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设计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设计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设计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设计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设计方案TOC\o"1-2"\h\u18648第一章:项目概况与节能减排目标 212131.1项目背景 3134201.2节能减排目标 381171.2.1节能目标 3167811.2.2减排目标 330945第二章:建筑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3257282.1墙体保温隔热设计 3297622.2门窗节能设计 4304162.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 473222.4外遮阳系统设计 56670第三章: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减排设计 5121983.1冷热源设备选择 5301303.2空调系统运行调节 5156233.3末端设备优化 6206883.4能量回收利用 630091第四章:电气系统节能减排设计 6201664.1供配电系统优化 6301424.1.1供配电系统概述 635994.1.2供配电系统优化措施 7281264.2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789184.2.1照明系统概述 7232194.2.2照明系统节能设计措施 7294424.3电梯系统节能设计 7240194.3.1电梯系统概述 7265814.3.2电梯系统节能设计措施 7310684.4智能控制系统应用 7187744.4.1智能控制系统概述 8210344.4.2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措施 831253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利用 8299705.1太阳能热水系统 8158865.2太阳能光伏发电 8160485.3地热能利用 9198985.4风能利用 917083第六章:绿色建材应用 9160136.1节能型建筑材料 9140886.1.1保温隔热材料 9216156.1.2门窗材料 10183426.1.3地板材料 10112496.2环保型建筑材料 1093876.2.1生态混凝土 10274796.2.2绿色陶瓷 10245026.2.3环保型涂料 10226916.3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 1077266.3.1废混凝土 11259266.3.2废砖 1137796.3.3废木材 1110686.4绿色建材评价体系 11173486.4.1原材料来源 1113306.4.2生产过程 11248936.4.3使用寿命 11187636.4.4废弃处理 11176676.4.5社会效益 1131972第七章: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1164027.1建筑垃圾减量化 11128687.1.1减量化原则与目标 11296757.1.2减量化措施 12173957.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12153147.2.1资源化利用途径 12264907.2.2资源化利用技术 1223407.3建筑垃圾处理设施 12232837.3.1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类型 1248827.3.2设施规划与布局 13113287.4建筑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 13321357.4.1政策法规体系 13202027.4.2政策法规实施 1330734第八章: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管理 1376618.1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节能设计 1373928.2施工现场资源节约 1443558.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4229308.4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监测与评价 1426926第九章:节能减排监测与评价体系 14138109.1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 14303439.2监测设备与技术 15130829.3评价方法与标准 15270419.4监测与评价结果应用 163004第十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法规 162996010.1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161029610.2地方节能减排政策 162652710.3行业标准与规范 172764310.4法律法规及监管 17第一章:项目概况与节能减排目标1.1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能耗也在不断增长。建筑行业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近40%,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提高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本项目旨在对建筑行业进行节能减排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大城市,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办公和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项目地处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力求打造一个绿色、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建筑群。1.2节能减排目标1.2.1节能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节能目标:(1)建筑整体节能率达到65%以上,较国家标准提高15%。(2)供暖、通风、空调等系统节能率达到30%以上。(3)照明系统节能率达到50%以上。(4)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以上。1.2.2减排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减排目标:(1)建筑整体碳排放减少30%以上。(2)PM2.5排放减少50%以上。(3)NOx排放减少40%以上。(4)SO2排放减少60%以上。通过以上节能减排目标,本项目将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可借鉴的节能减排设计方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二章:建筑围护结构优化设计2.1墙体保温隔热设计墙体作为建筑物的主要围护结构,对于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有着的影响。在墙体保温隔热设计中,首先需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墙体保温隔热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选择导热系数低、防火功能好、环保、耐久性强的保温材料。(2)优化墙体结构:采用承重和非承重相结合的墙体结构,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功能。(3)提高墙体气密性:通过采用高功能的密封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墙体的气密性,减少空气渗透导致的能量损失。(4)设置合理的保温层厚度: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和节能标准,合理设置保温层的厚度,保证墙体保温效果。2.2门窗节能设计门窗是建筑物能耗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门窗节能设计在建筑围护结构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门窗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高功能的门窗材料:选用导热系数低、气密性好的门窗材料,如断桥铝型材、双层玻璃等。(2)优化门窗比例:合理调整门窗面积与墙体面积的比例,降低能耗。(3)设置合理的门窗位置: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地形等因素,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4)采用节能型门窗附件:如密封条、隔热膜等,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2.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屋面作为建筑物的顶部围护结构,对于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屋面保温隔热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选择导热系数低、防火功能好、环保、耐久性强的保温材料。(2)优化屋面结构:采用承重和非承重相结合的屋面结构,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功能。(3)设置合理的保温层厚度: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和节能标准,合理设置保温层的厚度,保证屋面保温效果。(4)提高屋面气密性:通过采用高功能的密封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屋面的气密性,减少空气渗透导致的能量损失。2.4外遮阳系统设计外遮阳系统是建筑围护结构优化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具有显著作用。外遮阳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合适的外遮阳材料:选择遮阳系数高、耐候性强、美观的外遮阳材料,如遮阳板、遮阳帘等。(2)合理设置遮阳系统布局: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地形等因素,合理设置遮阳系统的布局,保证遮阳效果。(3)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遮阳系统的自动调节,提高遮阳效果。(4)考虑遮阳系统的安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遮阳系统的安全功能,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安全隐患。第三章: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减排设计3.1冷热源设备选择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冷热源设备的选择是关键环节。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用途及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综合评估冷热源设备的能效比、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以下为几个重要考虑因素:(1)能效比:优先选择能效比高、节能效果显著的设备,如采用变频技术、热泵技术等高效节能设备。(2)设备类型:对于冷热源设备,可选择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最合适的类型。(3)容量匹配:保证设备容量与建筑物的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过度投资和能源浪费。(4)环保功能: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2空调系统运行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是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个主要策略:(1)温度设定:合理设定空调系统的温度,夏季室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冬季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以减少能耗。(2)时间控制: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时间,合理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转。(3)分区控制:对于大型建筑物,应采用分区控制策略,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4)变频调节:采用变频技术,根据室内外温差和室内温度需求,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速度,提高能效。3.3末端设备优化末端设备的优化对于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几个优化措施:(1)风机盘管:优化风机盘管的功能,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能耗。(2)风管系统:优化风管系统的设计,减少风管阻力,降低风机电耗。(3)散热器:选择合适的散热器,提高散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4)过滤器:定期清洗和维护过滤器,保证空调系统运行效率。3.4能量回收利用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能量回收利用是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能量回收利用方法:(1)热回收装置:利用排风中的热量,通过热回收装置回收热量,用于预热新风或加热水源。(2)余热利用:对于大型建筑物,可利用空调系统排放的余热,用于供暖或生活热水。(3)蓄冷技术:采用蓄冷技术,将空调系统的冷量储存起来,用于高峰时段的空调需求,降低能耗。(4)太阳能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太阳能为空调系统提供辅助热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通过上述措施,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设计将得到有效提升,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第四章:电气系统节能减排设计4.1供配电系统优化4.1.1供配电系统概述供配电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电能从电源输送到用电设备。优化供配电系统,提高电能传输效率,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4.1.2供配电系统优化措施(1)合理选择供配电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采用高效变压器,降低变压器损耗;(3)优化配电线路,减少线路损耗;(4)采用智能配电系统,实现电能的实时监控和管理;(5)合理配置电容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4.2照明系统节能设计4.2.1照明系统概述照明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中能耗较大的部分,照明节能设计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4.2.2照明系统节能设计措施(1)采用高效光源,提高照明效率;(2)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减少照明能耗;(3)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调节;(4)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5)定期维护照明设备,保持照明效果。4.3电梯系统节能设计4.3.1电梯系统概述电梯系统是建筑内部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能耗在建筑电气系统中占有一定比例。电梯系统节能设计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4.3.2电梯系统节能设计措施(1)选择高效电梯驱动系统,降低电梯能耗;(2)优化电梯运行策略,减少等待时间和空载运行;(3)采用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电梯的群控和调度;(4)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提高电梯运行效率;(5)合理配置电梯数量和容量,减少电梯能耗。4.4智能控制系统应用4.4.1智能控制系统概述智能控制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建筑内部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节能减排。4.4.2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措施(1)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提高控制效率;(2)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能耗分析和优化;(3)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交互;(4)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5)结合建筑特点,定制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个性化节能减排。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利用5.1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行业中,太阳能热水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该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加热建筑物中的生活用水。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包括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以及热泵热水器等。在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集热器的选型与布局: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热水需求量,选择合适的太阳能集热器类型和数量,并合理布局。(2)保温措施:为了降低热损失,热水管道和储热水箱应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材料、保温层等。(3)控制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应配备完善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电磁阀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5.2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应用于屋顶、墙面等部位,为建筑物提供绿色、清洁的电力。以下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要点:(1)光伏组件选型: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电力需求,选择合适的太阳能光伏组件。(2)光伏系统设计:包括光伏组件的布局、支架结构设计、逆变器选型等,以满足建筑物的电力需求。(3)并网接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需与电网实现并网接入,以实现电力自给自足和多余电力上网。5.3地热能利用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温度稳定、分布广泛的特点。在建筑行业中,地热能可应用于供暖、制冷、热水供应等领域。以下是地热能利用的设计要点:(1)地热资源评估:对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热资源进行评估,了解地热温度、水量、水质等参数。(2)地热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供暖、制冷、热水需求,设计合适的地热系统,包括地热井、热泵、管道等。(3)系统运行与维护:保证地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5.4风能利用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建筑行业中,风能可应用于发电、供暖、通风等领域。以下是风能利用的设计要点:(1)风力资源评估:对建筑物所在地的风力资源进行评估,了解风速、风向等参数。(2)风力发电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电力需求,设计合适的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塔架、控制系统等。(3)风力供暖与通风系统:利用风力驱动热泵或通风设备,实现建筑物的供暖和通风。(4)系统运行与维护:保证风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第六章:绿色建材应用6.1节能型建筑材料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节能型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具有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6.1.1保温隔热材料保温隔热材料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材料,主要包括无机保温材料、有机保温材料和复合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如膨胀珍珠岩、岩棉、玻璃棉等,具有较好的耐高温、防火、耐腐蚀功能;有机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聚氨酯等,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和施工便捷性;复合保温材料则结合了无机和有机材料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综合功能。6.1.2门窗材料门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节能型门窗材料,如断桥铝门窗、LOWE玻璃等,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断桥铝门窗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LOWE玻璃则具有优良的隔热、透光功能,可减少空调能耗。6.1.3地板材料地板材料的选择对建筑节能也有重要影响。采用节能型地板材料,如木地板、地毯、橡胶地板等,可以降低建筑能耗。木地板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地毯和橡胶地板则具有较好的隔热功能。6.2环保型建筑材料环保型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较小影响的建筑材料。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环保型建筑材料。6.2.1生态混凝土生态混凝土是一种具有环保、耐久、美观等特点的新型建筑材料。它采用环保原料,如粉煤灰、矿渣、尾矿等,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功能,适用于各类建筑。6.2.2绿色陶瓷绿色陶瓷是一种环保型陶瓷材料,采用环保原料,如废陶瓷、尾矿等,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绿色陶瓷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功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等领域。6.2.3环保型涂料环保型涂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小影响的涂料。它采用环保原料,如水性树脂、无机颜料等,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环保型涂料具有较好的装饰、防护功能,适用于各类建筑。6.3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是指将废弃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6.3.1废混凝土废混凝土是指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通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将废混凝土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6.3.2废砖废砖是指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砖块。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将废砖加工成再生砖,用于建筑基础、墙体等部位。6.3.3废木材废木材是指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木材。通过加工处理,将废木材制作成木纤维板、木塑复合材料等,用于家具、装饰等领域。6.4绿色建材评价体系绿色建材评价体系是衡量建筑材料环保功能的重要标准。建立完善的绿色建材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从几个方面构建绿色建材评价体系。6.4.1原材料来源评价原材料来源的环保程度,包括原料的产地、开采方式、运输距离等因素。6.4.2生产过程评价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等因素。6.4.3使用寿命评价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包括耐久性、可维护性等因素。6.4.4废弃处理评价废弃处理过程中的环保程度,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降解等因素。6.4.5社会效益评价绿色建材对社会的贡献,包括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就业等因素。第七章: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7.1建筑垃圾减量化7.1.1减量化原则与目标建筑垃圾减量化是指在建筑项目的全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量化原则主要包括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减量化目标旨在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减轻环境负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7.1.2减量化措施(1)优化建筑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2)提高材料利用率:选用高功能、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3)施工过程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产生。(4)推广绿色施工: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如预制构件、现场施工机械化等,减少建筑垃圾产生。7.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7.2.1资源化利用途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以下途径:(1)再生骨料:将废弃混凝土、砖瓦等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再生骨料,用于制备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2)废金属回收:对建筑垃圾中的废金属进行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3)废塑料回收:对建筑垃圾中的废塑料进行回收,用于制备塑料制品。(4)废木材回收:对建筑垃圾中的废木材进行回收,用于制备木质板材等。7.2.2资源化利用技术(1)物理法:通过破碎、筛分、磁选等物理方法,对建筑垃圾进行分选,实现资源化利用。(2)化学法:采用化学方法,将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提高资源化利用价值。(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分解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实现资源化利用。7.3建筑垃圾处理设施7.3.1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类型建筑垃圾处理设施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建筑垃圾收集站:用于收集、临时堆放建筑垃圾。(2)建筑垃圾转运站:用于将建筑垃圾运输至处理场所。(3)建筑垃圾处理厂:用于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和处置。7.3.2设施规划与布局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建筑垃圾产生量、分布特点等因素,合理规划处理设施的布局。(2)便捷运输:保证建筑垃圾运输过程的便捷、高效。(3)环保要求:满足环保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4建筑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7.4.1政策法规体系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层面:制定建筑垃圾处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2)地方层面: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3)行业层面:制定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标准、规范。7.4.2政策法规实施(1)加强执法监督:对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2)推广先进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3)宣传引导: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第八章: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管理8.1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节能设计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设计临时设施时,应充分考虑节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包括:(1)合理选择临时设施的建筑材料,优先选用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的材料。(2)优化临时设施的布局,减少能源浪费。例如,合理设置临时办公室、宿舍等生活设施,减少员工通勤距离。(3)采用节能型临时设施,如节能灯具、节能空调等,降低能源消耗。(4)加强临时设施的保温隔热设计,降低空调、取暖等设备的能耗。8.2施工现场资源节约施工现场资源节约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例如,采用精确配料、合理利用余料等。(2)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闲置时间。(3)加强现场材料的储存和管理,减少材料损耗。(4)推广绿色施工工艺,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8.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治理,采取洒水、覆盖、绿化等措施降低扬尘污染。(2)合理设置施工现场噪音防护设施,降低噪音污染。(3)加强施工现场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4)加强施工现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施工区域内的植被。8.4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监测与评价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监测与评价是保证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监测体系,对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进行实时监测。(2)定期开展施工现场节能减排评价,分析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提出改进意见。(3)加强施工现场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提高监测与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4)对施工现场节能减排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提升整个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水平。第九章:节能减排监测与评价体系9.1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核心环节。该体系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与评价方法,全面掌握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与排放状况,为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持。监测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监测与评价的目标和任务,包括能源消耗、碳排放、环保设施运行效果等;(2)制定监测与评价的标准和规范,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3)建立健全监测与评价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4)建立监测与评价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5)定期发布监测与评价报告,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决策依据。9.2监测设备与技术监测设备与技术是监测与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能源消耗监测设备,如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等;(2)碳排放监测设备,如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烟气分析仪等;(3)环保设施运行效果监测设备,如颗粒物监测仪、氮氧化物监测仪等;(4)环境监测设备,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监测技术主要包括:(1)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如无线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2)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3)可视化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9.3评价方法与标准评价方法与标准是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能源消耗评价方法,如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总量等指标;(2)碳排放评价方法,如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等指标;(3)环保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方法,如污染物去除效率、设施运行稳定性等指标;(4)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如空气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