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部分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1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部分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2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部分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3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部分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4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部分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部分校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分)“社会是一棵树,我们是它的果实。”这句话告诉我们()①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A.小明在地铁里吃零食 B.市民张先生爱看新闻,关心国家社会大事 C.某大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D.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帮助留守儿童3.(2分)“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总是同向同行的。亿万个“个人”好,国家才能好()A.我们要善于寻求帮助 B.个人应主动融入社会 C.我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D.合作可以战胜一切困难4.(2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两句诗启示我们()A.告别依赖就应该独立生活 B.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 C.过自立自强的生活 D.积极投身于社会课堂,学习社会知识5.(2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全社会人人动手,鼓励和引导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A.不务正业,浪费学习的时间 B.服务社会,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C.履行了奉献社会的法定义务 D.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赏6.(2分)当你上网时,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钱100万”“加入xxx,营利10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机遇 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 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7.(2分)自《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实施以来,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虚假、操纵账号等污染网络生态环境的行为,被视为违法行为。据此()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严惩网络暴力、色情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④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2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①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②在网络生活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③自觉远离网络,重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④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2分)据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新增了“网络保护”。代表指出:网络直播、短视频应当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网络保护的规定中予以监管。网络直播、短视频纳入网络保护的规定是因为()A.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 B.网络世界中存在风险,沉迷网络会疏离现实 C.网络遍布不良信息,上网必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D.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把网络当作学习生活的工具10.(2分)某社区致力于打造“互联新生活”;让社区干部在工作空隙教老年人使用网络,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还能上网与外地的子女进行视频交流,能通过网络操作解决一些生活需求。这说明()A.网络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网络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C.网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D.网络是老年人的全部精神寄托11.(2分)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因此,万事离不开方法()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③有了秩序,就能消除混乱④社会秩序是一种理想化状态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12.(2分)生活中有些约定,告诉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和不应该怎么做。我们将其统称为()A.风俗习惯 B.社会风貌 C.规则 D.乡规民约13.(2分)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下列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处罚的手段理解正确的是()A.只有法律能够处罚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B.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C.只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 D.只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14.(2分)某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游客张某死亡。3米高的外围墙,细密的铁丝网,3道就在眼前的防护墙和安全警示标识,始终没有挡住张某的脚步()A.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依靠他人监督,遵守社会规则 C.依靠他人提醒,遵守社会规则 D.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15.(2分)有一次,周恩来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其他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阅览,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可见()A.自由与规则是完全统一的 B.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C.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D.社会规则保障了自由16.(2分)八年级两位同学在谈到“尊重”这一话题时,这样说:“我希望被他人尊重,因为受到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这是因为()①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②尊重他人能够增强自尊、自信③受到他人尊重能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④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2分)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在现代社会,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意义。那么()①尊重②谦让③精诚合作④与人为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2分)《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话说明()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只要有礼,任何事业都能成功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19.(2分)校园内诚信小店,无人看守运营3年,售卖的商品一件没丢,居民有借有还;住宅区的阅览室,近8年没丢过一本……现在有很多商店、社区、小区提供“诚信服务”,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倡导并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这说明()A.每个人都能讲诚信 B.公民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C.践行诚信是社会的事 D.践行诚信是企业应该坚持的20.(2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八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录,对法院判决后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实施出入境、银行贷款限制等信用惩戒。这告诉我们()A.诚信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 B.不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C.诚信的核心是尊重客观事实 D.不讲诚信的人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21.(2分)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法律一般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会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作为一种社会规范()①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③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④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2.(2分)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①严重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③行政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3.(2分)八年级学生梁某,为了试探“有困难,找警察,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电话拨打“110”电话,次次扑空。梁某的行为()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③损害了公安机关重承诺守信用的形象④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4.(2分)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 B.如果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25.(2分)看似和谐安全的校园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种黑暗势力一校园欺凌。作为中学生,当我们遇到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时()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B.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寻找机会报复 D.采取措施对付欺负自己的人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50分)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材料二近年来,玩微信成为一种生活新常态。微信借助互联网发送短信和语音,且不收费,也被很多青少年视为“交友利器”。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造谣传谣、实施网络交友、求职、购物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1)材料一中,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里可以看出,互联网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2)材料二反映出网络有消极影响,请你说说有哪些?(3)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李永华在医院带自己亲属看病时捡到一个装满钱的手包,虽然自己的家庭也需要这笔钱,但她丝毫不为金钱所动材料二:一个欠着2300多万元赖着不还,一个借银行700多万元不还。郑州俩“超级老赖”被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一边执行的是三层500多平方米的奢华别墅,一边执行的是二七商圈有名的郑州百货大楼有限公司。别墅被腾空(1)请你写出一句与诚信有关的成语、俗语或名言警句。(2)请列举两种校园中的失信行为。(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诚信?28.(7分)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刚生活中遇到的情景,请你结合所学,帮他分析。【惊险一刻】小刚和同学骑着自行车行进在上学的路上,突然路边一辆小轿车冲了过来,将小刚撞倒。司机下车发现周围人员较少(1)面对突发的事故,小刚的同学应如何做?(说出具体做法)【议论纷纷】同学们知道小刚发生车祸后,议论纷纷。甲同学:被车撞了,司机又跑了,就自认倒霉吧!乙同学:如果找到肇事司机,一定要把他的车给砸了。丙同学: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依法要求对方赔偿。(2)针对以上同学的议论,有位同学评析的很全面,请你补充完整。①甲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的。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果,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会助长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②乙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的。这种做法是非法报复,会导致新的行为发生。③丙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知法用法】经诊断,小刚手臂骨折。交警经过调查,找到了肇事司机。在交警的协调下,但是在赔偿金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小刚及家人找到律师,在律师的帮助下(3)小刚及家人最终是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请问这类案件属于哪种诉讼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哪两种?29.(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岁的学生王浩宇,偶然一次机会跟高年级同学混进网吧,玩了一两次后逐渐有了网瘾,后来发展到迟到、旷课。由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有限,王浩宇就把手伸进了同桌及同班同学的口袋。老师、家长对其多次教育,甚至去邻居家偷窃被派出所拘留。后来他因欠网吧老板的钱还不上,于是持刀抢劫未成年学生(1)王浩宇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犯罪,请你说说犯罪的三个特征及地位分别是什么?(2)刑罚分为哪两大类?“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属于刑罚中的哪一类?(3)王同学是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一般违法行为,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有所反思。请你谈谈中学生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2023-2024学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部分校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分)“社会是一棵树,我们是它的果实。”这句话告诉我们()①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人只能消极的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解答】谚语以果实和树的关系论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谚语告诉我们果实离不开树,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故②③正确,排除。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仔细分析,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2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A.小明在地铁里吃零食 B.市民张先生爱看新闻,关心国家社会大事 C.某大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D.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帮助留守儿童【分析】本题考查亲近社会。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解答】亲社会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市民张先生看新闻,某大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都是亲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小明在地铁里吃零食是不道德的行为,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把握亲近社会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3.(2分)“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总是同向同行的。亿万个“个人”好,国家才能好()A.我们要善于寻求帮助 B.个人应主动融入社会 C.我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D.合作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解答】依据教材知识,题干中的个人好,民族才能好,故AC不符合题意;D夸大了合作的作用。故选:B。【点评】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4.(2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两句诗启示我们()A.告别依赖就应该独立生活 B.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 C.过自立自强的生活 D.积极投身于社会课堂,学习社会知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参加社会实践,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解答即可。【解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启示我们积极投身于社会课堂,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故选:D。【点评】审清题意,明确主旨,把握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理解,结合具体的题意分析即可。5.(2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全社会人人动手,鼓励和引导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A.不务正业,浪费学习的时间 B.服务社会,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C.履行了奉献社会的法定义务 D.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分析】本题考查了亲近社会。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解答】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属于社会的公益活动,这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奉献社会的表现,不会浪费学生学习时间,B说法正确;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亲近社会,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6.(2分)当你上网时,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钱100万”“加入xxx,营利10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机遇 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 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分析】本题属于“看社会,辨是非”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社会中有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正确对待是非善恶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当你上网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区分真伪,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C选项不可取。故选:B。【点评】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正确对待是非善恶,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选择.7.(2分)自《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实施以来,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虚假、操纵账号等污染网络生态环境的行为,被视为违法行为。据此()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严惩网络暴力、色情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④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遵守网络规则。通过网络表达意愿、行使话语权的前提是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依法行使权利。【解答】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流量虚假,被视为违法行为、遵守法律,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①③④符合题意、色情,②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遵守网络规则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答题。8.(2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①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②在网络生活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③自觉远离网络,重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④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该题考查尊重网络规则。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解答】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提高媒介素养,理性利用互联网,遵守法律,做网络生活的主人;③错误,不能远离网络。故选:C。【点评】细审题,把握遵守网络规则、善用新媒体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选择。9.(2分)据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新增了“网络保护”。代表指出:网络直播、短视频应当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网络保护的规定中予以监管。网络直播、短视频纳入网络保护的规定是因为()A.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 B.网络世界中存在风险,沉迷网络会疏离现实 C.网络遍布不良信息,上网必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D.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把网络当作学习生活的工具【分析】本题考查对网络两面性的认识。网络具有两面性,既有健康积极使人进步的信息,又有消极虚假害人的信息,我们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解答】题文中,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新增了“网络保护”;网络直播,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A符合题意,排除,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点评】认真审题,把握网络的两面性,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0.(2分)某社区致力于打造“互联新生活”;让社区干部在工作空隙教老年人使用网络,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还能上网与外地的子女进行视频交流,能通过网络操作解决一些生活需求。这说明()A.网络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网络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C.网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D.网络是老年人的全部精神寄托【分析】本题考查网络的两面性。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解答】依据教材知识,某社区让社区干部利用工作空隙教老年人使用网络,表明网络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网络是把双刃剑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解决一切问题,观点绝对化。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网络的两面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答题。11.(2分)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因此,万事离不开方法()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③有了秩序,就能消除混乱④社会秩序是一种理想化状态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分析】本题考查了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维护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解答】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③错误;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才能做出正确选择。12.(2分)生活中有些约定,告诉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和不应该怎么做。我们将其统称为()A.风俗习惯 B.社会风貌 C.规则 D.乡规民约【分析】本题考查规则与秩序。社会要讲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解答】些约定,告诉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和不应该怎么做,社会需要规矩。所以C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故选:C。【点评】审清题意“规则的含义”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13.(2分)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下列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处罚的手段理解正确的是()A.只有法律能够处罚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B.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C.只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 D.只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分析】本题考查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哪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解答】违反社会规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既有法律,也有道德,故B说法正确,故A说法错误,故C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把握规则与秩序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4.(2分)某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游客张某死亡。3米高的外围墙,细密的铁丝网,3道就在眼前的防护墙和安全警示标识,始终没有挡住张某的脚步()A.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依靠他人监督,遵守社会规则 C.依靠他人提醒,遵守社会规则 D.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解答】题干中悲剧的发生警示我们要学会守规矩,将规则内化于心,所以A符合题意,守规矩不能依靠他人的监督,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题干未体现规则的改进和完善。故选:A。【点评】审清题意、把握守规则的要求,结合选项仔细分析做出总结。15.(2分)有一次,周恩来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其他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阅览,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可见()A.自由与规则是完全统一的 B.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C.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D.社会规则保障了自由【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解答】题干中周恩来总理的言行,体现了他具有很强的规则意识,启示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B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D与题意不相符。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依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16.(2分)八年级两位同学在谈到“尊重”这一话题时,这样说:“我希望被他人尊重,因为受到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这是因为()①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②尊重他人能够增强自尊、自信③受到他人尊重能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④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解答】我们之所以要尊重他人,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受到他人尊重能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成就感等,往往会产生自卑感,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故选:B。【点评】把握尊重他人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7.(2分)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在现代社会,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意义。那么()①尊重②谦让③精诚合作④与人为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文明礼貌。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使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是文明的体现。【解答】依据教材知识,礼包含的良好品质包括尊重、与人为善;精诚合作不是礼的良好品质。故选:C。【点评】把握文明礼貌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8.(2分)《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话说明()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只要有礼,任何事业都能成功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文明礼貌。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解答】《荀子》中的这句话说明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错误;④排除,但题干没有体现。故选:C。【点评】仔细审题,联系文明礼貌的相关知识作答。19.(2分)校园内诚信小店,无人看守运营3年,售卖的商品一件没丢,居民有借有还;住宅区的阅览室,近8年没丢过一本……现在有很多商店、社区、小区提供“诚信服务”,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倡导并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这说明()A.每个人都能讲诚信 B.公民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C.践行诚信是社会的事 D.践行诚信是企业应该坚持的【分析】本题考查诚信做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解答】每个人都能讲诚信,观点绝对化;依据教材知识、社区,表明公民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践行诚信对社会的要求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诚信对企业的要求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B。【点评】把握诚信做人,理解材料主旨,选择正确答案。20.(2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八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录,对法院判决后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实施出入境、银行贷款限制等信用惩戒。这告诉我们()A.诚信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 B.不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C.诚信的核心是尊重客观事实 D.不讲诚信的人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分析】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解答】对法院判决后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实施出入境、银行贷款限制等信用惩戒,这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A错误;B错误,也可能受到道德的谴责,诚信的核心是善。故选:D。【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21.(2分)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法律一般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会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作为一种社会规范()①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③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④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解答】依据教材知识,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标准或方向,应当做什么;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故选:C。【点评】审清题意,把握法律的作用,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22.(2分)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①严重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③行政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解答】依据教材知识,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23.(2分)八年级学生梁某,为了试探“有困难,找警察,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电话拨打“110”电话,次次扑空。梁某的行为()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③损害了公安机关重承诺守信用的形象④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违法分为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谎报险情属于行政违法。【解答】谎报险情、盗窃井盖、乱刻乱画…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该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与题意不符。故选:C。【点评】把握;谎报险情属于一般违法中的行政违法行为。24.(2分)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 B.如果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分析】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犯有一般违法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容易走向犯罪。【解答】分析可知,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A错误,B错误,C错误,违法不一定犯罪,D正确。故选:D。【点评】审清题意,把握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25.(2分)看似和谐安全的校园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种黑暗势力一校园欺凌。作为中学生,当我们遇到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时()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B.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寻找机会报复 D.采取措施对付欺负自己的人【分析】本题考查防范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更重要的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解答】依据教材知识,作为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时,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忍气吞声,是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表现;寻找机会报复,没有做到依法维权;采取措施对付欺负自己的人,没有做到依法维权。故选:B。【点评】把握防范校园暴力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50分)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材料二近年来,玩微信成为一种生活新常态。微信借助互联网发送短信和语音,且不收费,也被很多青少年视为“交友利器”。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造谣传谣、实施网络交友、求职、购物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1)材料一中,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里可以看出,互联网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2)材料二反映出网络有消极影响,请你说说有哪些?(3)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网络的两面性、遵守网络规则、善用新媒体。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了互联网对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从网络对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等方面解答。(2)本题考查了网络的消极影响。从出现了一些虚假的、沉迷于网络的危害。(3)本题考查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从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遵守法律等方面解答。故答案为:(1)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2)①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影响学习。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完善自我、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让谣言止于智者。④恪守道德,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网络的两面性、遵守网络规则、善用新媒体,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李永华在医院带自己亲属看病时捡到一个装满钱的手包,虽然自己的家庭也需要这笔钱,但她丝毫不为金钱所动材料二:一个欠着2300多万元赖着不还,一个借银行700多万元不还。郑州俩“超级老赖”被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一边执行的是三层500多平方米的奢华别墅,一边执行的是二七商圈有名的郑州百货大楼有限公司。别墅被腾空(1)请你写出一句与诚信有关的成语、俗语或名言警句。(2)请列举两种校园中的失信行为。(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诚信?【分析】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诚信做人。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了与诚信有关的成语、俗语或名言警句、俗语或名言警句回答即可;一言九鼎,行必果等。(2)本题考查请列举校园中的失信行为。仔细看要求,比如考试作弊等。(3)本题考查如何践行诚信。依据教材知识、运用诚信智慧等方面来回答。故答案为:(1)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徙木为信,行必果等。(2)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不守承诺等等。(3)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诚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诚信做人,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28.(7分)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刚生活中遇到的情景,请你结合所学,帮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