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DB14T-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DB14T-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DB14T-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DB14T-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DB14/T1095—2024目次TOC\o"1-1"\h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防治原则 25防治技术 26防治记录 4附录A(规范性)鲜食玉米田玉米螟防控措施及物资投入情况记录表 5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4/T1095—2015《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与DB14/T1095—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部分内容(见2,2015版的第2章);——更改了“性信息素诱杀”的内容(见5.2.3,2015版的5.2.3);——更改了“药剂灌心”的内容(见5.3.1,2015版的5.3.1、5.3.2);——增加了“药剂喷雾”(见5.4.4.3);——增加了“防治记录”(见6)。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东霞、刘一景、戴润芳、郑卫锋、王丽英、郑晓东、杨荣香、胡浩、董瑞、赵慧琳。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5年首次发布为DB14/T1095—201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技术和防治记录。本文件适用于中北部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绿色防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22326糯玉米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23专用籽粒玉米和鲜食玉米NY/T650喷雾机(器)作业质量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鲜食玉米指以鲜果穗直接食用或加工(包括蒸熟、冷冻、加工罐头等)后供人们食用的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玉米笋。

玉米螟指在我省分布广泛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俗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绿色防控指采用农业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综合措施,防控鲜食玉米田玉米螟危害。

性信息素防治利用玉米螟雄蛾对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具有明显趋性的原理,采用人工合成的性诱剂于成虫羽化盛期施放于田间交尾场所,诱杀或干扰雄虫寻找雌虫交配的正常行为,使雌虫不育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种群数量的目的。

心叶期将玉米喇叭口中卷成筒状而尚未展开的叶片拔出,层层剥开嫩叶,当剥开4~5片叶片见到雄穗芽,为心叶中期,剥开2~3片叶片见到雄穗芽,为心叶末期。

蜂卡人工培育寄生赤眼蜂的柞蚕或玉米螟卵块。

玉米螟防治指标心叶期世代百株卵量累计达到12块或花叶率超过10%,穗期世代百株卵量累计达到12块或百穗花丝幼虫50头或虫穗率10%时,需选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以农业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为主,化学防控为辅的综合措施。农药使用按照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生产绿色、有机鲜食玉米农药使用按照NY/T393规定执行。防治技术播种期秸秆处理在上茬作物收获后至次年玉米播种前,将田间残留的玉米秸秆(穗轴)用作青贮饲料、燃料,或粉碎后还田、沤肥,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白僵菌封垛春季越冬玉米螟幼虫化蛹前15 d~20 d,将玉米秸秆堆成宽度为玉米秸秆长度,高2 m的垛,适当压紧。用背负式机动喷粉器,加入含量为100亿孢子/g的白僵菌粉100 g,在玉米秸秆垛的侧面中间,每 m2用木棍向垛内捣洞,洞深20 cm~30 cm。将喷粉器的喷嘴插入洞中喷粉,待垛面冒出“白烟”(菌粉),再向下一个洞内喷白僵菌粉剂,如此反复,直到喷完全垛。喷雾操作按NY/T650规定执行。品种选择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优质、高产且抗螟性强的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鲜食玉米品种。苗期至拔节期科学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虫能力。施肥技术按NY/T496规定执行。杀虫灯诱杀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按照灯管功率15 W的单灯控制半径120 m进行布灯,高度为杀虫灯接虫口离地面1.5 m~2 m。杀虫灯安装在开阔处,不应被建筑物或树木遮挡。开灯时间为每晚8点半到次日6点。及时用毛刷清理灯上的虫垢,袋内虫体深埋或作饲料用。性信息素诱杀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始见期之前,每667 m2布设1~2个飞蛾型诱捕器,悬挂高度距离地面1.5 m,每个诱捕器放1枚玉米螟诱芯,根据使用说明及时更换诱芯。诱捕器可重复使用,诱芯不要随意丢弃,防止二次污染。喇叭口期药剂灌心玉米心叶期,每667 m2用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 g~100 g,加细沙灌心防治。当玉米螟危害造成花叶率达10%以上时,每667 m2用1.5%辛硫磷颗粒剂500 g~1000 g,拌土撒施于玉米喇叭口内防治。释放赤眼蜂放蜂时间释放赤眼蜂的时间要与玉米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每个世代放蜂2次,间隔期为7 d。第一次放蜂最佳时期为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率达15%~20%时往后推8 d~10 d,或田间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1~3块时。(一般中北部春玉米区,第一代玉米螟第一次放蜂在6月底,第二代玉米螟第一次放蜂在8月初。)放蜂数量与点数每667 m2放蜂量为1.5~2万头,第一次0.6~0.9万头,第二次0.9~1.1万头。每次每667 m2设置2~5个释放点。放蜂方法将蜂卡挂叶片背面的叶脉上,用线订牢。选择晴天无露水时放蜂,高温干旱季节,选择在傍晚或田间灌水后放蜂,若天气恶劣不宜继续放蜂时,将卵块放在阴凉遮黑密闭的环境中,并饲以蜜糖水,待天气好转,再向田间释放赤眼蜂。穗期水肥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雌雄穗处理玉米雄穗是玉米螟危害的主要部位,隔行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带出田外深埋。玉米抽丝盛期后6 d~8 d,从雌穗顶部剪去花丝,带出田外集中处理。科学施药雄穗灌药若玉米螟幼虫钻入雄穗危害,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15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2000倍等药液灌注雄穗,每株药液用量10 mL~15 mL。药液沾滴花丝当百穗花丝幼虫50头或虫穗率10%时,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沾滴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减轻玉米螟危害,兼治穗部其他鳞翅目害虫。药剂喷雾在幼虫低龄低密度阶段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喷雾防治;达到防治指标后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喷雾防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药剂。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收获期鲜食玉米的收获及保鲜贮存按照GB/T22326、NY/T523规定执行。收获完毕后,清除田间虫株残体、深耕灭茬,消灭越冬的玉米螟。防治记录记录防治鲜食玉米田玉米螟危害时采取的措施和物资投入情况,记录表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