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D/0A/wKhkGWbwtBWAHg_lAAGuG_JpzQ4815.jpg)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D/0A/wKhkGWbwtBWAHg_lAAGuG_JpzQ48152.jpg)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D/0A/wKhkGWbwtBWAHg_lAAGuG_JpzQ48153.jpg)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D/0A/wKhkGWbwtBWAHg_lAAGuG_JpzQ48154.jpg)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D/0A/wKhkGWbwtBWAHg_lAAGuG_JpzQ481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重构单元思维导图,阐述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2.借助271BAY资源,说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解读课本目录设计的依据。3.通过单元过关,纠错反思,总结出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三条改进措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重构单元思维导图,立足单元大概念解读教材设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①1919—1924:党的创建时期②1924—1927: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③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④1931—1945: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⑤1945—1949: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8401949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阶级矛盾。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时间中心主力内容结果6月3日后上海工人阶级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时间
中心先锋
口号要求5月4日-6月3日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三个卖国贼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一、1919—1924:党的创建时期比较旧民主、新民主名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群众发动程度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广泛发动群众群众发动不充分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国内背景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发展国际背景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2)新的革命目标: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3)新型政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4)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斗争(如建立统一战线)一、1919—1924:党的创建时期条件:①“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②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③中共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阵线的主张。中共三大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④孙中山态度转变,同意国共合作。⑤共产国际的指导高潮事件:北伐战争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划分国民党“右派”和“左派”的标志是以“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作为分水岭”)主观:年幼的中共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最主要的是中共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
教训:A.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必要性可能性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要求共产党员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材料四
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为什么说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革命失败了?二、1924—1927:国民大革命时期含义: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不同:俄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即“城市中心论”。原因: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农村中,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弱我强。)根本原因:中国特殊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本国国情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经验。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的革命理论和道路完全借鉴了十月革命的理论和模式,但是完全照搬俄国的道路并不适应中国的国情,这一时期毛泽东走向历史的中央,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中国革命看见了新的曙光。——摘编自人民网理论专栏《为实现梦想进行的理论和道路探索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它与俄国的道路有何不同?为什么毛泽东开辟的这条道路使中国革命看见了曙光?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思考各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的原因?地理特点:多位于省交界处,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原因:①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也有利于发动贫苦农民进行土地革命;②国民革命影响,有一定群众基础;③远离国民党控制的中心地带,有利于政权的建立和稳固。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蒋介石的反应如何?大围剿知识拓展
遵义会议内容意义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能够和平解决原因:(写在课本P137思考点?)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之所向和历史大势。②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的策略,努力联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③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强烈爱国情怀。④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企图夺权,扩大内战,英美等大国为维护在华权益极力谋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日本:企图扩大中国的内战,以扩大侵略中国。声言“南京国民政府决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不能坐视不理”,并且暗中支持何应钦向西安进兵。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在华势力,主张只要蒋介石继续统治,不妨和共产党进行某种形式的联合。南京国民政府: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的支持下,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英美派竭力主张和平解决,派人到西安谈判。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为当时日本正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只有停止内战,团结一致,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能战胜强大凶恶的敌人。假如西安事变得不到和平解决,国民党亲日派则会乘机挑起战争,日本也会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把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中国人民将会过上暗无天日的亡国奴生活。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得到和平解决?5.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1)政治上:
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
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2)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根据地百姓参加投票根据地拥护减租减息(3)军事上:
进行反“扫荡”,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4)思想上:
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纠正了“左”倾错误,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名词解释:三三制三三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在政权机构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对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敌后战场的抗战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美罗斯福《炉边谈话》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作战时间中国4.5亿中国战区600余万平方千米中国抗击日军240万人1941年秋,日、德、意三国法西斯军队共1110万人战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总人口约20亿课本P146思考点(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2)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主要兵力,对侵略者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3)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资源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4)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原因
(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华侨在内的全民族抗战。(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国际因素: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形成,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3.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以及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意义。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工作重心经历了哪两次转移?
(1)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文家市决策为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2)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情况下,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到生产上来。注: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知识拓展(一)
土地政策
原因
作用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莫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衣民生产和目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共同抗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知识拓展(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①1924—1927年,广大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为推翻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一切革命力量,与资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月子中心产后恢复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广电手机产品白皮书2025年版
- 2025年度储能设备箱涵项目施工临时照明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发酵类制品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钻采装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合作协议书
- 如何将个人成长纳入月度工作计划
- 学生发展报告与个案分析计划
- 如何开展班级传统文化教育计划
- 幼儿阅读推广计划
- JJF 1905-2021磁通计校准规范
- GB/T 11982.1-2005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第1部分:带基材的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 GB 5009.7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 GB 4094-2016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 燃气锅炉安装施工方案5
- 2023年湖北成人学位英语考试真题
- 睡眠中心课件
- 小儿急性喉炎-课件
- 医院难免压疮申报表
- 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培训PPT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