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素能测评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素能测评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素能测评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素能测评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素能测评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素能测评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意的)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C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B.研究杂交水稻,获取高产稻种C.探测月球表面物质的成分及物质种类D.规划城市布局,缓解交通拥堵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小明妈妈的以下家务劳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D

)A.扫地清尘B.择菜洗菜C.淘米下锅D.烧火做饭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碘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加热到560℃后能分解生成碘化钾并放出氧

气,在医药上作防治甲状腺肿大疾病的加碘剂或药剂。上述对碘酸钾的

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A.碘酸钾的工业制法B.碘酸钾的用途C.碘酸钾的物理性质D.碘酸钾的化学性质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D

)A.干冰用于人工增雨B.液氮用作制冷剂C.铁水铸成锅D.酒精用作燃料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吸取试剂 D.溶解氯化钠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B.没有明显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物质的变化才能表现出来D.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性质决定的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安全准则的是(

D

)A.打翻燃着的酒精灯时,立即用水浇灭B.用剩的试剂装入口袋带出实验室C.实验结束后,用湿手关闭电源D.实验时,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闻气味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小明同学参加了辩论赛。正方:化学造福人类;反方:化学危害人

类。下列说法不能作为正方论据的是(

B

)A.化学研发氨纶、涤纶等新衣料,丰富了大家的穿着B.化学研发食品添加剂,其添加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C.化学研发新型建筑材料,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D.化学研发新型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同学们将燃着的蜡烛粘在蒸发皿底部,向蒸发皿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

水,再将干而冷的玻璃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方并倒扣在蒸发皿上(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实验初,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C.实验结束后,玻璃杯内的水面下降D.蜡烛熄灭后,玻璃杯内的气体只有水蒸气第9题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6分)10.(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通常状况下,金属铱是银白色的固体,熔点为2450℃,沸点为

4130℃,密度为22.56g/cm3。金属铱硬而脆,很难进行机械加工,但在

高温下可被压成薄片或拉成细丝。铱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块状金属铱

在空气中受热会形成二氧化铱薄膜。(1)金属铱在高温下被压成薄片或拉成细丝的过程中主要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块状金属铱在空气

中受热形成二氧化铱薄膜的过程中主要发生

⁠。物理

变化

化学变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写出一条金属铱的物理性质:

⁠。(3)写出一条金属铱的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金属铱是固体(或

金属铱的熔点为2450℃;或沸点为4130℃;或密度为22.56g/cm3等合理

答案均可)

金属铱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或块

状金属铱在空气中受热会形成二氧化铱薄膜等合理答案均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试管炸裂

污染原瓶试剂

打破试管底

液体沸腾后喷出伤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5分)量筒是常用的化学仪器,请围绕量筒回答下列问题。(1)正确读取示数的方法是

⁠。(2)用量筒量取45mL水时,一般采用的量筒规格是

⁠(填

“10mL”“50mL”或“100mL”)。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50mL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

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25mL。第12题小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体积如图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mL。第12题6.8

大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5分)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下列问题。第13题(1)写出图示仪器的名称:B为

;I为

⁠。锥形瓶

蒸发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从上述仪器中选择所需用的仪器,并用字母填空。①用于配制溶液和作较多液体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②蒸发时盛放液体的仪器是

⁠。③用烧杯给液体加热时,需要在烧杯下面垫

⁠。H

I

J

第13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5分)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14题(1)如图A,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向着

手心

倒放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如图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

帽,再重新盖好。下列对其目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

母)。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如图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4)如图D,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那么清洗试管时

一般先用

⁠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

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第14题预热

试管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火焰

中,约1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据此得出结论:蜡烛

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第15题外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如图②所示的实验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

口出现火焰,则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有

⁠性。第15题可燃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小丽同学做了如图③所示的“母子火焰”趣味实验。下列有关该

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A.

“子火焰”处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欲使该实验成功,选用的导管不宜过长C.导管要插入母火焰的焰心部位,因为该处氧气充足第15题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三、实验及探究题(共3小题,计16分)16.(2分)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发现厨房中放

有两袋糖,一袋标有黄砂糖,另一袋标有白砂糖,这两种糖哪一种更甜

呢?于是他开始了探究。(1)小明认为可以将两种糖配成糖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

一种更甜了。小明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填字

母,下同)。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得出结论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按照小明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

糖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取用糖的质量B.取用糖的颗粒大小C.取用水的质量D.糖是否完全溶解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5分)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选用

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根据实验数据得出

结论,并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选用哪一层火焰?(2)作出猜测:

⁠。应选用外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活动过程和记录: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温度相同的水。①将第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将第二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时间(如表),请将表格补

充完整。活动过程①

所需时间87s54s25s结

⁠用外焰给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最短,应选用外焰给

物质加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问题和讨论: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了3mL温度相同的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

相同,若不相同行吗?

。为什么?

⁠。不行

因为所取水的量也会影响

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在探究实验中,必须控制仅有一个因素不同,

即加热位置不同,而其他因素相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

操作过程、现象及结论:

⁠(写一

种)。有;点燃酒精灯,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

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拿出观察,处在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变

黑(炭化),说明应选用外焰给物质加热(合理答案均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9分)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臭、易溶

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

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时,碳铵就易消失。碳铵去哪儿了?同学们对此展开了探究。【查阅资料】A.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铵蒸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C.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该特性常用于检验氨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碳铵受热消失,此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2)作出假设: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气,发生的是

⁠(填

“物理”或“化学”)变化。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的是

⁠(填

“物理”或“化学”)变化。物理

化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收集证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将干燥的碳铵放在试管中加热管口有水珠有

⁠生成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

⁠有氨气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获得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