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上)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科学七年级(上)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科学七年级(上)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科学七年级(上)教案 浙教版_第4页
科学七年级(上)教案 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1章科学入门)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能力。重点难点分析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气球口插入一根带塞子的细塑料管(用3cm长课时二课时1、科学在我们身边2、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1、知道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一课时说出一个你对大自然最感兴趣的问题,并查阅一篇相关资料,了解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2、你平时读过哪些跟科学有关的书刊?你对科学有什么认识?3、你曾经用科学知识解释过哪些现象?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科学的知识去解决?科学入门2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和技术的区别?(讨论)提问:那么科学是不是都是很深奥的学问,我们的同学无法研究呢?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奇妙的大自然:(1)不明飞行物(2)壮观的火山岛(3)珍贵的间蜂猴(4)美丽的含羞草(5)请你欣赏速度冠军猎豹■跳高冠军跳蚤■昆虫大力士粪甲虫■游泳高手海豚■艳丽的花能吸引传粉■企鹅的行走和游泳…(1)种子发芽了(2)雨后出现了彩虹(3)大雁等等待南飞(4)筷子在水中“弯折”了(5)中国赠送给日本的朱鹦孵化出第三代幼雏(6)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7)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刮风下雨■潮起潮落3、提问: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自然现象吗?■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气机5、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3能称为发呆。思考: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呢?■请两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下面的同学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和金鱼能在水中浮沉的联系,从而小结出他们的原理。实验2、“喷泉”实验■小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观察现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课堂小结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教学的共同发展。课堂练习(1)观察到什么现象?(2)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2、取一张小纸片,将它到自己头部的高度然后放手,观察纸片飘落下来的过程,并重复做几次。(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业布置(1)基本链接1-3。(2)尝试应用1(3)自主探究1-22、课后温习:上网、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报纸、杂志,了解在科学的某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向同学或父母讲述。第二课时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也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影响?1、罗列家中你认为较先进的设备(如彩电、电脑等),选择你喜欢的一件进行构造、功能等方面的描述。(提示:可查阅使用说明书)2、在三只相同的啤酒瓶里分别加1/4、1/2、3/4的水。新课引入:科学技术为我们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讨论)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4(1)交通工具的变化(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外的世(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讨论:举列说明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负面影响?3、我国科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1)、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节,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作业布置:1、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源P2-3(1)基本链接4。(2)尝试应用2.2、问题探究见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铁事记录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补充:1、教材结构。2、常见问题解答。3、背景资料。4、视音频图象。5第2节实验和观察(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科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1、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2、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药匙、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玻璃皿、放大镜(可让学[教学过程]一、引言:同学们,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的神奇之处。展示图1-12:请大家观察问:图中都是直线吗?你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如果学生有困难,可提示用什么方法可确定到底是否弯曲。)展示图1-13:请大家观察问:这两个小动物哪个大?你能用什么方法确定到底哪个大?追问: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两条横的直线是弯曲的呢?为什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学生讨论和归纳:人的感官可观创设轻松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质疑和探究。6么我们会观察到两个等大的小动物不一样大呢?(导入新课)要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可借助于仪器和工具,还经常需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研究。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二节实验和观察。二、新课教学1、实验里的仪器展示实验仪器,引导学生观察仪器;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扼要说明下列仪器的使用,若学生熟悉的仪器,让学生介绍。试管一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试管夹一夹持试管等。酒精灯一物质加热的常用热源。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物。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的仪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仪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的仪器。显微镜—可观察微小(如细胞等)的物体。图1-14电子显微介绍观察远处的景物可用望远镜,图1-15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追问:如何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和观察呢?熟悉实验室里的仪器是生对实验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强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方法)要全面、细致,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听讲7实验一:“鸡蛋沉浮”的实验问:你能说出图1-11(展示实物)中各种实验器具的名称和用途吗?3)把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你能观察到归纳:从刚才同学的实验和大家对操作要求的讨论,可见实验操作要规范。实验二:放大镜观察指纹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在实验中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下面请同学们来完成一个实验。将学生画的指纹投影出,适当的给予评价。让学生知道实验时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回答学生边观察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可先让学生猜测,实验操作可让一位学生上台做,其他同学观察操作有无错误。先用眼睛观察自己的指纹,在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并把观察到的指纹画下来。看看别人的指纹与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为他人纠正错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的组织、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体会实验操作必须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进行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回答、概括。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应注意及时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板书设计]一实验室里的仪器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实验时:1、明确目的3、规范操作8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单2、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3、培养学生规范使用仪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3、能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器4、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一起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5、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教学重点、难点](一)长度的测量(二)体积的测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测量的实质(引言)长度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要量体裁衣。这节课我9法判断:(1)二位同学的高矮;(2)二位同学到校距离的远近;(3)上海的东方明珠与法国的埃是指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也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学生讨论、思考、各抒己见创设轻松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质疑和探究。二、长度单位问:你知道哪些是长度的单位吗?用“m”表示。的长和宽?(讲述)测量较大的距离,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有厘米(cm)、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更小的长度单位,微米、纳米等。1米=10⁶微米=10⁹纳米简单介绍科学记数法。补充:纳米技术0.0005米=毫米=微米回答:米、厘米等。学生估计、判断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生描述或回去查资料阅读图1-18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熟悉实验室里的仪器是观察的第一步,从介绍常用的实验仪器着手,使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三、刻度尺1、认识刻度尺利用上节课讲到的图1-12、图1-13,思考:我们的感官对长度的判断可靠吗?要准确测量长度,必须借助于长度的测量工具。(展示各种刻度尺、投影)学生回答“不可靠”学生拿出自带的各种尺子观察、讨论概括出:有零刻度线、最小刻度2、了解讨论刻度尺的使用课堂小实验尺的正确使用。归纳:1)、放正确。刻度尺与物体的待测部分并齐。(想一想)没有并齐会是什么结待测物体。投影图1-19刻度值和单位。(练习读数)思考:如果刻度尺一端损坏或0刻度线模糊,你能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吗?指出:没有单位的实验记录是没有意义的。3、练习使用刻度尺随堂动手测量指距、书本的长和宽。教师巡视指导。4、测量工具的选择出示皮卷尺、米尺离,你选用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大格的数学生用自带的刻度尺测课本的厚度。讨论、纠正错误认真听讲、思考动手练习思考:粗略测量的其他方法?(身上的尺度)思考、回答讨论: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钢笔杆的直径吗?2、你能用自行车当做里程表的兴趣和为他人纠正错言的组织、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体会实验操作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结合讨论题,激发学习科异思维。来测量路程吗?试说出自行车测量路程的具体方法。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回答、概括。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应注意及时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单位如何换算?15000厘米=米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出示长方体)请学生上台测长方体的长、宽、高,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其正确与否,并指出。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能知道物体的体积。今天就来学习体积测量。学生练习回顾旧知识,顺利引入新课四、新课1、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指出:对形状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宽、高等,代如体积公式便可计算出它的体积。1米³=1000分米³=10⁶厘米简单回顾2、液体的体积对液体来说,用什么来测体积呢?问:在家里有看到其他方法或工具测液体体积吗?指出:日常生活中,电饭煲、药学生思考、交流密切联系实际瓶和针筒上,都标有刻度,也可要注意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展示量筒和量杯(单位)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大部分液体商品的统计都用毫升做单位。即1分米³=1升学生观察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单位。学生观察自带的饮料瓶找出其表示体积。学生算:1厘米³=毫升3、量筒的使用问:谁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归纳:1)、首先,看清测量范围何最小刻度;2)测量时,平放在桌面上;静止时,读数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投影图1-25书产生怎样的影响?(偏大、偏小)会发现错误从而归纳出量(出示小石块)如遇到像石块一样不规则的物体,有什么方法能简便准确地测量它的体积呢?归纳:用排水法测形状不规则的思考:是否任何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可以用排水法?讨论:1)若石蜡放在水中是浮在水面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测出它的体积呢?2)怎样可粗测出人体的体积?讨论异思维。小结布置作业:作业本、课后练习。§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1米=1000分米=10⁶厘米1升=1000毫升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2、量筒的使用平放在桌面视线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刻度尺测量范围最小刻度米尺学生用直尺45°三角尺60°三角尺卷尺2、测量物体的长度(3)正确读数,填入下表中。测量内容测量工具估计长度/厘米测量结果/厘米橡皮的长度、宽度厚度课桌长度3、观察量筒、量杯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填入下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量筒量杯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₂,填入下表。(想一想;此时测的V₂是什么?)(3)计算待测石块的体积,填入下表。V₂/厘米小石块体积/厘米³5、取出小石块放回原处,把量筒内的水倒回烧杯中,整理好仪(图略)教学目标1、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安全教育重点难点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读数自己制作温度计的方法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预设调控对策一、引入1、让学生回答以前用到过的实验测量仪器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测量?(亮度、硬度、温度、时间长短等等)3、总结,引出温度的测量二、感觉温度实验温水。叫8个同学上来,分成两组,先分别在答案不一样,叫学生讨论为什么?对论)三、温度计我们一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1、温度计有哪几种呢?——体温计,家庭气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等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课件)书P15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3、摄氏温度:(课件)实验:冰水混合物为0摄氏度沸点低,高压锅,压力大,沸点高)1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每份为1摄氏度。(比较不同温度计0—100距离是否一样大)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在做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课四、正确使用温度计看书后,叫学生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或一定要这样操作总结:(课件)(练习)体温计:(课件简单介绍)正确的读数方法五、其他温度计1、色带温度计(婴儿)2、卫星的遥感(拉登,卫星观测)3、天文学(课件)不同温度计原理是不一样的六、课后练习:作业本,并预习明天的实验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课题:第五节质量的测量学生课余调查反馈(包装袋上的质量和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第五节质量的测量学生继续体验1千克的大小:一铅球的质量是4千克,一苹果的质量约0.15千克,一鸡蛋的质量约0.05千克,某同学的质量约45千克,一头蓝鲸的质量约1.5×10⁵千克。(出示铅球,鸡蛋和苹果)在SI中,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符号是t: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符号是g,mg,1千克=1000克=106毫克学生思考讨论:(,出示实物,创设情景)3.放在桌上与放在水里质量是否一样?学生演示:用杆秤称一瓶矿泉水的质量(教师指导)--——引出平衡原理。底座,标尺,游码,横梁,平衡螺母(左右),托盘(左右),指针,分度盘,砝码学生初步操作—--—用天平测熟鸡蛋的质量(教师边讲边巡视学生边操作)教学安排:建议1课时(观察日晷图1—43并简述日晷计时原理)但方法粗略。1时=3600秒1分=60秒1毫秒=0.001秒练习:3时20分=秒时感受:1秒钟你可以大约走多少距离,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呢?(脉搏约跳动70次)3、时刻、时间(也称时间间隔)射与拦截。交通运输业与时间也有密切的关系。时……)(1)根据时刻表有趟车可供选择。你帮他选择乘坐次车合适,理由是(2)上海返回济南时,想在南京停留,需选乘次公里数0北京济南徐州蚌埠南京无锡上海0主要内容学生活动课时安排第七节科学家与科学探究1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一:怎样根据人脚印的长度来判断人的主要是通过介绍科学家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和生活中的具体探究实例来展示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两个实际问第四部分材料链接第23页关于天花:但经推广牛痘接种和数年的世界性监测,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1.种过痘菌(应以疤痕为凭)并且年龄在3~5岁以下,不可能是天花。【治疗措施】2.对症治疗对高热或烦躁病人,给予退热及镇静剂,眼局部角膜溃疡应积极治3.局部治疗其原则是保持局部干净、清洁。减少痛感及痒感,防止抓伤,避免【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发病急,体温骤升至39~40℃,有烦躁、头痛、咽痛、四经2~4天皮疹出全。皮疹为离心性分布,头面部、四肢近端较最初为暗红色小丘斑,数小时后即有丘疹。经2~3天丘疹期,渐为水疱状即为痘疱,周围红晕。至5~8天疱疹灌浆,渐成脓疱,有痛感,周围红晕加深。此时温度再度升高,称“化脓热”。至10~14天,体温渐降,脓痂渐干缩,或破第24页中国早在北宋时就有对天花病症的记载,中国民间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天花病毒产生免疫。到了1925年,美国人人都要领取一个钮扣大小的证章,上诺夫(Vaccinov,即牛痘),并由国家供他上学。至此,天花造成的大规模死亡当免疫学在20世纪诞生后,人类由天花疫苗推而广之,更加清晰地确认第26页意大利南部发现30多万年前的人类脚印30多万年前,3个原始人沿意大利南部罗卡蒙菲纳火山陡峭的斜坡走下,脚印博物馆和帕多瓦大学的科学家在2003年3月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可能不足1.5米,在时间上,这些脚印是38.5至32.5万年前留下的,研究它们迹要年轻得多。后者具有370万年以上的历史,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原始人 德堡人Boxgroveman的胫骨,他的身高似乎有180厘米(6英尺)以上。Aiello20厘米,宽大约为10厘米。通常“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是15%,那么留下脚印的这些人的身高只有135厘米(4'5")。多万年前他们就已经进化,并且从非洲迁徙到欧洲。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第27页请学生查找并阅读一篇科普书籍或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它是介绍科学5、科学家是如何说服他人的?他的结论在当时能否被人们接受?为什么能(不能)被接受?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4、学会使用放大镜。重点难点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教学预设调控对策一、引入: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二、新课(1)1、观察蜗牛问学生有没有去抓(抓到)过蜗牛,通常是在什么境下,哪些地方找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请来的蜗牛。注意:珍爱生命1使用放大镜P302观察蜗牛的身体录人等,可灵活一点】3探究蜗牛的感觉你们想知道有关蜗牛的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列※探究步骤:探究,蜗牛有视觉、触、嗅、味、听觉吗?1、我们的问题是:2、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3、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5、我们的结论是:问题: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什么?【其他参考课题】、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2、蜗牛喜欢吃什么?3、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是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4、蜗牛爬行时能拉多重的物体?5、蜗牛和哪些动物差不多?6、怎样为蜗牛建造一个舒适的家?【作业】:课后搜索有关蜗牛的信息,或者发挥想象,选PS:小组协作培养,课堂纪律,注意聆听他人,遵守实验新课(2)2、生物与非生物1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有什么目的吗?2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P32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生物的基本标准】:有严整的结构由细胞组成能进行新陈代谢要营养,要排泄会生长能生长、长大应激性对刺激有反应生殖和发育能繁殖后代遗传变异的特性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会变化,进化4、动物与植物——>>>>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动物植物两界说:动物、植物三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五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1)获得营养的方式P71练习1、2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2)运动的快慢植物:不能快速运动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3)讨论其他动植物的区别:(生活的地方,植物)动物植物总结分类的理由,合并类似的区别P34【课后作业】作业本相关,并列举本地区动植物,越多越好。四、关于分组实验:观察蚯蚓在第一年教学中,让学生带上锄头去校园外面河边去蚯蚓收获不多,但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好,不会拿起锄头就往下挖了。但对于蚯蚓本身的观察还不够,所以,这次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之前先要对一些地方提出假设。然后回实验室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蚯蚓。这种活动,学生兴趣很足,但叫他们写观察报告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所以,在观察前的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这样不至于玩是玩了,学没学。轶事记录课后反思课题:第2节常见的动物(1)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思考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125万种。展示动物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上的各种动物。为了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根据物体的特征做过一些分类。例如:物体分为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生物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对动物分类时,也要先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解听教师讲述和观察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思考动物的具体特征,在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分类举例请学生看书本上35页,阅读文字,再举出阅读,思考,解决问分组练习讨论完成任务。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点评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学生的分类中可能会有,那就进行比较讲解。要求学生阅读图2-10。提出问题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讨论解决答案。了解更多的动物完成书本上36页的讨论,要求写在自己确程度和数量。回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书写,汇报。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什么?第2节常见的动物(2)3、学习利用43页的分支检索表,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归类,填写42表格;第2节常见的动物(3)学生:有120万种。第三节常见的植物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创设情景:多媒体沙漠及森林、奇花异草的图片,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展示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回答,讨论要求有记录(教师指导)2汇总意见,作适当评价,并引导到对果实的注意上来,组织学生观察苹果、豌豆、松的球果从外向内观察a确定是否有果实?b种子的比较并记录(列表)3汇总记录,提出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的概念,根据阅读情况补充说明学生阅读了解常见种类4提问:如何测定植物种子的质量和体积?提出方案(教师评价)5创设情景温带森林图片,寻找易忽略的孢子植物事先收集蕨类、苔藓、藻类植物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器官上与种子植物的差别6植物众多,需分类林耐生平补充填写p50的图阅读,了解分类七等级7课堂练习8学到了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总结9作业:画校园植物分布图第二节探究实验“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按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进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多媒体蝴蝶花间飞舞的情景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发表意见2组织相同意见的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提自由组合出假设3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巡视时提醒试验应有对照组的安排讨论具体方案,并有记录4汇总评价学生互评,主要为方法上的启发或有哪些可改进的地方5讲述类似研究的方案,但不公布试验结论6挑选两组较为满意的方案,要求学生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提问:你赞同的假设方案需要收集什么样的事实证据?什么样的事实证据又能否定你不赞同的假设方案?课后寻找相关资料,总结探究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可在课前要求学生做些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安排参观校园的活动,以求对植物有较为直接细致的认识。毕竟,对于城市里孩子来说,主动接触植物的机会相对少些。本节要求学生学习区分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也要会区别种子植物中的两大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并在上一节分类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植物的分类,了解林耐的生物分类体系,也安排了一个探究试验,让学生在做中体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4节细胞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2、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4、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5、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6、了解观察工具的发展及使用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的意义。具体目标:5课时一下?学生阅读图2—62。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的橙(衣藻、草履虫、细菌三态、真菌、叶横切、皮肤横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动手操作,观察设置疑问:观察到的结构哪些较复杂?哪些简单?分析比较,分类介绍划分的几大类,引导学生学习深入学习观察不同的单细胞生物指导学生观察衣藻的结构图结构特点和洋葱表皮细胞比较比较,归类让学生归纳总结单细胞植物的结构特征指导学生观察草履虫的结构图结构特点和动物细胞比较比较,归类让学生归纳总结单细胞植物的结构特征第二课时:观察细菌、真菌注意让学生归纳它们的结构特点第三课时:学习植物的组织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的横切比较当中不同的结构分别介绍不同组织及其功能观察各自的特征再观察植物的叶说出各组织的分布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衣藻(1)衣藻的细胞结构观察衣藻的挂图与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通过挂图,比较衣藻和洋葱表皮引导分析、总结衣藻的细胞结构结构的异同细胞的异同;以及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异同;二.草履虫(实验)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低倍镜观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复习显(1)形状和运动察草履虫形状和运动;微镜的使用方法;(2)结构、摄食和消化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草履虫作为生教师出示一杯略带绿色的水,提问:水为什么会带绿色?你觉得里面有什么生物?3.草履虫运动是提出是哪一端在前?取和消化?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细菌细菌的形态观察放在培养皿中变质的肉块;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细菌的结构归纳细菌的形态特点;显微投影;细菌三态永久装片;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观察、归纳细菌的结构及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实物投影:细菌结构模式图;引导区别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二、真菌用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真菌的结构出示面包霉等真菌的挂图,小结真真菌与细菌的比较讨论:大型真菌和人类的关系;菌的结构;3.大型真菌和人类的关系引导比较真菌与细菌结构的区别;资料1:一张旧纸币至少有400多个病菌,细菌最多可达30多个,一块洗碗抹布每平方厘米含有1000万个细菌,而且用得越久细中有280000个细菌,在山顶上,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只有4个细菌。思考:细菌是植物吗?细菌是动物吗?(与动植物细胞比较)1.干藏法。2.冷藏法。3.真空保存法。4.加热法。胞构成的呢?这些细胞的形态是否完全相同呢?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组织的概念用显微镜观察叶的结构;指导学生实验;二、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归纳叶片中细胞结构的特点;出示植物组织挂图;.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及其作用;一.组织的概念二.植物的五种基本组织叶的结构组织类型细胞特点功能表皮保护组织细胞扁平、排列紧密保护叶肉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有大量叶绿体制造有机物叶脉输导组织叶肉中分布着束状结构:导管和筛管输送营养第四课时:组织名称分布特点主要类型结构特点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在人体内是怎样分布的呢?我们以皮肤为例来探些组织组成的?组织名称分布特点主要类型结构特点主要功能上皮组织体表和管腔壁内表面胞间质少保护、分泌结缔组织广泛间质多肌肉组织骨骼、心脏、及其它器官的管壁上肌收缩、舒张神经组织脑、脊髓、感觉器官等由神经元构成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一)、知识目标1.基础知识2.重点和难点2.学生能领悟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二)、复习导入教师: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是细胞。)(三)、讲授新课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是什么细胞?它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成为多个细胞?(是球形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Flash演示细胞生长、分2.人体的细胞各式各样,而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只是球形的,这是怎么回事?(是3.什么是组织?它是怎样形成的?人体有哪四种组织?分别有何功能?(生物体经细片。)等系统。)(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细胞组成的栅栏状结构、海绵状结构)、机械组织(纤维)、输导组织(导管、筛管)等组教师:生物体是否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是。)引出: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投影)。(三)、本节小结(以提问形式进行。)(四)、课堂练习(五)、布置作业验来验证叶片的导管有输导作用?(如何用实验验证叶肉细胞能制造淀粉?)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例列举的方法向学生阐述生物适应性的普遍意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整个生态时间(1)、取一张纸(任意颜色)(2)、在纸上贴上纸蝴蝶,经各种方法处理后,使得蝴蝶不易被人察觉。1、若你们是蝴蝶的天敌,哪些蝴蝶最容易成为你们的食物呢?2、若使蝴蝶能够“隐身”,背景与蝴蝶的颜色应如何处理?为什么?3、若你们是蝴蝶的话,会怎样选择环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出“保护色”的含义。色、拟态和警戒色”每两人为一小组,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游戏。(蝴蝶的颜色与背景相一致时,蝴蝶能够“隐身”)学生观看,了解昆虫的自身保护的方式。体会生物具有5分5分外,其它生物呢?(植物的向光性和土壤温度的分布特点作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宰,我们要不要适应环境呢?怎样适应?向日葵等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对干早的适应;5分各异,共500万种,仅史料记载就有175万种,这么多种形形色色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多媒体展示:材料(一)“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的结子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猫。”达尔文组织讨论:上面材料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呢?生物种类繁多,那么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益还是无益呢?多媒体展示:材料(二)“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1988年,全世界有1200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50万种~100万种)将消失。”1、你认为生物的灭绝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的?如果就这样进行下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这段材料给你什么启示?2、“武松打虎”的事件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1、生物种类丰富多彩2、生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学生按正反两方组成两个辩论小组进行辩论,阐述各自理由。(师不予评价)1、环境的破坏、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狩猎、捕捞等原因造成生物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生物的生存。3、应设立自然保护区5分5分15分护区”2、我国稀有动物和植物生物?学生发言,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发表意见。课外实践适当提出实施意见。布特点第三章地球与宇宙【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讨论回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讲述:简单介绍目前人类探索火星的热潮。学生由于对宇宙方面的知识讲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讲述: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浑全班级同学分组进行讨论,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的成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提问: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活的地球是圆的。太阳和月果。中的例子联系起来。全班一起观察,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指导学生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进行讨论色,陆地,海洋和大气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提问: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课后练习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生答: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想必,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讲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毕竟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小结本节课的知识。一方面是加深对大气层存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认识到目前人类的家园遭受教学反思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应该早有认识,怎么证明这个结论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从人类认识的过程说起,结合实际的生活现象,特别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简单的篮球实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帮助学生来理解地球的形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设计】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者仅相差0.33%,因此看起来还是很圆的。二、教学安排:本节建议3课时。地球仪(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地球公转影像片、与课本上的图3—12、图3—12、【板书】(一)地轴、两极和赤道1.展示地球仪。请学生上讲台来看地球仪,然后提问: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地球仪由底座、[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板书】(二)经线和纬线(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相交的线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2.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板书】(三)经纬网【板书】(一)地图1.地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寻找地理事物,确定地理位置)2.那么地球仪可以完成地图的作用吗?(可以)3.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地图,而不是地球仪?(地图携带方便)1.请学生阅读课本87页。小。比例尺的分子为1,所以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5000的比例尺比1:500000§3—3太阳和月球(2课时)[教学过程](见后)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话描述太阳。太阳由什么所组成的?离地球有多远?对人类的描述对太阳的感受。1.出示太空拍摄的太阳照片。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述对太阳的2.归纳:据科学研究,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普通恒星。3.介绍太阳概况:(1)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3)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4)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5)主要成分是氢和叙说对太阳的新感受。计算太阳光到读图活动气的外介绍太阳大气层结构特征与太阳活动:从里——外部结构及太阳2.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的活动3.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为:黑子和耀斑笔记1.引导学生读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图。归纳:太阳黑子的活动讨论2.列举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事例:(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归纳(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3.播放太阳活动的影像资料。提高对太阳活动的认识。看书、归纳小结[板书设计]§3—3太阳和月球一、太阳耀斑第二课时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程序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讲故事边看边想讨论月球的概况1、大小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2、质量质量只有地球的1/8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思考回答月球表面明暗状况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画出月球表面的月貌图(有环形山、放射状山脉、低洼高地)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看上去观看课件归纳人在月球上会怎么样?通过读图3-21月面景观漫画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A.夜间照明B.月相的变化用来计时依据C.潮汐现象,相互引力吸引D.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已有60多种汇报找到的资料登月纪事阅读万户与古代火箭,及人类登月大事纪我们有过登月技术现状,讨论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想象一下,人类以后会对月球进行什么样的开发?阅读讨论想象小结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②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③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课题:第三章第4节观测太空教学目标:教学安排:本节建议2课时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区,叫星座。在这88个星座中,沿黄道天区有12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北天有29个星座,南天有47个星座。读图看课本第98页(1、你认识下面的星座吗?请在星空图中找到他们)(出示大熊座、小(出示投影片,展示下列文字)对众多的恒星,1603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拜尔(Bayer,宿五)、猎户座δ(中名参宿三)...。如果某一星座的恒星超过了24个希腊字母,就用星以第一步先找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斗状,很容易认出,其斗柄在不的示意图,并加以评价)利用手表和太阳等)升西落)(如学生不理解此问题)教师可举例讲解:就像人坐在奔驰的火车里看到外面的房屋、树来。(这个星座已经在天空中移动了大约15度。)出示108页图。此图是晚上用连续暴光的公转,造成星空的周年变化,即星空在同一钟点,因季节更替而不同。我国古书中所记"须在每天晚上8点前后观察。星星暗,星星的明暗程度我们可以用星等来表示。(出示投影片)星等越小星越亮。6等星1、在活动星图第一面找到观测时的相应时间的时和分(时刻),如21时20分2、把活动星图第一面上的观测时间和第二面上的观测日期(如11月20日)对齐。就得到了当地11月20日21时20分的星图。这里请同学们要注意:(出示投影片)看地图时,我西右东。而看星图时,我们面向星空(即天),这时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教师可西)对照星图,教师指导分析3月20日22时(出示此时星空图)的星空(指出主要星座、一等亮星)头西尾东,很像一只狮子。它的最亮(α)星,叫轩辕十四学生分析6月20日22时(出示此时星空图)的星空(指出主要星座、一等亮星)学生分析9月20日22时(出示此时星空图)的星空(指出主要星座、一等亮星)表一个方向。秋季四边形由飞马座的三颗亮星(a、β、γ)和仙女十分醒目。将四边形的东侧边线向北方天空延伸(即由飞马座γ星向仙女座α星延伸),经学生分析9月20日22时(出示此时星空图)的星空(指出主要星座、一等亮星)1、首先在正北方距地平线30°的天区找到北极星。2、对照星图找到邻近北极星的著名星座。3、以此为“根据地”,逐步扩大搜寻范围,积少成多。第五节月相【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欣赏王菲的MTV“月有阴晴圆缺”讲述:大家听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月亮有圆缺变化。通过画月亮的些什么知识?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画月亮的形状。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形状并在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以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太阳照到的一半;月相实验的目的两个,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来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下面每两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5、先观察1234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6、做完实验后可以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一下。观察月相,老师下去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然后当月球的同学分别当地球的同学观察一个位置,然后把看到的相应的月相画在书上。教师巡视,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提醒学生看到什么记录什么。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评价。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贴到黑板上。加深学生对月相变化顺序的了解,使学生在实验中开动脑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下面,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用课件把月相相变化的规律。说明: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上角是月相在相应位置的月相。接下来按这个规律请学生回答——再转过1/8圈,月球的左边亏了一点,但还是凸出来的,叫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西边)变成一半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再转过1/8圈,残月。再转过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通过刚才实验和动画的演示,月相变化是怎么形成的?个周期有29.53天,我们叫做农历月,又叫注意观察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满月,满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间的月相,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那么1、2、3、4四个位置之间的月相又是农历多少呢?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和地球不停地公转和总结:月相的变化始于西的变化连续的形象的展示给大家看,化抽象为形象。进行实地的观察是让学生将月相变化知识和实际事实对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体会科学探究所需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巩固小结。很好,大家这堂课都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就来考验一下大家。根据月相规律回答。对知识点进行变式联系,使学生能灵活的一个出现月相。根据“上上西,下下东”判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还是少了;再判断过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月相产生的对今天教的知原理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通过月相推算出当天的农历。下面再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演示】老师带头,新月,朔,初一,垂直——残月一新月你可以利用月相干什么?根据月相判断农历时间;根据月相的空间位置判断将月相引入生活,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究宇宙的欲望。作业:1、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要求:自己设计表格,抓住晴天机会连续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及当时的日期,时间,你看到的方向等...(可以隔日进行),并坚持绘图记录,掌握规律。回家实践操作。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最难发挥的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虽然进行了小球的模拟,但是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在理解上还是有一点难度。另外要布置学生回家观察月相,这样在连续的观察记录之后可以很好的理解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应该重视这么一个环节。【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展示月食的图片怎样发生的?是否想许多人想象的“天狗吃了月亮”?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月食现象。知道了什么是日食现象。日食的形成原理观看。新知识。通过介绍古人对学生探究的兴趣。讲述: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现象的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日食:几分钟)。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的日冕)月食是怎样发生的?你能根据日食形成的原因,推想月演示实验:取大小两个球,把两个球和灯置于同一直线上,把小球绕另一球做基本水平的圆周运动,并使小球部分或全部穿过大球的阴影区,观察小球穿过阴影区时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小球光亮部分形状的变化,要求学生画在书上空白的圆圈里。引导学生从模拟实验转化到实际月食形成的过程。讨论月食的成因发生月食时,日、月、地三者之间处于怎样的位置?那么,月食在农历的哪一天可能发生呢,当天的月相如何?展示书上的月食形成示意图。学生观察并绘图。月球本身不发光,由于地球遮蔽太阳光,在地球的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区,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一条直线时,太阳光被地球遮挡,不能射到月球上,就产生了月食现象。总结:可以想象到月球的左边(东缘)先亏了。十五、十六(望满月)到月食观测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绘图能形象地表示出月食时的月轮变化。自己总结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自己总结月3、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本影区)和月偏食(半影有无月环食?为什么?月食和月相有何异同点?讨论1:月全食过程图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2:为什么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讨论3:当发生月食或日食时,地球上能观测到月食地区和能观测到日食的地区有什么不同?观看图形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而且所有观测月食情况可以说完总在晃动的大个子(月球)挡住了日食见食区是一条狭窄的带状日所有处于白昼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通过月食和月相三、日食和月食比较道日食和月食的日地月置关系地球上的可见范围发生的时间地球上可以看见持续的时间先亏的方向类型子日食日月地地月日部分地区初一新月几分钟先亏西三种冕月食日地月月地日半个地球以上十五满月一个多小时先亏东二种铜色你学了这节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教学反思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实验的设计较好的体现了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自己总结月食是如何产生的。月食形成的光直线传播示意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强调了月球处于地球阴影区位置不同,产生的月食类型不同。课时安排(2~3节)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1)有关恐龙灭绝原因(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表明特征(3)有关哈雷彗星(一)太阳系1.太阳系的组成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布满了环形山基本没有大气也没有水2)金星:距地球较近的一颗行星故:古代(太白金星):清晨,黄昏可见。清晨所见的金星称“启明星”3)火星:与地球有点象4)木星:九大行星之王●卫星:16个5)土星●大气类似与木星温度更低卫星:23个6)天王星,海王星1.彗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图片资料)1)组成:慧核,慧发,慧尾2)哈雷彗星:周期76年,上次出现时间19863)陨星,陨石(二)银行系和宇宙一.太阳系3.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征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大气温度卫星光环4.彗星1)组成:慧核,慧发,慧尾2)哈雷彗星5.流星河外星系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第1节熔化和凝固1.知识与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教学重点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教学安排本节建议1时考验。(图片)(一)介绍熔化和凝固水(液)-----冰(固)的过程叫凝固。(二)熔化过程,熔化曲线1.(图片)实验器材介绍:铁架台1套、酒精灯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烧杯1个、试管1个、搅拌是什么?(请每小组举至少一例)(三)晶体和非晶体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上升)(四)凝固与凝固点(五)实战练习油温度计?为什么?三、小结第2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蒸发液化状态变化:液体一→气态。状态变化:气态—→液态。(7)列表归纳。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不特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2.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1.同时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发生。点(8)阅读沸点表(标准大气压)③讨论100℃水蒸气与100℃水烫伤哪个严重?为什么?滩水.....再看看桌子上调制雪糕液的碗,由于没洗,也变干了.....(一)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研究碘的物态变化2、猜想给碘加热会变成什么:液态还是气态?(二)通过实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三)列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2.保存衣物用的樟脑丸为什么会消失?6.针状雾凇(人造雪景)是怎样形成的?云的形成雪的形成雾的形成露的形成霜的形成雨的形成冰雹的形成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一)学情分析(二)教学内容且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三)教学目标(四)教学方法1、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调查、实验等(每4人一小组)(五)教学准备2、仪器:50ml烧杯(6只)、玻璃棒(6支)、药匙(1支)、滤纸、10毫升量筒(1只)、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4、学生分组,配备组长、信息员、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见附件),组(六)教学课时:两课时(45分钟×2)及若干课外时间(七)教学过程跃)2、引入问题:为什么要振荡?为什么会香槟四溅?在观察中,你考虑这与什么因素有关?4、开动脑筋:那么,气体溶解在液体里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跟溶解有关的现象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分组讨论)作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特别强调NaOH、香蕉水等药品的正确使用和急救措施):(1)搜集日常生活、社会生产中有关溶解的事例,同照相机拍摄或者用录(2)继续考虑实验方案,如果需要到实验室实验的,通过班长汇总,统一(3)上网查询资料。为便于讨论,开放网络教室,方便学生查询和制作网片展示)1、首先,我们做了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录像)。2、其次,我们做了蔗糖和食盐的对照实验(录像)。3、第三,我们还做了加热溶解第1个实验中剩余蔗糖的实验(录像)。下,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如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5.7克;蔗糖为204克。同时,还得到了一张溶解度曲线图(图片投影展示),发现接采掘(图片)。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5、同时,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盐很难溶解在食用油中(录像)。(二)第二小组: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液体和液体的溶解问题。(幻灯片)起来重新回收,可以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图片)。3、油性的头发应该选择特定的洗发水(注明是油性),我相信洗发水中肯定4、"摩丝"的安全问题:"摩丝"是一种喷发胶,学名为"头发定型剂",其主化气体完成的。这实际上使"摩丝"成了一个带有一定"爆炸危险"的小型压力容5、酱油和麻油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录像)。(三)气体溶解能力研究小组:(幻灯片)2、拓展实验:塑料瓶汽水加热爆炸实验——远离操作(录像局对北京、上海等70个地级以上城市第三季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统计分析显示,2000年第三季度商品消费申诉共3.64万起,集中在日用百货、家用电子电浙江永康市,据该市12315申诉中心统计,今年7月12日至8月14日,该地几2、我新学到了哪些知识?3、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们下次再做我们应该能做得更好我们做得不错我们做得非常出色为本课所做的准备1234计划制订和完成1234我们之间的配合1234问题的共同解决1234由小组组员共同评价发方介绍和结论清楚1234发言不是照本宣科1234发言很有意思1234有效说明和解释概念1234发言稿重点突出1234小组成员合作很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