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距离度量与服务区划分_第1页
空间距离度量与服务区划分_第2页
空间距离度量与服务区划分_第3页
空间距离度量与服务区划分_第4页
空间距离度量与服务区划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7空间距离度量与服务区划分第一部分空间距离度量方法综述 2第二部分服务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5第三部分基于欧氏距离的服务区划分 7第四部分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 10第五部分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 13第六部分基于内核密度估计的服务区划分 15第七部分服务区划分的评价指标 17第八部分服务区划分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20

第一部分空间距离度量方法综述关键词关键要点欧式距离

1.最基本的距离度量方法,计算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对空间分布均匀的数据集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对形状复杂或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数据集效果较差。

3.考虑每个维度上的差值,可能受大值影响。

曼哈顿距离

空间距离度量方法综述

1.欧几里得距离

欧几里得距离是空间中两个点之间最直线的距离。它计算为:

```

d(p,q)=√((x_p-x_q)²+(y_p-y_q)²)

```

其中:

*p和q是两个点

*(x_p,y_p)是点p的坐标

*(x_q,y_q)是点q的坐标

欧几里得距离是一种简单的度量,易于计算。它适用于大多数空间数据,但不能用于具有曲线或不规则形状的复杂数据集。

2.曼哈顿距离

曼哈顿距离是两个点之间水平或垂直路径的总距离。它计算为:

```

d(p,q)=|x_p-x_q|+|y_p-y_q|

```

曼哈顿距离是一种较不敏感于异常值和噪声的度量。它适用于存在障碍或网络形状不规则的数据集。

3.切比雪夫距离

切比雪夫距离是两个点之间任何方向上最远距离。它计算为:

```

d(p,q)=max(|x_p-x_q|,|y_p-y_q|)

```

切比雪夫距离是一种对点的位置非常敏感的度量。它适用于存在障碍或网络形状不规则的数据集。

4.闵可夫斯基距离

闵可夫斯基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和曼哈顿距离的推广。它计算为:

```

d(p,q)=(Σ(x_i-y_i)^r)^(1/r)

```

其中:

*r是一个大于或等于1的参数

当r=1时,闵可夫斯基距离等于曼哈顿距离。当r=2时,闵可夫斯基距离等于欧几里得距离。

5.马氏距离

马氏距离考虑了数据的协方差矩阵。它计算为:

```

d(p,q)=√((p-q)'*S^(-1)*(p-q))

```

其中:

*p和q是两个点

*S是数据的协方差矩阵

马氏距离是一种对数据的分布和协方差敏感的度量。它适用于具有高维和协方差复杂的异方差数据集。

6.几何距离

几何距离是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它计算为:

```

```

其中:

*l(γ)是路径γ的长度

几何距离是一种准确的度量,但计算起来可能很复杂。它适用于存在障碍或网络形状复杂的复杂的网络数据集。

7.海维辛距离

海维辛距离考虑了地球曲率。它计算为:

```

d(p,q)=2*R*arcsin(√(sin((lat2-lat1)/2)^2+cos(lat1)*cos(lat2)*sin((lon2-lon1)/2)^2))

```

其中:

*R是地球半径

*(lat1,lon1)是点p的纬度和经度

*(lat2,lon2)是点q的纬度和经度

海维辛距离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准确测量的度量。它适用于需要考虑地球曲率的数据集。

8.杰卡德距离

杰卡德距离是两个集合之间重叠部分与并集部分之比的补集。它计算为:

```

d(A,B)=1-|A∩B|/|A∪B|

```

其中:

*A和B是两个集合

杰卡德距离是一种衡量集合相似性的度量。它适用于存在重叠或部分相似性的二进制或分类数据。第二部分服务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服务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服务区划分是根据空间距离度量对地理区域进行划分,以确定特定服务或设施的可及性范围。基本原则包括:

1.可达性原则

这是服务区划分的核心原则。可达性表示服务或设施对目标人群的方便程度,通常以时间或距离表示。服务区边界应确定为目标人群可以在合理时间内到达服务或设施的区域。

2.均衡原则

服务区划分应确保目标人群在可达性方面具有相同的机会,无论其地理位置如何。服务区应适当重叠,以避免服务差距或重叠。

3.容量原则

服务区容量是指服务或设施可容纳的目标人群数量。服务区划分应考虑服务或设施的预期需求量,以确保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

4.效率原则

服务区划分应优化资源分配,使服务或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服务区应紧凑且连续,以减少服务提供成本和旅行时间。

5.连续性原则

服务区应在空间上连续,没有服务差距或重叠。这将确保服务或设施的可及性不会因人为障碍而受到影响。

6.一致性原则

服务区划分应与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界限(如行政边界、交通网络)一致。这将便于协调和实施服务或设施。

7.灵活原则

服务区划分应灵活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分布、旅行模式和服务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服务区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8.参与原则

在服务区划分过程中,应包括目标人群、利益相关者和专家。通过公众咨询和参与,可以确保服务的分配公平且满足实际需求。

9.经济原则

服务区划分应考虑成本效益,使服务的提供与可负担性之间取得平衡。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来量化成本和收益,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10.环境原则

服务区划分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应避免对敏感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可持续的规划实践和环境影响评估对于确保服务的长期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第三部分基于欧氏距离的服务区划分关键词关键要点【欧氏距离的定义】

1.欧氏距离衡量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d=√((x1-x2)²+(y1-y2)²)

2.欧氏距离是常用的距离度量,简单易懂,计算方便

3.欧氏距离不考虑障碍物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误差

【欧氏距离在服务区划分中的应用】

基于欧氏距离的服务区划分

#概述

欧氏距离服务区划分是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点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来划分服务区的空间距离度量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服务区划分方法,具有简单易懂、计算便捷等优点。

#距离度量公式

欧氏距离度量公式如下:

对于两点P(x1,y1)和Q(x2,y2),其欧氏距离d(P,Q)为:

```

d(P,Q)=sqrt((x1-x2)^2+(y1-y2)^2)

```

#服务区划分步骤

基于欧氏距离的服务区划分步骤如下:

1.确定服务设施位置:收集服务设施的位置数据,如经纬度坐标等。

2.建立欧氏距离矩阵:计算每个服务设施与其他所有服务设施之间的欧氏距离,形成欧氏距离矩阵。

3.选择服务区中心:根据划分原则(如最小距离原则或最大覆盖原则)选择服务区中心。

4.划分服务区:根据欧氏距离矩阵将服务设施分配到其距离最近的服务区中心,形成服务区。

#最小距离原则

最小距离原则是一种常见的服务区划分原则。它规定:每个服务设施应分配到距离其最近的服务区中心。

#最大覆盖原则

最大覆盖原则是一种考虑服务覆盖范围的服务区划分原则。它规定:服务区应尽可能覆盖更多的服务设施。

#算法效率

基于欧氏距离的服务区划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为服务设施的数量。

#优缺点

优点:

*简单易懂

*计算便捷

*易于实施

缺点:

*不能考虑道路网络和障碍物等因素

*可能会产生不规则的服务区形状

*对于大型数据集可能效率较低

#应用实例

基于欧氏距离的服务区划分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商业选址

*公共设施规划

*交通网络优化

*应急响应

*医疗保健

#数据示例

假设有以下4个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经度|纬度|

||||

|A|116.4075|39.9047|

|B|116.3975|39.9147|

|C|116.4175|39.9247|

|D|116.4275|39.9347|

根据欧氏距离公式,计算出的欧氏距离矩阵如下:

|服务设施|A|B|C|D|

||||||

|A|0|1.0|2.0|3.0|

|B|1.0|0|1.0|2.0|

|C|2.0|1.0|0|1.0|

|D|3.0|2.0|1.0|0|

根据最小距离原则,服务区的划分结果如下:

*服务区1:服务设施A、B

*服务区2:服务设施C

*服务区3:服务设施D第四部分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关键词关键要点【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

1.网格划分的原理是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或六边形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代表一个潜在的服务区。

2.通过计算网格单元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服务区之间的距离关系。

3.常见的网格距离度量方法包括: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和欧几里得距离。

【网格划分考虑因素】

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

引言

服务区划分是空间距离度量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其目的是将特定区域划分成由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商服务的子区域。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其将区域划分为均匀的网格,并根据网格间距离计算服务区。

网格划分

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首先需要将区域划分为均匀的网格。网格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数据特征进行选择。常见的网格类型包括正方形、矩形和六边形。

网格距离计算

网格距离计算是服务区划分的基础。对于任意两个网格,其网格距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计算。常用的方法包括:

*欧几里得距离:根据网格的中心点计算两网格间的直线距离。

*曼哈顿距离:根据网格的中心点计算两网格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之和。

*棋盘距离:根据网格的中心点计算两网格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

服务区划分

在计算出网格间距离后,即可进行服务区划分。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距离的划分,即为每个网格分配一个服务提供商,该服务提供商距离该网格最近。

优化方法

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可以通过优化方法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

*遗传算法: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原理的优化算法,可以找到服务区划分的近似最优解。

*模拟退火:一种受物理退火过程启发的优化算法,可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禁忌搜索:一种基于禁止特定搜索方向的优化算法,可以提高搜索效率。

评价指标

服务区划分的质量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指标进行衡量。常用的指标包括:

*服务覆盖率:服务区划分的区域内被服务覆盖的网格的比例。

*服务均等性:不同网格接收服务质量的差异程度。

*服务成本: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所需的成本。

应用场景

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

*无线通信:蜂窝网络中的基站部署和服务区域规划。

*零售业:门店选址和服务区域划分。

*应急响应:资源分配和救援人员调度。

*物流配送: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路线规划。

优势与劣势

基于网格距离的服务区划分具有以下优点:

*计算简单,易于实现。

*网格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区域。

其缺点包括:

*可能产生网格边界效应,导致某些网格接收服务质量下降。

*随着网格大小减小,计算量会增加。

*难以考虑实际地理障碍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第五部分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关键词关键要点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

主题名称:团算法简介

1.团算法是一种无监督聚类算法,用于将相似对象分组到称为“团”的子集中。

2.团算法旨在找到具有高内聚度(群内相似度)和低外聚度(群间相似度差)的团。

3.常用的团算法包括基于密度的算法(如DBSCAN)和基于图的算法(如Girvan-Newman)。

主题名称:团算法在服务区划分中的应用

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

引言

服务区是交通网络中提供车辆加油、休息和维护等服务的设施,其合理布局对交通系统的畅通和效率至关重要。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利用空间距离度量来确定服务区的位置和范围。

团算法原理

团算法是一种空间聚类算法,其目标是将相似的对象分组到称为团的集合中。在服务区划分中,团算法将空间中的候选服务区位置作为对象,并使用距离度量来计算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距离度量

在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距离度量:

*欧氏距离:计算两个点之间直线距离的平方根。

*曼哈顿距离:计算两个点之间平行于坐标轴的距离之和。

团算法步骤

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的步骤如下:

1.确定候选服务区位置:基于交通流量数据、道路网络和地形等因素确定潜在的服务区位置。

2.计算距离矩阵:计算每个候选服务区位置之间的距离。

3.选择种子点:根据距离矩阵选择初始种子点,作为团的核心。

4.扩展团:依次将与种子点最接近的候选服务区位置添加到团中,直到团的成员数量达到预定的阈值或团不再增长。

5.重新计算团心:每当团扩展时,重新计算团的中心点,作为团的位置。

6.团合并:如果两个团的距离低于预定的阈值,则合并这两个团。

7.确定服务区边界:使用缓冲区或其他方法确定每个服务区的边界。

优化目标

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通常以以下目标为优化目标:

*覆盖率:最大化服务区对交通需求的覆盖范围。

*服务水平:确保每个服务区都能够满足预期的交通需求。

*可达性:最大化服务区对用户和车辆的可达性。

*公平性:确保服务区分布合理,避免过度集中或稀疏。

案例研究

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已广泛应用于实际交通网络中。例如,在德国的一项研究中,使用团算法划分的服务区比传统方法覆盖率提高了15%,服务水平提高了20%。

结论

基于团算法的服务区划分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根据空间距离度量合理布局服务区位置。该方法考虑了交通需求、道路网络和地形等因素,优化服务区覆盖率、服务水平、可达性和公平性,从而改善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用户体验。第六部分基于内核密度估计的服务区划分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服务区划分

基于核密度估计(KDE)的方法对服务区进行划分是一个两步过程:

步骤1:利用核密度估计确定服务需求点

*收集服务需求数据(例如,服务请求事件或客户地址)。

*创建核密度函数,将每个数据点表示为其周围空间中平滑分布的概率密度。

*识别核密度函数中的高密度区域,这些区域表示服务需求集中的区域,称为服务需求点(SDP)。

步骤2:使用聚类算法对SDP进行分组

*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例如,k-means++或层次聚类)。

*将SDP作为聚类输入,并将服务区定义为聚类中的空间区域。

*确定服务区的边界,以确保其包含服务需求点的适当密度水平。

核密度估计

KDE是一种非参数技术,用于估计任意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它通过将数据集中的每个点视为向周围空间发散概率密度的核函数来工作。

权重函数(通常称为核)定义了核的形状和范围,它决定了密度估计的平滑程度。常用的权重函数包括:

*高斯核

*Epanechnikov核

*Uniform核

k-means++聚类

k-means++是一种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它通过选择初始聚类中心将随机性引入到聚类过程中。该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SDP中随机选择一个初始聚类中心。

2.对于随后的每个聚类中心,根据与现有聚类中心的距离为其余的SDP分配权重。

3.从SDP中随机选择一个点,其被选为聚类中心的概率与其权重成正比。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选择所有聚类中心。

层次聚类

层次聚类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聚类算法,它创建了嵌套的聚类层次结构。该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每个SDP视为一个单独的聚类。

2.根据SDP之间的相似性度量(例如,欧几里得距离),合并最相似的聚类对。

3.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SDP都合并到一个聚类中。

4.使用层次结构中的任何分层级别定义服务区边界。

基于KDE的服务区划分的优势

*灵活性:KDE是一种非参数方法,不需要对数据分布做出假设。

*鲁棒性:KDE对数据中异常值和噪声不敏感。

*可解释性:KDE提供了服务需求的空间分布的可视化。

*可扩展性:KDE适用于具有大量服务需求数据的情况。

基于KDE的服务区划分的限制

*计算成本:KDE算法的计算成本可能很高,尤其是在处理大数据集时。

*参数选择:核函数和聚类算法的参数选择可能会影响服务区的划分。

*空间相关性:KDE算法不考虑服务需求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第七部分服务区划分的评价指标服务区划分的评价指标

服务区划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和目标。为了评估服务区划分的有效性,需要使用一系列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确定服务区划分的优缺点,并为改进提供依据。

1.覆盖率和可及性

覆盖率和可及性指标衡量服务区划分对目标人群的覆盖范围和便利程度。

*覆盖率:表示目标人群中可获得服务的比例。

*可及性:表示目标人群前往服务点的便利程度,通常以距离、时间或交通便利性来衡量。

2.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指标衡量服务区划分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服务质量:表示服务的可靠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服务数量:表示服务区划分提供的服务类型和数量。

3.效率和成本效益

效率和成本效益指标衡量服务区划分在提供服务时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效率:表示以最低成本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务的能力。

*成本效益:表示服务区划分产生的收益相对于成本的比率。

4.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指标衡量服务区划分在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和促进长期发展方面的有效性。

*公平性:表示服务区划分对不同人群的公平性,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获得服务。

*可持续性:表示服务区划分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满足需求的能力。

5.响应性和灵活性

响应性和灵活性指标衡量服务区划分适应变化需求和环境的能力。

*响应性:表示服务区划分对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和有效性。

*灵活性:表示服务区划分适应新信息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数据收集和分析

这些评价指标需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进行评估。数据收集方法包括:

*人口统计调查

*服务利用调查

*成本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

分析方法包括: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多标准决策分析

案例研究

1.加利福尼亚州卫生服务区划分:

*评价指标:覆盖率、可及性、服务质量、成本效益

*数据来源:人口统计调查、服务利用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发现:服务区划分成功改善了低收入社区的医疗保健可及性,同时提高了成本效益。

2.纽约市警察局分区:

*评价指标:效率、响应性、灵活性

*数据来源:犯罪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发现:分区调整减少了犯罪率,提高了警察的响应时间,并增强了社区警务的灵活性。

结论

服务区划分的评价指标对于评估服务区划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通过使用这些指标,利益相关者可以确定服务区划分的优缺点,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定期监测和评估服务区划分对于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并适应未来的挑战是必不可少的。第八部分服务区划分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服务区划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划分服务区,可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平衡不同区域的供需关系,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

2.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服务区划分有助于统筹公共服务资源,明确各服务区内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责任,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可达性。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区划分有利于打破区域间界限,推动不同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实现城市整体均衡发展。

【服务区划分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服务区划分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服务区划分是一种空间规划技术,用于将地理区域细分为更小的、可管理的单元,称为服务区。服务区旨在捕获人口动态、经济活动和其他特征的相似性,从而为各种规划和决策目的提供基础。

服务区划分类型

有许多类型的服务区划分,每种类型都适合特定的目的:

*行政区划服务区划分:基于政治或行政边界划定的区域,如郡县、邮政编码或学区。

*人口统计服务区划分:基于人口统计数据(如人口、年龄、收入)划定的区域,以识别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

*经济活动服务区划分:基于经济活动数据(如就业、产业)划定的区域,以识别经济活动的集中区域。

*自然特征服务区划分:基于自然特征(如地貌、水文)划定的区域,以识别环境敏感区域或资源丰富区域。

服务区划分的应用

服务区划分在空间规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1.设施选址和规划

*确定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的最佳选址,以满足特定服务区的需求。

*规划交通网络,连接服务区并优化可达性。

2.土地利用规划

*指导土地利用决策,确保区域内的土地利用与所服务的人群的需求相一致。

*保护敏感区域,如湿地或农田,免受开发。

3.经济发展

*识别经济发展目标,吸引新业务和投资。

*创建针对特定服务区需求定制的经济发展计划。

4.社会规划

*确定社会服务(如住房援助、医疗保健)需求,并针对特定服务区提供服务。

*促进社会凝聚力和赋权。

5.环境保护

*识别并保护敏感环境区域,如栖息地或水源。

*实施减少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政策。

例证

以下是一些服务区划分在空间规划中应用的实际示例:

*美国洛杉矶县:使用人口统计服务区划分来确定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庇护所的最佳选址。

*加拿大温哥华市:采用经济活动服务区划分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吸引科技产业。

*澳大利亚悉尼市:使用自然特征服务区划分来保护城市绿地,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可持续性。

优点

服务区划分提供了以下优点:

*提高空间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

*识别区域内的相似性和异质性。

*为目标人群量身定制规划和决策。

*促进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局限性

服务区划分的局限性包括:

*可能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发生变化,需要定期更新。

*受到数据的可用性和质量的影响。

*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偏见的影响。

结论

服务区划分是一种有价值的空间规划工具,可以在空间决策中提供见解和指导。通过了解服务区划分的类型、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规划者和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强大工具来优化空间规划成果,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关键词关键要点【服务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关键要点:

1.服务区的划分应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如人口分布、出行需求、地理环境等。

2.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服务区划分,以确保划分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定期评估和调整服务区划分,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情况。

【最优性原则】

关键要点:

1.服务区划分应尽可能满足服务用户的需求,提供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2.考虑服务区的规模、位置、交通条件,优化用户到达服务区的便利程度。

3.综合考虑服务区的覆盖范围、重叠率和服务水平,确保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合理性原则】

关键要点:

1.服务区划分应符合实际情况,考虑地形、道路网和行政区划等因素。

2.充分考虑服务区的边际效应,避免出现服务区重复覆盖或空白区域。

3.尊重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在可能的情况下与行政区划边界保持一致。

【可操作性原则】

关键要点:

1.服务区划分应易于实施和管理,便于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2.划分服务区时,应考虑实际的道路通行条件和交通管理措施。

3.明确服务区划分的标准和流程,方便后续的维护和更新。

【经济性原则】

关键要点:

1.服务区划分应考虑经济成本,在满足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

2.优化服务区的布局和规模,减少服务区的重叠和空置率。

3.探索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服务区的良性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

【动态性原则】

关键要点:

1.服务区划分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和交通格局的变化。

2.建立服务区划分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服务区划分,确保其适应性。关键词关键要点基于内核密度估计的服务区划分

主题名称:内核密度估计的概念

*关键要点:

*内核密度估计是一种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用于估计数据的分布。

*它使用加权平均值作为每个点的概率密度,权重由称为核函数的高斯分布决定。

*核密度估计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数据分布。

主题名称:内核密度估计在服务区划中的应用

*关键要点:

*通过计算每个位置的内核密度估计值,可以确定服务的潜在需求。

*高内核密度估计值表示服务需求高,而低内核密度估计值表示需求低。

*基于这些密度估计值,可以划分服务区,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交付。

主题名称:带宽选择

*关键要点:

*带宽是核函数的参数,决定了估计密度的平滑程度。

*过小的带宽会导致估计过度拟合,而过大的带宽会导致估计过度平滑。

*带宽选择通常使用交叉验证或最优带宽方法来确定。

主题名称: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