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_第1页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_第2页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_第3页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_第4页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中考回顾一、(2017天津)(一)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 咸:都D.欣然规往 规:计划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岳飞治军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节选自《独醒杂志》)注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故能得人心故:

(2)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 兵: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二、(2017四川南充)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3题。【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信:

(2)将军宜枉驾顾之顾:

(3)孤不度德量力 度: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5)其谁可而为之 为:

(6)平公曰:“善。”遂用之 遂:

2.翻译下列句子。(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三、(2016天津)(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恶:凶恶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C.妻妾之奉 奉:侍奉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B.故患有所不辟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少时家贫少:

(2)无不立对 对: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四、(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C.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忍住”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5.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五、(2015天津)(一)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故数言欲亡数:屡次、多次B.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C.为坛而盟 盟:盟誓D.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被子2.下列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B.祭以尉首C.陈守令皆不在D.杀之以应陈涉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士卒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百姓的领导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袁黄①公力行节俭,与缙绅②相约:每会荤③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④。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⑤,故皆徙业耳。(节选自《感应篇》)注①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②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荤:指葱姜蒜等有辛辣味的菜。④胥(xū):小官吏。⑤折阅:亏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期年之后期年:

(2)皆由讼者邀宴吏胥 皆: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3.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六、(2015青海)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选出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A.孔子云:何陋之有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渔人甚异之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仿佛若有光仿佛: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不蔓不枝 蔓: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初极狭,才通人。(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依据《爱莲说》课文内容,给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上联:陶渊明入桃花源探理想之地下联:

七、(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1.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居庙堂之高B.时人莫之许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2)苔痕上阶绿 阶: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谢:

(4)岂直五百里哉 直:

3.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模拟预测(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2)咸来问讯 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4.请就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成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的米字格内。(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记承天寺夜游① [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欣然起行欣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服:衣服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2.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淳于髡①者,齐之赘婿②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⑤,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注①淳于髡(kūn):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其中,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好:

(2)诛一人 诛: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2)左右莫敢谏。3.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

4.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小人无朋 [宋]欧阳修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选自《朋党论》)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2.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韩信 [汉]司马迁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①,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③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④怯耳。”众辱⑤之曰:“信能死⑥,刺我;不能死,出我袴⑦下。”于是信孰视之,俛⑧出袴下,蒲伏⑨。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注①无行:品行不好。②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的敬称。④中情:内心。⑤众辱:当众侮辱。⑥能死:不怕死。⑦袴:通“胯”,两腿间。⑧俛:同“俯”。⑨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人多厌之者厌:

(2)吾哀王孙 哀: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侮: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3.选文叙述了韩信年轻时的两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4.当韩信对漂母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时,漂母为什么会“怒”?请你用原文回答。5.联系上文及下面的材料,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韩信其人其事的看法。材料一韩信起初在汉王刘邦手下做小官,犯法被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时,他对监斩官说:“汉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壮士!”监斩官把这个语出惊人的年轻人带回自己的府第。一番交谈后,监斩官对他由好奇变成了惊讶,随即又变成了钦佩,最后把他推荐给了汉王。材料二韩信衣锦还乡后,赐给那位漂母黄金千斤,并任用屠中少年做了中尉。他说:“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三)课内外比较阅读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①经年:很长的时间。②土寇:土匪。③角:战斗。④洫(xù):沟渠。⑤甫:刚。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余幼时即嗜学嗜:

(2)走送之 走: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注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一条小溪的名字)。②箭:小竹。③庥(xiū):同“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民桥其上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逾:

(3)北堕小潭 堕:

(4)卷石底以出 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QUOTEB.QUOTEC.QUOTE D.QUOTE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其长可十许步。(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一)1.BB项,“交通”,交错相通。2.AB项中“见”字前面,“问”字后面,C项中“及”字前面,D项中“为”字后面,都省略了人称词。3.CC项,“非常谦虚”“渔人”说法有误。“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与外界交往,害怕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的心理。(二)1.(1)所以,因此(2)军队2.到现在,(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3.体现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特点。岳飞治军一是赏罚分明,二是军纪严明。二、1.(1)确实(2)拜访(3)推测,估计(4)因此(5)担任,做(6)于是,就2.(1)(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2)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3.同:都信任、重用人才。异:刘备更渴求得到人才,更礼贤下士;晋平公更知人善任。三、(一)1.A“恶”,讨厌,不喜欢。2.AB项,“辟”通“避”;C项,“与”通“欤”;D项,“乡”通“向”。3.B“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分析有误。(二)1.(1)年幼(2)回答2.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3.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四、1.BB项,“独”都是“只”的意思。2.具宜求禁3.D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4.(1)(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5.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有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五、(一)1.D“被”通“披”,披着、穿着。2.BB项,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改变语序为“以尉首祭”,译为“用(两)尉的头祭天”。3.AA项,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二)1.(1)满一年(2)都,全2.参考答案每天宰杀很多家畜,袁公也不能禁止。解析“日”,名词作状语,译为“每天”;“甚”表程度,译为“很、十分”;“众”,可译为“多”。3.参考答案由“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和“随问随结,庭无滞狱”,可以看出袁黄是一个力行节俭、勤于政事的人。解析题目要求“结合选文”,一定要点到文章中相关的内容,不管是引用原文,还是用自己的话表述,一定要出现相关事件。另外,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可以从人物参与的事件以及文章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词语着手。六、1.B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和例句相同,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助词,的;D项,代词,它。2.(1)好像(2)类(3)生枝蔓(4)应当3.参考答案(1)一开始(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人通过。(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解析第(1)句“初极狭”省略了主语(山洞),翻译时应补上。第(2)句“菊之爱”为倒装句,翻译时应注意。4.答案示例周敦颐入莲花池究高洁之操解析依据上下联的特征,结合《爱莲说》的内容主题拟写。七、1.A“之”在“马之千里者”和A项中均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代词,代“自比管仲乐毅”;C项,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代词,代指“安陵”这块地。2.(1)约定(2)台阶(3)道歉(4)只,仅仅3.参考答案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解析词义联想题,应从学过的文言文中搜寻含有“委”且意思为“抛弃”“舍弃”的句子。4.参考答案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公事文书。解析“丝竹”“案牍”均采用了借代的修辞,应联系句子指出其借指的事物来。5.BA项,“期行”是约定日期出行,不是“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C项,“积水空明”是把月色比作“积水”;D项,“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说法有误,“何陋之有”是引用孔子的话来强调文章主旨。6.参考答案(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解析(1)“之”代指元方,“顾”是“回头看”的意思。(2)“徒”是“只,仅仅”的意思。模拟预测一、1.(1)类(2)全,都2.他们说祖先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