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B.汉武帝时期,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实现了对西域的统治。C.隋朝时期,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D.唐朝时期,武则天当政,开创了“贞观之治”。2、下列关于近现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B.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C.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3、以下哪位古代中国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兵圣”?A.孙武B.岳飞C.李靖D.王守仁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明朝灭亡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胜利5、题干: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古代中国四大发明?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6、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史学家称为“十国时期”?A、五代十国B、南宋C、北宋D、唐朝7、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A、张衡发明了地动仪,用于预测地震B、王安石变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唐代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D、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佛祖”8、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D、推翻了满清政权,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外患9、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通过和平手段统一了六国C.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行动得到了六国人民的普遍支持D.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行动遭到了六国人民的普遍反对11、题干: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C.统一文字,使汉字成为全国通用的文字D.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13、以下哪一项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D.皖南事变15、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化之父”?A.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B.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C.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D.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奕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背景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君民关系,他大量任用贤才,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重用魏征等人;同时,他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唐太宗的比喻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2)(6分)结合材料分析,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统治?(3)(5分)简述唐太宗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第二题题目背景与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强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到:“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简述其主要措施。(6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主要领导人有哪些?(4分)(3)分析上述两个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5分)请作答:题目答案与解析第二题第三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在变法过程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危亡,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而失败。【材料二】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方面,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经济方面,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方面,我国成功地开展了“双百”方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一、请结合材料,分析变法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第四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汉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有所发展,如实行刺史制度来监察地方等。材料二:明清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更为严密的地方管理制度。明代通过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以及推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等方式加强了皇权;清代则设立了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问题:1.说明秦汉时期与明清时期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主要措施有何不同?2.分析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B.汉武帝时期,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实现了对西域的统治。C.隋朝时期,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D.唐朝时期,武则天当政,开创了“贞观之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A选项描述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符合题意;B选项描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实,符合题意;C选项描述的是隋朝时期的史实,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政治局面,而非武则天当政时期,故D选项不正确。因此,答案为D。2、下列关于近现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B.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C.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A选项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事件,但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的时间是在1912年,而非辛亥革命成功后立即建立,故A选项不正确;B选项描述的是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事件,符合题意;C选项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符合题意;D选项描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协议,但《双十协定》是在1945年8月签署的,而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9月,故D选项不正确。因此,答案为C。3、以下哪位古代中国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兵圣”?A.孙武B.岳飞C.李靖D.王守仁答案:A解析: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兵法家,著有《孙子兵法》,被后人尊称为“兵圣”。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李靖是唐朝初期的军事家;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明朝灭亡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胜利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奠定了基础。明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不是结束的标志;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一部分,旨在统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胜利,但并未结束封建社会。5、题干: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古代中国四大发明?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答案:B解析: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火药虽然起源于中国古代,但其主要用于军事,并非四大发明之一。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6、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史学家称为“十国时期”?A、五代十国B、南宋C、北宋D、唐朝答案:A解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大约从907年唐朝灭亡开始,到960年宋朝建立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割据政权,其中十个较小的政权被称为“十国”。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7、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A、张衡发明了地动仪,用于预测地震B、王安石变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唐代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D、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佛祖”答案:A解析: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能够预测地震。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改革政治和经济制度,而不是增加财政收入。唐代的《九章算术》是数学著作,但并非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描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展示国威,并非寻找“佛祖”。8、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D、推翻了满清政权,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外患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确实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翻了满清政权,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外患。但辛亥革命并不是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这一标志应该是洋务运动。9、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通过和平手段统一了六国C.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行动得到了六国人民的普遍支持D.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行动遭到了六国人民的普遍反对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主要通过战争手段实现。他利用秦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先后击败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B、C、D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10、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汉谟拉比法典》包含了许多关于商业、家庭和个人行为的法律规定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答案:C解析:《汉谟拉比法典》确实包含了关于商业、家庭和个人行为的法律规定,这是其内容的一部分。A、B、D选项都是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正确描述。《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这也是古巴比伦社会的一个特点。因此,C选项描述不正确。11、题干: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C.统一文字,使汉字成为全国通用的文字D.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答案:D解析:D选项中提到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实际上是在描述汉朝时期的影响,而非秦朝。秦朝虽然统一了六国,但关于民族融合的描述更多体现在汉武帝时期,因此D选项不正确。12、题干:以下关于《三国演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纪实文学作品B.《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完全符合历史史实C.《三国演义》通过艺术加工,突出了人物性格和战争场面D.《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答案:C解析:《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艺术加工,突出了人物性格和战争场面,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因此,C选项正确。《三国演义》虽然以历史为背景,但其中许多情节都有所虚构和夸张,所以A和B选项不正确。D选项虽然提到了作者,但并没有涉及作品的正确性。13、以下哪一项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D.皖南事变【答案】B【解析】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14、下列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他选项虽然也是不平等条约,但是时间晚于《南京条约》。15、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化之父”?A.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B.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C.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D.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奕訢答案:D解析:奕訢是晚清时期的重臣,他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化之父”。其他选项中的人物虽然也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并非这一称号的持有者。A项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但并非“中国近代化之父”;B项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C项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们都对中国近代史有重要贡献,但与题干中的称号不符。16、题干: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虽然对清朝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项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改革尝试,虽然试图挽救民族危亡,但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D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但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比鸦片战争晚,不能作为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背景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君民关系,他大量任用贤才,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重用魏征等人;同时,他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唐太宗的比喻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2)(6分)结合材料分析,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统治?(3)(5分)简述唐太宗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答案与解析:(1)唐太宗的比喻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尤其是荀子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了君主应当以德治国,重视民生,关注百姓疾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构建。(2)唐太宗巩固统治的措施包括:大量任用贤才,体现了他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使用;虚心听取谏议,这表明他愿意接受不同意见,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减轻人民负担,通过减轻赋税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3)唐太宗时期,唐朝社会繁荣稳定,被称为贞观之治。这一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实力增强。唐太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确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强化了唐朝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唐朝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题题目背景与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强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到:“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简述其主要措施。(6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主要领导人有哪些?(4分)(3)分析上述两个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5分)请作答:题目答案与解析第二题答案:(1)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入西方先进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来增强清朝军队的实力,以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现代海军、创办军事工业、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科技等。(2)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该事件的主要领导人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3)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均是中国试图通过学习西方以求自我变革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前者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后者则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的步伐。尽管最终这两个事件都未能挽救清朝的覆灭,但它们为后来的革命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晚清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分析能力。自强运动作为清朝末期的一次自救尝试,其核心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增强自身的实力;而戊戌变法则更进一步地触及到了制度层面的改革。两者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如何逐步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在变法过程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危亡,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而失败。【材料二】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方面,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经济方面,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方面,我国成功地开展了“双百”方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一、请结合材料,分析变法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答案:1.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2.维新派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缺乏强有力的支持。3.维新派变法措施不彻底,未能触动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4.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变法。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变法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材料一、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原因:1.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变法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维新派成员多来自上层社会,其影响力有限,难以调动广大民众的力量。2.维新派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缺乏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