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_第1页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_第2页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_第3页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_第4页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1.1施工方法与流程步骤本工程主要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要施工流程步骤为:(1)、平整场地、管线改移与交通疏解;(2)、土方开挖至相应标高,同时进行边坡支护;(3)、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施工;(4)、土方开挖,桩头凿除及冠梁、钢筋砼支撑施工;(5)、分层开挖土方并分层进行边坡喷护、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分层架设支撑,直至基坑底设计标高;(6)、基坑边坡过程检测;(7)、底板垫层、底板防水层及浇筑防水保护(8)、待底板、侧墙达到设计强度80%后,拆除支撑(换撑段须在拆撑前加设换撑);1.2基坑支护结构型式本段基坑场地现状主要为拆迁后的场地,总体来说基坑周边环境简单,除高架道路之外其他并无重要建筑物。(1)K1十938.94-K2十386.88、开挖深度小于15米的各匝道出入口:采用多级放坡开挖方式:开挖深度小于5米,采用一级放坡,1:1放坡开挖;开挖深度大于5米,小于10米,采用二级放坡,单坡坡度不大于1:1,总坡坡度不大于1:1.3,两级边坡之间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不小于1.0米;开挖深度大于10米,采用多级放坡,单坡坡度不大于1:1.1,总坡坡度不大于1:1.5,各级边坡之间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不小于1.0米。坡顶及平台处均设置截水沟和硬化地坪,坡面采用8cm厚C20喷射硷面层,内配直径6.5C200mm钢筋网,边坡表层稳定采用锚筋支护。(2)KO十980-K1+938.94,K2+386.88-K3+344.83区段:开挖深度大于15米,支护形式:钻孔灌注桩挡土墙+多道内支撑。混凝土支撑采用800X800硷支撑,联系杆采用600X800硷连杆;钢支撑采用}609X16钢管支撑,局部采用双管对撑,联系杆采用H400X400X13X24型钢。立柱桩采用钻孔灌注桩,立柱为钢格构柱,立柱穿越底板和顶板处加焊止水片。1.3钻孔灌注桩(包括立柱桩)施工(1)所有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水下C30,施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设计等级提高一级。(2)灌注桩采用导管式水下浇注混凝土,须连续浇灌;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不超过8小时;充盈系数大于1.05。桩顶泛浆高度应确保有效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3)钻孔灌注桩桩位允许偏差士100mm,桩径允许偏差士50mm,桩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0。(4)成孔完毕至灌注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大于24小时。(5)相邻成孔施工最少间隔时间不小于36小时。(6)清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清孔后的沉渣厚度不得大于100mm。清孔后30分钟内灌注混凝土。(7)钢筋笼制作:螺旋箍筋和加强箍筋与主筋之间必须点焊,点焊率50%以上;主筋长度允许偏差士10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士lOmm;主筋间距允许偏差士lO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士20mm。(8)钢筋笼安装: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士100mm。安装符合要求后,将钢筋笼吊筋进行固定,以使钢筋笼定位,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拱。(9)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试验和桩身质量检测应按有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执行,混凝土试块未达到设计规定强度时,应取芯进行强度试验。1.4冠梁与支撑施工(1)桩顶冠梁兼作支撑围擦,浇筑过程应尽可能减少施工缝的数量;必须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支撑点的(1/31/4)跨度处。(2)冠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安装钢管支撑。(3)支撑的规格及支撑的安装顺序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4)当基坑开挖至支撑设计标高以下0.5m时安装钢支撑。钢支撑安装必须确保支撑端头与围C7T均匀接触,并设防止钢支撑端部移动脱落的构造措施,支撑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钢支撑轴线竖向偏差:士30mm;支撑轴线水平向偏差:士30mm;支撑两端的标高差和水平面偏差:不大于20mm和支撑长度1/600;支撑的挠曲度:不大于1/1000;(5)支撑就位后应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确认合格后应及时准确地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围护桩体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亦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6)钢支撑预应力宜在支撑两端设置千斤顶同步分级施加,设计预加轴力:第二道300kN,第三道500kN,第四道800kN。待预加力稳定后锁定。(7)在底板、顶板的施工过程中,换撑、拆撑步序应满足设计规定要求。(8)施工中应注意对临时支撑系统的保护。1.5支撑立柱施工与割除(1)支撑立柱中心偏位不得超过2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0(2)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定位板等)保证立柱翼缘与支撑轴线平行,以方便立柱与支撑之间的连接托架施工。(3)除特别说明外,立柱构件焊缝高度均为8mm且满焊。(4)底板、顶板浇筑前,支撑立柱应在底板、顶板1/2厚度处焊接止水钢板。(5)在第一道支撑拆除后,即可割除立柱。1.6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应待整个基坑围护封闭、围护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2)土方开挖应按设计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得随意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分层分块进行。(3)挖土临时边坡不得大于1:2。当挖深超过5米时,应结合挖土的分层分级留坡,坡间留置3米宽平台。(4)机械挖土不得一挖到底,坑底留200^-300mm厚基土用人工铲除修平。(5)挖土机不得直接碾压支撑,如需在支撑上运行,需覆土高于支撑顶面300mm且铺设走道板。严禁挖土机械在底部掏空的支撑构件上行走和操作。(6)分块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对坑壁挂网喷射混凝土,对桩间土进行防护。(7)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围护设计原则编制土方开挖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取得围护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1.7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注浆用P042.5水泥浆,应进行二次劈裂注浆,一次注浆水灰比0.5-0.6,压力0.3-0.5Mpa,二次注浆水灰比0.45一0.5,压力1.5-3Mpa,两次注浆总量不小于65kg/m。(2)钢腰梁与钻孔灌注桩之间的空隙,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30的细石混凝土填嵌。(3)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采用应力与应变“双控”施工。(4)预应力锚索在基坑使用期间应进行长期监测,监测数量不小于总锚索数量的10%,预应力变化值不能大于锚索拉力设计值的5%,否则应进行重复张拉或者补偿张拉。(5)锚索施工应进行锚索的抗拔试验,并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1.8传力带与回填砂(1)传力带采用C30素混凝土,作为围护结构与管廊底板或中板等之间的水平传力构件,当拆除上道支撑时需要对支撑下方的水平结构板提供与围护结构的连接,以使水平力得到有效传递,具体设置位置可参考围护结构横断面图纸。(2)环廊顶板以下结构物之间或结构与围护桩之间的空隙采用中粗砂回填,具体设置位置可参考围护结构横断面图纸。1.9基坑降排水本工程场地稳定地下水位埋深在26.3-36.4m之间,位于本工程基坑开挖坑底,但考虑到丰水期地下水上升,仍采用管井降水方式。工程场地周边地表水丰富,浅层为渗透系数较大的粉土,基坑开挖期间,降雨等地表水会对基坑侧壁和坑底土层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地质初勘报告对水文条件的描述及当地基坑工程施工经验,本基坑施工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基坑排水。1)在基坑放坡坡顶和平台处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并设置水泵,保证周边明水及时排出;2)围护钻孔桩间喷硷面层并设置泄水管,用于排基坑侧壁外侧蓄积雨污水;3)边坡坡面设置直径100mm泄水孔排水。1.10施工监控量测要求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商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基坑施工监控量测工作,监测单位应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和设计要求编制基坑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安全、指导施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1.10.1监测内容(1)周围地面、道路、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2)桩顶冠梁的水平位移和沉降;(3)挡墙的水平变位和测斜;(4)支撑轴力;(5)围护结构周边水位;(6)立柱桩的垂直位移;(7)周边建筑、地表裂缝以及周边管线的变形;(8)坑底隆起。1.10.2监测要求(1)监控量测工作应从围护桩施工前开始,持续到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为止。(2)施工监测要保持连续性,在基坑开挖阶段所有测点每天至少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可三天一次,特殊施工阶段需加强监测密度,监测密度视具体情况另定。(3)监测数据需按时整理分析,并及时反馈提供给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1.10.3监测报警值(1)冠梁的沉降与位移:20mm,3mm/d(连续2天);(2)挡墙最大水平侧移:20mm,3mm/d(连续2天);(3)坑外地表沉降:20mm,3mm(连续2天);(4)令区房的位移和沉降:lOmm,2mm/d(连续2天),倾斜1<}0;(5)临近地下管线水平位移和沉降:刚性压力管线:lOmm,2mm/d(连续2天);刚性非压力管线:lOmm,3mm/d(连续2天);柔性管线:15mm,3mm/d(连续2天);各主管部门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6)支撑轴力:设计计算值的80%;(7)地下水位变化:1000mm,500mm/do1.11应急预案(1)针对本基坑围护桩施工、开挖、支撑架设和拆除等工序,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机械、人员队伍、材料物资等方面的安排与储备,保证万一出险时应急预案能及时顺利启动。(2)施工现场应准备钻机、压密注浆等设备,并落实好具体操作人员,一旦发现基坑有渗漏水现象,应及时封堵。(3)施工现场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水泥、型钢等抢险物资,若基坑变形过大,应及时采取临时支撑措施,视具体情况,必要时可在保护对象和围护桩之间进行分层、双液速凝、填充压浆。若位移过大有可能引起围护结构部分失效,则应立即回填。(4)正式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的电缆、电线和各种管道进行详细调查,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