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一」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

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

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韩,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

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

“日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一)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广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全班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

2.“飞花”是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落花随风飞

舞,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①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

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②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

③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

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3.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板书:蜡烛轻烟)

四、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1.补充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

含义。

2.寒食节民间禁火,而汉宫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什么?

(皇帝特许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讽喻皇宫的

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提问:这是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

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

汉末年。迢迢,遥远。)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

迢迢(tidotido)皎皎(ji首ojiao)擢(zhu6)素手札札(zhdzha)机杼(jl

zhu)脉脉(mbmo)

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

对。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几许: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

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不

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勤劳、孤独、哀

怨、痛苦)

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一轮玉盘似的月亮

高悬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

诵读关于月亮的古诗)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十五夜望月》。

二、释题意,明作者。

1.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许州(治今河南许昌)人,唐进士,曾任昭应丞、渭南尉。一生困

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

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

用七言歌行体。

三、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

2.重点指导书写“栖、鸦”两个生字,注意“栖”字右面是“西”,不要加横。

“鸦”是左右结构,注意书写时笔画的穿插避让。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栖:歇,休息。

冷露:清冷的露珠。

湿:打湿。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思乡怀亲的思绪。

②连词成句,感悟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

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

五、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写了哪些传统习俗?(八月十五望月)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

2.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八月十五游子的思乡

之情。)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课下搜集描写中秋节习俗的古诗或思乡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布置了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古诗的学习起

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经过充分地朗读,能体会诗文的意思,理解诗人的

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二」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总第3-4课时(2、古诗两首)教案

2、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

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

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

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

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2、自由读《咏柳》,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3、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

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

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巩固延伸

1、背诵古诗。

2、书写生字〃咏、碧、妆、裁、剪"。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

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3)观察重点笔画,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4)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预习探究

1、解题:

(1)春日,即在春天里。

(2)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自由读《春日》,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3、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三、品读体验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

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

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

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

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

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巩固延伸

1、试着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滨、紫

(2)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滨"字第七笔是撇;

"紫"字的下面"系"不要丢一点,也不要多一撇。

(4)书写练习。

3、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4、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三」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学到了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

呢?(生答)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一一天真无邪的童年时

光。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种和平宁静生活的背后,有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

战。(我们把表现这些内容的诗,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

《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2)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三首古诗,再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较,你

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语言比较严肃,注重环境描写。)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从军行》,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吧!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王昌龄。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从军行”,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3)(齐读古诗第一、二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第一、二句,集中写

了边塞之景,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这

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奇丽壮阔,苍凉雄浑)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讨论探究:抓住重点词“暗”“孤”)这两句诗突出了什么呢?(环境恶劣;战争

惨烈;戍边将士的孤立无援)现在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两句的主要情感,谁能说说这两

句诗的意思?(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

望见玉门关。)

(4)如果你是戍边将士,此刻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快点回家)那

么,诗中的'将士又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齐读第三、四句)第三句主

要写了什么?(战士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然而,即使战争如此惨烈,他们

还是在心中暗暗发誓一一(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家乡。突出了戍

边将士为了保家卫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大敌当前时决心奋战到底的豪情壮志。

四、小结。

诗人在描写战争时,先描绘边塞风光以渲染战争气氛,再集中概括戍边战士长期

战斗的艰苦生活及誓死破敌的豪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

气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军行》,在那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中,感受到了戍边

将士誓死破敌的决心和爱国热情。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背诵这首诗,体会将士们的英

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诗一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

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出示资料)了解诗人陆游。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3.这首诗的诗题很长,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时间:秋夜将晓。地点:篱门

外。事情:迎凉有感-----阵凉风吹来,心中产生一阵伤感。)所以简单来说,题目交

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漫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直上云

天。)从句式上看,你发现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句式一致。)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

偶)。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这两句诗写了奇伟壮丽的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然而,如此大好河

山,却沦于敌手,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

注释,说说你的理解。(宋朝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

南方,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如此一年又一年。)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民的伤心欲绝?(泪尽)大好河山,沃土千里,人民渴望(和

平安定的生活)。然而,他们的愿望却一次次落空,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4.自由读诗,体会其中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一首写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另一首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

看这首诗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吧。(板书课题)

2.(出示资料)了解诗人杜甫。

3.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

反叛,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流落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

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消息,想到终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乡,不禁满怀欣喜。于是,

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4.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⑴感悟“悲喜交集”。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被迫流落他乡,艰苦备尝。而这时突然传来捷报,诗人

回想自己漂泊辛苦和黎民疾苦,不禁”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逼

真表现。让我们试着体会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2)探寻“喜欲狂”。

师: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生1: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师:杜甫是一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读书人,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

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啊。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喜

欲狂”。

生2:从“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师: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又要开怀畅饮,

真是“喜欲狂”呀!

师:诗人是为何事、何人而“喜”呢?

生1: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2: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师:他为战乱平息、国家安定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

业而喜。在这“喜”中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看到了古代边关的烽烟四起,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

的情怀,体会到了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教学反思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

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

思结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诗词都描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表

现了是人对山水的热爱,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独坐敬亭山》描写孤独的李白

在敬亭山下的感受;《望洞庭》中诗人刘禹锡描述了美丽的洞庭湖的景色;《忆江

南》的作者白居易描写了江南的美好风光。

教学目标:

1、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

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

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

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

写照。

第一课时

课前互动: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李白图片)认识李白简介。讨论汇

报自己对李白了解多少。

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让我们一起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

幻灯片展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小

结从三首诗中感受到:思念家乡的李白,热爱山水的李白,对朋友有情有义的李

白。

再次仔细朗读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准备好了,就开始上课。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老师看见了大家十分自信的笑容,相信这节课我们能够一起快乐的学习。

让我们用最自信的语气读今天的课题,1、《古诗词三首》。

2、认真预习才能更好更快的学习课文。在课前预习中,你一一(幻灯片出示

检查预习1、你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了吗?)有谁不怕老师的检查。请同学们推

荐三位读书好的同学分别读三首诗词。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给他们挑点毛病。

3、学生评价。

4、课件出示检查预习2、你通过注释理解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5、你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质疑)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

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

读。

3、强调“敬亭山”一一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两不厌”一一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两不

厌”又怎样解释?

强调“孤云”一一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

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出示:“尽”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完了,没有了;用了很大的力

气。“高飞尽”里面你怎样理解“尽”字的意思?“高飞尽”又怎样解释?“众鸟

高飞尽”呢?

5、课后的五个生字朋友想要考考大家。分析“潭、谙、螺”都是左右结构,

“庭、亭”是同音字,虽然字音相同,一个是山,一个是水。重点指导书写“庭、

亭”。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1、大诗人李白喜欢旅游,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如果真的能够穿越时光,李

白坐上时光隧道来到我们山东泰安,你最想推荐他去哪里?(泰山)为什么?

2、让我们也坐上时光隧道穿越到唐朝,跟着李白去旅游。唐朝的江南也有一

座山如同北方的泰山一样出名。(板书:敬亭山)太多的诗人都到过敬亭山,写出

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所以,敬亭山又叫“诗山”。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

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

从哪句诗里知道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独。

5独坐敬亭山的意思是()学生填空,理解题目的意思。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知道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

闫乐。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

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

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

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

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一一相看两不

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

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

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一一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

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李

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

义。出示诗句含义。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

3、搜集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五」

教材解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

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

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

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

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

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

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

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

“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

“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

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

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

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

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

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

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

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

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对将

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

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

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

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

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

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一一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一一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

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

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一一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

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

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

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

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鹿野》《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

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