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用玻璃罩罩住两根长短不一并点燃的蜡烛,关于哪支蜡烛先熄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同时熄灭B.一定是长的先熄灭

C.一定是短的先熄灭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2016年10月19日,“神舟H^一号”一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

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飞船内的航天员看到空间站纹丝不动,而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地球C.飞船D.空间站

3.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雨滴打在荷叶上会听到啪啪声B.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C.在岸上能听到江水拍岸声D.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较高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5.小丽同学在公园里游玩,看到园艺师傅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师傅们把细水管插

入树下的土壤里,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

A.减少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减弱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6.“影子”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如:做光学游戏中的“手影”,在月下走路时路面上留下的人影等.关于影子成因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手、人等障碍物会发出黑色的光

7.两个光学元件对平行光线都能起到会聚作用的是①凸透镜②凹透镜③凸面镜④凹面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如图)可以快速登录网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是光源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9.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冰或水水银酒精乙醛

熔点/℃0-39-117-114

沸点/℃1003577835

A.当温度为一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醛都处于液体

C.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D.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

10.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枚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11.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所示下列哪个光路图大致能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2.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2s内,小车作加速直线运动B.2s-5s内,小车在做2m/s的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D.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3m/s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除23题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13.人的步行速度大约为1.4(填上合适的单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1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体温计能准确测量的最高温度

为℃.

15.大年三十晚上,许多人家都会燃放一些鞭炮以增强喜庆气氛.小红同学喜欢看这种热闹的场面,但又怕声

音太响,所以她常常用双手捂住双耳,这是在一处减弱噪声;在城市街道上行驶的车辆禁鸣喇叭,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城市高架道路的两侧设有3-4m高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墙,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16.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能观察到彩色的光带,则B

处应是光;若将温度计放至归B范围A处的外侧,会发现温度在____(选填“不

变7“升高”/“降低”).

17.烛蜡在熔化过程中,将不断地热量(选填“吸收”/“放出”同时温度(选填“不变”/“变化”),象烛蜡

这样的固体叫做.

18.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外面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玻璃窗上常常会看到漂亮

的冰花,这是现象(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1)物理课上,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将小华同学做的实验记录数据投射到屏幕上,教室里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这

些数据,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选填“漫7“镜面”)反射的缘故;

(2)小华同学在家里做实验时需要用到红光,她只需在手电筒前贴上一张—色玻璃纸即可;

(3)在家里看电视时,需用遥控器来调频道,遥控器发出的光是—(选填“红外线”/“激光”).

20.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小明同学周末在家里

做作业,抬头从面前平面镜中看到挂在后面墙上的钟如图所示,实际时刻应是.

(第20题曲)

21.某人的眼睛存在视力缺陷,它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面的B点该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填“近视眼”/“远视眼”);该人要正常地观看事物,应佩戴一个合

适的(选填“凸7"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2.如图所示,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光线方向均未标

出),其中折射光线沿方向,反射角等于度,分界面的侧是玻璃.

£B

(第22墨困)

23.交警常常用超声波进行测速,从而监控道路违章行驶.测速仪对着前方行驶而来的汽车连续二次发出超声

波,第一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5s,第二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3s,两次发出的时间间隔为0.9s,设声速为340m/s.

则测到的车速是m/s.

三、简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4题8分,第25题、第26题各6分,第27题、第28题各7分,29题9分,30题

6分,共49分).

24.读数与作图(共8分)

(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m.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完成甲图中的光路图

(4)完成乙图中的光路图

25.(共6分)小华同学暑假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乘坐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已知

隧道全长为7200m,列车全长为250m,求:

(1)小华经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多少?

(3)该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6.(共6分)从南京到上海的KH58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1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动车

时刻表如表2所示.

表1:

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

1南京起点站11:580

2常州14:0114:05136

3无锡14:3214:36175

4苏州15:0415:08217

5上海16:24终点站300

表2:

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

1南京起点站13:000

2常州13:3913:40136

3无锡13:5013:56175

4苏州14:1214:13217

5上海14:30终点站300

(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

(2)求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求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苏州和苏州开往上海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千米/时?

27.(7分)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秦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2)将装有适量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之一能使试管均匀受

热.实验中发现秦熔化的整个过程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可以通过水量(选填“增加”或“减少”)来达

到延长过程的目的;

(3)小明同学实验时想让温度计与蔡充分接触,坚持把玻璃泡插入到试管底部,这样做是—(选填“允许”/“不

允许”)的;

(4)图乙是秦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蔡是(选填“晶体'7"非晶体”),蔡的熔点

是℃;

(5)由图乙可知,在5min时蔡处于态,20min时蔡处于态.

28.(7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

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

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小孔成像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

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C.小孔太大D.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立(选填

“正”/"倒”)像(选填“实”或“虚”);

(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

(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

缝隙而成的像.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

29.(9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则该凸

透镜的焦距为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使蜡烛火焰、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在_______上,

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405060cm0102030405060cm

甲乙

(3)如图乙,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像为止,这个像相对烛焰来说是(选填“放大”/“缩小”)的;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30cm处,再移动光屏至标尺cm处,光屏上就会得到一

个与烛焰大小一样的清晰像;

(5)观察完(4)的实验现象后,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光屏应向侧移动,才能

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当蜡烛移动到标尺45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应当

在透镜的侧并通过透镜向侧观察(均选填“左”/“右”),能看到烛焰(选填“放大”/“缩小”)、一

(选填“正”/"倒”)立的虚像.

30.(6分)某小组同学在大小相等的圆形纸上,剪去大小不等的圆心角,后粘贴成A、B两个锥角明显不等的纸

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将纸锥按图所示的位置释放,目的是让它们从一下落;

(2)若纸锥从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可以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

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AB

(3)纸锥在下落的开始阶段作的是(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发现,若释放的位置足够高,纸锥

最后均作匀速直线运动;

(4)请你作出猜想,两个纸锥在最后阶段的匀速直线运动,(选填“A”/“B”)的速度比较大;

(5)周末午后,秋雨绵绵,小华陪奶奶在院子里聊天,她观察到雨滴从屋檐上不停地落下,雨滴落地前作的是一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用玻璃罩罩住两根长短不一并点燃的蜡烛,关于哪支蜡烛先熄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同时熄灭B.一定是长的先熄灭

C.一定是短的先熄灭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两支蜡烛先熄灭的是A,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没有氧气燃烧无法进行,当氧气耗尽时蜡烛就会熄

灭;蜡烛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

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烧杯的上方,使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故选C。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2016年10月19日,“神舟H^一号”一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

模拟图,成功对接后,飞船内的航天员看到空间站纹丝不动,而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地球C.飞船D.空间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它的位置不变,“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地球相对于“神舟九

号”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地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3.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雨滴打在荷叶上会听到啪啪声B.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C.在岸上能听到江水拍岸声D.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雨滴打在荷叶上会听到啪啪声,是雨滴打在荷叶上,使荷叶振动发出声音,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

传播,故A错误;正在发声的音叉振动,振动的音叉在水中会溅起水花,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错

误;在岸上听到江水拍岸声,是水拍岸发出声音,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C正确;密封在塑料袋里的

闹钟发出的声音,经水传入空气,再进入我们的耳朵,因此我们听到了闹钟发出的声音,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

传播,故D正确。学科网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较高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尖锐刺耳”表示声音的音调太高,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引吭高歌”表示声音的响度大,B说法

错误,符合题意;“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一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

音的音色进行分析辨别的,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o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

5.小丽同学在公园里游玩,看到园艺师傅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师傅们把细水管插

入树下的土壤里,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

A.减少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减弱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道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

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满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

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洒体的表面积、激慢洒体表面上

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选A。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6.“影子”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如:做光学游戏中的“手影”,在月下走路时路面上留下的人影等.关于影子成因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手、人等障碍物会发出黑色的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光被挡住,从而形成一片暗的区域即影子,故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影子,选Ao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7.两个光学元件对平行光线都能起到会聚作用的是①凸透镜②凹透镜③凸面镜④凹面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凸面镜和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和凹

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故选B。

考点:凸透镜和面镜的会聚作用

8.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如图)可以快速登录网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是光源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

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正确,A错误;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

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物体的颜色

9.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冰或水水银酒精乙醛

熔点/℃0-39-117-114

沸点/℃1003577835

A.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醛都处于液体

C.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D.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当温度为-39C时,水银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A错误;乙酸的沸点是35℃,温度不再升

高,故B错误;当温度为100C时,水要不断吸热,才会沸腾,故C错误;我们各地区气温最高不会超过78℃,最低

也不会低于-117℃,故酒精在我国各个地区不会凝固成固态,也不会沸腾变成气态,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0.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枚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1.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所示下列哪个光路图大致能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C

13.【解析】

试题分析: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位置

降低,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

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折,A、B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选项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应该是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D错误,只有选项C正确。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2s内,小车作加速直线运动B.2s-5s内,小车在做2m/s的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D.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3m/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2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所以此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在2s〜5s,小车通过的距离

为零,说明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小车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si=2m,时间是勿=5s,所以平均速度vi

=s/Zf/=2m/5s=0.4m/s,故C正确;在5s〜7s内通过的路程是S2=4m,时间是念=2s,所以速度以=52Zf2=4m/2s

=2m/s,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此时做速度为2m/s的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除23题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13.人的步行速度大约为1.4(填上合适的单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答案】m/s;3X108

【解析】

试题分析: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lm/s左右,故应填写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s。

考点:物体运动速度;光的传播速度

1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e;体温计能准确测量的最高温度

为℃.

【答案】热胀冷缩;56.7;42

【解析】

试题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图知:温度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

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56.7℃;人的体温一般在35-42℃的范

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能准确测量的最高温度为42℃o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15.大年三十晚上,许多人家都会燃放一些鞭炮以增强喜庆气氛.小红同学喜欢看这种热闹的场面,但又怕声

音太响,所以她常常用双手捂住双耳,这是在一处减弱噪声;在城市街道上行驶的车辆禁鸣喇叭,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城市高架道路的两侧设有3-4m高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墙,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答案】人耳;声源处;传播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放鞭炮时用

手捂住双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在城市街道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城市高架道路的两

侧设有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墙,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16.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能观察到彩色的光带,则B

处应是光;若将温度计放至归B范围A处的外侧,会发现温度在(选填“不

变7“升高”/“降低”).

【答案】紫光;升高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塌、蓝、靛、紫等七种

颜色的色光,故B处为紫光;A的外恻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

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

考点:红外线;紫外线

17.烛蜡在熔化过程中,将不断地热量(选填“吸收”/“放出”同时温度(选填“不变”/“变化”),象烛蜡

这样的固体叫做.

【答案】吸收;变化;非晶体

【解析】

试题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蜡属于非

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将不断地吸收热量,温度变化。

考点:熔化和凝固

18.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外面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玻璃窗上常常会看到漂亮

的冰花,这是现象(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

【解析】

试题分析: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冰花是水蒸气变成冰,即气态直接

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考点:升华和凝华

19.(1)物理课上,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将小华同学做的实验记录数据投射到屏幕上,教室里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这

些数据,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选填“漫”/“镜面”)反射的缘故;

(2)小华同学在家里做实验时需要用到红光,她只需在手电筒前贴上一张—色玻璃纸即可;

(3)在家里看电视时,需用遥控器来调频道,遥控器发出的光是—(选填“红外线”/“激光”).

【答案】漫;红;红外线

【解析】

试题分析:(1)教室里使用的投影仪屏幕都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因为粗糙的表面,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能进入各个位置的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

(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所以,小华同学在

家里做实验时需要用到红光,她只需在手电筒前贴上一张红色玻璃纸即可;

(3)电视机的摇控器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不同的按键,可以发射不同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摇控,红

外线是不可见光。学科网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红外线

20.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小明同学周末在家里

做作业,抬头从面前平面镜中看到挂在后面墙上的钟如图所示,实际时刻应是.

(第2014困)

【答案】不变;5:45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

不变,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

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6:15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5:45。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21.某人的眼睛存在视力缺陷,它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面的B点该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填“近视眼”/“远视眼"该人要正常地观看事物,应佩戴一个合

适的(选填“凸”/“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答案】近视眼;凸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晶状体太薄,其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远视

眼,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体应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2.如图所示,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光线方向均未标出),

其中折射光线沿方向,反射角等于度,分界面的侧是玻璃.

【答案】0G;30;左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BOE=60。,所以/(%>£=90。-60。=30。,而/。尸=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

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为入射光线,OF为反

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ZGOD=45°.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

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AB左侧是玻璃。学科网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23.交警常常用超声波进行测速,从而监控道路违章行驶.测速仪对着前方行驶而来的汽车连续二次发出超声

波,第一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5s,第二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3s,两次发出的时间间隔为0.9s,设声速为340m/s.

则测到的车速是m/s.

【答案】42.5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第一次从发出至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5秒,则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到达了汽车处所

用的时间为fi=0.5s/2=0.25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口=v声Z1

=340m/sx0.25s=85m;由于第二次从发出至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则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到达

了汽车处所用的时间为t2=0.3s/2=0.15s,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2r声t2

=340m/sx0.15s=51m;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t'=At-ti+t2=0.9s-0.25s+0.15s=0.8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s"=34m/0.8sH42.5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三、简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4题8分,第25题、第26题各6分涕27题、第28题各7分,29题9分,30题

6分,共49分).

24.读数与作图(共8分)

(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m.

0123

⑵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完成甲图中的光路图

(4)完成乙图中的光路图

【答案】(1)2.20cm;(2)(3)(4)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物体的长度为

2.20cm;

(2)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

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3)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

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

25.小华同学暑假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乘坐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已知隧道全

长为7200m,列车全长为2501n,求:

(1)小华经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多少?

(3)该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Cl)360s;(2)347.5s;(3)372.5s

【解析】

试题分析:(1)火车运行速度:v=72km/h=72/3.6m/s=20m/s,

小华经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由v=s/f得:〃=s;/v=7200m/20m/s=360s

(2)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路程S2=7200m-250m=6950m

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f2=S2/v=347.5s

(3)该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距离为S3=7200m+250m=7450m

由v=s〃得:列出过隧道的时间右=sj/v=372.5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6.从南京到上海的K1158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1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

如表2所示.

表1:

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

1南京起点站11:580

2常州14:0114:05136

3无锡14:3214:36175

4苏州15:0415:08217

5上海16:24终点站300

表2:

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

1南京起点站13:000

2常州13:3913:40136

3无锡13:5013:56175

4苏州14:1214:13217

5上海14:30终点站300

(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

(2)求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求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苏州和苏州开往上海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千米/时?

【答案】(1)3h;(2)200km/h;(3)18O.8km/h;296.4km/h

【解析】

试题分析:(1)乘坐K1158次快速列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时间仁16:24-11:58=4h26min,

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的时间f=14:30-13:00=lh30min

比乘坐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4h26min-lh30min=2h56min;

(2)G7013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路程s=300km,

G7013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v=5/r=300km/l,5h=200km/h

(3)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苏州的路程si=217km,时间力=1.2h,

全程平均速度为也=si〃i=217km/1.2h=180.8km/h

G7013次高速动车由苏州开往上海的路程S2=83kmj2=0.28h

全程平均速度为V7=5,7/ti=83km/0.28h=296.4km/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7.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秦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t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2)将装有适量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之一能使试管均匀受

热.实验中发现秦熔化的整个过程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可以通过水量(选填“增加”或“减少”)来达

到延长过程的目的;

(3)小明同学实验时想让温度计与蔡充分接触,坚持把玻璃泡插入到试管底部,这样做是—(选填“允许7"不

允许”)的;

(4)图乙是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蔡是(选填“晶体”/“非晶体”),蔡的熔点

是℃;

(5)由图乙可知,在5min时蔡处于态,20min时蔡处于态.

【答案】(1)秒表;(2)增加;(3)不允许;(4)晶体;80;(5)固;液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

还缺少秒表;

(2)秦熔化的整个过程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可以通过增加水量来达到延长过程的目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①估计被测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

测量时正确读数;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④读数时,温度计玻

璃泡仍留在被测物体中。所以,不能把玻璃泡插入到试管底部;

(4)(5)由乙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该物质为晶体,其熔点为80℃,该物质在熔化

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从第lO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完全熔化完,在lOmin前为固态;lOmin到25min

之间是固液共存态;25min后是液态。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28.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

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

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小孔成像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

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C.小孔太大D.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立(选填

“正”/"倒”)像(选填“实”或“虚,)

(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

(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

缝隙而成的像.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

【答案】(1)C;(2)倒立;实;(3)蜡烛离小孔近一些;(4)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1)(2)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无论

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小孔太大,不

能小孔成像,故选C;

(3)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