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究文献综述4100字】_第1页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究文献综述4100字】_第2页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究文献综述4100字】_第3页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究文献综述41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开始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研究缘于20世纪90年代社区建设浪潮的兴起,在早期,社区社会组织经历了从社区自发的民间组织向社区社会组织的转变。2011年全国社区管理的发展以及服务创新实验区的设立,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由此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迅速开展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思维路径。孙迪亮(2015)在其著作中阐述了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并指出,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其本身的公益性、草根性特征为其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以及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创造了可能性。高红(2011)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层面论证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合理性。第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学者们的研究,其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为居民提供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缓和居民关系,弱化社区矛盾。王国春(2013)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民间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他认为民间组织的参与提高了公共服务产品分配的效率,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成效。然而方亚琴(2019)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较为有限,难以达到居民自治型参与机制的效果。第三,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所面对的难题方面,尹广文(2016)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官民二重性”是限制其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因素,即社区社会组织在其组织构成上具有半官方半民间的特性;在组织的行为上受政府行政管理机制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并且社区社会组织依赖于政府和民间的资源支持来维稳日常运行。袁方程(2018)认为政府和社会对社区社会组织所扮演角色的期待是有差别的,但是在日常实践中,由于基层的社会管理由政府和居民委员会主导,这使得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与期待出现了偏差。总结学者们关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在现行体制下,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政府、居民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模糊,定位不够明晰;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建设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信任度有限,参与度较低。第四,如何破解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所面对的困境,学者们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论证。首先政府要完善相关制度,为社区社会组织更好发挥其作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在如何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效率方面,纪莺莺(2017)提出“双向嵌入”的概念。她认为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国家的制度支持、资源扶持、以及合法性的承认由此嵌入国家,同时政府对于社区治理的目标和意志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而实现,这不失为一种优选。但笔者个人认为虽然这种嵌入过程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管理事务提供了合法性以及制度、资源上的支持,有利于提升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社会治理的效率,但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目标和意志,其自主性有所丧失,容易产生社会治理主体之间定位混乱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维持其自主性和半官方性特征,避免将其纳入进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被传统的“上传下达”式管理模型所限制。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主体选择上,吴素熊(2012)认为应秉持一种“去官僚化”的态度。居委会由于其本身职能的限制,无法担任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主体,需要体制外的专门主体来担任这份职责。他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需要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这种社区社会组织的优点在于它能作为联系各种社区社会组织的桥梁,并整合所需要的资源,建立起联系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平台。(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社区社会组织的兴起较早,对其研究已经比较完备。但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要晚于对组织本身的研究。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治理浪潮的兴起,国外开始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进行研究。国外发达的公民社会为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已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第一,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理论层面的研究。而这种研究一般围绕着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90)提出集体行动理论,她认为社会事务的治理需要社会主体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要靠社会主体和政府一起完成。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治理理论的兴起,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治理主体,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助于善治状态的达成。第二,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实践层面的研究。GregorySharp(2018)通过对洛杉矶某个社区的实地社会调查来研究社区结构对社区内家庭的流动性有何影响,并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来解释影响的程度。他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内部存在的居民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交往能够降低居民对于社区的疏离感,改善社区环境,进而降低家庭的流动性。PHinal(2013)通过研究印度地区非政府组织在帮助流离失所的居民安置过程中发现非政府组织能够代表居民的意见,参与政府的政策规划过程,并在后续的安置过程中为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第三,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作用层面的研究。萨拉蒙(2002)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很多,除了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外,它还承担起表达居民情感的功能,有利于缓和社区内居民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创造更具有活力的社区。理查德·C·博克斯(1997)在其著作《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强调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民主来源于公民的家庭生活,而社区是公民家庭的集合体。在家庭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帮助下,能帮助公民建立共同体意识,确立其特有的草根思想。(三)研究评述国内学者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理论体系。研究视角的多角度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多视角的研究路径,为继续深入的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研究的缺憾在于,由于中国的社区水平发展并不平衡,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没有到达成熟阶段。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社区之间存在着差别,不同地区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目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即使如此,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的个案研究仍然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思路。虽然个案研究无法解决整体存在的问题,但对于解决具体的问题还是很有成效,并且为未来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外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也已形成一定的系统。但是国外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多着眼于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本身的关系层面,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像旁观者。这种现象可能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市场失灵所引发的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公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感被削弱,在信任感重构的过程中需要非政府公益组织参与社区的管理和建设过程,这为西方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这种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参与模式提供了解释。由于我国和西方的社会环境不同,我们无法直接移植西方的理论。但对于其应对具体问题的作法和相关理论,我们可以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在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问题上,我们仍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寻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道路。参考文献孙迪亮.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04):19-27.刘雨亭,孙迪亮.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J].农业考古,2017(06):114-119.高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J].社会科学,2011(06):76-83.王国春.民间组织协同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基于北京市社区民间组织的调查[J].求索,2013(11):253-255.方亚琴,申会霞.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J].城市问题,2019(03):77-83.尹广文.官民二重性: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6(01):107-111.袁方成,邓涛.从期待到实践: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逻辑——一个“结构—过程”的情境分析框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5-23.袁方成,侯亚丽.赋权的协商民主:绩效及其差异性——来自社区的经验分析[J].江汉论坛,2018(11):41-46.曾军荣.公共服务动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纪莺莺.从“双向嵌入”到“双向赋权”:以N市社区社会组织为例——兼论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J].浙江学刊,2017(01):49-56.吴素雄,郑卫荣,杨华.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主体选择:基于公共服务供给二次分工中居委会的局限性视角[J].管理世界,2012(06):173-174.刘希良.习近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特色[J].科学社会主义,2016(05):100-104.卢磊,黄小娟.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议题、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J].中国社会组织,2019(09):54-57.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王宇锋.集体行动与社会规范的演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5):1-13.于海利,樊红敏.社区社会组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研究——以C社区业主委员会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01):14-18.夏建中,张菊枝.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与特点[J].城市观察,2012(02):25-35.蔡斯敏.社区自组织动员力与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有效塑造[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21,33(02):15-23.史柏年.治理:社区建设的新视野[J].社会工作,2006(07):4-10.方付建,申应城.治理单元视域下社区网格化推进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动态,2021(04):12-17.王春,曲燕.治理理论及国内外实践综述[J].学理论,2013(25):126-129.孟祥林.我国社区治理的思路转向:理论基础、模式创新、发展选择[J].新疆财经,2020(05):39-47.张鸿雁,殷京生.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社会结构变迁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32-41.李学举.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社团管理研究,2007(03):1-7.詹成付.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努力开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在全国社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J].中国社会组织,2018(22):8-13.严志兰,邓伟志.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探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15(04):40-48.陈洪涛,王名.社会组织在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基于居民参与型社区社会组织的视角[J].行政论坛,2009,16(01):67-70.何欣峰.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68-70.李艳.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策略研究[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