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五月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晚期的混乱局面说:“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主要反映了()A.传统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B.社会转型特征凸显C.各国崇尚武力争霸频繁 D.国家统一趋势肇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反映了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完全破坏,A项正确;材料主旨为“传统政治秩序的瓦解”,而非社会转型,排除B项;战争诸侯国之间的征战主要是兼并战争,排除C项;国家统一趋势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2.高祖、吕后之后“妇人无爵”成为社会惯例,但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有少量基层女性占爵和女性成为户主的记载。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女性地位的提高 B.恢复旧制彰显正统C.家庭结构的残缺 D.加强基层完善治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男子在战乱中大量死亡,家庭男丁的缺失,出现了女子继承爵位和女性成为户主的现象,C项正确;女性地位的提高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材料,高祖、吕后之后“妇人无爵”成为社会惯例,而非恢复旧制,排除B项;加强基层完善治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3.以诗词证史是史学研究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诗词理解正确的是()选项诗词理解A“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輳,万国欢声。”民族间交往频繁B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人世俗化的审美意趣C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D项反映科举高中的得意之情,唐朝科举制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对外交往,排除A项;B项诗人托物言志,非世俗化的审美意趣,排除B项;反映了两税法下人民负担沉重,排除C项。故选D项。4.下图是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该图反映元朝()A.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海陆交通通畅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对外贸易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结合所学,元朝海运和运河主要是把南方的物质运送到北方,反映北方对南方经济的依赖,南北经济差距扩大,A项正确;图片陆路交通无法反映,排除B项;长途贸易的兴盛出现在明清,排除C项;运河和海运属于国内运输,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朝学者王畿(1498—1583)说,“不论在此在彼,在好在病,在顺在逆,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上生心……便是真为性命”,王畿的言论()A.是对先秦儒学的背离与批判 B.彰显了格物致知的价值C.是个人意志自主的内在追求 D.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上生心”和所学知识,王畿的言论强调个人意志的作用,C项正确;王畿的言论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A项;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求知方法,排除B项;王畿的言论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6.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政府战败和财政危机的时机,在中国展开所谓利权争夺战,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利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也不得不采取向列强出让筑路权和鼓励民间集资修路方式应对。这种状况()A.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B.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C.为各阶层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种子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争后。从材料可以看出,由于政治和财政危机,清政府通过向列强出让筑路权和鼓励民间集资修路方式应对,这导致路权丧失严重,民众利益受损,这也是保路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这些运动涉及几乎所有社会阶层,得出为社会阶层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种子,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解释不全面,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7.据表可知,毛泽东的行为()1910年阅读《新民丛报》,崇拜康、梁,对政治和国家前途十分关心1911年看到《民立报》,知道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写文章主张由孙中山、康、梁组织新政府。毛泽东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有些模糊”。1916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毛泽东成为热心读者,对于当时中国状况他十分不满意,在寻觅和彷徨中相信“好政府”,认为改良是治国良方。1919年创办“新民学会”、《湘江评论》,呼唤新潮,推动社会改良。发表长篇论文《民众大联合》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及影响。并说“我正在寻找出路,这条路就是温和的呼声革命。”A.表明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 B.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C.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的活动及思想主张,既有属于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也有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内容,反映了中国由旧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根据材料叙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9年并未找到正确的道路,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并未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8.中央苏区国家银行为筹集资金支援革命战争、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分别在1932年至1933年发行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480万元。历次公债发行时,广大工农群众、红军指战员、政府工作人员无不热烈响应,积极拥护。他们倾其所有踊跃购买公债,公债到期进行兑付时,广大群众踊跃退还公债或将到期公债调换成经济建设公债。这体现了()A.红色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的认同 B.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已经被打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信用高并获得民众欢迎,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红色政权的认同,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B项;“土地革命”与七届二中全会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已打破经济封锁,排除D项。故选A项。9.这张照片拍摄于1955年10月并发表于《人民画报》(见下图)。该作品的发表反映了()A.政府对合作社运动的肯定 B.人民公社化得到农民的响应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照片拍摄并发表于官方媒体,传递了政府对合作社运动肯定的态度,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排除C项;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0.1999年11月15日下午4点,在经历六天六夜谈判后,中美两国签署了双边市场准入协议,涉及到关税、分销权等内容。这是中美两国第25轮谈判,时任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会后称赞中国谈判代表态度非常坚决、睿智,始终坚决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此次谈判()A.归功于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国策 B.与APEC独特协调机制有关C.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扫清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9年。根据时间1999年,联想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此次谈判发生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内容是中国与当时世界上第一经济体美国达成贸易协定,为中国入世扫清阻碍,D项正确;“归功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美谈判与APEC关系不大,排除B项;D项发生在1992年十四大,排除C项。故选D项。11.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外,所有需要依赖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都不能成为公民;理想的城邦公民应具备善德,而忙于劳动,无暇学习和从政的工匠、商贩、农民都不适合成为公民。上述观点体现了()A.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B.雅典政治具备理性主义精神C.穷人被排挤出城邦政治事务 D.建立在专政基础上的公民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因为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需要依赖于他人,不具备独立判断的条件;理想的公民具备善德,需要教导学习。所以只有具备独立理性的人才能成为公民,B项正确;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穷人”与材料的主体“城邦”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公民,没有反映专政,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为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年份总人口(百万)城市人口(百万)乡村人口(百万)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乡村农业人口(百万)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15202.400.132.27801.820.4516004.110.343.77762870.9016704.980.684.30703.011.2917005.060.854.21662.781.4317505.771.224.55582.641.9118018.662.386.28503.143.14据表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发展 B.乡村工业促进社会转型C.圈地运动引发人口流动 D.社会结构发生根本转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表格反映英国乡村非农业人口数量逐渐上升,农业人占乡村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乡村劳动力逐渐向工业部门转移,这就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乡村工业促进社会转型,B项正确;1520—1750工业革命还未开展,排除A项;表格无法体现圈地运动,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展后才发生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13.一战期间,英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共识:要维持民众士气,就必须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需要。两国政府都经常干涉经济以确保工人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粮食库存的公平分配。因此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上述材料说明一战()A.推动英法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了工人的经济地位C.得到了英法民众的支持 D.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一战期间英法两国使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保证工业生产,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产品的分配等,政府干预经济即政府职能的转型,战争推动工业发展即经济转型,工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A项正确;提高了英法工人的经济地位,并且B项不全面,排除B项;一战初期得到英法民众支持,排除C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出现于罗斯福新政,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获得民族独立的50个非洲国家中至少有40个是通过非暴力方式取得独立的。他们通过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当局不得不采取“让步”政策,逐步移交政权,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地位。这一时期的非洲民族民主运动()A.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 B.体现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开始觉醒C.反映了非洲民族经济的较快发展 D.得益于二战西方大国的普遍衰落〖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二战期后非洲国家大多通过建立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取得民族独立,说明非洲的民族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和阶级实力壮大,所以通过和平方式取得独立,C项正确;一定程度上参考和借鉴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策略,并不是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非洲民族独立意识早已觉醒,“开始”表述有误,排除C项;二战普遍衰落的是欧洲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5.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共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欧洲“尤里卡计划”提出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刺激C.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 D.欧洲一体化发展内在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后。“尤里卡计划”是欧洲高新技术的全面合作,其主要原因是欧洲一体化的内在要求,D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排除A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刺激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是原因之一,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赋税制度与减免政策]材料一: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孝公就颁布法令:“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多,复其身”。唐宋以后,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占有矛盾日趋加剧,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例如,洪武二十八年,明政府下令:山东、河南农民“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康熙十二年规定:“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除上述目的外,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摘编自刘德成《中国古代减免赋税析论》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营业税按照商业资本大小及盈余多少征收统一的累进税,资本在百元以下的群众合作社以及农民直接出售剩余产品的都实行免税政策。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一是红军公田收入;二是来自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手工业收入;三是发展经济,开展生产建设。——摘编自赵云琪《从历史视角看“轻税于民”的税收政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共同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税收制度的特征,并简要评价中国古代政府与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答案〗(1)共同原因:①稳定农业人口,发展农业生产;②鼓励开垦荒地;③救治灾荒,恢复生产;④通过减免赋税增加人口。(任答2点即可)(2)特征:①中共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②梯度征收,合理收税;③税收取己与取民相结合;④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任答2点即可)评价:①两者减免赋税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从根本原因上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减免赋税是难以持续贯彻,受惠不均,人民依然受到沉重的经济剥削。③近代中共减免赋税是立足于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人民对革命的支持,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为中共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轻税”政策得以坚持贯彻,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税收政策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酌情得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封建社会(中国)。原因:依据材料“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可知,鼓励开垦荒地;依据材料“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可知,稳定农业人口,发展农业生产;依据材料“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可知,救治灾荒,恢复生产以及通过减免赋税增加人口。【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1937年(中国)。特征:依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可知,中共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依据材料“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可知,梯度征收,合理收税;依据材料“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可知,税收取己与取民相结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税收制度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17.[历史记忆中近代日本侵华战争]材料一:甲午之战,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败给了被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暴露出中国一系列的弊病和问题。在这次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之中,日本举国动员打了一场全面的战争。且不提身处战场之外的中国国民对甲午战事几乎一无所知,就连那些身负重任的封疆大吏,大多“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更有甚者,甲午战争期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中国官员致书日本,要求将被俘虏战舰“广丙”归还,理由是该舰属于广东水师,而广东水师与这次战役无关。正因如此,梁启超在甲午战后曾经痛心疾首的说“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摘编自刘彦伯《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嬗变》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2)阅读材料三,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至少选择两个方面),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答案〗(1)从领导力量看:清政府腐败无能,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御敌;从民众动员看: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从战略看: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游击战,最终获胜;国际上:甲午战争中日军有恃无恐,列强偏袒;抗战时期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民族意识方面:甲午战争时期,国家意识薄弱,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全民族爱国热情高族。(任选4点)(2)事实真相(以下为《公开信》要点,任选2个方面)“满洲国”问题:“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满洲国”是一个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南京事件”问题:“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人数略。“独立”契机问题: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领导力量,抗日热情,民众动员,战略,国际与民族意识等方面分析。从领导力量看:根据材料一…自谓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可得出,清政府腐败无能,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御敌。从民众动员看: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得出,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根据材料二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及所学可得出,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从战略看: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得出,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游击战,最终获胜。国际上: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得出,甲午战争中日军有恃无恐,列强偏袒;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抗战时期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民族意识方面:根据材料一“中国国民对甲午战事几乎一无所知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可得出,甲午战争时期,国家意识薄弱,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根据材料二“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得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全民族爱国热情高涨。【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三“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满洲国”是一个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根据材料三“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根据材料三“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契机问题的真相是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8[中法关系]材料一: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1963年10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它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年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的“一致或相近的立场”,并简析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建交对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关系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相近立场: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发展核力量,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条件:中苏关系恶化,美法之间斗争;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法国宣布与台湾断交;两国领导人的努力等。(2)影响: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促进西欧国家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启示: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可以友好相处;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妥善处理分歧等。(2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1962——1964年。立场:依据材料“,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可知,发展核力量,打破核垄断;依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国际环境美苏冷战可知,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依据材料“1964年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可知,中法两国能够建交成功,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才能完成建交。
条件:依据材料“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可知,中苏关系恶化,美法之间斗争;依据材料“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可知,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依据材料“1964年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可知,法国宣布与台湾断交;依据材料“1963年10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可知,两国领导人的努力等。
【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后期。影响:依据材料“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可知,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依据材料“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可知,促进西欧国家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依据材料“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可知,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依据材料“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可知,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启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法两国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建交成功,说明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可以友好相处;中法建交成功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依据材料“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可知,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结合所学可知,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妥善处理分歧等。19.[何以“中国”]冯天瑜先生在《“中国”:地理—政治—文化概念交会》中指出,从古代的“城中”义到“天下中心”义,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而其“文化中心”义则贯穿古今。这给我们理解“中国”提供了深刻的视角。请以“‘中国’的演绎”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观点:“中国”的演绎是中华文明发展与中外交汇的产物。论述:“中国”的演绎经历了从古代的天下中心之义,到近代的与世界各国并存的民族国家的演变。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所以“中国”的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在的都城,这与当时西周有着较为先进的政治经济有关。此后,“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春秋战国以来,中原社会领先于周边的戎狄蛮夷,“中国”一词演变为与“夷狄”对的文化中心,这一演变体现了中原文明的先进性。在中原先进文明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辽、西夏、金、元行汉法、尊孔崇儒,推动民族交融,持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汉唐宋元以“中国”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至魏晋形成期,主要表现为汉字、儒学、中国佛教的外传;隋唐兴盛期,主要特征为律令制度如科举制度的外传;宋元明发展期,主要特征为儒学成为日本、朝鲜、越南等地的官方哲学,典章制度在以上国家地区的完善。周边东亚国家视中国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形成中华文化圈。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侵略威胁,经济及社会生活日益纳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日现其弊,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以正式国名被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由此可见,“中国”一词的演变是中国文明进步、中外交流深入发展的产物。〖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是以“‘中国’的演绎”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首先,根据材料“从古代的‘城中’义到‘天下中心’义,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而其‘文化中心’义则贯穿古今。这给我们理解‘中国’提供了深刻的视角。”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中国”的演绎是中华文明发展与中外交汇的产物。其次,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中国”的初义是“中央之城”;“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一词演变为与“夷狄”对的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东阳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中国”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等方面说明,例如:“中国”的演绎经历了从古代的天下中心之义,到近代的与世界各国并存的民族国家的演变。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所以“中国”的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在的都城,这与当时西周有着较为先进的政治经济有关。此后,“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春秋战国以来,中原社会领先于周边的戎狄蛮夷,“中国”一词演变为与“夷狄”对的文化中心,这一演变体现了中原文明的先进性。在中原先进文明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辽、西夏、金、元行汉法、尊孔崇儒,推动民族交融,持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汉唐宋元以“中国”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至魏晋形成期,主要表现为汉字、儒学、中国佛教的外传;隋唐兴盛期,主要特征为律令制度如科举制度的外传;宋元明发展期,主要特征为儒学成为日本、朝鲜、越南等地的官方哲学,典章制度在以上国家地区的完善。周边东亚国家视中国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形成中华文化圈。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侵略威胁,经济及社会生活日益纳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日现其弊,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以正式国名被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中国”一词的演变是中国文明进步、中外交流深入发展的产物。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五月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晚期的混乱局面说:“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主要反映了()A.传统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B.社会转型特征凸显C.各国崇尚武力争霸频繁 D.国家统一趋势肇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反映了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完全破坏,A项正确;材料主旨为“传统政治秩序的瓦解”,而非社会转型,排除B项;战争诸侯国之间的征战主要是兼并战争,排除C项;国家统一趋势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2.高祖、吕后之后“妇人无爵”成为社会惯例,但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有少量基层女性占爵和女性成为户主的记载。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女性地位的提高 B.恢复旧制彰显正统C.家庭结构的残缺 D.加强基层完善治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男子在战乱中大量死亡,家庭男丁的缺失,出现了女子继承爵位和女性成为户主的现象,C项正确;女性地位的提高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材料,高祖、吕后之后“妇人无爵”成为社会惯例,而非恢复旧制,排除B项;加强基层完善治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3.以诗词证史是史学研究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诗词理解正确的是()选项诗词理解A“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輳,万国欢声。”民族间交往频繁B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人世俗化的审美意趣C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D项反映科举高中的得意之情,唐朝科举制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对外交往,排除A项;B项诗人托物言志,非世俗化的审美意趣,排除B项;反映了两税法下人民负担沉重,排除C项。故选D项。4.下图是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该图反映元朝()A.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海陆交通通畅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对外贸易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结合所学,元朝海运和运河主要是把南方的物质运送到北方,反映北方对南方经济的依赖,南北经济差距扩大,A项正确;图片陆路交通无法反映,排除B项;长途贸易的兴盛出现在明清,排除C项;运河和海运属于国内运输,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朝学者王畿(1498—1583)说,“不论在此在彼,在好在病,在顺在逆,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上生心……便是真为性命”,王畿的言论()A.是对先秦儒学的背离与批判 B.彰显了格物致知的价值C.是个人意志自主的内在追求 D.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上生心”和所学知识,王畿的言论强调个人意志的作用,C项正确;王畿的言论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A项;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求知方法,排除B项;王畿的言论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6.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政府战败和财政危机的时机,在中国展开所谓利权争夺战,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利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也不得不采取向列强出让筑路权和鼓励民间集资修路方式应对。这种状况()A.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B.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C.为各阶层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种子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争后。从材料可以看出,由于政治和财政危机,清政府通过向列强出让筑路权和鼓励民间集资修路方式应对,这导致路权丧失严重,民众利益受损,这也是保路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这些运动涉及几乎所有社会阶层,得出为社会阶层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种子,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解释不全面,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7.据表可知,毛泽东的行为()1910年阅读《新民丛报》,崇拜康、梁,对政治和国家前途十分关心1911年看到《民立报》,知道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写文章主张由孙中山、康、梁组织新政府。毛泽东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有些模糊”。1916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毛泽东成为热心读者,对于当时中国状况他十分不满意,在寻觅和彷徨中相信“好政府”,认为改良是治国良方。1919年创办“新民学会”、《湘江评论》,呼唤新潮,推动社会改良。发表长篇论文《民众大联合》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及影响。并说“我正在寻找出路,这条路就是温和的呼声革命。”A.表明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 B.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C.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的活动及思想主张,既有属于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也有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内容,反映了中国由旧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根据材料叙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9年并未找到正确的道路,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并未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8.中央苏区国家银行为筹集资金支援革命战争、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分别在1932年至1933年发行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480万元。历次公债发行时,广大工农群众、红军指战员、政府工作人员无不热烈响应,积极拥护。他们倾其所有踊跃购买公债,公债到期进行兑付时,广大群众踊跃退还公债或将到期公债调换成经济建设公债。这体现了()A.红色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的认同 B.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已经被打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信用高并获得民众欢迎,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红色政权的认同,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B项;“土地革命”与七届二中全会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已打破经济封锁,排除D项。故选A项。9.这张照片拍摄于1955年10月并发表于《人民画报》(见下图)。该作品的发表反映了()A.政府对合作社运动的肯定 B.人民公社化得到农民的响应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照片拍摄并发表于官方媒体,传递了政府对合作社运动肯定的态度,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排除C项;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0.1999年11月15日下午4点,在经历六天六夜谈判后,中美两国签署了双边市场准入协议,涉及到关税、分销权等内容。这是中美两国第25轮谈判,时任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会后称赞中国谈判代表态度非常坚决、睿智,始终坚决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此次谈判()A.归功于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国策 B.与APEC独特协调机制有关C.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扫清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9年。根据时间1999年,联想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此次谈判发生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内容是中国与当时世界上第一经济体美国达成贸易协定,为中国入世扫清阻碍,D项正确;“归功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美谈判与APEC关系不大,排除B项;D项发生在1992年十四大,排除C项。故选D项。11.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外,所有需要依赖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都不能成为公民;理想的城邦公民应具备善德,而忙于劳动,无暇学习和从政的工匠、商贩、农民都不适合成为公民。上述观点体现了()A.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B.雅典政治具备理性主义精神C.穷人被排挤出城邦政治事务 D.建立在专政基础上的公民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因为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需要依赖于他人,不具备独立判断的条件;理想的公民具备善德,需要教导学习。所以只有具备独立理性的人才能成为公民,B项正确;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穷人”与材料的主体“城邦”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公民,没有反映专政,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为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年份总人口(百万)城市人口(百万)乡村人口(百万)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乡村农业人口(百万)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15202.400.132.27801.820.4516004.110.343.77762870.9016704.980.684.30703.011.2917005.060.854.21662.781.4317505.771.224.55582.641.9118018.662.386.28503.143.14据表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发展 B.乡村工业促进社会转型C.圈地运动引发人口流动 D.社会结构发生根本转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表格反映英国乡村非农业人口数量逐渐上升,农业人占乡村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乡村劳动力逐渐向工业部门转移,这就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乡村工业促进社会转型,B项正确;1520—1750工业革命还未开展,排除A项;表格无法体现圈地运动,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展后才发生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13.一战期间,英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共识:要维持民众士气,就必须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需要。两国政府都经常干涉经济以确保工人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粮食库存的公平分配。因此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上述材料说明一战()A.推动英法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了工人的经济地位C.得到了英法民众的支持 D.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一战期间英法两国使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保证工业生产,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产品的分配等,政府干预经济即政府职能的转型,战争推动工业发展即经济转型,工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A项正确;提高了英法工人的经济地位,并且B项不全面,排除B项;一战初期得到英法民众支持,排除C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出现于罗斯福新政,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获得民族独立的50个非洲国家中至少有40个是通过非暴力方式取得独立的。他们通过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当局不得不采取“让步”政策,逐步移交政权,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地位。这一时期的非洲民族民主运动()A.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 B.体现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开始觉醒C.反映了非洲民族经济的较快发展 D.得益于二战西方大国的普遍衰落〖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二战期后非洲国家大多通过建立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取得民族独立,说明非洲的民族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和阶级实力壮大,所以通过和平方式取得独立,C项正确;一定程度上参考和借鉴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策略,并不是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非洲民族独立意识早已觉醒,“开始”表述有误,排除C项;二战普遍衰落的是欧洲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5.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共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欧洲“尤里卡计划”提出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刺激C.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 D.欧洲一体化发展内在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后。“尤里卡计划”是欧洲高新技术的全面合作,其主要原因是欧洲一体化的内在要求,D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排除A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刺激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是原因之一,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赋税制度与减免政策]材料一: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孝公就颁布法令:“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多,复其身”。唐宋以后,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占有矛盾日趋加剧,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例如,洪武二十八年,明政府下令:山东、河南农民“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康熙十二年规定:“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除上述目的外,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摘编自刘德成《中国古代减免赋税析论》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营业税按照商业资本大小及盈余多少征收统一的累进税,资本在百元以下的群众合作社以及农民直接出售剩余产品的都实行免税政策。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一是红军公田收入;二是来自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手工业收入;三是发展经济,开展生产建设。——摘编自赵云琪《从历史视角看“轻税于民”的税收政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共同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税收制度的特征,并简要评价中国古代政府与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答案〗(1)共同原因:①稳定农业人口,发展农业生产;②鼓励开垦荒地;③救治灾荒,恢复生产;④通过减免赋税增加人口。(任答2点即可)(2)特征:①中共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②梯度征收,合理收税;③税收取己与取民相结合;④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任答2点即可)评价:①两者减免赋税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从根本原因上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减免赋税是难以持续贯彻,受惠不均,人民依然受到沉重的经济剥削。③近代中共减免赋税是立足于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人民对革命的支持,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为中共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轻税”政策得以坚持贯彻,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税收政策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酌情得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封建社会(中国)。原因:依据材料“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可知,鼓励开垦荒地;依据材料“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可知,稳定农业人口,发展农业生产;依据材料“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可知,救治灾荒,恢复生产以及通过减免赋税增加人口。【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1937年(中国)。特征:依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可知,中共坚持“轻税于民”的宗旨;依据材料“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可知,梯度征收,合理收税;依据材料“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可知,税收取己与取民相结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税收制度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17.[历史记忆中近代日本侵华战争]材料一:甲午之战,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败给了被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暴露出中国一系列的弊病和问题。在这次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之中,日本举国动员打了一场全面的战争。且不提身处战场之外的中国国民对甲午战事几乎一无所知,就连那些身负重任的封疆大吏,大多“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更有甚者,甲午战争期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中国官员致书日本,要求将被俘虏战舰“广丙”归还,理由是该舰属于广东水师,而广东水师与这次战役无关。正因如此,梁启超在甲午战后曾经痛心疾首的说“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摘编自刘彦伯《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嬗变》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2)阅读材料三,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至少选择两个方面),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答案〗(1)从领导力量看:清政府腐败无能,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御敌;从民众动员看: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从战略看: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游击战,最终获胜;国际上:甲午战争中日军有恃无恐,列强偏袒;抗战时期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民族意识方面:甲午战争时期,国家意识薄弱,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全民族爱国热情高族。(任选4点)(2)事实真相(以下为《公开信》要点,任选2个方面)“满洲国”问题:“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满洲国”是一个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南京事件”问题:“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人数略。“独立”契机问题: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领导力量,抗日热情,民众动员,战略,国际与民族意识等方面分析。从领导力量看:根据材料一…自谓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可得出,清政府腐败无能,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御敌。从民众动员看: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得出,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根据材料二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及所学可得出,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从战略看: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得出,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游击战,最终获胜。国际上: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得出,甲午战争中日军有恃无恐,列强偏袒;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抗战时期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民族意识方面:根据材料一“中国国民对甲午战事几乎一无所知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可得出,甲午战争时期,国家意识薄弱,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根据材料二“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得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全民族爱国热情高涨。【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三“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满洲国”是一个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根据材料三“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根据材料三“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契机问题的真相是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8[中法关系]材料一: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1963年10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它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年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的“一致或相近的立场”,并简析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建交对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关系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相近立场: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发展核力量,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条件:中苏关系恶化,美法之间斗争;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法国宣布与台湾断交;两国领导人的努力等。(2)影响: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促进西欧国家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启示: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可以友好相处;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妥善处理分歧等。(2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1962——1964年。立场:依据材料“,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可知,发展核力量,打破核垄断;依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国际环境美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园区给排水系统招投标文件
- 城市地铁设施故障应对
- 医院急诊室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 道路桥梁检测项目招投标文件
- 学校扩建项目临时围挡施工合同
- 石油勘探设备校正与维护操作规程
- 实验室危险品使用与管理
- 交通运输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 眼镜店门头改造合同
- 海参养殖非政府组织合作合同
- 胸外科快速康复护理课件
- 外伤急救包扎技术说课课件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语法知识点讲义
- 清淡的晚餐(课件)六年级上册劳动北京版
- T-CRHA 046-2024 标准手术体位安置技术规范
- 阳光食品APP培训考核题库(含答案)食品生产企业端
- 《19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
-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一元二次方程(50道计算题)(无答案)
- 村卫生室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含答案
- 超声技能操作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