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科护理学501-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1_第1页
2020年内科护理学501-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1_第2页
2020年内科护理学501-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1_第3页
2020年内科护理学501-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1_第4页
2020年内科护理学501-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精神障碍症状学

一、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觉障碍

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分离性障碍。

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

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病人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

不能感知。

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

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指时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澹妄状态。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幻听:最常见,病人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

声、流水声、鸟叫声。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言语性幻听,内容通常是对病人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

责,病人常为之苦恼和不安,并产生拒食、自伤或伤人行为。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

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有时幻听的内容就是病人心里想的事,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

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称为思维化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幻视:较幻听少见。病人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从单调的光、色,到人物、景象等。在意

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谙妄状态。在意

识消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3)幻嗅:病人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化学物品烧焦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

味以及体内发生的气味等。

(4)幻味:病人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令人不愉快的怪味道,因而拒食。

(5)幻触:也称皮肤与黏膜幻觉。病人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

等,也可有性接触感。

(6)内脏幻觉:是病人对躯体内部某•部位或某一脏器的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

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

例题:L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知觉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2.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瘠症

(三)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1)联想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病人表现健谈,说话

滔滔不绝,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

断涌现巳来,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

联)。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病人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

语声甚低,反应迟缓,但思维内容并不荒谬,能够正确反映现实。病人自觉“脑子不灵了”、“脑子

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病人表现为沉默少语,答话时

内容大致切题,但单调空洞或词穷句短,常泰然回答“不知道”、“什么也没想”。见于精神分裂症、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4)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是指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

碍。思维活动缺乏主题思想,内容和结构都散漫无序,不能把联想集中于他所要解释的问题上。表现

为说话东拉西扯,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流困难。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表现为病人

的言语或书写内容的句子之间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

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2)思维逻辑障碍

1)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夕亍动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如

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为“表里合一、心地坦白”,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病人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

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不经病人本人解释,别人难以弄清其含义。

3)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

怪,不可理解。如一病人说:“因为电脑感染了病毒,所以我要死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

等。

(3)异己体验:

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

状。

1)思维中断: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谈话中思路突然中断,思维变成空白,停顿片刻再开口

时已经换成另一个全新的主题。

2)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指病人头脑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病

人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好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思想在自己脑中运行。

3)思维被揭露感或被洞悉感:病人觉得自己的思想还未表达就已被人知道,尽管病人说不清自己

的思想是如何被探知的。

1.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A.思维迟缓B.思维散漫C.思维贫乏D.妄想E.思维破裂

2、患者女性,40岁。思维散乱,推理荒谬,话意互不联系,言语支离破碎,令人莫名其妙。此

种症状称为

A.思维奔逸B.思维中断C.思维破裂D.思维贫乏E.强制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具有以下特征;①思维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

客观现实基础;②病人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不能被事实所纠正,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

文化背景不相称;③妄想内容均涉及病人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④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

任何集体所共有。

妄想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与病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所处

环境毫无关系,一旦出现即绝对确信。

妄想按照结构划分,可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系统性妄想是指多个妄想内容之间或者

一个妄想的多种表现之间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反之则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病人进行打击、

陷害、谋害、破坏等不利的活动。

(2)关系妄想:病人认为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与他有关。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

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病人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

如电波、超声波,或某种先进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如病人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已

是机器人。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指自我夸耀和自视过高的妄想,才智、容貌、体力、财富、名誉、权势和血统等

都可以是夸大的内容。

(5)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病人亳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

严厉的惩罚,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

(6)疑病妄想:病人亳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

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狂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

(7)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

(8)嫉妒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妄想性障碍等。

患者男性,36岁,一日起床后,悄声外出关门,即从窗缝中窥视尚在熟睡中的妻子,良久不动,

旁人问其所为,其回答正在监视老婆是否与人有不轨行为。此患者的症状属于

A.关系妄想B.夸大妄想C.嫉妒妄想D.被害妄想E.物理影响妄想

(四)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与环境不相符的自我感觉良好,过分地兴高采烈、喜笑

颜开,眉飞色舞。常见于躁狂状态。

2.欣快病人经常面带微笑,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但说不清高兴的原囚,表情单调刻板,

难以引起周围人的共鸣,给人以痴笑的感觉。

3.情感低落与情感高涨恰恰相反,病人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

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以致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

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情感低落经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要求的减退,反

应迟钝,但整体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情感低落是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

4.焦虑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病人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搓手顿足,似有大祸

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5.情感淡漠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

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

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

6.情感爆发这是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病人表现哭笑无常、

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有时捶胸顿足、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有时则又满地打滚,整个过程显得杂

乱无章。常见于分离性障碍。

(五)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病人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

出极大的顽固性。

2.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的减少。病人表现动机不足,常与情感淡漠或情感低落有关,缺乏积极

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对今后没有打算,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吃力,

甚至不能工作,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常与思维迟缓、情感低落同时存

在,多见于抑郁症。

3.意志缺乏指意志活动缺乏。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

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常伴有思维贫乏和情感淡漠,多

见于衰退期精神分裂症及痴呆。

4.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抑制或减少。病人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不语、不动、不食、面

部表情同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轻度木僵称作亚木僵状

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动大小便。严重的木僵见

于精神分裂症,称为紧张性木僵。较轻的木僵可见于严重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5.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病人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

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病人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病人的头部也可以维持很长时间不落下,

称之为“空气枕头”。此时病人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六)自知力缺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

有的表现。精神病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认为有病,更不承认有精神病,因而

拒绝治疗。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临床表现

从精神分裂症不同分型及整个病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看,其表现是差别很大的五维症状:即阳

性症状、阴性症状、攻击敌意、认知损害、情感症状。

(一)阳性症状群

1.幻觉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有时可以相当顽固,其特点是内容荒谬,脱离

现实。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有时声音重复病人的思想,病人想什么幻听就重复什么

(思维鸣响)。幻觉可以是真性的(通过感官感知)也可以是假性的(不通过感官即可感知)。

2.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多见。精牢中分裂症的

妄想具有发生突然,内容离奇,逻辑荒谬的特点。

妄想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有重要价

值。

3.被动体验精神分裂症的联想过程可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断(思维中断),或涌现大量的

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有时思维可突然转折。

被动体验常会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病人对这种完全陌生的被动体验赋予种种妄想性解释(影响

妄想),甚至认为有某种特殊的仪器、电波、电子计算机或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在控制自己(物理影

响妄想)。

有的病人坚信自己的内心体验或所想的事已尽人皆知(内心被揭露感)。如果被控制感,

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内心被揭露感相结合出现,称康金斯基综合征(精神自动症),对精神

分裂症诊断有特殊意义。

4.思维形式障碍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二)阴性症

状群

阴性症状指正常精神活动减退或缺失所带来的表现。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

感体验等。

1情感迟钝或平淡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

征。

2.思维贫乏语量贫乏,缺乏自主言语,回答问题时异常简短,多为“是”、“否”,很少加以

发挥。

3.意志减退病人生活懒散,不修边幅、不注意个人卫生。

4.兴趣减退与社交缺乏除了自己的病态体验,病人很少再有感兴趣的事对娱乐活动甚至性活动

的兴趣都有下降,即使有这些活动,乐趣也明显减少。

(三)情感症状群

主要包括病人情感的不协调、情感倒缙、矛盾情感、情感平淡或淡漠等。(四)行为症状群

1.冲动攻击行为病人可以在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下出现反复谩骂、威胁或破坏性行为。2.紧张综

合征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是精

神分裂症紧张型的典型表现。

3.行为障碍行为障碍的病人可表现为退缩、无故发笑、独处、发呆或出现冲动行为。(五)认知

症状群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

1.智力的损害

2.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

3.注意的损害

4.运动协调性的损害

5.言语功能的损害

三、治疗原则

1.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一般指在病人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后立即予以干预。在药物治疗方面,

应强调旦期、低剂量起始,逐渐加量、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的原则。一般急性期2个月。

巩固期治疗4--6个月,剂量与急性期相同。维持期剂量应个体化,维持治疗对于减少复发或再住院

具有肯定作用,第二次发作维持治疗1〜2年,第二次或多次发作维持治疗时间应更长一些,甚至是

终生服药。原则上单一用药。

2.对于出现冲动伤人、木僵或亚木倡、拒食、严重抑郁、自杀倾向的病人可以选择无抽搐电休

克治疗,以期快速控制症状。

3.心理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恢复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也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

关系,促进病人与社会的接触。

4.行为治疗有助于纠正病人的某些功能缺陷,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5.大部分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后,仍然存在认知、行为以及个性等方面的问题,

还有可能残留部分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需要接受精神康复方面的治疗和训练,使病人的精神活动,

特别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调整和恢复。

四、护理问题

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

2.不合作

3.思维过程改变

4.有受伤的危险

5.营养失调(低于或高于机体需要量)

6.部分生活自理缺陷(进食/沐浴/穿衣/如厕)

7.睡眠型态紊乱

8.社交孤立

9.知识缺乏

五、护理措施

(一)护理评估

1.躯体功能生命体征、睡眠、排泄、进食、身体卫生与安全等

2.心理社会功能

(1)对住院的态度是否主动住院,治疗依从性如何。

(2)感知觉障碍评估患者感知觉,有无幻觉,尤其是命令性幻听,及幻听出现的时间、频率、内

容,患者对幻听内容的感受如何,将采取叶么反应。

(3)思维如果患者存在妄想,要评估妄想的种类、内容、性质、出现时间、涉及范围是否固定,

有无泛化的趋势,对患者行为的影响。

(4)情感有无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抑郁情绪,有无自

杀的想法等。

(5)意志行为是否意志行为减退,行为是否被动、退缩;有无攻击、自杀、伤人等行为,患者对

未来打算如何。

评估时要注意三点:①要关心和了解患者的需求;②要重视家属、朋友、同事提供的资料:③对

患者心理、功能的评估可借助于一些心理、社会功能评估量表。

(二)基础护理

1.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保证病人每日人量2500〜3000ml。被害妄想拒食的病人可让其自行选

择食物。

2.帮助病人建立自理模式,兴奋、不合作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帮助完成忌晚间护理。生活懒散,

行为退缩的病人要与病人一起制订生活计划,检查病人完成情况,必要时进行协助。木僵病人要定时

为其更衣、沐浴,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

4.做好排泄的护理对于便秘的病人,要鼓励病人多活动、多饮水、多吃水果和含粗纤维的蔬菜。

对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病人蹲位如厕时,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三)安全护理

1.重点病人心中有数,尤其要注意那些受幻觉妄想支配,但思维内容不暴露的病人,要严密观

察病人的情感反应,通过病人的外显行为,发现病人的异常表现,及时阻止,防止意外发生。

2.每30分钟巡视一次,确保病人安全。对自伤、自杀、伤人、兴奋冲动的病人应安置在重点病

室。对严重自杀的病人设专人护理,24小时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活动。对极度兴奋,有可能造成意

外的病人必要时要进行保护性约束。对不合作的病人要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病人出现私自外出

行为。

3.加强病房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办公室、治疗室、饭厅、浴室、杂物间要随时锁

rjo病人入院、探视、返院后,要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包括病人带人的打开包装的液体物品),防止

病人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病人需要使用危险物品如刀剪、针时,要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完成。要在

每日扫床时做好床单的检查,要及时清除危险物品。

(四)康复护理

1.可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参加各种工娱治疗、行为矫正治疗、音乐治疗,如折纸、编制、养花、

体疗等。在此过程中要鼓励病人多与其他病友进行交流,从而增强治疗信心。

2.康复期病人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可安排病人参加职业技能训练、社

交技能训练、家居技能训练等。

六、健康教育

i.教会病人和家属有关治疗分裂症的基本知识,使其明白按医嘱治疗对预防疾病复发、恶化的

重要意义。

2.教会病人和家属应对各种危机(如自杀、自伤、冲动或外走)的方法,争取亲友、家庭和社

会支持。根据病情安排探视,以帮助病人适应家庭、社会生活。

患者男性,23岁,觉得大街上人们都在注意他的行动,对他有敌意,房子里有人安装了摄像头,

监视他的行动;有时自言自语、自笑;不吃家人做的饭,害怕饭里有毒,要自己亲自做饭;对家人和

同学漠不关心,父亲病重住院,患者无动于衷。

<1>、该患者可能患有

A.痘症

B.抑郁症

C.焦虑症

D.精神分裂症

E.阿尔茨海默病

<2>、该患者情感属于

A.欣快

B.情感淡漠

C.情感高涨

D.情感低落

E.情感暴发

<3>、该患者思维属于

A.关系妄想

B.夸大妄想

C.被害妄想

D.罪恶妄想

E.物理妄想

<4>、该患者主要护理问题为

A.社交障碍

B.预感性悲哀

C.思维过程改变

D.穿着或修饰自理缺陷

E.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第三节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病情重者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一、病因

(一)遗传因素(二)心理-社会因素

二、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三个方面。

1.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这是抑郁的关键症状,诊断

抑郁状态时至少应包括此三种症状中的一个。

(1)情绪低落: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

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抑郁症病人常常可以将自己在抑郁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

的悲哀相区别。在抑郁发作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2)兴趣缺乏:是指病人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曲

型者对任何事物无论好坏都缺乏兴趣,离群索居,不愿见人。

(3)乐趣丧失: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失。以上三主征是相互联系的,

可以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互为因果。

2.心理症状群

(1)焦虑: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经常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观的焦虑症状可以伴发一些

躯体症状,如胸闷、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躯体症状可以掩盖主观的焦虑体验而成为临床主诉。

(2)自责自罪: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作为让别人感

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3)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妄想或幻觉。内容与抑郁状态和谐的称为与心境相和谐的妄想,如罪

恶妄想、无价值妄想。这些妄想一般不具有精神分裂症妄想的特征,如原发性、荒谬性等。

(4)认知症状:主要是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这类症状属于可逆性,随治疗的有效而缓解。认

知扭曲乜是重要特征之一,如对各种事物均作出悲观的解释,将周围一切都看成灰色的。

(5)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症病人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抑郁症病人最终会有10%〜15%死于

自杀。

3.躯体症状群

(1)睡眠紊乱: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早醒也是不少病人的主诉。

(2)食欲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

(3)性功能减退:可以是性欲的减退乃至完全丧失。

(4)精力丧失: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不愿见人。

(5)晨重暮轻:即情绪在晨间加重。病人清晨一睁眼,就在为新的一天里忧,不能自己。在下午

和晚间则有所减轻。

(6)非特异性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有时以此类症状作为主诉,因而长期在综合医院门诊游荡。

与疑病症不同的是这类病人只是诉说这类症状,希望得到相应的治疗。症状包括头痛或全身疼痛,周

身不适,胃肠道功能紊乱,心慌气短乃至胸前区痛,尿频、尿急等,常在综合医院被诊为各种自主神

经功能紊乱。

三、治疗原则

高度的安全意识,严防自杀:充分的药物治疗,足够的剂量和疗程;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

(一)药物治疗

1.新型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氨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酣普

兰等已成为一线用药物。这类药物的起效时间需要2〜3周。

2.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如万拉法新、米氮平等。

药物的更迭和依从性: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要判断一次抗抑郁

治疗疗效,需要采用足量、足疗程的治疗.抗抑郁药一般治疗只有当一种药物足量治疗6〜8周后仍

无效,方可考虑换药。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方法常用的有一般性心理治疗如

支持、鼓励、保证、解释、倾听等,认知行为方面也可以对病人的负性认知进行调整。(三)其他治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病人可以有限选择。

四、护理问题

1.自杀的危险

2.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3.睡眠型态紊乱

4.穿着/修饰自理缺陷

5.社会交往障碍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五、护理措施

(一)护理评估

1.躯体功能进食、睡眠、情绪、行为,有无阳性体征。2.心理社会功能

(1)个人成长发育史、既往史、生活方式、特殊嗜好、家族史、过敏史等。

(2)病前性格特征、病前生活事件、患者应付挫折与压力的方式及效果(对自身或他人有无危险

性)。

(3)对住院治疗的态度、社会支持系统等。

(4)有无自杀观念,可借助评定量表达行评估,如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Hamiltn抑郁量表等。

(二)一般护理原则

1.保护病人避免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

2.维持足够的营养、休息和卫生。

3.提供适宜的环境保证睡眠。

4.增加病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增进及充分利用支持系统。

6.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心理社会压力。

7.重建或学习适应性应对方法。

8.指导病人学习有关药物知识。

(三)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鼓励其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

状。

2.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与易完成、有趣味的活动,引导病人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

充分利月家庭资源,增进家属对疾病的认'只,引导家属共同面对病人问题,调整家庭的适应能力。

(四)对有自伤、自杀病人的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异常言行,病人有无流露厌世的想法,警惕突然“症状好转”的消极病

人伪装痊愈。

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素:①严重的抑郁情绪,顽固而持久的睡眠障碍;②伴有自罪妄想、严重自

责及紧张激越;③缺乏家庭支持系统;④有抑郁和自杀家族史;⑤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或曾经有过自

杀史。

2.自杀迹象写遗书,整理旧物,突然关心他人,了断社会关系,收藏药品、刀、绳等。

3.连续评估自杀危险,对有自杀计划的病人,详细询问方法、地方、时间,如何获得自杀工具

和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大小。

4.一旦发生自杀、自伤,应立即隔离病人实施抢救。对自伤、自杀后的病人要做好自伤、自杀

后的心理疏导,了解心理变化,制订进一步防范措施。

六、健康教育

1.帮助病人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教会认识疾病的病因、症状。

2.指导病人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和

掌握一些处理方法。

3.教育病人和家属能及时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征兆并了解反复发作的危害性,尽早到医院就诊。

例题:患者男性,19岁,突然动作显著缓慢,整天卧床,不起来吃饭,也不上厕所,叫他推他均

无反应,表情呆板。

<1>、该患者的症状是

A.违拗症

B.缄默状态

C.木僵状态

D.意志减退

E.兴趣减退

<2〉、护理该患者时最应注意的是

A.保证患者安全

B.保证足够入量

C.做好基础护理

D.关心体贴患者

E.给予正性鼓励

木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抑郁症等,所以首要保证的是患者的安全,以便有自杀倾向,生

命大于一切,故最重要的护理是安全护理,而非基础护理。

第四节焦虑症病人的护理

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

碍。

一、病因

1.遗传

2.生化

3.心理

二、临床表现

1.焦虑和烦恼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是焦虑

症的核心症状。病人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忧心忡忡,好像不幸即将降临在自

己或亲人的头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其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以致学习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

或病人自感战栗。有的病人双眉紧锁,面肌和肢体肌肉紧张、疼痛或感到肌肉抽动,经常感到疲乏。

3.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和窒息感,头昏晕,多汗,面部发红或苍

白,口干,吞咽哽噎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疼,腹泻,尿频等症状。有的病人可出现阳痿、早泄、

月经紊乱和性欲缺乏等性功能障碍。

4.过分警觉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有时感到脑

子一片空白;难以入睡和易惊醒;以及易激惹等。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1)苯二氮草类:使用广泛,有效。常用的药物有地西泮、阿普哇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对

广泛焦虑隙碍的躯体症状的效果较其他药物为佳。缺点是长期大剂量可引起药物依赖和突然撤药时出

现戒断症状。

(2)丁螺环酮:对广泛焦虑障碍有效,但起效较苯二氮草类慢,较少产生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

(3)抗抑郁药物: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较苯二氮草类为佳。

2.心理治疗

(1)心理教育:教给病人本病的性质,让病人对疾病具有一定的自知力,可降低病人对健康的焦

虑,增进在治疗中的合作,坚持长期治疗.

(2)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焦虑控制训练和认知重建。采用想象或现场诱发焦虑,然后进行放松训

练,可减轻紧张和焦虑时的躯体症状。对导致焦虑的认知成分,则运用认知重建,矫正病人的歪曲认

知,进行矫治。

(3)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生物反馈信息训练病人放松,以减轻焦虑,对治疗广泛焦虑障碍有效。

四、护理问题

1.焦虑

2.恐惧

3.睡眠障碍

4.舒适的改变

5.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6.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五、护理措施

1.护理评估

(1)躯体功能生命体征及营养状况、睡眠障碍(有无入睡困难或早醒)、患者的情绪(易烦躁、激

惹、坐卧不安,面容紧张,发抖)。突然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出汗、头晏等症状。

(2)心理社会功能

1)病前性格平日性格特点,是否开朗、孤僻,兴趣爱好、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保持情况。

2)寻求焦虑源近期有无重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的强度、内容,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焦虑、担忧

或恐惧的内容;是否有回避的场景或内容。焦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3)患者应付挫折与压力的方式及效果;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患者的态度。

2.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对病人时既要尊重、同情、关心,又要保持沉着、宁静、坚定的态度;

语言亲切,但要简明扼要;注意倾听病人的诉说。

3.改善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影响,准备好接受治疗的住院环境,尽量排除其他病人的不良干扰,

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减少压力。

4.教导放松技巧①鼓励病人以语言表达的方式疏泄情绪,表达病人的焦虑感受,护理人员针对

病人传达的焦虑情绪,做好自我调适;②督导病人进行放松调适,如在光线柔和的环境里,随着护士

的指导语和音乐进行肢体放松、深呼吸或是慢跑等;③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视病人的兴趣、

爱好安排,扩展生活领域及兴趣范围。目的是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隋绪。

5.帮助病人认识焦虑时所呈现的行为模式,护士要接受病人的病态行为,不加以限制和批评;

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前提下,可用说明、解释、分析、推理等技巧使病人认识其病态症状,用明确的

态度指出其焦虑行为,使其认知并努力减少焦虑行为。

6.做好基础护理,关注其睡眠环境,视病人特点而定,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必要时使用药物

帮助其渡过难关;服药护理,观察用药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和给予相应的处理。保

证生理需求。

六、健康教育

1.要告知病人和家属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2.与病人共同探讨其产生焦虑的压力源和诱因,以及其焦虑时的行为模式,制订和尝试适合于

病人减轻焦虑的应时方式,并加以训练和强化,鼓励其要坚持不懈按计划做并给予支持。

患者女性,41岁,诊断为焦虑症,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中感觉“太难受了”,有自杀企图,服药苯

二氮革类药物治疗。

<1>、该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是

A.焦虑

B.社交障碍

C.预感性悲哀

D.自杀的危险

E.思维过程的改变

<2〉、护士在给患者做药物指导时应提示患者

A.长期服用

B.小剂量服用

C.易出现依赖

D.症状控制后停药

E.症状控制后服6〜8周

第五节强迫症病人的护理

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

反复进入病人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病人天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一、病因

1.遗传强迫行为的某些素质是可以遗传的。另有一些报告表明:强迫症可与精神分裂症、抑郁

症、惊恐障碍、恐惧症、进食障碍、孤独症和多动秽语综合征同时存在。

2.生化证据提示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增高与强迫症发病有关。

3.解剖强迫症的发病可能与选择性基底节功能失调有关。

4.心理弗洛伊德学派认为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好强迫性格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形成的心理机制包括:固执、退行、孤立、解除、反应形成以及对不容许的性和攻击冲动的

置换。这种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因此不为病人所觉察。

二、临床表现

强迫障碍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1.强迫思想一些字句、话语、观念或信念,反复进入病人意识领域,干扰了正常思维过程,但

又无法摆脱。

(1)强迫怀疑:病人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亳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与怀疑

的同时,常伴有焦虑不安,因而促使病人对自己的言行反复检查。

(2)强迫性穷思竭虑:病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

乏现实意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有的病人表现为与自己在头脑里欲罢不能地进行无休止

的争辩,分不清孰是孰非。

(3)强迫联想:病人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

由于观念的出现违背病人的主观意愿,常使病人感到苦脑。

(4)强迫表象:在头脑里反复出现生动的视觉体验(表象)、常具有令人厌恶的性质,无法摆脱。

(5)强迫回忆:病人经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

2.强迫情绪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3.强迫

意向病人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病人明知这样做是荒

谬的,入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

4.强迫行为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动作;病人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以强迫检查

和强迫清洗最常见,常继发于强迫怀疑。

(1)强迫检查是病人为减轻强迫性怀疑引起的焦虑,采取的措施。

(2)强迫清洗是为了消除对受到脏物、毒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有的病人不仅自己反复清洗,而

且要求与他一道生活的人。

(3)强迫询问是病人常常不相信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穷思竭虑给病人带来的焦虑,常反复要求

他人不厌其烦地给予解释或保证。

(4)强迫性仪式动作是一些重复出现的动作,他人看来是不合理的或荒谬可笑的,但却可减轻或

防止强迫观念引起的紧张不安。

(5)强迫性迟缓,可因仪式动作而行动迟缓;这类病人往往并不感到焦虑。

三、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1.氯米帕明对强迫症状和伴随的抑郁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一般在达到治疗剂量2—3周后开始显

现疗效。

2.选择性5-HT重摄取阻滞剂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氯米帕明均属治疗强

迫障碍的一线药物。

(二)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强迫障碍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心理教育,使病人了解其疾病的性质,

指导病人把注意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生活、学生和工作中去,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

2.行为疗法采用暴露疗法和反应防止法。暴露疗法的目的在于减轻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反应

防止技犬的目的在于减少仪式动作和强迫思维出现的频度。

四、护理问题

1.焦虑

2.睡眠障碍

3.社交障碍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5.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

五、护理措施

1.护理评估

(1)躯体功能

1)强迫症状出现的诱发因素、强迫症状的内容、持续时间,对躯体有无伤害。

2)生命体征、皮肤情况(皮肤有无外伤情况,与强迫症状有无关系)、睡眠情况(强迫症状对睡

眠影响程度)。

3)进食、有无特殊饮食习惯,进食规律有无改变,进食量如何。排泄情况,二便是否规律,有何

异常改变,如厕时间有无改变。生活自理能力,洗涤时间有无改变。

(2)心理方面

1)病前性格如何:处事特点是否有仔细、谨慎,优柔寡断,凡是要求完美等。

2)有无重大生活事件:对其影响程度,是否造成心理上的冲突。

3)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如何。

4)社会支持系统如何:家属对患者强迫症状的看法,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5)对强迫症状的情绪和态度:有无焦虑情绪、自卑心理、冲动行为,要求治疗的程度。

2.强迫行为或强迫性思维给病人本身带来很多痛苦的感受,他们有急切的求治欲,但是接触治

疗时往往又心存抵触,有时只谈症状本身而不愿过多地交流,更不愿提及疾病以外的事情,要同情、

关心、充分理解病人,尽量避免其他病人的不良干扰。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赢得信任;在此基础上

密切观姿病人的症状表现及其情绪变化,耐心倾听病人对疾病体验的诉说。

3.在病人了解、接受症状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让其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能够使病人感

受到被关注、被信任和支持,会减少其焦虑情绪和无助感。

4.以预防法、自我控制法、阳性强化法等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帮助病人减少和控制症状。

(1)在病人自愿的前提下,当病人出现强迫症状之前向护士汇报。

(2)护士可帮助病人分析此时的心态和不良感受,而后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其参与使其愉悦的活

动或森日治疗。

(3)当病人按计划执行,立即给予奖励和强化,使病人及时体验成功,并鼓励其继续尝试。(4)第

一次的尝试很重要,并且治疗中护士一定要始终陪伴病人,给予支持和鼓励。

(5)重视了解病人的体验,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尽量避免给予病人过大压力。

5.做好安全护理,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和安慰,保护病人和他人不受伤害。

(1)密切观察强迫症状行为对躯体的损害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对自身伤害严重时,立即给予制止,对伤害部位及时进行处理。

(3)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避免激惹病人,尊重病人的行为模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疏

导和安慰。

(4)对有自杀和伤害他人行为的病人,要严密看护,必要时清除危险物品。

六、健康教育

1.有关强迫症的相关知识,病因、临床表现药物不良反应等。

2.教导病人怎样调试心态,自我控制训练和放松方法,用合理的行为模式代替原有的不良行为

模式,减少强迫症状和焦虑情绪。

3.帮助病人家属了解疾病的知识和病人的心理状态,教导配合病人实施自我控制的阳性强化技

能,鼓励和支持病人控制强迫症状,使其认识到这是一个时间较长的任务,需要不懈的努力。

患者女性,38岁。患者向来小心谨慎,只要一拿钱,就重复数个不停,买东西前,要先列清单,

并反复检查清单,生怕会有遗漏。出门后,门与灯虽已关了,但她仍不放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检查。此患者为

A.强迫行为

B.强迫意向

C.强迫联想

D.强迫思想

E.强迫回忆

第六节痛症病人的护理

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

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一、病因

1.精神因素2.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是一种多因素遗传模式。

3.神经生理学4.病理心理学解释

二、临床表现

(一)分离障碍

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生的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以及自我身份识别

障碍。

1.分离性遗忘症病人没有脑器质性损害,而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

件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

2.分离性神游症病人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到外地。此时病人意识范围缩小。历时几十

分钟到几天,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

3.分离性木僵状态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没有言

语和随意动作,对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没有反应。

4.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的一两个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生反应。

5.分离性身份障碍病人突然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

种身份进行日常社会活动。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格,各有其记忆、爱好和行为方式,

完全独立,交替出现,互无联系。

6.其他分离障碍除以上类型分离障碍外,临床上还可见到以下特殊类型。

(1)情感爆发: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意识障碍较轻,哭啼、叫喊,在地上打滚,

捶胸顿足,撕衣毁物,扯头发或以头撞墙;其言语行为有尽情发泄内一心愤懑情绪的特点。在多人围

观的场合发作尤为剧烈。一般历时数十分钟即可安静下来,事后可有部分遗忘。

⑵分离(转换)性障碍性假性痴呆:在精神创伤之后突然出现严重智力障碍,甚至对最简单的

问题和其自身状况不能做出正确问答,或给予近似的回答,给人以呆滞的印象;但无脑器质性病变或

其他精神病存在。

(3)Ganser综合征:病人有轻度意识模糊,对提问可以理解,但经常给予近似的回答,女口2+2=3,

牛有五凫腿等,并常伴有行为怪异,或兴奋与木僵交替发作。

(4)童样痴呆: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表现为儿童样的幼稚语言、表情和动作;病人以幼儿自居,把

周围人称呼为“叔叔”、“阿姨”。

(5)分离(转换)性障碍性精神病: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

紊乱,哭笑无常,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以及人格解体等。

(二)转换障碍

1.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动作减少、增多或异常运动。

(1)肢体瘫痪:可表现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

(2)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表现为肢体粗大颤动,或不规则抽动,肌阵挛则为一•群肌肉的快

速抽动,类似舞蹈样动作。

(3)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病人双下肢可活动,但不能站立,扶起则需人支撑,否则向一侧倾倒;

也不能起步行走,或行走时双足并拢,呈雀跃状跳行。

(4)缄默症、失音症:病人不用言语表达意见或回答问题,但可用书写或手势与人交谈,称缄默

症。想说话,但发不出声音,或只能用耳语或嘶哑的声音交谈时,则称失音症。

2.痉挛障碍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缓慢倒地或卧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

肢体一阵阵抖动,或在床上翻濠,或呈角弓反张姿势。但无咬破占头或大小便失禁。大多历时数十分

钟,症状缓解。

3.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过敏或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

(1)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弱视、失明、管窥、同心性视野缩小、单眼复现。常突然发生,也可经

过治疗,突然恢复正常。分离(转换)性障碍性失明病例,视诱发电位正常。

(2)听觉障碍:多表现为突然听力丧失,电测听和听诱发电位检查正常。4.混合障碍以上三类症

状可在同一病人出现。

三、治疗原则

1.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初次发病者,合理的解释,配

合理疗和语言暗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病程已数周,有反复发作倾向者,宜根据病情制订精神治疗

与药物和物理治疗相配合的整体治疗计划。

2.在诊断基本明确以后,应尽可能避免反复检查,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往往会使病情进一步

复杂化。

3.在接触病人和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过多的人围观、对症状过分关注,对病

人病情发展表现出强烈的紧张不安,都会使病人寻求注意的倾向增强,从而使病情恶化。

4.本病是一类容易复发的疾病,及时消除病因,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性质有正确了解,正视存

在的个性缺陷,改善人际关系。

四、护理问题

1.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2.部分自理能力缺陷

3.预感性悲哀

4.舒适的改变

五、护理措施

1.护理评估

(1)躯体功能

。生命体征、全身营养状况、睡眠情况(有无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规律改变)。

2)是否有器官、肢体功能障碍(如单瘫、截瘫、偏瘫以及失语、失声、失聪、视力障碍、感觉过

敏、减弱或消失、顽固性的呕吐和过度换气等),程度如何(有无肌肉萎缩)。

(2)心理社会功能

1)病前性格特点,是否有自恋倾向、多疑、对自身关注过多等,是否容易接受暗示。

2)有无明显的精神因素,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及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3)家庭环境氛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家属对其疾病的态度如何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4)患者受教育程度,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知晓程度,正确与否。

5)观察躯体功能障碍程度有无改变,改变的相关因素有哪些,暗示效果怎样。

2.接纳病人并接受其症状,建立良好的关系,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保持不批判的态度来接纳

病人躯体症状,要给予恰当的关心和照顾,需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和感受。

3.在病人疑病的相关问题上,要遵循科学依据,医、护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防止医源性的不

良影响。

4.熟练地应用支持性心理护理,以科学合理的解释,鼓励和帮助病人寻找与症状出现的相关心

理因素和生活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引导病人学会放松,调试心态的方法,减轻压

力造成的焦虑情绪。

5.保证病人的人量和营养;协助病人料理生活,但要以暗示法逐渐训练病人自身的生活能力;

观察用药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强医生和给予相应的处理。

6.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发泄过多的精力,转移注意力,转移对躯体的注意力,并且在

活动中使病人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六、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端正家属对病人的态度,教给家属暗示治疗的原则和技

巧。

2.注意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和民主的家庭气氛,不要给病人施加更大的压力:尊重、关心病人

但不能过于强化症状。

3.对病人非适应性行为经常予以迁就或不适当强化,均不利于康复。

患者女性,36岁,患者因关窗户而扭伤腰部无法下床活动,每天多数时间卧床,要求家人带其去

检查,骨科医生认为腰伤不会导致患者不能下床活动。后其丈夫提出离婚,患者情绪激动不愿意离婚,

哭泣。腰部不舒加重不能行走,整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1>、可能患有

A.其他分离障碍

B.分离性神游症

C.分离性运动障碍

D.分离性木僵状态

E.分离性身份障碍

<2>、该患者主要护理问题

A.自伤的危险

B.唾眠形态紊乱

C.有受伤的危险

D.个人应对无效

E.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3>、有效的护理措施

A.尊重患者的行为模式

B.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C.正确认识心理社会压力

D.重建或学习适应性应对方法

E.暗示法训练患者自身的生活能力

第七节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

一、失眠

是指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情况下,主诉睡眠始动、维持困难或醒得太早,或长期

存在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或质量令人不满意,并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会、职业功能。失

眠在一般人群中非常常见,有1/3以上的人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失眠。

(一)病因

素质性因素如遗传、较高年龄、个性特点等;诱发因素如各种生活事件、生活和(或)工作环境

改变、患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等;维持因素包括为失眠焦虑、对卧室和床形成负性条件发

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酒类、继发性获益等使失眠慢性化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二)临床表现

1.适应性失眠(急性失眠)起病与明确的应激有关,病期相对短暂,从数天到数周,在脱离或

适应了特定的应激源后失眠即缓解。

2.心理生理性失眠是较高的生理性唤醒水平引起的失眠,伴随清醒时的功能下降。起病形式可

以是隐匿的,病人诉从小时候或成年早期即有失眠;也可以是急性的,由适应性失眠(急性失眠)没

有及时缓解演变而来。

3.矛盾性失眠也称睡眠感缺失,主诉严重失眠,但没有客观的睡眠异常的证据,日间功能受损

的程度乜和所诉的睡眠缺乏的程度不相符.

(三)治疗原则

1.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刺激控制、生物反馈、放松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反意向控制等。帮助

病人建立有规律的睡眠节律。

2.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草类和非苯二氮草类药物,使用的原则是按需间断使用,

首选代谢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咪哒畦仑、哩毗坦、佐匹克隆、扎兰普隆等,连续使用一般不宜超过

4周。对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的病人,可试用SSRIs类、文拉法辛、曲喋酮或米氮平等抗抑郁剂治

疗。

二、过度嗜睡

是指日间睡眠过度,或反复短暂睡眠发作,或觉醒维持困难的状况,并无法用唾眠时间不足来解

释,且影响到职业和社会功能。

(一)病因

过度嗜睡作为一种临床症状,常见于发作性睡病和病情较重的睡眠呼吸障碍,也可见于脑炎等躯

体疾病和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e特发性过度嗜睡,其病因不清楚。

(二)治疗原则

了解病因,对因治疗。对特发性过度嗜睡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预后尚好。发作期间可给予

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对部分病人可减轻嗜睡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莫达芬尼疗效与哌甲酯相同,而安

全性和依赖性可能更有优势。

三、护理问题

1.焦虑

2.有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

3.睡眠型态紊乱

四、护理措施

1.护理评估

(1)躯体功能:失眠发生的时间、失眠的表现、失眠的原因,既往治疗的效果。

(2)心理社会功能:对失眠的态度和认知。可借助匹兹堡质量指数量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

表。

2.对失眠症的护理

(D要了解其原因,如果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