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和作用3.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寓意:寓意:爱情、思念爱情、无私、奉献闻一多的“红烛”意象代表什么?新课导入
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闻家骅huá,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新月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其中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作者介绍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押韵,叠词,反复等)建筑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意象美,色彩绚丽的词语、动词,使画面具有动态感)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请简要分析《红烛》一诗是怎样体现“三美”的。(1)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使《红烛》在音韵上很适合朗诵。(2)绘画美:《红烛》的绘画美体现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体的颜色,而是很巧妙地融合了意象来呈现。(3)建筑美:《红烛》的建筑美,最主要是体现在节奏和前后呼应的结构上。第三、四节的“不误,不误”“烧吧!烧吧”整齐对照,也加快了音韵上的节奏,接着两句“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任务一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感情基调:热烈而忧伤名家朗诵
诗中的“红烛”有什么特点?
红烛(序诗)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学习任务二意象分析,品味内涵外形:颜色红第一节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燃烧成灰,发光。内心曾矛盾,困惑救赎世人唤醒世人燃烧自己是使命使然遭受残风侵蚀,着急流泪。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强调,用燃烧自己才能散发光芒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世人的梦:众人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在梦中。→让世人觉醒世人的血: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让世人热血沸腾灵魂、监狱:世人被困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监狱。
→把世人从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残风:象征红烛燃烧过程中黑恶势力,“侵”写出了黑恶势力邪恶的行径,想要熄灭红烛的光芒。
“着急得流泪”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创造光明,燃烧成灰,成脂膏亦滋养世间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外形:颜色红燃烧成灰,发光。内心曾矛盾,困惑救赎世人、唤醒世人遭受残风侵蚀,流泪。为创造光明,燃烧成灰,成脂膏亦滋养世间只管耕耘,不管收获描写对象:红烛外在内在生命追求生命意义生命遭遇生命境界描写顺序:由外而内第1节
色第2-4节
光
外在
内在生命追求生命意义生命遭遇生命境界描写对象:红烛“红烛”被分解“色”“光”“泪”“灰”四个部分。红色——代表赤诚、热烈、忠诚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灰——象征着自我牺牲的彻底。第5-7节
泪
第8-9节
灰
1、讨论:纵观全文,“红烛”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习任务三
知人论世,深入体悟
该诗写于1923年。当时的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社会一片黑暗、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闻一多对此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爱国诗的深层根基。
这首诗《红烛》,便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1923年,闻一多在美国,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中国同学会合影。(后排右起第二人为闻一多)作者简介学习任务三
知人论世,深入体悟“红烛”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习任务三
知人论世,深入体悟题材:托物言志诗1.红烛象征着献身祖国的牺牲精神。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无私奉献。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自我牺牲。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2.红烛象征着诗人这个爱国者形象。
诗人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诗人的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在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作者多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红烛,有什么效果?①拉近距离,显得亲切,像是两人对话,声声呼喊。情真意切。②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③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红烛啊”反复出现在诗歌每一节开头,“呼告”手法的运用,便于倾诉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更增强了这一效果。呼告: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修辞手法:呼告《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破着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尽管“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
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伟大抱负。第一节第六节第二节第七节第三节第八节第四节第九节第五节赞颂困惑了悟激励感伤彻悟慰藉认同肯定、期望
爱国的青年人面对家国的思考与探索。
无论是困惑也好,感伤也罢,最终都让位于肯定与期待。
对理想的执着与憧憬
想要积极的投入到爱国的浪潮之中,他希望用手中的笔和画来试图改变这个旧的时代,并且愿意激情满怀的为这种理想而献身。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红烛,表达了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红烛”象征着诗人献身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运用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每节诗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主旨归纳学习红烛无私奉献的精神,说说你可以为班级做什么贡献?尊敬师长,关心同学;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不迟到,不早退,不在教室扔垃圾,不捣乱;大声读书,安静自习,为班级创造一个良好的的学习环境;做好宿舍、班级、清洁区卫生工作,争取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积极参加班会活动:黑板报活动、球赛、书法比赛、作文竞赛……为班级争光……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你知道有哪些为国家不计回报耕耘的人物?请把你知道的人物事迹写在素材本上,积累作文素材。“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1.一个算盘、一把计算尺、一座小岛,他带领29人拉开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隐姓埋名30年,他留给家人的,只有一串信箱号码。他是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一穷二白的年代,他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上万个数据,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回望自己赫赫无名的往事,他说,“我此生没有虚度,无怨无悔。”2.在中国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他依靠勤奋进行艰难的理论探索;为了科研,他连年奔波,长期处在极度疲劳之中,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只为一句“国家没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真正独立”,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分配,28年隐姓埋名。最终换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惊天“雷鸣”。1967年6月17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他用一生诠释“绝密忠诚”,他骄傲于自己的选择,“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3.他放弃海外的高薪工作,毅然投入祖国的科研事业当中;他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前沿。他是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为了多在白天工作,他出差总是赶当天最后一个航班;7年间,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直至58岁生命戛然而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他说,“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有爱才有奉献,一个人最大的爱是爱国。题材特征(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咏物诗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题目,或以“咏××”“题××”“××吟”等为题目赏析方法抓取描写物的外在+内在的句子,进而映射人世社会。重在内在精神品质。总结:咏物言志诗内容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土地买卖合同范本
- 农村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买卖冬虫夏草合同范本
- 勘界测绘合同范例
- 再婚买房合同范本
- 个体简易合同范本
- 包工安装护栏合同范本
- 单位销售岗位劳动合同范本
- 俱乐部装修合同范本
- 养殖合作建设合同范本
- DD 2014-11 地面沉降干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 咖啡与茶文化培训1
- 一+《展示国家工程++了解工匠贡献》(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精讲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DIY服装营销计划书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71.《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 非标设备合同范本
- 订单采购模板
- 输电线路组成(金具、绝缘)
-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吊装计算书
-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的目录清单及内容(无仓储经营单位)
- 餐饮合伙联营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