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内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中期已出现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的分化;仰韶文化晚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城。龙山文化时期,城邑逐渐在各个地区涌现,聚落分化为城邑聚落与城邑之外的普通聚落。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 B.特权阶层的逐渐形成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仰韶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聚落的发展与分化日益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分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是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特权阶层的形成是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不是聚落出现分化的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聚落的分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2.殷人称天为“帝”,祭天之事,在卜辞中比比皆是,卜辞中的“帝”没有道德倾向。但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们提出:从成汤到帝乙,他们都明德恤祀,所以才能得天之佑,商纣王也正因为没有德馨香祀于天,才被天所厌弃,使得天降丧于殷。西周初期统治者的这一认识()A.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B.意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C.旨在约束后世君主的行为 D.汲取了商政权灭亡的教训〖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殷商时期称天为“帝”,认为“帝”即“天”没有道德倾向,但西周初期的统治者认为商纣王正因为没有德馨香祀于天,才被天所厌弃,即“天”有道德倾向,西周初期统治者改造“天”,旨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进而维护其统治,B项正确;虽然早期政权具有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点,但这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西周初期统治者的这一认识意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西周初期统治者的这一认识意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D项只体现了材料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A.新式耕犁的推广 B.生产力领先全国 C.中医药事业繁荣 D.社会秩序较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特别是东汉时期岭南地区各郡的户口数均有较大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岭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各郡户口数的增长主要源于外来移民的迁入,尤其是中原民众南迁,两汉之际中原民众的南迁主要是因为岭南地区社会秩序较稳定,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两汉时期,铁犁牛耕已经在全国普及,但在唐代曲辕犁出现之前,耕犁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经济中心尚在北方,岭南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岭南地区人口增加主要是中原民众迁入的结果,这与岭南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无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据《宋史》记载,吏部侍郎孙祖德“及致仕,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同样,宋神宗元丰年间,屯田郎中刘宗古“规孀妇李财产,与同居”。另外,宋哲宗时,“常州江阴县有孀妇,家富于财不止巨万”,以至于知秀州王蓬“利高赀,屈身为赘婿”。这折射出()A.商品经济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被削弱C.政府官员的薪资标准相对低 D.官商结合得到政府的支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出现了政府官员不顾身份地位、礼仪道德,争娶孀妇,甚至甘愿屈身为赘婿的现象,这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婚姻观念的反映,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宋代理学形成并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儒学的影响力并未被削弱,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宋代官员俸禄较高,排除C项;材料折射出商品经济对社会观念的影响,D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故选A项。5.明代某藏书家说:“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南人喜谈如汉小王(光武)、蔡伯嘴(邕)、杨六使(文广),北人喜谈如继母大贤等事甚多。……有官者不以禁杜,士大夫不以为非;或者以为警世之为,而忍为推波助澜者,亦有之矣。”据此可知,当时()A.南北民众读物差异大 B.市民文化发展较为兴盛C.理学世俗化趋势增强 D.官员借助文学教化民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小说杂书等对社会民众影响较大,以至于“有官员不以禁杜,士大夫不以为非”,甚至有人“以为警世之为”,这反映出当时市民文化的兴盛,B项正确;南北方的小说杂书只是在故事主角和内容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小说杂书,本质上是一样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市民文化的发展,不是理学的发展,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市民文化发展较为兴盛,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借助文学教化民众,排除D项。故选B项。6.英国战地记者维利尔斯(1852—1922)的回忆录中描绘了如下场景:(旅顺)那些不幸的店铺掌柜和市民……举着大山岩(日军第二军司令官)的安民告示,准备欢迎和接待日本士兵,然而他们却被残忍地射杀在自家门槛上。下列事件与该场景相关的是()A.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C.日本阻挠国民党政府二次北伐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沦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战地记者维利尔斯(1852—1922)的回忆录中记载了日军在旅顺屠杀市民的暴行,结合维利尔斯的生平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应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工具,排除B项;二次北伐开始于1928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当时维利尔斯已经去世,排除CD项。故选A项。7.1929年,天津转运商边筱亭等人在谈及铁路运输渐减之原因时说:“揆诸当时民生之状况,疑经济之艰窘,已不堪忍受,乃军阀淫威,只知聚敛……捐税之重,无与伦比”;“我国各路,原来运费,比各国都重……于数年运费,又加二五”;商民视陆运为畏途,多改道于河海。这说明,当时中国()A.铁路技术相对落后 B.军阀割据导致政局动荡C.北方水路运输便利 D.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恶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转运商边筱亭等人认为,铁路运输渐减与国内经济窘迫、军阀割据及运费高昂相关,这折射出当时国内经济、政治、交通等条件都不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说明民族经济发展的环境比较差,D项正确;材料说明当时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恶劣,A项对材料解读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说明当时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恶劣,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商人选择水运是被迫的,而不是因为北方水路运输便利,排除C项。故选D项。8.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了“全心全意”,明确指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标准,并把这一思想确定为党的宗旨。上述思想的提出有利于()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调动边区民众参政热情C.推进边区政府民生建设 D.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这些思想是毛泽东民生理念的体现,它们的提出有利于增强边区党员关注民生的意识,从而推进边区政府的民生建设,C项正确;“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党的宗旨主要是为了规范党员思想,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关系不大,排除A项;“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不是用于调动民众参政热情的,而是用于增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的,排除B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9.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某次会议上周恩来讲话的部分内容。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①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而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②我们认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应该如苏联所建议的那样,经由协商、首先是大国协商的道路③亚洲国家彼此之间应该进行协商,以互相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方法,共同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和安全④亚洲国家应该互相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而不互相干涉内政;应该以和平协商方法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而不使用武力和威胁;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各国之间的正常的经济和文化关系,而不容许歧视和限制A.美国封堵中国的外交政策面临失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在酝酿C.中国倡导大国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 D.中国政府反对美国的霸权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和平共处”,此外,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已初露端倪,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已经在酝酿,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日内瓦会议后,美国依旧对中国进行封堵,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周恩来的讲话主要围绕亚洲安全,且不只是局限干大国合作,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所示为2013—2018年中国广告经营额(单位:亿元)。材料表明()时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广告经营额5019.755605.65973.416489.136896.417991.48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B.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果C.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D.对外开放实现中外市场接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2018年。由材料可知,2013—2018年中国广告经营额呈现上升趋势,投放广告是企业扩大产品影响力的重要方式,这体现了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增强,C项正确;广告经营额只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不能体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排除A项;B项说法片面,投放广告的不一定都是国有企业,排除B项;D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11.古埃及雕塑家着重刻画人物的头部,其他部位则雕刻得十分粗犷、简略,这通常使雕塑显得僵直、呆板,没有丝毫的感情流露,而古希腊的雕塑家时时刻刻考虑的是如何在人物姿态的优美与形象的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这种不同()A.证明自然环境影响文化发展 B.说明人文主义传播范围狭窄C.表明两地不存在文明的交流 D.根源于两地政治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对比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和希腊时期。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是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农耕经济占社会经济的主要地位,古埃及雕塑家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他们创作雕塑作品是为了歌颂王权;古希腊有许多实行奴隶军事民主制度的城邦国家,直接民主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工作、参与国家事务,因此,古希腊雕塑家是自由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不会像古埃及雕塑家那样成为君主的工具,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和随心所欲创作雕塑作品的空间,D项正确;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塑存在差异主要是两地政治经济差异的结果,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C项说法过干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业共同走向繁荣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在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城市里安家落户。”这一观点可用于说明()A.西方城市的兴起有利于文化发展 B.知识分子的形成促进了城市诞生C.商业城市出现削弱了教会的实力 D.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方国家)。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推动了知识分子的出现,而知识分子的出现有利于当时欧洲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城市与知识分子是相伴而生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城市出现削弱了教会的实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推动了知识分子的出现,未涉及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图反映了1681—17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中白银占所输出货值的比例情况。据此可推知()A.英国生产方式面临革新压力 B.东印度公司成立便利了英国侵略中国C.价格革命对英国影响较深远 D.对华贸易逆差推动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1—1749年。由材料可知,英国对华贸易中,白银占所输出货值比例较高,这表明在正常的对华贸易中,西欧处于明显的劣势,这给西欧工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工业不断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商品竞争力,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此时英国对华贸易使大量白银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英国对华贸易中白银占所输出货值的比例较高,不能说明价格革命对英国影响较深远,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实行的仍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4.漫画《山姆大叔半球》中的南北美洲造型基本一致,象征着拉丁美洲的图像上写着“南美洲合众国”,漫画底部写着“这很适合我们——没有人会比北方的山姆大叔对南方山姆大叔的到来更满意地微笑了”。这幅漫画()A.说明南北美洲文化具有一致性 B.肯定了美国独立对拉美的影响C.体现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觊觎 D.表明南北美洲已结成巩固联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由材料可知,南北美洲的造型基本一致,结合材料“没有人会比北方的山姆大叔对南方山姆大叔的到来更满意地微笑了”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体现了美国将拉美视为其势力范围的心态,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拉美与北美的文化并不具有一致性,排除A项;美国独立对拉美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9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有70多项,到1931年增加到124项。在接受技术援助时,苏联注意了项目的选择,使技术援助集中到冶金、机器制造、汽车制造、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农机制造等部门。这()A.凸显出计划经济体制特征 B.表明苏联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C.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埋下了苏联经济结构失衡的隐患〖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有选择地接受外国技术援助,且技术援助集中于重工业部门,这体现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色,埋下了苏联国民经济结构失衡的隐患,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苏联有选择地接受外国技术援助,体现不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排除A项;B项说法夸大,且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1929年已经在事实上停止了,排除C项。故选D项。16.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石油美元”协议,形成了石油—美元—美债的有机组合。2007年,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成立了以卢布为计价单位的石油交易所;2008年5月,伊朗提出彻底“去美元化”,欧盟对伊石油交易用欧元结算;日本近年来也在中东推销以日元为计算方式的日本国债。据此可推知()A.美元的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政治多极化趋势有所发展C.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恶化 D.能源危机改变了大国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俄罗斯、伊朗、欧盟、日本等国在石油交易中已经不再使用美元,这冲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多极化冲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但“丧失”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恶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能源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关系中永佃制土地租佃关系占有一定的地位。永佃制下佃户拥有永佃权,即田面权(田皮),也就是租用和耕作土地的权利,田面权是同田底权(田骨)相对立而存在的。田底权是指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地主。永佃权的产生,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佃农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好处。在实行永佃制的情况下,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而且有将田面权出卖典当的权利。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可以把土地出卖、典当或抵押。永佃权的确立,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相对而言生活就有了保障。永佃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延迟家庭手工业从小农经济中分离的作用。——摘编自严玲玲《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材料二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制——股份制,这一制度下农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得土地股份:一是为地主开垦荒地时,农民垦荒开拓投入了工本,从而可以在原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一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这是以工本为形式的股份所有制;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购买,如赔价、顶首等。这样原来的地主垄断土地的私有制逐渐朝“一田多主”的方向发展。此外,以“永佃制”为典型代表的另一种土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以永佃制和土地股份所有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变革,促使土地关系进一步松解,地权分配逐渐分散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屈昕璐、叶普万《明清时期土地关系演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永佃制和股份制的区别。〖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资金流向农村;土地私有制度及土地买卖关系发展;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的日益加剧;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等等。影响: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性。(2)区别:永佃制下,田皮和田骨是按产权性质分割的,田皮、田骨持有人的义务不同;土地股份所有制下,土地股权按数量分割,各股东拥有的股份性质相同,其权利和义务也相同,股权在同一市场上,市价相同。〖解析〗【小问1】本题第一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因: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资金流向农村;据材料“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关系中永佃制土地租佃关系占有一定的地位。”可得出土地私有制度及土地买卖关系发展;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玉米、番薯的传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可得出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的日益加剧;据所学这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得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等等。本题是第二问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影响:据材料“永佃权的确立,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相对而言生活就有了保障。”可得出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可以把土地出卖、典当或抵押。永佃权的确立,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相对而言生活就有了保障。”可得出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据材料“永佃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延迟家庭手工业从小农经济中分离的作用。”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据材料“永佃权的产生,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佃农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好处。”可得出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性。【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区别:据材料“ 在实行永佃制的情况下,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而且有将田面权出卖典当的权利。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可以把土地出卖、典当或抵押。”可得出永佃制下,田皮和田骨是按产权性质分割的,田皮、田骨持有人的义务不同;据材料“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制——股份制,这一制度下农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得土地股份:一是为地主开垦荒地时,农民垦荒开拓投入了工本,从而可以在原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一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这是以工本为形式的股份所有制;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购买,如赔价、顶首等。”可得出土地股份所有制下,土地股权按数量分割,各股东拥有的股份性质相同,其权利和义务也相同,股权在同一市场上,市价相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内要求政府救回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很多,他们对政府的不作为政策非常不满。为此,美国请求当时在日内瓦开会的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向中国代表团说明,美方准备在中国留美学生、学者出境问题上作出相当程度的让步,以换取美国侨民的遣返。于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进行了四次大使级会谈、两次领事级会谈。双方会谈的具体成果,除双方互换已知侨民和战俘名单,请求查找下落之外,中国方面允许6名美国侨民出境,而美方答应交出15名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名单。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美双方“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尽管美国一再强调此类接触不涉及外交承认,但美国首先向中国发出外交谈判的讯息就表明它的对华政策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坚如磐石,在双方存在重叠利益,需要双方谈判并作出一定的妥协的情况下,美国与中国一样不会放弃这种已建立起来的接触渠道。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摘编自王娟娟《接触与对话: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关系的现实选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接触与对话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接触与对话的意义。〖答案〗(1)特点:突发性;非正式性;务实性;对等性;美国主动提出,中国积极配合;影响深远;等等。(2)意义:对美国:满足了国内民众的要求,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对中国:打破了中美之间外交断绝的状况,增长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对中美双方:开辟了中美直接沟通的渠道,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年。特点:依据材料“美国请求当时在日内瓦开会的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向中国代表团说……以换取美国侨民的遣返”“中国方面允许6名美国侨民出境,而美方答应交出15名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名单”可知,美国主动提出,中国积极配合;依据材料“于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进行了四次大使级会谈、两次领事级会谈”可知,非正式性和对等性;依据材料“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内要求政府救回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很多,他们对政府的不作为政策非常不满。为此,美国请求当时在日内瓦开会的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向中国代表团说明”可知,突发性;依据材料“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可知,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尽管美国一再强调此类接触不涉及外交承认,但美国首先向中国发出外交谈判的讯息就表明它的对华政策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坚如磐石,在双方存在重叠利益,需要双方谈判并作出一定的妥协的情况下,美国与中国一样不会放弃这种已建立起来的接触渠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就解救美国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同中国进行会谈,体现出中美双方谈话的务实性。【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年。意义:对美国:依据材料“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内要求政府救回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很多,他们对政府的不作为政策非常不满”“双方会谈的具体成果,除双方互换已知侨民和战俘名单,请求查找下落之外,中国方面允许6名美国侨民出境,而美方答应交出15名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名单”可知,满足了国内民众的要求,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对中国:依据材料“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并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外交关系从无到有,打破了中美之间外交断绝的状况,增长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对中美双方:依据材料“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中美双方:开辟了中美直接沟通的渠道,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英国竭力扶植犹太人复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转而“限制犹太移民获得土地,并预想通过一个特殊的协议最后建立一个与英国有联系的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二战以后,英国在中东的利益遭到美国的侵犯。1947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并且预料由于苏联的反对,联合国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有关委任统治结束后巴勒斯坦未来的计划不会在联合国大会得到2/3的多数投票通过,英国会被要求继续委任统治……美国是最早谴责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的国家……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认识到中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把这个地区纳入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上来,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拉拢犹太复国主义者,使之成为遏制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工具。——摘编自贺雅琴《二战后初期美英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美英苏对以色列建国问题的影响》材料二1947年5月14日,联合国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特别会议结束前一天,苏联代表葛罗米柯作了长篇发言。他的发言表明,苏联在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上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转变为支持建立犹太国。苏联为什么突然在巴勒斯坦政策上发生转变呢?原因之一是苏联认为以色列具有亲苏倾向,因为当时以色列移民中的大多数都是东欧和苏联的犹太移民,苏联认为支持以色列建国,以色列可能会支持苏联,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苏联希望利用以色列来打击阿拉伯国家中的亲西方统治集团,削弱美国势力。——摘编自和婷《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美两国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态度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的目的是否实现,并说明理由。〖答案〗(1)态度:英国由竭力扶持到反对,美国由谴责到拉拢。目的:英国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的殖民利益;美国是为了遏制苏联,排斥英国在中东的势力,遏制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维护美国霸权。(2)目的是否实现:没有。理由:二战后,以色列建国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而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以色列与苏联在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与军事利益上存在分歧;美国国内的财阀与以色列联系比较紧密;等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英国竭力扶植犹太人复国”“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转而‘限制犹太移民获得土地,并预想通过一个特殊的协议最后建立一个与英国有联系的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可得出英国由竭力扶持到反对;据材料一“美国是最早谴责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的国家……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认识到中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把这个地区纳入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上来,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拉拢犹太复国主义者,使之成为遏制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工具”,可得出美国由谴责到拉拢。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一“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英国竭力扶植犹太人复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转而‘限制犹太移民获得土地,并预想通过一个特殊的协议最后建立一个与英国有联系的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可得出英国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的殖民利益;据材料“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认识到中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把这个地区纳入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上来,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拉拢犹太复国主义者,使之成为遏制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工具”,可得出美国是为了遏制苏联,排斥英国在中东的势力,遏制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维护美国霸权。【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7年5月14日(苏联)。结合所学知识,以色列建国受美国大力支持,因此没有实现。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7年5月14日(苏联)。结合所需知识,二战后,美国成为经济霸主,经济实力最强大;以色列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以色列与苏联在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与军事利益上存在分歧;以色列亲美财阀的影响,可得出美国国内的财阀与以色列联系比较紧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所形成的,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出现的。经过百年抗争,“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这一“伟大转变”既是中华民族在挨打受辱中奋起抗争、不断觉醒、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走向精神独立、凝聚共同体意识、自觉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过程。——摘编自张可荣、刘奕汝《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材料二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观念。1902年,梁启超又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同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1904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等文中,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并就“中华民族”自始是单一民族还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如果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则有无“最重要之民族”以及“最重要之族为何”等问题进行了考察。——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任选一个或多个影响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因素,自拟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过程:清末民初是“中华民族”观念提出和初期使用阶段;五四运动前后,“中华民族”的观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华民族”之观念被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与接受。观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说明:“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从提出到确立,再到被各族人民普遍认同,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晚清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中国民众民族意识觉醒,再加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宣传,民族主义在清末民初兴起,这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黛定了基础;新文化运动期间,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再加上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十月革命的影响,在民族自决理论构建尤其是民族自觉运动兴起的推动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得到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九一八事变后,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而民族主义的高涨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观念的传播,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感,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最终形成。〖解析〗本题是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过程:依据材料“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观念。1902年,梁启超又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可知,清末民初是“中华民族”观念提出和初期使用阶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民族矛盾加深,促进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使得“中华民族”的观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当时的主要矛盾,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华民族”之观念被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与接受。观点:依据材料“这一‘伟大转变’既是中华民族在挨打受辱中奋起抗争、不断觉醒、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走向精神独立、凝聚共同体意识、自觉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过程”可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说明:首先:论述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其次,详细论述在晚清、中日甲午战争、新文化运动、九一八事变等时期,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发展;最后,总结升华。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内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中期已出现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的分化;仰韶文化晚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城。龙山文化时期,城邑逐渐在各个地区涌现,聚落分化为城邑聚落与城邑之外的普通聚落。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 B.特权阶层的逐渐形成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仰韶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聚落的发展与分化日益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分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是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特权阶层的形成是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不是聚落出现分化的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聚落的分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2.殷人称天为“帝”,祭天之事,在卜辞中比比皆是,卜辞中的“帝”没有道德倾向。但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们提出:从成汤到帝乙,他们都明德恤祀,所以才能得天之佑,商纣王也正因为没有德馨香祀于天,才被天所厌弃,使得天降丧于殷。西周初期统治者的这一认识()A.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B.意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C.旨在约束后世君主的行为 D.汲取了商政权灭亡的教训〖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殷商时期称天为“帝”,认为“帝”即“天”没有道德倾向,但西周初期的统治者认为商纣王正因为没有德馨香祀于天,才被天所厌弃,即“天”有道德倾向,西周初期统治者改造“天”,旨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进而维护其统治,B项正确;虽然早期政权具有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点,但这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西周初期统治者的这一认识意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西周初期统治者的这一认识意在论证西周政权的合法性,D项只体现了材料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A.新式耕犁的推广 B.生产力领先全国 C.中医药事业繁荣 D.社会秩序较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特别是东汉时期岭南地区各郡的户口数均有较大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岭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各郡户口数的增长主要源于外来移民的迁入,尤其是中原民众南迁,两汉之际中原民众的南迁主要是因为岭南地区社会秩序较稳定,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两汉时期,铁犁牛耕已经在全国普及,但在唐代曲辕犁出现之前,耕犁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经济中心尚在北方,岭南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岭南地区人口增加主要是中原民众迁入的结果,这与岭南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无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据《宋史》记载,吏部侍郎孙祖德“及致仕,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同样,宋神宗元丰年间,屯田郎中刘宗古“规孀妇李财产,与同居”。另外,宋哲宗时,“常州江阴县有孀妇,家富于财不止巨万”,以至于知秀州王蓬“利高赀,屈身为赘婿”。这折射出()A.商品经济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被削弱C.政府官员的薪资标准相对低 D.官商结合得到政府的支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出现了政府官员不顾身份地位、礼仪道德,争娶孀妇,甚至甘愿屈身为赘婿的现象,这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婚姻观念的反映,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宋代理学形成并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儒学的影响力并未被削弱,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宋代官员俸禄较高,排除C项;材料折射出商品经济对社会观念的影响,D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故选A项。5.明代某藏书家说:“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南人喜谈如汉小王(光武)、蔡伯嘴(邕)、杨六使(文广),北人喜谈如继母大贤等事甚多。……有官者不以禁杜,士大夫不以为非;或者以为警世之为,而忍为推波助澜者,亦有之矣。”据此可知,当时()A.南北民众读物差异大 B.市民文化发展较为兴盛C.理学世俗化趋势增强 D.官员借助文学教化民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小说杂书等对社会民众影响较大,以至于“有官员不以禁杜,士大夫不以为非”,甚至有人“以为警世之为”,这反映出当时市民文化的兴盛,B项正确;南北方的小说杂书只是在故事主角和内容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小说杂书,本质上是一样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市民文化的发展,不是理学的发展,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市民文化发展较为兴盛,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借助文学教化民众,排除D项。故选B项。6.英国战地记者维利尔斯(1852—1922)的回忆录中描绘了如下场景:(旅顺)那些不幸的店铺掌柜和市民……举着大山岩(日军第二军司令官)的安民告示,准备欢迎和接待日本士兵,然而他们却被残忍地射杀在自家门槛上。下列事件与该场景相关的是()A.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C.日本阻挠国民党政府二次北伐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沦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战地记者维利尔斯(1852—1922)的回忆录中记载了日军在旅顺屠杀市民的暴行,结合维利尔斯的生平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应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工具,排除B项;二次北伐开始于1928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当时维利尔斯已经去世,排除CD项。故选A项。7.1929年,天津转运商边筱亭等人在谈及铁路运输渐减之原因时说:“揆诸当时民生之状况,疑经济之艰窘,已不堪忍受,乃军阀淫威,只知聚敛……捐税之重,无与伦比”;“我国各路,原来运费,比各国都重……于数年运费,又加二五”;商民视陆运为畏途,多改道于河海。这说明,当时中国()A.铁路技术相对落后 B.军阀割据导致政局动荡C.北方水路运输便利 D.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恶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转运商边筱亭等人认为,铁路运输渐减与国内经济窘迫、军阀割据及运费高昂相关,这折射出当时国内经济、政治、交通等条件都不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说明民族经济发展的环境比较差,D项正确;材料说明当时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恶劣,A项对材料解读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说明当时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恶劣,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商人选择水运是被迫的,而不是因为北方水路运输便利,排除C项。故选D项。8.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了“全心全意”,明确指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标准,并把这一思想确定为党的宗旨。上述思想的提出有利于()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调动边区民众参政热情C.推进边区政府民生建设 D.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这些思想是毛泽东民生理念的体现,它们的提出有利于增强边区党员关注民生的意识,从而推进边区政府的民生建设,C项正确;“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党的宗旨主要是为了规范党员思想,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关系不大,排除A项;“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不是用于调动民众参政热情的,而是用于增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的,排除B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9.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某次会议上周恩来讲话的部分内容。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①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而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②我们认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应该如苏联所建议的那样,经由协商、首先是大国协商的道路③亚洲国家彼此之间应该进行协商,以互相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方法,共同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和安全④亚洲国家应该互相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而不互相干涉内政;应该以和平协商方法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而不使用武力和威胁;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各国之间的正常的经济和文化关系,而不容许歧视和限制A.美国封堵中国的外交政策面临失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在酝酿C.中国倡导大国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 D.中国政府反对美国的霸权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和平共处”,此外,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已初露端倪,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已经在酝酿,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日内瓦会议后,美国依旧对中国进行封堵,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周恩来的讲话主要围绕亚洲安全,且不只是局限干大国合作,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所示为2013—2018年中国广告经营额(单位:亿元)。材料表明()时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广告经营额5019.755605.65973.416489.136896.417991.48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B.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果C.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D.对外开放实现中外市场接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2018年。由材料可知,2013—2018年中国广告经营额呈现上升趋势,投放广告是企业扩大产品影响力的重要方式,这体现了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增强,C项正确;广告经营额只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不能体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排除A项;B项说法片面,投放广告的不一定都是国有企业,排除B项;D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11.古埃及雕塑家着重刻画人物的头部,其他部位则雕刻得十分粗犷、简略,这通常使雕塑显得僵直、呆板,没有丝毫的感情流露,而古希腊的雕塑家时时刻刻考虑的是如何在人物姿态的优美与形象的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这种不同()A.证明自然环境影响文化发展 B.说明人文主义传播范围狭窄C.表明两地不存在文明的交流 D.根源于两地政治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对比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和希腊时期。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是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农耕经济占社会经济的主要地位,古埃及雕塑家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他们创作雕塑作品是为了歌颂王权;古希腊有许多实行奴隶军事民主制度的城邦国家,直接民主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工作、参与国家事务,因此,古希腊雕塑家是自由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不会像古埃及雕塑家那样成为君主的工具,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和随心所欲创作雕塑作品的空间,D项正确;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塑存在差异主要是两地政治经济差异的结果,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C项说法过干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业共同走向繁荣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在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城市里安家落户。”这一观点可用于说明()A.西方城市的兴起有利于文化发展 B.知识分子的形成促进了城市诞生C.商业城市出现削弱了教会的实力 D.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方国家)。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推动了知识分子的出现,而知识分子的出现有利于当时欧洲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城市与知识分子是相伴而生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城市出现削弱了教会的实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推动了知识分子的出现,未涉及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图反映了1681—17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中白银占所输出货值的比例情况。据此可推知()A.英国生产方式面临革新压力 B.东印度公司成立便利了英国侵略中国C.价格革命对英国影响较深远 D.对华贸易逆差推动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1—1749年。由材料可知,英国对华贸易中,白银占所输出货值比例较高,这表明在正常的对华贸易中,西欧处于明显的劣势,这给西欧工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工业不断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商品竞争力,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此时英国对华贸易使大量白银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英国对华贸易中白银占所输出货值的比例较高,不能说明价格革命对英国影响较深远,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实行的仍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4.漫画《山姆大叔半球》中的南北美洲造型基本一致,象征着拉丁美洲的图像上写着“南美洲合众国”,漫画底部写着“这很适合我们——没有人会比北方的山姆大叔对南方山姆大叔的到来更满意地微笑了”。这幅漫画()A.说明南北美洲文化具有一致性 B.肯定了美国独立对拉美的影响C.体现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觊觎 D.表明南北美洲已结成巩固联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由材料可知,南北美洲的造型基本一致,结合材料“没有人会比北方的山姆大叔对南方山姆大叔的到来更满意地微笑了”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体现了美国将拉美视为其势力范围的心态,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拉美与北美的文化并不具有一致性,排除A项;美国独立对拉美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9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有70多项,到1931年增加到124项。在接受技术援助时,苏联注意了项目的选择,使技术援助集中到冶金、机器制造、汽车制造、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农机制造等部门。这()A.凸显出计划经济体制特征 B.表明苏联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C.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埋下了苏联经济结构失衡的隐患〖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有选择地接受外国技术援助,且技术援助集中于重工业部门,这体现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色,埋下了苏联国民经济结构失衡的隐患,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苏联有选择地接受外国技术援助,体现不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排除A项;B项说法夸大,且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1929年已经在事实上停止了,排除C项。故选D项。16.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石油美元”协议,形成了石油—美元—美债的有机组合。2007年,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成立了以卢布为计价单位的石油交易所;2008年5月,伊朗提出彻底“去美元化”,欧盟对伊石油交易用欧元结算;日本近年来也在中东推销以日元为计算方式的日本国债。据此可推知()A.美元的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政治多极化趋势有所发展C.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恶化 D.能源危机改变了大国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俄罗斯、伊朗、欧盟、日本等国在石油交易中已经不再使用美元,这冲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多极化冲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但“丧失”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恶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能源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关系中永佃制土地租佃关系占有一定的地位。永佃制下佃户拥有永佃权,即田面权(田皮),也就是租用和耕作土地的权利,田面权是同田底权(田骨)相对立而存在的。田底权是指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地主。永佃权的产生,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佃农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好处。在实行永佃制的情况下,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而且有将田面权出卖典当的权利。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可以把土地出卖、典当或抵押。永佃权的确立,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相对而言生活就有了保障。永佃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延迟家庭手工业从小农经济中分离的作用。——摘编自严玲玲《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材料二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制——股份制,这一制度下农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得土地股份:一是为地主开垦荒地时,农民垦荒开拓投入了工本,从而可以在原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一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这是以工本为形式的股份所有制;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购买,如赔价、顶首等。这样原来的地主垄断土地的私有制逐渐朝“一田多主”的方向发展。此外,以“永佃制”为典型代表的另一种土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以永佃制和土地股份所有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变革,促使土地关系进一步松解,地权分配逐渐分散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屈昕璐、叶普万《明清时期土地关系演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永佃制和股份制的区别。〖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资金流向农村;土地私有制度及土地买卖关系发展;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的日益加剧;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等等。影响: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性。(2)区别:永佃制下,田皮和田骨是按产权性质分割的,田皮、田骨持有人的义务不同;土地股份所有制下,土地股权按数量分割,各股东拥有的股份性质相同,其权利和义务也相同,股权在同一市场上,市价相同。〖解析〗【小问1】本题第一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因: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资金流向农村;据材料“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关系中永佃制土地租佃关系占有一定的地位。”可得出土地私有制度及土地买卖关系发展;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玉米、番薯的传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可得出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的日益加剧;据所学这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得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等等。本题是第二问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影响:据材料“永佃权的确立,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相对而言生活就有了保障。”可得出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可以把土地出卖、典当或抵押。永佃权的确立,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相对而言生活就有了保障。”可得出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据材料“永佃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延迟家庭手工业从小农经济中分离的作用。”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据材料“永佃权的产生,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佃农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好处。”可得出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性。【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区别:据材料“ 在实行永佃制的情况下,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而且有将田面权出卖典当的权利。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可以把土地出卖、典当或抵押。”可得出永佃制下,田皮和田骨是按产权性质分割的,田皮、田骨持有人的义务不同;据材料“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制——股份制,这一制度下农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得土地股份:一是为地主开垦荒地时,农民垦荒开拓投入了工本,从而可以在原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一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这是以工本为形式的股份所有制;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购买,如赔价、顶首等。”可得出土地股份所有制下,土地股权按数量分割,各股东拥有的股份性质相同,其权利和义务也相同,股权在同一市场上,市价相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内要求政府救回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很多,他们对政府的不作为政策非常不满。为此,美国请求当时在日内瓦开会的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向中国代表团说明,美方准备在中国留美学生、学者出境问题上作出相当程度的让步,以换取美国侨民的遣返。于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进行了四次大使级会谈、两次领事级会谈。双方会谈的具体成果,除双方互换已知侨民和战俘名单,请求查找下落之外,中国方面允许6名美国侨民出境,而美方答应交出15名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名单。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美双方“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尽管美国一再强调此类接触不涉及外交承认,但美国首先向中国发出外交谈判的讯息就表明它的对华政策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坚如磐石,在双方存在重叠利益,需要双方谈判并作出一定的妥协的情况下,美国与中国一样不会放弃这种已建立起来的接触渠道。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摘编自王娟娟《接触与对话: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关系的现实选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接触与对话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接触与对话的意义。〖答案〗(1)特点:突发性;非正式性;务实性;对等性;美国主动提出,中国积极配合;影响深远;等等。(2)意义:对美国:满足了国内民众的要求,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对中国:打破了中美之间外交断绝的状况,增长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对中美双方:开辟了中美直接沟通的渠道,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年。特点:依据材料“美国请求当时在日内瓦开会的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向中国代表团说……以换取美国侨民的遣返”“中国方面允许6名美国侨民出境,而美方答应交出15名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名单”可知,美国主动提出,中国积极配合;依据材料“于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进行了四次大使级会谈、两次领事级会谈”可知,非正式性和对等性;依据材料“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内要求政府救回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很多,他们对政府的不作为政策非常不满。为此,美国请求当时在日内瓦开会的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向中国代表团说明”可知,突发性;依据材料“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可知,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尽管美国一再强调此类接触不涉及外交承认,但美国首先向中国发出外交谈判的讯息就表明它的对华政策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坚如磐石,在双方存在重叠利益,需要双方谈判并作出一定的妥协的情况下,美国与中国一样不会放弃这种已建立起来的接触渠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就解救美国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同中国进行会谈,体现出中美双方谈话的务实性。【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年。意义:对美国:依据材料“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内要求政府救回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很多,他们对政府的不作为政策非常不满”“双方会谈的具体成果,除双方互换已知侨民和战俘名单,请求查找下落之外,中国方面允许6名美国侨民出境,而美方答应交出15名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名单”可知,满足了国内民众的要求,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对中国:依据材料“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并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外交关系从无到有,打破了中美之间外交断绝的状况,增长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对中美双方:依据材料“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中美双方:开辟了中美直接沟通的渠道,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英国竭力扶植犹太人复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转而“限制犹太移民获得土地,并预想通过一个特殊的协议最后建立一个与英国有联系的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二战以后,英国在中东的利益遭到美国的侵犯。1947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并且预料由于苏联的反对,联合国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有关委任统治结束后巴勒斯坦未来的计划不会在联合国大会得到2/3的多数投票通过,英国会被要求继续委任统治……美国是最早谴责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的国家……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认识到中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把这个地区纳入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上来,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拉拢犹太复国主义者,使之成为遏制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工具。——摘编自贺雅琴《二战后初期美英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美英苏对以色列建国问题的影响》材料二1947年5月14日,联合国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特别会议结束前一天,苏联代表葛罗米柯作了长篇发言。他的发言表明,苏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仓库货物储存与仓储服务合同3篇
- 专业货车驾驶员2024年聘用协议版A版
- 2025年度项目部人员合同协议书:新能源项目人员招聘及培训协议3篇
- 2025年度存量房买卖二手房装修指导合同3篇
- 2025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电商云服务平台共建协议
- 2025年沪教新版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
- 专用生产原料采购:2024定制化工品订购合同一
- 中心食堂(蔬菜类、豆制品、畜肉、禽肉类、水产类)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化学实验室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2024文旅景区秋季稻田丰收节稻花香里 说丰年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高低压供配电设备检查和检修保养合同3篇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GA/T 804-2024机动车号牌专用固封装置
- DBJ04∕T 398-2019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初探 20240927 -远东资信
- 《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