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程标准_第1页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_第2页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_第3页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_第4页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2017-09-1422:40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教学模式:理论+实践计划学时:36一、课程性质《音乐鉴赏》课程主要对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音乐表演与欣赏大量的名曲实例和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揭示音乐规律、介绍音乐知识、剖析音乐作品指导音乐鉴赏。采用理论讲授为主,作品鉴赏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2.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3.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4.联系专业实际,不断提高艺术素养。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养成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为重点。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审美实践能力。3.把审美创造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二)课程的设计思路《音乐鉴赏》课程在设计思想上以培养学生进步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为主,科学分析和正确看待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体会传统音乐作品的深厚底蕴和现当代音乐作品的独创性,体会中外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审美取向。本课实质上讲也承担了美育的基本功能。课程内容力求新颖独特,在了解传统艺术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尽可能对新的艺术门类和形式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启发学生对各种艺术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进行自觉探讨。掌握艺术随时代发展而嬗变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美术素养真正潜移默化为自身的素质。(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其他课程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因而放在第几学期均可,也并无必然的先修课与后续课。二、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学会自觉欣赏美术或艺术作品,成为一种职业习惯,持续不断的提高艺术素质。进而增进艺术水平、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了解中外音乐史上重要的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中外音乐的美学特征,了解中外音乐体裁及其历史变迁,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通过观念导向和行为目标教学,使学生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和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如观摩音乐会、艺术家访谈等,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艺术创造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的艺术实践奠定思想基础。(二)知识素质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客观评价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2.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弄清其概念、性质和作用等。3.了解音乐的分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特点和语言形式。4.了解音乐作品的一般价值尺度。5.正确看待当代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6.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体会其独特的魅力。(三)职业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达到能从哲学、美学、社会学等角度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一般的分析和评价。(四)社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素质基础、职业素质训练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各自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以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的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通过学习实践完成教学内容,建议总学时为36学时,开设18周,每周2课时。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项目训练内容分三个板块进行项目任务1中国声乐作品鉴赏学时:12知识点:技能点:1、音乐鉴赏概说2、声乐的审美特征3、中国声乐发展历程4、著名音乐家生平及作品5、作品赏析1、如何欣赏2、音乐的审美特征3、作品赏析

学习内容:教学建议:1、音乐的审美特征2、音乐家生平及作品3、著名声乐家的生平及作品4、作品赏析重点:1、声乐的审美特征2、声乐的分类、流派及主要作品难点:作品赏析1、边欣赏边分析,讲解与欣赏结合2、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3、了解中国艺术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4、了解中国声乐作品分类、流派、体裁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

项目任务2外国声乐作品鉴赏学时:12知识点:技能点:1、艺术概说2、外国声乐作品简介及风格3、外国声乐发展历程1、正确区分各类外国作品2、外国声乐作品的特征

学习内容:教学建议:1、经典作品的介绍2、作品赏析3、歌曲鉴赏概说4、外国音乐史发展历程5、经典作品鉴赏重点:1、艺术概说2、外国民族音乐概说难点:经典作品鉴赏1、边欣赏边分析,讲解与欣赏结合2、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3、认识不同风格音乐作品并能运用在实践中4、了解外国音乐艺术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5、了解外国声乐体裁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

项目任务3中外器乐作品鉴赏学时:12知识点:技能点:1、乐器概说2、中国民族乐器概说3、外国乐器概说3、中外乐器的发展历程1、乐器的发展历程2、乐器的审美特征

学习内容:教学建议:1、乐器概说2、中国、外国器乐的审美特征3、中国民族乐器概说4、外国乐器概说概说5、中外乐器的审美特征6、中外乐器的发展历程重点:1、中国乐器二胡、竹笛、古筝欣赏2、外国乐器钢琴、小提琴、萨克斯欣赏难点:中国器乐的审美特征1、边欣赏边分析,讲解与欣赏结合2、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3、了解二胡、笛子的形式特征与艺术特点4、了解钢琴、小提琴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四、学习资源选用(一)教材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或选取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与学生紧密相连,结合学生欣赏能力实际,因材施教。2.教材每章开头要阐明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用经典作品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各个音乐作品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每次印刷都要吸收最新的内容将其写入教材之中,并附视听资料。4.建议教材:钞艺萍主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河南文艺出版社(二)教学课件与教学视频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三)网上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五、对教师的要求:(一)基本知识方面的要求1.要求任课教师全面掌握音乐欣赏相关知识。2.要求任课教师能及时更新知识,适应新时期音乐发展变化。(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1.要求任课教师热爱音乐艺术,有一定的音乐基础。2.要求任课教师能较好的指导欣赏音乐。总之,要求教师迅速从理论教师向学科研究型加岗位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转换。六、对学习场地和设施的要求(一)对学习场地的要求1.要求安排在配有多媒体功能的音乐教室授课,能满足播放课件与音像资料,板书各项音乐知识的基本要求。2.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音乐班学生的实习要求;争取和创造更多社会演出机会让音乐班学生加强实践锻炼,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二)对相关设施的要求授课过程中需要播放课件与教学录像,需要安装投影仪与电脑;黑板一块,满足30人学习的桌椅与场地。七、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各部分成绩汇总达到60分方为课程考核合格。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取平常成绩与实践测试和结合的形式。考察课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实践考核70%,平时成绩(音乐分析、基础技能、出勤情况等),音乐实践考试(音乐欣赏、乐曲分析)课程成绩(100%)平时鉴定成绩(30%)期末综合测试成绩(70%)平时知识鉴定成绩(15%)平时能力鉴定成绩(15%)期末知识综合测试成绩(30%)期末能力综合测试成绩(40%)总之,教学评价与考核是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应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尤其应关注:1.评价的多元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