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1页
贵州省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2页
贵州省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3页
贵州省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4页
贵州省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地理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起伏最和缓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B、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我国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位于黑龙江省D、我国的三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B、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地中海气候为主4、以下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四季的形成D、五带的形成5、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的发源地位于哪里?A.青海省的昆仑山B.甘肃省的祁连山C.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D.四川省的岷山6、下列哪个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A.亚洲的西伯利亚高原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C.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D.中国的青藏高原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我国位于亚洲西部,印度洋西岸C.我国位于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D.我国位于南美洲东部,太平洋西岸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D.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9、【题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以下不属于第三级阶梯的地形区是:A.黄淮海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11、题干: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闭合的山脉通常表现为()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递减B.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递增C.等高线闭合,但等高线数值没有明显规律D.等高线不闭合,但数值有规律的变化15、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是: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该省粮食产量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材料二:近年来,该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以茶叶、柑橘、油茶、蔬菜、水果等为主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同时,该省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3)结合材料,提出该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第二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正在研究某地区的地形变化与河流侵蚀作用的关系。给定一幅该地区等高线图(注:本题中不提供具体图像),并已知该区域河流的主要流向是从北向南。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什么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并指出河流侵蚀作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2.假如在地图上观察到一条河流在流经一段狭窄的山谷后,形成一个明显的弯曲河道(即河曲),解释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并说明它对河流侵蚀方式的影响。3.如果河流继续侵蚀,最终可能会形成什么地貌特征?请简述其形成过程。第三题【地理景观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该地区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依次分布。材料二:该地区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湖泊众多,其中最大湖泊为……湖,湖水清澈,水质优良。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2.分析该地区湖泊众多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贵州省地理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起伏最和缓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答案:B解析: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地势相对平坦,是四大高原中起伏最和缓的一个。青藏高原虽然面积最大,但海拔最高,起伏较大;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要地貌特征,地势起伏较大;云贵高原地形复杂,山地和高原交错分布,起伏也较大。因此,正确答案是B、内蒙古高原。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B、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我国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位于黑龙江省D、我国的三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A选项中,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而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确实是我国的三大平原,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中,我国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的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中,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是我国的三大盆地,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B、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地中海气候为主答案:A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他选项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中海气候在我国分布较少。因此,A选项正确。4、以下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四季的形成D、五带的形成答案:D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线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地球公转使得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而五带的形成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因此,D选项描述错误。5、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的发源地位于哪里?A.青海省的昆仑山B.甘肃省的祁连山C.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D.四川省的岷山答案:C解析: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因此正确答案是C。6、下列哪个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A.亚洲的西伯利亚高原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C.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D.中国的青藏高原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因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正确答案是D。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我国位于亚洲西部,印度洋西岸C.我国位于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D.我国位于南美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答案:A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故选A。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D.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答案:C解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故选C。9、【题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以下不属于第三级阶梯的地形区是:A.黄淮海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答案】D【解析】云贵高原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四川盆地以西。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均位于第三级阶梯,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因此,正确答案是D。10、【题目】关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慢B.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C.地球公转和自转都是向东运动D.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670公里,公转速度大约是每小时29.78公里,因此A选项错误。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因此B选项错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包括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等,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11、题干: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选项A正确。12、题干: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D.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大答案:C解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而全年多雨的描述是不正确的。选项C错误。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闭合的山脉通常表现为()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递减B.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递增C.等高线闭合,但等高线数值没有明显规律D.等高线不闭合,但数值有规律的变化答案:B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闭合的山脉通常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递增,这样的地形特征符合等高线的定义和山脉的特征。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14、下列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多雨B.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C.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D.极地气候全年低温干燥答案:B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因为这种气候类型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受到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较小。选项A中的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但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选项C中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选项D中的极地气候全年低温,但降水很少。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15、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是: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16、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四季如春B.全年寒冷干燥,夏季温凉C.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D.全年多雨,夏季炎热答案:C解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特点是: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C选项描述符合这一特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该省粮食产量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材料二:近年来,该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以茶叶、柑橘、油茶、蔬菜、水果等为主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同时,该省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3)结合材料,提出该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答案:(1)该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热量充足;河流众多,灌溉水源丰富。(2)该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有: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交通便利,便于农产品销售;劳动力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3)该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②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③加强环境保护,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④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第二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正在研究某地区的地形变化与河流侵蚀作用的关系。给定一幅该地区等高线图(注:本题中不提供具体图像),并已知该区域河流的主要流向是从北向南。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什么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并指出河流侵蚀作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2.假如在地图上观察到一条河流在流经一段狭窄的山谷后,形成一个明显的弯曲河道(即河曲),解释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并说明它对河流侵蚀方式的影响。3.如果河流继续侵蚀,最终可能会形成什么地貌特征?请简述其形成过程。答案与解析:1.河流侵蚀作用是指河流通过水流的力量对河床及两岸岩石进行破坏并将其物质带走的过程。河流侵蚀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下蚀作用:河水向下侵蚀河床,使河床加深。侧蚀作用:河水侵蚀河岸两侧,导致河谷变宽。溯源侵蚀:河水侵蚀作用沿着支流向源头方向扩展。2.当河流流经狭窄山谷后,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河流可能由于地壳运动或者沉积物堆积等原因逐渐改变流向,形成弯曲河道(河曲)。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河流侧蚀作用增强而下蚀作用减弱的结果。当河流流速减慢时,河流更容易横向侵蚀,导致河道弯曲;同时,在弯曲处内侧水流较缓,容易发生沉积,而外侧水流较快,侵蚀作用较强,这进一步促进了弯曲河道的形成。3.如果河流继续侵蚀,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些典型地貌特征,例如:峡谷:在坚硬的岩石区域,如果河流持续进行下蚀作用,则会形成深而窄的峡谷。阶地:当河流侵蚀至一定阶段,由于地质构造变化或气候环境改变,可能导致河流侵蚀速率减慢甚至停止,原来的河床会高出水面,形成阶地。瀑布:当河流从硬岩区流至软岩区时,由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