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立意_第1页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_第2页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_第3页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_第4页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包括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范围、字数等各方面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古人云:“意犹帅也。”。也就是说,立意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是作文的统帅。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那么,如何审题呢?一、审导语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常常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进行研究揣摩。示例:(某市中考作文题)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分析:认真阅读作文题前面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审题,一要把握“大爱”,二要把握“无声”,三要“于无声处见大爱”。如果没有审清题目,就会导致考生只写“大爱”,不写“无声”,泛泛写“爱”,忽略了“无声”的审题要求,这就会导致偏题跑题。所以,对导语部分细加推敲咀嚼,对其隐含的信息充分挖掘,这是审题时至关重要的一点,切记!如何对给材料作文进行分析呢?1.抓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可能是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也可能是重复出现的语句或词语。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不满现状,永远进取,奋斗拼搏。2.因果分析法。如果材料中的故事有因有果,那么由果溯因,由因追果,往往就能发现材料的意义。如: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方法:由果析因法

(结果)两条大鲤鱼三条鲫鱼,几只米虾,无(问原因)井里捞鱼,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立意:1、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2、世界大,作为大。3、只有索取终将一无所获。3.求同存异法。如果材料是两个或多个,挖掘材料间的异同点所传达出的共同道理,就是材料的意义。如: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解析】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二、审题目。1.锁住题眼。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揭示作文的中心、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如《大爱无声》,“无声”就是此题题眼,“无声”的爱可能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等等,写作是应抓住这些“无声”表现中透露的“爱”,要有细腻的细节描写。2.注目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美丽的误会》,审题时应注目限制词语“美丽”。“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3.细品文题中的副词。细细品味文题中的副词,我们会发现,它们往往对作文的内容提出了“潜在性”要求。如《我依然

》,题目中的“依然”一词,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被人误解,即使自己吃亏了,也不改初衷的意思。因此,写此文时要写清“遭人误解”“自己吃亏”时的心理感受。4.弄清文题前后部分的关系。

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部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如《

让我如此美丽》,此题所填的内容,是我变得如此美丽的原因,前后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有的考生在横线上填的是“自信”,但在文中却大谈“自信”的作用,却忽视了自信让我美丽这一点。5.比喻性题目的审题。比喻性的题目,要善于理解题目的比喻义,并为喻体匹配恰当的主体。

例如《翻过那座山》。审这个题目,首先要明确“山”的比喻意义,如“山”可以是学习、工作实践中的某个障碍、困难,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狭隘、短视,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害羞、胆怯、傲慢,可以是性格上的胆小、自私、偏激、懒惰,也可以是意外发生的误解、差错等;“翻过”的意思可以是超过、克服、消灭、战胜、消除、克制、征服等。这样,“翻过那座山”的意义就是越过障碍、克服困难、战胜懒惰、消除偏激等。据此,再选择恰当的材料来写作。需要注意的是,题目的比喻义并不完全等于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把比喻义与你写的具体题材相结合,才能确定并表达具体的中心思想。

如《适时转身》,题中“转身”表层意思是一个动作,指转过身子向后面或侧面看。通过思考分析,可以把“转身”理解为改变方向,“适时转身”意思是“学习、创业乃至人生在遭遇挫折时应适时改变方向”。再联系你选择的题材,比如人生挫折,进一步确定中心为“适时转变人生方向可以迎来更好的的发展际遇”。三、审要求(1)要注意“不要出现真实人名(包括本人、家长、亲属、老师、同学等)、校名”一类词语。(2)要注意字数要求。(3)要注意文体的选用,有些是要求一定要“记叙文”,而有些题目则并没有限定。(2021·上海)《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请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审题示例:1本题是以“引导语十全命题”的方式呈现的。作文题目由“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四个词或短语组成。写作时,必须仔细审题,在文中落实题目中的每个词语。1.关注引导语中对“有意思”的进一步解释。引导语“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这就要从生活中小事着手,小中见大,去发现、感悟生活的“意义”,深入思考和品味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收获与体验,去挖掘那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人和事背后所蕴藏的价值。2.该作文题的表层含义是“看上去有意思”,可以理解为对某人、某事、某物最初的印象、最初的感觉、没有经过深入了解的肤浅的认识等。3.该作文题的深层含义,落在“比”和“更”这两个关键字上。写作时,不仅要写“看上去有意思”,还要写深层次的体会感悟,挖掘出表象之下的深刻“内核”。4.拆字细解题目内涵:“比”,说明要写两个事件片段:看上去十实际去做,前略后详;“看上去”,写“表层感官印象十初步认知”;“更”,更加,强调程度之深;“意思”,“意义十耐人寻味”——表达主旨启迪感悟;隐含主语,主语可以是世间的人、事、物(主要指具体的实践过程)。四、立意技巧1.以小见大法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例如七年级学的《散步》,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散步,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虚实结合法首先要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然后再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例如,《风雨》,实意是自然界的风雨,从“虚”立意,就是人生的风雨。3.反弹琵琶法即从事物发展或已有观点的相反方向进行立意。其核心是逆向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标新立异。这样立意写得好的话,可能会很深刻。例如,中考半命题作文《

伴我前行》,一考生写《说谎伴我前行》,用小孩的眼光看待大人说谎这一行为,以及自己说实话被批评的事,表现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具有批判意味。

4.深化主题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地看问题,联想到人生道理。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由如何下山联想到如何破解问题,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阅读下面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