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_第1页
第四十一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_第2页
第四十一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_第3页
第四十一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_第4页
第四十一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编20世纪后半期20世纪后半期第七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变革以及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不仅猛烈冲击了学校教育,而且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曾经在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教育界占主导地位的“进步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新教育”思想开始失势。尤其是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引起了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教育界的激烈争论,迫使学校教育更加认真考虑与应对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压力。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纷纷涌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教育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自20世纪3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已成为一种对美国中小学教育产生最大影响的教育思潮。作为“进步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对立面,它主张加强智力训练和提高学业标准,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开始失去其统治地位。20世纪后半期第七编在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被称为“新传统主义”教育思想的还有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和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提倡宗教教育为特征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真正的基督徒,主张教育属于教会,提倡宗教训练。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提倡“复古”为特征的教育思想,强调“共同的人性”和“永恒学科”,主张加强理智训练和品格培养。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它们以现代心理学为依据研究教育问题,试图进一步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其中影响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是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在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探讨学习理论以及教学方法和技术问题,推行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这无疑推动了教育理论科学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科结构,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提倡“发现法”和儿童早期学习,确实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成为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运动的指导思想,而且对欧洲国家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课程改革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世纪后半期第七编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以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重视品格教育和主张个人的自由选择。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教育思想曾对西方国家的青年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代表人物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强调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主张使各方面的教育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教育思想不仅在苏联教育界而且在国际教育界均享有盛誉。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更多的教育家重视教学论问题的研究,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其中,以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为代表提出的“一般发展”教育思想,强调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整个身心的发展)。以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为代表提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强调以个性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为依据,促使教学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优效果。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为代表提出的“掌握学习”教育思想,强调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和采取适当的方法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水平。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为代表提出的“有意义言语学习”教育思想,强调学习分类、“同化”、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20世纪后半期第七编在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分析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被认为是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一次革命。该思想旨在对教育的概念、命题和问题进行“清思”,消除由于概念含糊不清而引起的无休止的争论。这一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是在教育理论上,而不是在教育实践中。20世纪60年代后,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的以法国教育家朗格朗为代表人物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终身学习,重视教育的整体性,提倡学习化社会。这一教育思想不仅对当今世界教育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有助于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制定。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依据,强调教育应该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人,提倡人本化的课程和方法以及自由的心理气氛。这一教育思想的产生主要针对现代社会的挑战以及当今学校教育对学生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忽视,无疑为西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第四十一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0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0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0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析04“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期在苏联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它强调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种教育思想不仅促进了苏联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且把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教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一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在西方教育史上,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并且经过一个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一些思想家就提出了“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发展教育理想。其后经过人文主义者和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提倡,人的“自由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问题便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所有这些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考察,都未能摆脱人性论的思想范畴,不能揭示个性的真正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现实的、客观的可能性,因而带有空想性质。只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完成了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科学考察,奠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科学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真正实施,则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事情。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从而使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有了可能。当时,列宁给社会主义教育提出的目标就是“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但是,长期以来,这个任务在苏联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教育实际工作中,有时偏“左”,有时偏右,一直摇摆不定。“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一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另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化学化的加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电气化的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其他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的性质,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民的劳动就其本质来说越来越接近于工程师、技师、农艺师和其他专家的水平。整个苏联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远景,更加迫切地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了适应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问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至少对两代人如何成长、发展以及参加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进行观察,从而揭示了有关个性全面发展思想的一个个问题的新的方面、细节和特点。在探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教育历史遗产的发掘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不仅详细考察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历史过程,研究了各个时期著名教育家的有关著作,而且还着重地研究了克鲁普斯卡娅、卢那察尔斯基、加里宁(M.И.Калинин)、马卡连柯及其他苏联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著作中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论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一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研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问题的决定性意义。他说:“在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的问题上,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基人的著作,就会把注意力集中于主要的、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上。”由于苏霍姆林斯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注意吸收人类教育的历史遗产,并密切联系苏联教育的实际,进行长期的实验研究,因而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个完整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体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二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提倡“自我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1.生平和教育活动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BасилийAлександровичCухомлинский,1918—1970)是苏联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33年,苏霍姆林斯基取得了中学教师合格证书,调任奥努夫列耶夫卡完全中学教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苏霍姆林斯基应征入伍,在前线作战负伤后重返教育战线工作。最初他在乌发任中学校长,1944年调任奥努夫列耶夫卡教育局局长,1947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工作到逝世为止。苏霍姆林斯基到帕夫雷什中学工作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并且很快就取得了重大成就,引起了苏联教育界的注意。“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1.生平和教育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他每天早上5—8时从事写作,白天亲自上课、听课和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整整花了10年时间,跟踪观察和研究了学生从童年到青年的各种表现,对3700多名学生做了观察记录,积累教学资料2000多本。此外,他还阅读了国内外的各种教育著作,对理论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所有这些既是他教育实践成功的秘诀,也是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丰富源泉。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先后撰写了40多本专著、600多篇论文和2000多篇儿童读物,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其中主要的教育著作有《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65—1966)、《帕夫雷什中学》(1969)、《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基本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出发,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并且要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成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在这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主导成分的是道德,应该使道德教育始终贯穿在学校的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基本理论在实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使人的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共同要求,而各种才能、兴趣、爱好的充分发挥则因人而异。因此,他要求教师必须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竭力设法把教学和教育工作安排得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显示出他的天赋,找到他喜爱的活动,并在这方面成为能手。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创立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基本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即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要求。但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和培养,需要通过教育者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逐步产生、发展并臻于完善。这就要求“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同时,还要求建立具有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教育观点和思想统一的教师集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3.德育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中,苏霍姆林斯基赋予道德以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认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首先是有道德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在具体实施德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道德具有继承性,并且存在着全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二是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三是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信念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3.德育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集体的道德品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外部环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决定因素。二是要使优良品质在儿童身上占支配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任何一个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在教育儿童,特别是在教育错误和缺点较多的学生时,必须坚持从正面教育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三是道德品质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努力来形成。四是宽恕优于惩罚,惩罚必先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4.智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体系中,智育的理论是最为丰富而且最具特色的。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任务首先是使学生在所有学科方面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又认为,决不能把智育的任务简单地归结为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即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就是说,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作为人的尊严感,使他们在整个一生中都感到丰富自己智慧的需要,体验到享受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的欢乐和满足。“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4.智育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得牢固的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是要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所谓“智力背景”,即指学生的智力发展不能局限于抓好课堂学习,而要扩大他们的智力活动范围,扩大知识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三是要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四是要认真地、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5.体育苏霍姆林斯基曾长期对学习差和跟不上班级学习节奏的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进行仔细的考察,结果发现其中85%的人主要是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所造成的。由此,他确认体育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肌体的正常发育和增强体质。在具体实施体育的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二是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三是开展体育操练和各项体育活动。但体育运动应该是群众性的,不要把儿童划分成有运动才能和无运动才能而将某些人排除于体育运动之外。“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6.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也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把它和德、智、体、美方面的教育密切联系起来考察,充分肯定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在具体实施劳动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劳动教育要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二是劳动的高度道德意义及其明确的公益目的性。三是劳动类型要多样化。四是劳动的经常性和连续性。五是儿童劳动要带有成年人生产劳动的性质。六是劳动的量力性。七是劳动的创造性和手脑并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三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7.美育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美育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美育本身又依赖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配合。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际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自身的美”,而这种美乃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育的基础和关键是感知美和领会美。在美育中,文学艺术(童话、故事、音乐、绘画等)占有特殊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美育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向学生揭示美的本质的深度如何。“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四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毕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整个苏联普通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在苏联普通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研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问题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意吸收有关全面发展教育的历史经验,并密切联系苏联生活的社会实际,把理论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因而“避免了形式主义的理解与个性全面发展的本质有关的最重要的道理”。应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不仅标志着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且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四十一章第四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析苏霍姆林斯基把“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解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并且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