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历史工作者在河南淇水沿岸发现了11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千米范围内,发现69处聚落遗址。这些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聚落,规模上有数千或数万甚至数十万平方米不等,而且地域空间上的房屋聚合性极为明显,富有典型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文明发展受到农业的影响B.城市建设已经形成定制C.社会初步出现阶级的分化D.早期国家形态发展成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在河南淇水沿岸发现了11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千米范围内,发现69处聚落遗址。这些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聚落,规模上有数千或数万甚至数十万平方米不等,而且地域空间上的房屋聚合性极为明显,富有典型性”可知,这些村落遗址都在河流沿岸,主要是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便于农业发展,这说明文明发展受到农业的影响,A项正确;城市建设已经形成定制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阶级分化表现是贫富差距和私有制出现,材料中没有相关内容,排除C项;早期国家形态表现为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等,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从秦汉时起,凡具备独立立户条件并进入地方户口登记序列的人户,不管是官还是民,是农或是兵,均由国家统一编制。国家以此为依托确定赋役责任。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了官民地位的平等C.明确了编户齐民的责任 D.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编制户口,确定赋役责任,这有利于强化统治,加强集权,A项正确;实现了官民地位的平等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确了编户齐民的责任只是表象,排除C项;材料中编制户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无法得知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3.在唐代,“道”的职责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将各地的资源,例如税收的绢帛和谷米,经过该道的转运使,转运至中央或指定的地区。据此可知,唐代“道”的设置()A.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B.促进了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利于强化政府的财政管控能力D.确保了税收稳定与财政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将各地的资源,例如税收的绢帛和谷米,经过该道的转运使,转运至中央或指定的地区”可知,唐代“道”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C项正确;唐代“道”的设置与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排除A项;材料将各地的资源从地方运走,不能促进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唐代“道”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确保了税收稳定与财政统”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海区沉船中出水古代货币的情况。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沉船船籍朝代货币南海1号沉船中国南宋汉至唐宋的铜钱,最早为新莽货泉,最晚为南宋乾道元宝北礁沉船中国南宋有秦半两、唐朝开元通宝、北宋太平通宝、南宋建炎通宝、金国正隆元宝新安沉船中国元朝末年铜钱共计28吨196公斤A.商税对财政贡献巨大 B.航海技术取得重要进展C.贵金属外流情况严重 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海区沉船中出水汉代至元代等古代货币,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D项正确;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材料不足以说明商税对财政贡献巨大,排除A项;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航海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与“南宋古沉船”的发现不符,排除B项;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贵金属外流情况严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清初,王夫之将“辟异端”归结为“学者之任,治道之本”。至于“异端”所论治国之术,诸如“黄老”“申韩”之类,王夫之均持否定的态度,认定它们“与王者之道相背戾”。这表明王夫之()A.期盼着重建文化秩序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C.背离了儒家思想理论 D.引领了早期的启蒙思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王夫之主张“辟异端”,即维护正统的儒家思想,将道家、法家等斥之为“异端”,从而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B项正确;王夫之维护儒家正统思想,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并非是要重建文化秩序,排除A项;王夫之的思想没有背离儒家思想理论,但也不是早期的启蒙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6.1905年,清政府学部成立后,对审定图书作出了不少规定,大量审定了各地呈交的教科书并写下评语。审定教科书的具体职能由学务大臣执行,故这一时期出版的教科书,往往在扉页上标明“学务大臣审定”字样。清政府的这些举动旨在()A.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 B.强化意识形态的控制C.削弱地方实力派势力 D.打击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根据材料“审定教科书的具体职能由学务大臣执行,故这一时期出版的教科书,往往在扉页上标明‘学务大臣审定’字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审定教科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意识形态的控制,B项正确;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是清政府审定教科书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审定教科书与削弱地方实力派势力无关,排除C项;打击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是清政府审定教科书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7.在1924年1月1日到5月31日5个月里,北洋政府参议会共召开临时会议15次,院内临时委员会会议29次,签发公文49次,其中就政治、法律、外交等问题向政府提出的“质问文”26次。另外,参议院在这一时期还提出法律案10件,提议案5件,建议案5件。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秩序较为混乱 B.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宪政观念得到传播 D.北洋军阀势力扩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参议会共召开临时会议15次,院内临时委员会会议29次,签发公文49次,其中就政治、法律、外交等问题向政府提出的‘质问文’26次。另外,参议院在这一时期还提出法律案10件,提议案5件,建议案5件。”这说明当时宪政活动较为活跃,这是宪政民主的实践,C项正确;这是宪政活动的正常体现,不是政治秩序混乱,排除A项;共和思想是指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和北洋军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鲁艺木刻工作团所制的木版年画《代耕队帮助抗属春耕》。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大生产运动密切了根据地军民关系C.根据地面临着经济困难 D.团结抗战力量成为党的重要任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了解决战士们的后顾之忧以及鼓舞士气,实行代耕队帮助抗属代耕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军民一家亲,中共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体现大生产运动密切了根据地军民关系,B项正确;此时党的工作重心没有发生转移,排除A项;该作品反映出当时大生产运动密切了根据地军民关系,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该作品反映出当时大生产运动密切了根据地军民关系,未涉及团结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所示为1949—1952年全国私营企业变化情况。这表明当时我国()年份企业单位数总产值户数/户增长率产值/万元增长率1949123165100%682816100%19501330188%7278266.6%19511476501%10118369%19521495711.3%10526114%A.工业生产存在着冒进倾向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成效C.对计划经济体制缺乏认同 D.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9—1952年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产值也不断增加,体现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成效,B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成效,不能体现工业生产存在着冒进倾向,排除A项;此时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排除C项;材料表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成效,还未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10.二战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包括60多个国家在内的同盟体系,设立了374个海外军事基地,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相比,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经与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建立了110对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这一对比说明当今中国()A.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策略B.深化睦邻友好外交政策C.力主构建多元外交联系渠道D.提升民间外交发展水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与美国在各国构建军事同盟,建立军事基地相比,中国与世界各国是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策略,A项正确;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并不一定都是周边邻国,因此不能说是深化睦邻友好外交政策,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伙伴关系,并不能体现多元外交联系渠道,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官方外交,而不是民间外交,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古代玛雅帕伦克城平面图。该平面图反映的是,古代玛雅()A.科学技术遭到忽略 B.城市建筑领先世界C.宗教信仰观念浓厚 D.祭司权力至高无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古代玛雅帕伦克城中最多的建筑是神庙,这说明玛雅人有浓厚的宗教信仰,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宗教信仰,而非科学技术,排除A项;没有对比,无法得知建筑领先世界,排除B项;祭司权力至高无上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8世纪,拜占庭帝国《法律选编》的编纂者认为,基督徒实际上不需要世俗法律,完全追随上帝的话语便足以获得指导;但皇帝是上帝派遣的“牧羊人”,其能给“羊群”以指导,因此制定了这部法典。这一编撰理念反映出当时的拜占庭帝国()A.教会权威开始高于皇帝B.积极完善罗马法的体系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D.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法律选编》的编纂者认为皇帝是上帝派遣的“牧羊人”,负责管理民众,反映出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未体现教会权威开始高于皇帝,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但不能说明拜占庭帝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13.1776年5月,北美康涅狄格有人在阐述各殖民地联合的重要性时宣称,人类依据其天性乃是各自分开并拥有同等支配权的个体,由于“共同的需要”和“对社会快乐的喜好”而组成社会,出于“共同保护”的需要才建立政府。这反映的思想原则是()A.社会契约 B.分权制衡C.天赋人权 D.共和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由于‘共同的需要’和‘对社会快乐的喜好’而组成社会,出于‘共同保护’的需要才建立政府”等信息可知,北美地区建立政府是处于人民的共同需要,因此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A项正确;人民处于共同的需要组建政府,是社会契约的思想,并不能体现分权制衡,排除B项;天赋人权强调权力来源,排除C项;共和主义强调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14.1786年,英法两国就互相降低关税问题进行了谈判。在谈判中,法方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法国葡萄酒的关税,而英国的主要关切点则是降低玻璃、陶瓷器、金属器和羊毛制品等制造品的关税。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放弃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综合实力落后于法国C.同欧洲大陆经济联系密切 D.积极推动工业化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6年(英法)。据材料可知,1786年,英法双方所签署的关税谈判中,英国寻求的是降低制造品的关税,这表明当时的英国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发展,D项正确;寻求降低关税并不是在放弃对本国经济的保护,排除A项;英国此时的综合实力高于法国,排除B项;英国寻求降低制造品的关税并不意味着它同欧洲大陆经济联系密切,排除C项。故选D项。15.1919年3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列宁高兴地致电祝贺,并表示“将用一切力量赶紧帮助”他们。同年3月,列宁表示“共产国际的成立是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兆,是共产主义即将在国际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前兆”。这体现了当时列宁()A.注重扩大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 B.积极争取国际力量对革命的支持C.对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热忱 D.客观认识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对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致电祝贺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对共产国际成立所可能带来的国际影响表示强烈的期待和期望,这体现了列宁对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热忱,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注重扩大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争取国际力量,排除B项;列宁对当时国际社会主义革命抱有很高的期待,是其主观认识,没有客观认识到当时资本主义力量仍然很强大,世界无产积极革命仍然任重道远,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民权运动领导者提出了“黑人权力”主张,要求保持黑人社区的文化个性,穿戴非洲黑人的民族服装,在学校开设黑人历史课程,并强调黑人的成就。这些主张有利于()A.提高美国黑人的经济地位 B.促进北美多元文化的发展C.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争取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材料“保持黑人社区的文化个性,穿戴非洲黑人的民族服装,在学校开设黑人历史课程,并强调黑人的成就”,这就体现了对于黑人的文化认同,多种文化并存,有利于促进北美多元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是对于黑人的文化认同,与黑人经济地位提高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政治体制变革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美国内部的文化多元发展,并未显示出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使职指的是以皇帝的名义从原有行政机构中临时派遣一些大臣去处理各种特别事务,而不是通过原有的行政机构本身。唐代自高宗和武则天以后大量出现使职差遣,并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行政机制:临时派遣的使职演化为固定的职务,并逐渐形成一个与原有尚书六部行政体系不同的、按照新的机制处理政务的体系。唐以后各朝代,尽管行政体制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但在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机制却一直发挥着作用。——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二使职与差遣制度可谓贯穿于历代,除上述以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述,如明朝以都督府、指挥使司官员充任总兵官的制度,历代遇到较大规模战事时以朝廷重臣出任临时指挥官乃至钦差大臣的制度,等等。使职差遣制度的普遍存在,充分说明了它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必然性。——摘编自李宜春《使职与差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一个基本路径》材料三是后,多掌事于外,诸司互以他官领之,虽有正官,非别受诏亦不领本司之务。又官有其名而不除者甚众,皆无定员无月限,不计资品,任官者但常食其俸而已。时议以近职为贵,中外又以差遣别轻重焉。——摘编自《宋史·职官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以后各朝代使职差遣依然发挥作用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推行使职差遣的目的,并指出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突出特性。〖答案〗(1)原因:社会事务日益繁杂;使职差遣制度较为灵活;使职差遣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

(2)目的:强化集权统治;维护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突出特性:系统化;注重行政效率;制度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依据材料“唐以后各朝代……行政机制却一直发挥着作用”“使职与差遣制度可谓贯穿于历代……历代遇到较大规模战事时以朝廷重臣出任临时指挥官乃至钦差大臣的制度”可知,社会事务日益繁杂;依据材料“唐以后各朝代,尽管行政体制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但在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机制却一直发挥着作用”可知,使职差遣制度较为灵活;依据材料“明朝以都督府、指挥使司官员充任总兵官的制度,历代遇到较大规模战事时以朝廷重臣出任临时指挥官乃至钦差大臣的制度”可知,使职差遣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目的: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的使职指的是以皇帝的名义从原有行政机构中临时派遣一些大臣去处理各种特别事务,而不是通过原有的行政机构本身”可知,维护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依据材料“是后,多掌事于外,诸司互以他官领之,虽有正官,非别受诏亦不领本司之务”可知,强化集权统治。

特性:依据材料“唐以后各朝代,尽管行政体制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但在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机制却一直发挥着作用”可知,制度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依据材料“临时派遣的使职演化为固定的职务,并逐渐形成一个与原有尚书六部行政体系不同的、按照新的机制处理政务的体系”可知,系统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信息可知,使职差遣制度以皇帝名义从原有机构中派遣临时大臣去处理特别事务,有皇命在身,在处理事务时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突出特性: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期,随国季梁以民为主而神为从,民为先而神为后,民是神的凭借与寄托,神的意志是民的愿望的延伸和扩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颇具代表性的。墨子也认为天神不过是“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是人手中的工具。子产在郑国执政时,已经把人道与天道截然分开,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的著名论断。先秦时期的重民思想,经过儒家的提炼和升华,终于演绎成以民为本的价值理论,其成熟的形态和标志就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仁学”的创立。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家民本主义的理论经过历代思想家的发展和弘扬,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铸造中华民族性格的民本法文化。摘编自张晋藩《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材料二“新国家应有新青年”,孙中山是一位超前的制度设计者和憧憬者,“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人民来做皇帝”“予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我希望有一个负责任的、有代表性的政体”。按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理论逻辑,民国政治形态应逐步推进,民国应逐渐走向社会“自治”和“宪政”基础上的国民自主,“共和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摘编自王旭《做主:民主观念的多重维度与近代中国政治话语之演进》材料三孙中山经选举而成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不过不是全体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而是由内地18个省的代表以每省一票的投票方式在3名候选人中选举产生。这样的选举程序,通过这种选举方法产生国家元首,在当时不仅属于空前,而且相当了不起。——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张民先神后,以民主;儒家系统提炼和升华民本思想为仁学;汉代以后发展弘扬,独具特色。(2)原因: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提供了政治前提;孙中山个人努力。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解放思想,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为后世民主实践提供经验。〖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春秋时期,随国季梁以民为主而神为从,民为先而神为后,民是神的凭借与寄托,神的意志是民的愿望的延伸和扩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颇具代表性的。”得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张民先神后,以民为主;根据材料“先秦时期的重民思想,经过儒家的提炼和升华,终于演绎成以民为本的价值理论,其成熟的形态和标志就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仁学’的创立。”得出儒家系统提炼和升华民本思想为仁学;根据材料“儒家民本主义的理论经过历代思想家的发展和弘扬,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铸造中华民族性格的民本文化。”得出汉代以后发展弘扬,独具特色。【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根据近代辛亥革命后时代可知,西学传入,对西方民主思想借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提供了政治前提;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孙中山是一位超前的制度设计者和憧憬者”得出孙中山个人努力。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通过这种选举方法产生国家元首,在当时不仅属于空前,而且相当了不起”得出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根据材料“共和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得出有利于解放思想,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根据所学可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为后世民主实践提供经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时间主导力量政治选择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1860—1911年清政府中的开明派官僚开明专制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1911—1913年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议会制模式辛亥革命1914—1928年袁世凯和北洋军事强人以军事强人的组织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化模式府院之争1928—1949年国民党制度化、具有民族主义、以国民党作为组织基础的现代化模式国民党一党专制1949—197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计划经济现代化模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978年至今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转型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1)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中国政治选择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现代中国政治选择的影响及启示。〖答案〗(1)趋势:从学习西方到逐渐结合本国实际建设有色的政治模式;民主化、制度化发展;从开明专制逐渐变为共和政治(2)影响:有利于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力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发展。启示:要结合本国国情选择政治模式;要不断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民主政治。〖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860-至今(中国)。趋势:根据材料“开明专制化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转型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学习西方到逐渐结合本国实际建设有色的政治模式;根据材料“制度化、具有民族主义、以国民党作为组织基础的现代化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化、制度化发展;根据材料“开明专制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开明专制逐渐变为共和政治【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860-至今(中国)。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有利于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力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发展。启示: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本国实际、民主发展的原因等角度进行论述,如:要结合本国国情选择政治模式;要不断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民主政治。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欧洲扩张的过程中,安第斯和中美洲文明被消灭了,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非洲文明一起被征服,中国受到渗透并从属于西方的影响。——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时代,今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中心转移将是多中心的,由此崛起的将是一批新兴国家。主权国家的全球林立和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必然推动国际社会的民主化发展,世界历史由此进入充满多元化主体和道路的阶段。——摘编自曹泳鑫《世界历史、中国道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应对变局智慧,谈谈你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认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答案〗认识:由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也会推动新兴国家的崛起阐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欧美国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渐开始对外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成为世界的中心,殖民地半殖民地逐渐从属于西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出现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但是新兴国家因为受到殖民主义的影响,经济较为落后。而二战后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逐渐将旧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利用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机会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逐渐成为世界的一极,冲击了世界旧秩序,使世界历史进入多元化的阶段。〖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阐明认识。根据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时代,今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中心转移将是多中心的,由此崛起的将是一批新兴国家。主权国家的全球林立和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必然推动国际社会的民主化发展”可得出认识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也会推动新兴国家的崛起。然后进行阐述。可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被欧美国家主导、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崛起等来阐述,要注意与认识相呼应,强调经济全球化对新兴民族国家崛起的推动。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历史工作者在河南淇水沿岸发现了11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千米范围内,发现69处聚落遗址。这些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聚落,规模上有数千或数万甚至数十万平方米不等,而且地域空间上的房屋聚合性极为明显,富有典型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文明发展受到农业的影响B.城市建设已经形成定制C.社会初步出现阶级的分化D.早期国家形态发展成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在河南淇水沿岸发现了11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千米范围内,发现69处聚落遗址。这些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聚落,规模上有数千或数万甚至数十万平方米不等,而且地域空间上的房屋聚合性极为明显,富有典型性”可知,这些村落遗址都在河流沿岸,主要是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便于农业发展,这说明文明发展受到农业的影响,A项正确;城市建设已经形成定制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阶级分化表现是贫富差距和私有制出现,材料中没有相关内容,排除C项;早期国家形态表现为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等,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从秦汉时起,凡具备独立立户条件并进入地方户口登记序列的人户,不管是官还是民,是农或是兵,均由国家统一编制。国家以此为依托确定赋役责任。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了官民地位的平等C.明确了编户齐民的责任 D.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编制户口,确定赋役责任,这有利于强化统治,加强集权,A项正确;实现了官民地位的平等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确了编户齐民的责任只是表象,排除C项;材料中编制户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无法得知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3.在唐代,“道”的职责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将各地的资源,例如税收的绢帛和谷米,经过该道的转运使,转运至中央或指定的地区。据此可知,唐代“道”的设置()A.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B.促进了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利于强化政府的财政管控能力D.确保了税收稳定与财政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将各地的资源,例如税收的绢帛和谷米,经过该道的转运使,转运至中央或指定的地区”可知,唐代“道”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C项正确;唐代“道”的设置与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排除A项;材料将各地的资源从地方运走,不能促进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唐代“道”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确保了税收稳定与财政统”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海区沉船中出水古代货币的情况。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沉船船籍朝代货币南海1号沉船中国南宋汉至唐宋的铜钱,最早为新莽货泉,最晚为南宋乾道元宝北礁沉船中国南宋有秦半两、唐朝开元通宝、北宋太平通宝、南宋建炎通宝、金国正隆元宝新安沉船中国元朝末年铜钱共计28吨196公斤A.商税对财政贡献巨大 B.航海技术取得重要进展C.贵金属外流情况严重 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海区沉船中出水汉代至元代等古代货币,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D项正确;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材料不足以说明商税对财政贡献巨大,排除A项;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航海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与“南宋古沉船”的发现不符,排除B项;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贵金属外流情况严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清初,王夫之将“辟异端”归结为“学者之任,治道之本”。至于“异端”所论治国之术,诸如“黄老”“申韩”之类,王夫之均持否定的态度,认定它们“与王者之道相背戾”。这表明王夫之()A.期盼着重建文化秩序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C.背离了儒家思想理论 D.引领了早期的启蒙思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王夫之主张“辟异端”,即维护正统的儒家思想,将道家、法家等斥之为“异端”,从而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B项正确;王夫之维护儒家正统思想,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并非是要重建文化秩序,排除A项;王夫之的思想没有背离儒家思想理论,但也不是早期的启蒙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6.1905年,清政府学部成立后,对审定图书作出了不少规定,大量审定了各地呈交的教科书并写下评语。审定教科书的具体职能由学务大臣执行,故这一时期出版的教科书,往往在扉页上标明“学务大臣审定”字样。清政府的这些举动旨在()A.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 B.强化意识形态的控制C.削弱地方实力派势力 D.打击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根据材料“审定教科书的具体职能由学务大臣执行,故这一时期出版的教科书,往往在扉页上标明‘学务大臣审定’字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审定教科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意识形态的控制,B项正确;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是清政府审定教科书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审定教科书与削弱地方实力派势力无关,排除C项;打击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是清政府审定教科书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7.在1924年1月1日到5月31日5个月里,北洋政府参议会共召开临时会议15次,院内临时委员会会议29次,签发公文49次,其中就政治、法律、外交等问题向政府提出的“质问文”26次。另外,参议院在这一时期还提出法律案10件,提议案5件,建议案5件。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秩序较为混乱 B.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宪政观念得到传播 D.北洋军阀势力扩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参议会共召开临时会议15次,院内临时委员会会议29次,签发公文49次,其中就政治、法律、外交等问题向政府提出的‘质问文’26次。另外,参议院在这一时期还提出法律案10件,提议案5件,建议案5件。”这说明当时宪政活动较为活跃,这是宪政民主的实践,C项正确;这是宪政活动的正常体现,不是政治秩序混乱,排除A项;共和思想是指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和北洋军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鲁艺木刻工作团所制的木版年画《代耕队帮助抗属春耕》。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大生产运动密切了根据地军民关系C.根据地面临着经济困难 D.团结抗战力量成为党的重要任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了解决战士们的后顾之忧以及鼓舞士气,实行代耕队帮助抗属代耕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军民一家亲,中共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体现大生产运动密切了根据地军民关系,B项正确;此时党的工作重心没有发生转移,排除A项;该作品反映出当时大生产运动密切了根据地军民关系,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该作品反映出当时大生产运动密切了根据地军民关系,未涉及团结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所示为1949—1952年全国私营企业变化情况。这表明当时我国()年份企业单位数总产值户数/户增长率产值/万元增长率1949123165100%682816100%19501330188%7278266.6%19511476501%10118369%19521495711.3%10526114%A.工业生产存在着冒进倾向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成效C.对计划经济体制缺乏认同 D.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9—1952年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产值也不断增加,体现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成效,B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成效,不能体现工业生产存在着冒进倾向,排除A项;此时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排除C项;材料表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成效,还未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10.二战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包括60多个国家在内的同盟体系,设立了374个海外军事基地,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相比,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经与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建立了110对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这一对比说明当今中国()A.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策略B.深化睦邻友好外交政策C.力主构建多元外交联系渠道D.提升民间外交发展水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与美国在各国构建军事同盟,建立军事基地相比,中国与世界各国是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策略,A项正确;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并不一定都是周边邻国,因此不能说是深化睦邻友好外交政策,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伙伴关系,并不能体现多元外交联系渠道,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官方外交,而不是民间外交,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古代玛雅帕伦克城平面图。该平面图反映的是,古代玛雅()A.科学技术遭到忽略 B.城市建筑领先世界C.宗教信仰观念浓厚 D.祭司权力至高无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古代玛雅帕伦克城中最多的建筑是神庙,这说明玛雅人有浓厚的宗教信仰,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宗教信仰,而非科学技术,排除A项;没有对比,无法得知建筑领先世界,排除B项;祭司权力至高无上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8世纪,拜占庭帝国《法律选编》的编纂者认为,基督徒实际上不需要世俗法律,完全追随上帝的话语便足以获得指导;但皇帝是上帝派遣的“牧羊人”,其能给“羊群”以指导,因此制定了这部法典。这一编撰理念反映出当时的拜占庭帝国()A.教会权威开始高于皇帝B.积极完善罗马法的体系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D.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法律选编》的编纂者认为皇帝是上帝派遣的“牧羊人”,负责管理民众,反映出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未体现教会权威开始高于皇帝,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日益宗教化,但不能说明拜占庭帝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13.1776年5月,北美康涅狄格有人在阐述各殖民地联合的重要性时宣称,人类依据其天性乃是各自分开并拥有同等支配权的个体,由于“共同的需要”和“对社会快乐的喜好”而组成社会,出于“共同保护”的需要才建立政府。这反映的思想原则是()A.社会契约 B.分权制衡C.天赋人权 D.共和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由于‘共同的需要’和‘对社会快乐的喜好’而组成社会,出于‘共同保护’的需要才建立政府”等信息可知,北美地区建立政府是处于人民的共同需要,因此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A项正确;人民处于共同的需要组建政府,是社会契约的思想,并不能体现分权制衡,排除B项;天赋人权强调权力来源,排除C项;共和主义强调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14.1786年,英法两国就互相降低关税问题进行了谈判。在谈判中,法方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法国葡萄酒的关税,而英国的主要关切点则是降低玻璃、陶瓷器、金属器和羊毛制品等制造品的关税。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放弃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综合实力落后于法国C.同欧洲大陆经济联系密切 D.积极推动工业化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6年(英法)。据材料可知,1786年,英法双方所签署的关税谈判中,英国寻求的是降低制造品的关税,这表明当时的英国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发展,D项正确;寻求降低关税并不是在放弃对本国经济的保护,排除A项;英国此时的综合实力高于法国,排除B项;英国寻求降低制造品的关税并不意味着它同欧洲大陆经济联系密切,排除C项。故选D项。15.1919年3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列宁高兴地致电祝贺,并表示“将用一切力量赶紧帮助”他们。同年3月,列宁表示“共产国际的成立是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兆,是共产主义即将在国际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前兆”。这体现了当时列宁()A.注重扩大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 B.积极争取国际力量对革命的支持C.对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热忱 D.客观认识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对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致电祝贺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对共产国际成立所可能带来的国际影响表示强烈的期待和期望,这体现了列宁对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热忱,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注重扩大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争取国际力量,排除B项;列宁对当时国际社会主义革命抱有很高的期待,是其主观认识,没有客观认识到当时资本主义力量仍然很强大,世界无产积极革命仍然任重道远,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民权运动领导者提出了“黑人权力”主张,要求保持黑人社区的文化个性,穿戴非洲黑人的民族服装,在学校开设黑人历史课程,并强调黑人的成就。这些主张有利于()A.提高美国黑人的经济地位 B.促进北美多元文化的发展C.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争取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材料“保持黑人社区的文化个性,穿戴非洲黑人的民族服装,在学校开设黑人历史课程,并强调黑人的成就”,这就体现了对于黑人的文化认同,多种文化并存,有利于促进北美多元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是对于黑人的文化认同,与黑人经济地位提高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政治体制变革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美国内部的文化多元发展,并未显示出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使职指的是以皇帝的名义从原有行政机构中临时派遣一些大臣去处理各种特别事务,而不是通过原有的行政机构本身。唐代自高宗和武则天以后大量出现使职差遣,并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行政机制:临时派遣的使职演化为固定的职务,并逐渐形成一个与原有尚书六部行政体系不同的、按照新的机制处理政务的体系。唐以后各朝代,尽管行政体制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但在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机制却一直发挥着作用。——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二使职与差遣制度可谓贯穿于历代,除上述以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述,如明朝以都督府、指挥使司官员充任总兵官的制度,历代遇到较大规模战事时以朝廷重臣出任临时指挥官乃至钦差大臣的制度,等等。使职差遣制度的普遍存在,充分说明了它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必然性。——摘编自李宜春《使职与差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一个基本路径》材料三是后,多掌事于外,诸司互以他官领之,虽有正官,非别受诏亦不领本司之务。又官有其名而不除者甚众,皆无定员无月限,不计资品,任官者但常食其俸而已。时议以近职为贵,中外又以差遣别轻重焉。——摘编自《宋史·职官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以后各朝代使职差遣依然发挥作用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推行使职差遣的目的,并指出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突出特性。〖答案〗(1)原因:社会事务日益繁杂;使职差遣制度较为灵活;使职差遣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

(2)目的:强化集权统治;维护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突出特性:系统化;注重行政效率;制度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依据材料“唐以后各朝代……行政机制却一直发挥着作用”“使职与差遣制度可谓贯穿于历代……历代遇到较大规模战事时以朝廷重臣出任临时指挥官乃至钦差大臣的制度”可知,社会事务日益繁杂;依据材料“唐以后各朝代,尽管行政体制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但在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机制却一直发挥着作用”可知,使职差遣制度较为灵活;依据材料“明朝以都督府、指挥使司官员充任总兵官的制度,历代遇到较大规模战事时以朝廷重臣出任临时指挥官乃至钦差大臣的制度”可知,使职差遣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目的: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的使职指的是以皇帝的名义从原有行政机构中临时派遣一些大臣去处理各种特别事务,而不是通过原有的行政机构本身”可知,维护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依据材料“是后,多掌事于外,诸司互以他官领之,虽有正官,非别受诏亦不领本司之务”可知,强化集权统治。

特性:依据材料“唐以后各朝代,尽管行政体制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但在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机制却一直发挥着作用”可知,制度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依据材料“临时派遣的使职演化为固定的职务,并逐渐形成一个与原有尚书六部行政体系不同的、按照新的机制处理政务的体系”可知,系统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信息可知,使职差遣制度以皇帝名义从原有机构中派遣临时大臣去处理特别事务,有皇命在身,在处理事务时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突出特性: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期,随国季梁以民为主而神为从,民为先而神为后,民是神的凭借与寄托,神的意志是民的愿望的延伸和扩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颇具代表性的。墨子也认为天神不过是“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是人手中的工具。子产在郑国执政时,已经把人道与天道截然分开,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的著名论断。先秦时期的重民思想,经过儒家的提炼和升华,终于演绎成以民为本的价值理论,其成熟的形态和标志就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仁学”的创立。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家民本主义的理论经过历代思想家的发展和弘扬,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铸造中华民族性格的民本法文化。摘编自张晋藩《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材料二“新国家应有新青年”,孙中山是一位超前的制度设计者和憧憬者,“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人民来做皇帝”“予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我希望有一个负责任的、有代表性的政体”。按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理论逻辑,民国政治形态应逐步推进,民国应逐渐走向社会“自治”和“宪政”基础上的国民自主,“共和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摘编自王旭《做主:民主观念的多重维度与近代中国政治话语之演进》材料三孙中山经选举而成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不过不是全体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而是由内地18个省的代表以每省一票的投票方式在3名候选人中选举产生。这样的选举程序,通过这种选举方法产生国家元首,在当时不仅属于空前,而且相当了不起。——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张民先神后,以民主;儒家系统提炼和升华民本思想为仁学;汉代以后发展弘扬,独具特色。(2)原因: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提供了政治前提;孙中山个人努力。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解放思想,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为后世民主实践提供经验。〖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春秋时期,随国季梁以民为主而神为从,民为先而神为后,民是神的凭借与寄托,神的意志是民的愿望的延伸和扩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颇具代表性的。”得出历史悠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