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黑液处置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_第1页
浓黑液处置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_第2页
浓黑液处置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_第3页
浓黑液处置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_第4页
浓黑液处置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浓黑液处置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1.1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间,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扬尘会对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扬尘的产生及影响程度与风力大小和气候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首先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风季破土开工。施工临时道路应铺设沙砾或粘土面层,经常洒水,减小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施工弃土、施工废物的堆放也是造成扬尘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其堆放场地选择不当或堆放方式不合理,不但会影响景观,还会造成二次扬尘污染。在施工时尽可能做到土方平衡,以减少取土的开挖和弃土的堆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控制扬尘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在施工期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域的管理,可在施工厂区设置围栏。当风速2.5m/s,有围栏可使施工扬尘影响距离缩短40%,相对无围栏时有明显改善。(2)建筑材料堆场以及混凝土拌合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路面和散料堆场采用水喷淋防尘,或用篷布遮盖料堆。干旱多风季节可增加洒水次数,以保持下垫面和空气湿润,减少起尘量。(3)加强运输管理,如运输车辆应加盖篷布,不能超载过量;坚持文明装卸,避免使用散装水泥,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4)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在多风季节施工。(5)对可能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加盖篷布或避免露天堆放;(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1.1.2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的噪声影响是短期的,项目建成后,施工期噪声的影响也就此结束。但是由于施工机械均为强噪声源,施工期间噪声影响范围较大,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严格管理。(1)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的噪声限值;(2)在工地布置时应考虑将搅拌机等高噪声设备安置在离敏感点相对较远的一侧,并设立简单屏蔽以减少噪声源的影响范围。运输车辆的进出应确定固定运输路线,保持行驶道路平坦,减少车辆的颠簸噪声和产生振动。1.1.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置及管理措施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事故应急池挖掘土石方及其他基础工程产生的工程渣土,主体工程施工和装饰工程施工产生的废物料等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当地有关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的规定,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在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过程中,采取如下管理措施:(1)事故应急池废弃土石方全部用于厂区东南侧预留空地进行土地平整,其他渣土尽量在场内周转,就地用于绿化、道路生态景观建设等,必须外运的弃土以及建筑垃圾应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生活垃圾应及时交由环卫部门清运统一处置。(2)在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拆除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并负责将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理干净,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建设单位应负责督促施工单位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清理工作。1.1.4施工期污水排放及控制措施施工期废水不应任意排放。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施工现场必须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按性质分类收集,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厂区废水处理厂与浆粕中段废水一并处理。1.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1.2.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为喷雾干燥车间排气筒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粉尘、SO2、NOx。其中,热风炉燃烧天然气产生的尾气中烟尘、SO2、NOx排放量较少,能够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要求;喷雾干燥塔干燥后的碱木素约30%进入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约为95%),分离后的尾气进入水膜喷淋除尘器(除尘效率约96%),净化后的尾气采用引风机抽至19m高排气筒排放,风量约为65000m3/h,粉尘产生浓度为22500mg/m3,产生速率约为1462.5kg/h,产生量约为11583t/a;排放浓度为45mg/m3,排放速率为2.925kg/h,排放量约为23.166t/a。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排放浓度≤120mg/m3,19m高排气筒排放速率≤5.42kg/h)。1.2.2水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1.2.1.1水膜除尘废水本项目水膜除尘产生的废水通过管线输送至厂区蒸发工段与稀黑液一同处理,不外排。1.2.1.2事故废水排放为避免事故状况下废水及消防水的外排对外环境的影响,如干燥装置、管线泄漏及碱木素产品仓库等其他事故状态下,可将厂区稀黑液、浓黑液导流至厂区新建3.6万m3事故应急池暂存。厂区目前稀黑液蒸发系统处理规模为1500m3/d,本项目浓黑液干燥设计规模为150m3/d,按事故状态维修期20天计,本项目设计新建3.6万m3事故应急池完全可满足稀黑液和浓黑液暂存规模要求。若发生碱木素产品无利用途径的情况,应及时解决浓黑液的处理去向,项目可按(巴环评价函[2015]507号)要求将产生的浓黑液用罐车运至电厂进行应急焚烧处理,严禁外排。在此期间,若因电厂焚烧效率低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浓黑液,应按事故状态进行对待,厂区应进行减产或停产整顿,避免浓黑液再次厂区堆积,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隐患。1.2.1.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喷雾干燥车间,管线、碱木素产品仓库及新建的事故应急池等易发生地下水污染区块必须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并且在车间及库房周围需设置拦截沟,防止废水渗透进入地下水或通过车间排入到雨水管网。工程防渗防腐设计,具体可参照如下要求执行。(1)防渗原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的要求,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①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废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和架空敷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②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场内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送至废水处理厂处理。末端控制采取分区防渗,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防渗措施有区别的防渗原则。③污染监控体系实施覆盖项目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④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2)防渗方案设计根据项目区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污染物的性质和各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将项目区划分为非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重点污染防治区。根据本项目特点,防渗区域划分及防渗要求见表1.2-1。表1.2-1防渗区域划分及防渗要求防渗分区本项目防渗区域防渗技术要求重点防渗区事故应急池、管线、碱木素仓库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一般防渗区干燥车间等效粘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简单防渗区绿化区、管理区一般地面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