌的耐药性。

8.宿主因素

宿主的免疫状态、营养状况和基因型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协同增效作用。第六部分协同增效的临床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新霉素协同增效机制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新霉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增强杀菌效果,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2.新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协同作用,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提升后者对细菌的穿透力。

3.新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协同作用,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扩大其抑菌谱和降低毒性。

新霉素协同增效机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新霉素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增强化疗效果。

2.新霉素与放疗协同作用,可以通过放大辐射损伤,提高放疗的局部控制率。

3.新霉素与免疫治疗协同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治疗效果。

新霉素协同增效机制在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新霉素与糖皮质激素协同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细胞浸润。

2.新霉素与免疫抑制剂协同作用,可以协同调节免疫系统,控制炎症反应,预防移植排斥等不良事件。

3.新霉素与抗氧化剂协同作用,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组织损伤,改善炎症预后。新霉素的协同增效机制研究:协同增效的临床应用

抗耐药性

抗耐药性是当今医疗保健领域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抗生素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细菌进化出对抗生素的抵抗机制,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抗生素及其组合,以提高抗菌效力并克服耐药性。

协同增效

协同增效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其作用大于每种药物单独作用之和。协同增效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靶点协同:协同药物作用于不同的靶点,从而抑制不同的细菌生存途径。

*增效协同:一种药物增加另一种药物的细胞渗透性或代谢稳定性,从而增强其作用。

*抑制拮抗协同:一种药物抑制另一种药物的降解或清除,从而延长其作用时间。

新霉素协同增效

新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具有广谱活性。研究发现,新霉素与以下药物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协同增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

*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四环素类抗生素:米诺环素、土霉素

*利福平:一种合成抗菌剂

*多粘菌素:一种多肽抗生素

临床应用

新霉素的协同增效已在多种临床感染中得到应用,包括:

*肺炎:新霉素与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联合使用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肺炎。

*尿路感染:新霉素与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

*败血症:新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使用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败血症。

*骨髓炎:新霉素与利福平联合使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骨髓炎。

*腹腔感染:新霉素与多粘菌素联合使用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腹腔感染。

剂量和给药

新霉素协同增效的剂量和给药因具体感染和联合药物而异。通常,新霉素与协同药物以相等比例组合,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监测和不良反应

与所有抗生素一样,在使用新霉素协同增效治疗时应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听力。新霉素可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其发生率取决于剂量、治疗持续时间和患者的个体易感性。

结论

新霉素的协同增效为治疗抗菌剂耐药性感染提供了有价值的策略。通过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新霉素可以增强其抗菌效力,克服耐药性,并提高临床疗效。然而,在使用新霉素协同增效治疗时,必须仔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第七部分耐药菌株的出现耐药菌株的出现:协同增效的潜在机制

引言

新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然而,耐药菌株的出现对新霉素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协同增效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共同作用产生大于任一药物单独作用之和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新霉素协同增效机制中耐药菌株出现的潜在影响。

新霉素作用机制

新霉素通过与细菌的16S核糖体RNA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过程。这会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错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耐药菌株的机制

耐药菌株可通过多种机制耐受新霉素,包括:

*修饰16SrRNA靶点:细菌可修饰其16SrRNA靶点,降低新霉素与之结合的亲和力。

*新霉素转运泵的过表达:细菌可过表达新霉素转运泵,将新霉素泵出细胞外,从而降低胞内药物浓度。

*新霉素灭活酶的产生:一些细菌可产生新霉素灭活酶,将新霉素水解成无活性的代谢物。

协同增效与耐药菌株

协同增效可用于克服耐药菌株。当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时,新霉素可以增强对手药的有效性。这种协同增效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抑制转运泵:某些药物能够抑制新霉素转运泵,从而增加胞内新霉素浓度。

*抑制灭活酶:其他药物可抑制新霉素灭活酶的活性,防止新霉素被灭活。

*增加靶点亲和力:一些药物可与新霉素结合,增强新霉素与16SrRNA靶点的亲和力。

协同增效的临床意义

新霉素协同增效的临床意义在于它能够:

*增强对手药的活性:协同增效可提高对手药的有效性,从而降低治疗失败的风险。

*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协同增效可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

*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协同增效可降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传播,从而有助于遏制耐药性危机。

结论

新霉素协同增效在克服耐药菌株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通过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新霉素可增强对手药的有效性,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协同增效的确切机制并开发针对耐药菌株的新型治疗方案。第八部分协同增效机制的持续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协同增效机制的持续研究

主题名称:新靶点的发现和验证

1.探索和开发更有效的协同增效靶点,重点关注尚未被充分利用的信号通路和细胞过程。

2.利用高通量筛选和计算方法识别靶点,结合体外和体内模型验证其协同增效潜力。

3.阐明新靶点的分子机制,包括它们在协同增效中的作用、结合位点和信号传导途径。

主题名称:奈米载体的优化

协同增效机制的持续研究

新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然而,新霉素的单药应用存在耐药性和毒性等问题。因此,研究协同增效机制以增强新霉素的抗菌活性,降低耐药性和毒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协同增效剂的机制

协同增效剂通过多种机制增强新霉素的抗菌活性:

*膜透性增强:协同增效剂可以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新霉素进入细菌细胞内。例如,EDTA可以螯合细胞膜中的镁离子,导致细胞膜孔道开放,增强新霉素的渗透性。

*核糖体结合位点改变:协同增效剂可以与核糖体结合,改变新霉素的结合位点,使其更有效地与核糖体相互作用。例如,庆大霉素可以结合在16SrRNA的特定位点,增强新霉素与核糖体的亲和力。

*抗生素释放:协同增效剂可以促进新霉素从细菌细胞中释放出来,增加其在细胞外的浓度。例如,利福平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破裂,释放出新霉素。

协同增效剂的类型

常用的新霉素协同增效剂包括:

*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琥珀酸

*核糖体蛋白结合抑制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细胞壁抑制剂:利福平、环丙沙星

*其他协同增效剂:磷酸肌醇酯钠、鸟嘌呤

协同增效检测方法

协同增效的检测通常使用棋盘法或时间杀伤曲线法。棋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