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2 第6单元 第16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2 第6单元 第16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2 第6单元 第16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2 第6单元 第16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2 第6单元 第16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较多涉及2.情境设计:多利用第一手史料如时人文章、看法、公文创设学习情境、社会情境,同时利用新材料作为时代背景进行考查。如(2022·全国乙卷,28)陈宝箴奏折;(2022·辽宁卷,7)德国照会;(2021·山东卷,6)外国人评价戊戌变法3.核心考向:维新变法运动背景、概况和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整体感知知识点一戊戌维新运动背景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壮大思想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倡导改革过程序幕—公车上书;高潮—百日维新;结局—戊戌政变败因客观守旧势力强大主观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寄希望于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意义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推动新思想的传播,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漫长而又坎坷挖掘·教材信息阅读教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书影”,思考:这两部著作有何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康有为的这两篇著作将孔子树立为改革家,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知识点二义和团运动原因根本《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直接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经过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发展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失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评价积极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消极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阐释·核心概念[“扶清灭洋”]义和团以为扶助清朝,消灭洋人、洋物便能挽救民族危亡,这一方面表达了人民大众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和爱国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未能认清清朝反动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实质,盲目排外。主题一从器物到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视角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戊戌新政失败的原因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材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康广仁《致易一书》材料四维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张,在百日维新中,大大打了折扣。有的条目干脆不被批准,有的则被偷梁换柱,失去了本意。解读材料一、二中的“大刀阔斧”“变法神速”是关键语句,由此不难得出改革的特点。材料三、四反映了顽固派抵制变法的现象,“同志太孤”即改革对立面太广。思考(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并作出评价。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四反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看法:节奏太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2)现象:变法遭到守旧大臣的阻挠、破坏,有些法令成为一纸空文。深化拓展1.唯物史观——全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他们对封建势力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并希望获得列强帮助,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的落后衰弱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直接结果。(2)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维新思想,对于思想启蒙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儒家经典中寻找变法依据的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专制制度。(3)维新派希望依靠封建政权实行自上而下的温和的改良来实现资本主义,他们寄希望于光绪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缺乏人民力量的支持,是无法取得改革胜利的。(4)在组织上,无论是强学会或是保国会,其核心主要局限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僚之中,没有坚强的领导,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5)变法过程存在决策轻率、急于求成的现象。2.历史理解——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进程主题二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视角从名人学者角度看义和团运动材料庚子妖民愚竖,盗兵潢池,其贻祸国家至矣,然而其中不可谓无爱国者。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此其所以终被恶名,而无以自解于天下。呜呼!亦可伤已。——严复《主客平议》(1902年)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陈独秀《克林德碑》(1918年)义和团的勇气始初是锐不可当的……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相抵抗。——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解读根据作者的阶级立场和时代背景,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史实进行分析。思考任选一则材料,归纳作者的主旨和态度,并作简要分析。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严复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愚昧和野蛮的,对其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严复力图通过传播西方近代启蒙思想来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和开化。义和团盲目排外,与严复的思想主张背道而驰。深化拓展唯物史观——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①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反抗精神和朴素的爱国意识。②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2)局限性①指导思想上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②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2022·全国乙卷,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1.家国情怀——从救亡图存角度看维新派的翻译活动(2022·6月浙江选考,10)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A.睁眼看世界 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 D.托古改制答案C解析严复是维新人士,其宣传进化论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项正确;严复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再是睁眼看世界的时期,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排除B项;进化论思想不属于中国古代思想内容,因此“托古改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2.唯物史观——创设学习情境分析德国照会实质(2022·辽宁卷,7)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A.缓和德英关系 B.推广德语教育C.维护中国权益 D.争取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京师大学堂的英文教习和德文教习数量涉及英国和德国在中国的力量体现、文化影响和软实力渗透问题,德国认为德文教习少而要求增加,本质上是为了加大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其在华利益服务,所以选D项。3.历史解释——从变法策略的角度看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2022·全国甲卷,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大家便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1.[改革争议·新素材](2023·长沙高三联考)1897年9月,贵州学政请朝廷仿康乾时期招试博学鸿词旧制,创设经济特科,得到清廷认可。1898年4月,浙江巡抚奏请加大改造学堂力度,实用人才要逐渐培养。戊戌变法时,康、梁主张立废八股。清廷采取了张之洞的科举大改内容少改形式的方案。这表明当时()A.废除八股逐步成为社会共识B.地方各界参与推动科举改革C.政府及官员对改革虚与委蛇D.改革存在急进与缓和的斗争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多位官员都主张科举改革,但是康、梁主张立废八股,反对渐进式改革,表达出改革的急切与决绝,改革形成急进与缓和的不同追求,故答案选D。废除八股是维新派的改革主张,不属于“社会共识”,排除A。材料中的信息集中反映了多位官员的主张,“地方各界”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贵州学政和浙江巡抚的建议都在百日维新之前,是主动的改革建议,排除C。2.[学者观点·新视角](2023·齐齐哈尔一模)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曾说:“凡一国所布之令,必以真出于公议者,然后可谓之法律。若夫发于一人或数人之意者,不能成法律”,“一国中人人相交之际,无论欲为何事,皆当由契约之手段亦明矣”。梁启超的这些思想()A.具有反封建反专制的启蒙意义B.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C.从中国的视角否定了封建制度D.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一国所布之令,必以真出于公议者,然后可谓之法律”可知,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需要经过公议,且人与人交往也需要契约手段,反映了其反专制的民主思想,具有反封建的启蒙意义,故选A项;法律出于公议体现了近代国人学习西方制度的时代性,但材料内容未体现其局限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C项;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戊戌维新运动,排除D项。3.[近代转型·新情境](2023·南通联考)清末的维新派人士提出:“中国积弱使然,亦以未列公法之故;又无深谙公法之人,据理与争。故遇有交涉事件,往往受屈于西人而末如何。”这表明,维新派部分人士主张()A.废除不平等条约体系 B.运用国际法维护主权C.建立近代化外交机构 D.维护传统的宗藩关系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维新派人士认为中国之所以“积弱”“往往受屈于西人”是因为“未列公法”和“无深谙公法之人,据理与争”,所以维新派部分人主张运用“公法”,即国际法,来维护国家主权,故选B项。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政变之后)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的起点。——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解读]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的出现,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命题方向]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近代民主思想传播的过程;近代民族意识产生的历程。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3·聊城三模)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学者数百人。在课堂上,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每讲一学,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举出欧洲的例子以资证明。康有为此举力图()A.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B.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C.开启经世致用治学路径D.增强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答案A解析康有为在广州创办新式学堂——万木草堂,不仅传授知识还以欧洲国家政治制度为模板宣传变法,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故选A项;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排除B项;经世致用在明清之际便已有人提及,“开启”一词表述不当,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民主意识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2.(2023·大庆一模)张之洞评价《时务报》时说:“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凡所采录,皆系有关宏纲,无取琐闻……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他还饬令官销《时务报》。这可用来说明张之洞()A.赞赏维新派的救亡之举B.与维新派政见基本一致C.政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D.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张之洞认为维新派的《时务报》起到了激发国民抗争意识的作用,赞赏维新派的救亡之举,故选A项;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政见基本一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张之洞政治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张之洞赞成救亡,不代表其政治立场的根本转变,排除D项。3.(2023·合肥一模)1896年,梁启超认为文化发达、科学普及,“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多为歌谣”“多为俗语”。他主张要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还可以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学,学习先进文化。梁启超旨在()A.宣传科学知识 B.推动戊戌维新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 D.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梁启超主张要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还可以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学,学习先进文化,这更容易让普通民众接受西方科学和先进文化,从而达到开启民智和救亡图存的目的,故选D项。4.(2023·扬州调研)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期间,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开始成为光绪帝择用小臣的特殊方法。“明定国是”诏书颁布后,被保举者超过百人,光绪帝几乎全部下令召见。由此可知,光绪帝此举意在()A.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B.加强君权推行变法C.促使中央权力下移 D.消除帝后两派矛盾答案B解析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通过保举人才的方式,选拔官员,增加变法革新的力量,故选B项;戊戌变法并没有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统治者的主观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光绪帝此举是为了加强君权,以应对强大的后党力量,而不是消除矛盾,排除D项。5.(2022·菏泽二模)日本某学者认为,与“墨守祖法”不切实际一样,“全盘西化”也不可能成为现实,“中体西用”论也缺乏使两者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康有为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却寓意深远。作者肯定的康有为“提出的问题”是()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传统与近代的结合C.以皇帝的名义变法 D.将传统儒学宗教化答案B解析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这与该学者的主张一致,据此可知,作者肯定的康有为“提出的问题”是传统与近代的结合,故选B项。6.(2023·天津和平区一模)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A.标志着科举制走到了尽头B.有助于人才培养思想的解放C.使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D.使统治者放弃中体西用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下诏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各级科举考试改试策论,不再考查《四书》,这一诏令的实施影响教育发展,有助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故选B项。7.下表是日本官员对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看法。日本驻北京公使馆武官泷川具和维新派“既缺从政经验,又少显官,仅有张荫桓、徐致靖等数人,从正面进行公然改革,势单力薄,障碍颇多,难以成事”;以康有为等为首的变法派对于外国情况“目不识丁”,在行政改革上无法参照欧美制度且孤独无援,“唯可所恃者乃皇帝之信任”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中国必须改革,但戊戌变法的顺序与方法不可取,中国作为大国要对延续数千年的文物制度进行有效改革,绝非在短期内能卓有成效上述材料()A.辩证分析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B.说明日本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C.指出维新派施政方针的内在缺陷D.反映出维新派改革策略的全面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既缺从政经验,又少显官……难以成事”“无法参照欧美制度且孤独无援”以及“戊戌变法的顺序与方法不可取”等可知,日本官员认为当时中国的维新派变法方针存在诸多不足,故选C项。8.(2023·南充二模)戊戌政变后,保守派官员陈夔龙认为慈禧“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英国人赫德相信改革只是被“拖延”,但不会就此断送。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则将政变视为改革的“渐进”与“激进”路线之争。这反映出当时()A.改革的条件不够成熟B.保守势力并未真正反对新法C.变法革新是大势所趋D.维新派的改良措施过于激进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陈夔龙、赫德以及矢野文雄认为因利害问题以及路线之争等,导致戊戌变法失败,但慈禧并不反对新法本身,故改革只是时间问题,这说明改革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故选C项。9.1899年,思想家宋恕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近日各省志士通人无不奇窘,无论经史、时务,皆不敢谈,并孔教等极冠冕字样,今亦为极忌讳字样。有言《春秋》《孟子》者,大臣目为乱党,官场中有稍言及‘爱民’者,大臣目为汉奸,竟成大闭塞世界。”由此可推知,当时()A.传统观念得以颠覆B.政府坚守闭关锁国政策C.戊戌变法余音仍存D.公车上书请愿遭到镇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99年戊戌变法已经失败,“志士通人”不敢谈经史、时务,忌讳孔教,言《春秋》《孟子》的被视为乱党,由此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发挥了较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故选C项;材料中反映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并没有被颠覆,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后就被打破了,排除B项;1895年公车上书,而材料时间是1899年,排除D项。10.(2023·金华高三模拟)有同学对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之路做了如下梳理:林则徐“师敌之长技以制敌”——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郑观应“欲自强,必首振工商”——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A.以革命的方式作为救国手段B.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C.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D.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故选B项;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以改革为主要手段,而不是革命,排除A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会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排除C项;“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只能解释梁启超的救国探索之路,排除D项。11.(2024·洛阳模拟检测)义和团中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正所谓“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这反映出义和团()A.成分复杂组织松散 B.顺应社会发展潮流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社会多个阶级、阶层纷纷参加义和团运动,说明义和团的成分复杂、组织松散,A项正确;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盲目的排外性,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以失败告终,并未阻止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阴谋,排除C项;清政府最终出卖了义和团,排除D项。12.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动的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爱国主义的表现”可以看出,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所以答案选B。13.(2023·常州高三调研)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期间,慈禧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煽动盲目排外的狂热情绪,与义和团配合进攻东交民巷;一面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向列强表白:“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指令荣禄“明攻暗保”,还派官员到使馆慰问。这说明()A.义和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义和团成了清廷利用的工具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农民运动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致割地赔款答案B解析慈禧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行动采取两面手法,指令荣禄“明攻暗保”,是把义和团当成自己对付列强的工具,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慈禧太后对待义和团的态度,而不是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义和团被慈禧利用来反对列强,而不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慈禧对待义和团运动的态度,而不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结果,排除D项。14.(2024·太原模拟检测)1900年6月,由上海等地官员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议定的《保护上海长江内地通共章程》中规定:“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这从侧面反映出()A.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态度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中国人民抗争对列强的冲击D.地方割据的局面已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议定的章程中,要求各国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需要与中国督抚商允,否则百姓破坏,中国不认赔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冲击了列强的侵略,C项正确;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态度没有改变,八国联军侵华就是例证,排除A项;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排除B项;晚清时期虽然中央权力下移,但未出现地方割据,排除D项。15.《世界文明史(下)》写道:当道义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的时候,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者的。但是,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这则材料主要强调了()A.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B.义和团运动的意义C.反割台斗争的民族气节D.辛亥革命的积极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