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西藏达孜县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西藏达孜县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西藏达孜县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西藏达孜县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西藏达孜县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西藏达孜县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点在线段上,且,,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使成立的是()A. B. C. D.2.△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厘米/秒,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A.2 B.5 C.1或5 D.2或33.若一组数据,0,2,4,的极差为7,则的值是().A. B.6 C.7 D.6或4.一根蜡烛长30cm,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cm,燃烧时蜡烛剩余的长度h(cm)和燃烧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像可以表示为中的()A. B. C. D.5.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A.4 B.3 C.6 D.26.若六边形的最大内角为度,则必有()A. B. C. D.7.用不等式表示如图的解集,其中正确的是()A. B.x≥2 C. D.x≤28.如图,是一钢架的一部分,为使钢架更加坚固,在其内部添加了一些钢管、、……添加的这些钢管的长度都与的长度相等.如果,那么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最多是()A.7根 B.8根 C.9根 D.10根9.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设备与集成技术领域的专家殷华湘说,他的团队已经研发出纳米(米纳米)晶体管.将纳米换算成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米 B.米 C.米 D.米10.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3,1)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3,1) B.(3,﹣1) C.(﹣3,1) D.(﹣3,﹣1)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四边形ABCD,已知∠A=90°,AB=3,BC=13,CD=12,DA=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_.12.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增根,则的值是__________.13.如图,在中,,点和点在直线的同侧,,连接,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14.如图,在一个长为8cm,宽为5cm的长方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和草地宽AD平行且棱长大于AD,木块从正面看是边长为2cm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点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_____.15.已知数据,,,,0,其中正数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16.我国许多城市的“灰霾”天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灰霾”天气的最主要成因是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细颗粒物(即),已知微米米,此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米.17.如图,△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翻折而成的,若∠1=140°,∠2=25°,则∠α度数为______.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y轴和x轴上,∠ABO=60°,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_____个.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如图,△ABC中,∠ACB=90°,AD平分∠BAC,DE⊥AB于E,(1)若∠BAC=50°,求∠EDA的度数;(2)求证: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20.(6分)如图(1)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边CD沿着CQ向下折叠,使点D落在边AB上的点P处.(1)试判断线段CQ与P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AB=CD=5,AD=BC=1.求AQ的长;(1)如图(2),BC=1,取CQ的中点M,连接MD,PM,若MD⊥PM,求AQ(AB+BC)的值.21.(6分)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中,平分,.求证:小明通过思考发现,可以通过“截长、补短”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方法1:如图2,在上截取,使得,连接,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方法二:如图3,延长到点,使得,连接,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1)根据阅读材料,任选一种方法证明(2)根据自己的解题经验或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如图4,四边形中,是上一点,,,,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2.(8分)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2),其中.23.(8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cm,CQ=cm.(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4)若点Q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24.(8分)证明: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最长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5.(10分)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如图1,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填空: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1.则S1与S1的数量关系是.(1)猜想论证当△DEC绕点C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1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其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O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S△DCF=S△BDC,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26.(10分)(1)解方程组(2)解不等式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依次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BC=EF.A.若添加,虽然有两组边相等,但∠1与∠2不是它们的夹角,所以不能判定,符合题意;B.若添加在△ABC和△DEF中,∵,,BC=EF,∴(SAS),故不符合题意;C.若添加在△ABC和△DEF中,∵,,BC=EF,∴(AAS),故不符合题意;D.若添加在△ABC和△DEF中,∵,BC=EF,,∴(ASA),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D【分析】此题要分两种情况:①当BD=PC时,△BPD与△CQP全等,计算出BP的长,进而可得运动时间,然后再求v;②当BD=CQ时,△BDP≌△QCP,计算出BP的长,进而可得运动时间,然后再求v.【详解】解:当BD=PC时,△BPD与△CQP全等,∵点D为AB的中点,∴BD=AB=6cm,∵BD=PC,∴BP=8-6=2(cm),∵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运动时间时1s,∵△DBP≌△PCQ,∴BP=CQ=2cm,∴v=2÷1=2;当BD=CQ时,△BDP≌△QCP,∵BD=6cm,PB=PC,∴QC=6cm,∵BC=8cm,∴BP=4cm,∴运动时间为4÷2=2(s),∴v=6÷2=1(m/s).故v的值为2或1.故选择: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要分情况讨论,不要漏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3、D【详解】解:根据极差的计算法则可得:x-(-1)=7或4-x=7,解得:x=6或x=-3.故选D4、B【分析】根据蜡烛剩余的长度=总长度-燃烧的长度就可以得出函数的解析式,由题意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可以得出函数图象.【详解】解:由题意,得

y=30-5t,

∵y≥0,t≥0,

∴30-5t≥0,

∴t≤6,

∴0≤t≤6,

∴y=30-5t是降函数且图象是一条线段.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一次函数的与实际问题的关系的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的运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的范围是关键.5、B【分析】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ABC=S△ABD+S△ACD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详解】解: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EAD=∠FAD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DF=DE,又∵S△ABC=S△ABD+S△ACD,DE=2,AB=4,∴AC=3.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六边形可分为4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m<180°又∵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当六边形为正六边形时,6个内角都相等,此时m最小,每个内角=720°÷6=120°故120°≤m<180°故答案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难度适中,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7、D【解析】解:根据“开口向左、实心”的特征可得解集为x≤2,故选D.8、B【分析】根据已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出图中存在的规律,根据规律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不难求解.【详解】∵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相等,,∴∠FDE=∠DFE=20,…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个等腰三角形,即第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10,第二个是20,第三个是30,四个是40,五个是50,六个是60,七个是70,八个是80,九个是90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共有8个,故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最多8根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角度,发现规律进行求解.9、A【分析】本题根据科学记数法进行计算即可.【详解】因为科学记数法的标准形式是,因此纳米=.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是解题的关键.10、B【分析】根据题意可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其坐标为(x,y),则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P′是(x,-y).【详解】解:点P(3,1)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3,﹣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需要识记的内容.记忆方法是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记忆,另一种记忆方法是记住:关于横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相反数.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36【分析】连接BD,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BCD的形状,根据=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连接BD.∵∠A=90°,AB=3,DA=4,∴BD==5在△BCD中,∵BD=5,CD=12,BC=13,,即,∴△BCD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36.【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BD.12、1【分析】根据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求出增根为x=3,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然后将x=3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出k的值.【详解】解:∵原方程有增根,

∴x-3=0,解得x=3,方程两边都乘以(x-3),得

k+3(x-3)=4-x,把x=3代入k+3(x-3)=4-x中,得k=4-3=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无解(有增根)问题,依据分式方程的增根确定字母参数的值的一般步骤

:①由题意求出增根;②

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③将增根代入所化得的整式方程,解之就可得到字母参数的值.注意①和②的顺序可以颠倒.13、30°【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的和差求出的度数,然后作点D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E,连接BE、CE、AE,如图,则BE=BD,∠EBA=∠DB,∠BEA=∠BDA,进而可得∠EBC=60°,由于BD=BC,从而可证△E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EC=60°,EB=EC,进一步即可根据SSS证明△AEB≌△AEC,可得∠BEA的度数,问题即得解决.【详解】解:∵,,∴,∵,∴,作点D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E,连接BE、CE、AE,如图,则BE=BD,∠EBA=∠DBA=11°,∠BEA=∠BDA,∴∠EBC=11°+11°+38°=60°,∵BD=BC,∴BE=BC,∴△EBC是等边三角形,∴∠BEC=60°,EB=EC,又∵AB=AC,EA=EA,∴△AEB≌△AEC(SSS),∴∠BEA=∠CEA=,∴∠ADB=3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作点D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E,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模型是解题的关键.14、13cm.【分析】解答此题要将木块展开,然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由题意可知,将木块展开,相当于是AB+2个正方形的宽,∴长为8+2×2=12cm;宽为5cm.于是最短路径为:=13cm.故答案为13cm.【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中点到点的距离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0.4【分析】上面五个数中,共有2个正数,故可以求得正数出现的频率.【详解】解:∵共五个数中,共有2个正数,∴正数出现的频率为:2÷5=0.4故答案为:0.4【点睛】考查频率的计算.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7、80°【分析】由∠1=140°,∠2=25°,可得∠3=15°,利用翻折变换前后对应角不变,得出∠2=∠EBA,∠3=∠ACD,进而得出∠BCD+∠CBE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α的度数.【详解】∵∠1=140°,∠2=25°,

∴∠3=15°,

由折叠可得,∠2=∠EBA=25°,∠3=∠ACD=15°,

∴∠EBC=50°,∠BCD=30°,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α=∠EBC+∠DCB=80°,

故答案是:80°.【点睛】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运用,解题关键是利用翻折变换前后对应角不变.18、6【解析】如下图,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6个.点睛:(1)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为半径画A和B,两圆和两坐标轴的交点为所求的P点(与点A、B重合的除外);(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为所求的P点(和(1)中重复的只算一次).三、解答题(共66分)19、(1)65°(2)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EAD=∠BAC=25°,再根据∠AED=90°,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答案;(2)由于DE⊥AB,易得∠AED=90°=∠ACB,而AD平分∠BAC,易知∠DAE=∠DAC,又因为AD=AD,利用AAS可证△AED≌△ACD,那么AE=AC,DE=D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详解】(1)∵AD平分∠BAC,∠BAC=50°,∴∠EAD=∠BAC=25°,∵DE⊥AB,∴∠AED=90°,∴∠ADE=90°-∠EAD=90°-25°=65°;(2)∵DE⊥AB,∴∠AED=90°=∠ACB,又AD平分∠BAC,∴∠DAE=∠DAC,又∵AD=AD,∴△AED≌△ACD,∴AE=AC,DE=DC∴点A在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上,点D在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3)CQ垂直平分DP见解析(2)(3)4【分析】(3)由折叠知CD=CP,∠DCQ=∠PCQ.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设AQ=x,则DQ=QP=3-x.在Rt△P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B的长,进而得到AP的长.在Rt△APQ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DM=QM=MC=PM,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DQ=∠MQD,∠MQP=∠MPQ.再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得到∠DQP=335°,从而得到∠AQP=25°,得到△A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AQ的长.在Rt△PBC中,由勾股定理得到(AB-AQ)2+32=AB2,变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3)CQ垂直平分DP.理由如下: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D=CP,∠DCQ=∠PCQ,∴CQ垂直平分DP.(2)设AQ=x,则DQ=QP=3-x.∵PC=DC=5,BC=3,∴PB==2.∵AB=5,∴AP=5-2=3.在Rt△APQ中,∵,∴,解得:x=,∴AQ=.(3)如图,∵∠QDC=∠QPC=40°,M为斜边QC的中点,∴DM=QM=MC=PM,∴∠MDQ=∠MQD,∠MQP=∠MPQ.∵MD⊥PM,∴∠DMP=40°,∴∠DQP=∠DQM+∠PQM=(360°-40°)÷2=335°,∴∠AQP=380°-335°=25°.∵∠A=40°,∴∠APQ=∠AQP=25°,∴△APQ时等腰直角三角形,∴AP=AQ,DQ=PQ=AQ.∵AQ+QD=AD=BC=3,∴(+3)AQ=3,解得:AQ=3(-3)=.在Rt△PBC中,∵PB2+BC2=PC2,∴(AB-AQ)2+32=AB2,∴AB•AQ=(AQ2+4),∴AQ(AB+BC)=AQ•AB+AQ•BC=(AQ2+4)+3AQ=(AQ+3)2==4.【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QP=25°是解答此题第(3)问的关键.21、(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方法一,在上截取,使得,连接,用SAS定理证明,然后得到,,从而得到,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求证,使问题得解;方法二,延长到点,使得,连接,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ABC=2∠E,从而得到∠E=∠C,利用AAS定理证明△AED≌△ACD,从而求解;(2)在上截取,使得,连接,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从而得到,利用SAS定理证明,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解:(1)方法一:如图2,在上截取,使得,连接,∵平分,∴又∵,∴∴,∵∴∴∴∴方法二:如图3,延长到点,使得,连接,∵平分,∴∵∴∠ABC=2∠E又∵∴∠E=∠C∵AD=AD∴△AED≌△ACD∴AC=AE=AB+BE=AB+BD(2)在上截取,使得,连接∵∴∴∵∴∴∵∴∴∴∴,∵∴∴∴∴.【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2、(1),;(2),【分析】(1)先运用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展开,化简后再代入数据求值;(2)先将括号内通分计算,再将除法变乘法,约分化简后代入数据求值.【详解】(1)原式===当时,原式=(2)原式====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整式乘法公式,以及分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的关键.23、(1)BP=3cm,CQ=3cm;(2)全等,理由详见解析;(3);(4)经过s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分析】(1)速度和时间相乘可得BP、CQ的长;(2)利用SAS可证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全等,则可得出BP=PC,CQ=BD,从而求出t的值;(4)第一次相遇,即点Q第一次追上点P,即点Q的运动的路程比点P运动的路程多10+10=20cm的长度.【详解】解:(1)BP=3×1=3㎝,CQ=3×1=3㎝(2)∵t=1s,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BP=CQ=3×1=3cm,∵AB=10cm,点D为AB的中点,∴BD=5cm.又∵PC=BC﹣BP,BC=8cm,∴PC=8﹣3=5cm,∴PC=BD又∵AB=AC,∴∠B=∠C,在△BPD和△CQP中,∴△BPD≌△CQP(SAS)(3)∵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与CQ不是对应边,即BP≠CQ∴若△BPD≌△CPQ,且∠B=∠C,则BP=PC=4cm,CQ=BD=5cm,∴点P,点Q运动的时间t=s,∴cm/s;(4)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x=3x+2×10,解得∴经过s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解题关键还是全等的证明和利用,将动点问题视为定点问题来分析可简化思考过程.24、证明见解析.【分析】如图,在△ABC中,AB是最长边,CD是边AB的中线,可得,再根据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最长边的一半可得,根据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证.【详解】证明:如图,在△ABC中,AB是最长边,CD是边AB的中线∵CD是边AB的中线∴∵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最长边的一半∴∴∵∴∴△ABC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最长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证明问题,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解:(1)①DE∥AC.②.(1)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3)3或2.【详解】(1)①由旋转可知:AC=DC,∵∠C=90°,∠B=∠DCE=30°,∴∠DAC=∠CDE=20°.∴△ADC是等边三角形.∴∠DCA=20°.∴∠DCA=∠CDE=20°.∴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