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主题解读知识知识梳理散文的分类及特点散文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记叙散文是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根据所写内容的侧重点,又可分为记人散文和叙事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丰富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议论散文也称为说理散文,它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阅读散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本单元课文的语言各有特点,甚至可以说代表了散文语言风格的不同类型:《背影》语言质朴、匀净、典雅;《白杨礼赞》语言凝练、优美;《昆明的雨》语言温润、沉静;《散文二篇》感叹中透出睿智,坦诚而又耐人寻味。我们在阅读时要把品味语言作为重点,多读、多品、多思、多悟、多总结。以《永久的生命》为例,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作者从时间过去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二、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不同类型的散文,一般具有如下几种特点:1.游记式:参游起因→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众多的景物往往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步换景,景不离步。每进一步,地点交代明确,描写虚实相间。一般情况下,开头是交代缘由的句子,结尾是抒发情感深化主题的句子。2.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代表篇目茅盾的《白杨礼赞》。特点:一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题。3.感情线索式(并列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代表篇目朱自清的《背影》。特点: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作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4.怀念式:睹眼前景(物)→思从前景(物)一抒怀念情。代表篇目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特点: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运用这一方式抒写怀念家乡、亲友之情的较多。主题主题阅读一、(2023秋·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冬日暖暖邓荣河①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个冬天都是那么寒冷,这也许与当时生活条件差有一定的关系吧。不过,也有很多温暖的瞬间,令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②挤暖,是每个孩子课间的必修课。那时的教室里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再加上门窗透风漏气,因此整个教室都是冷飕飕的。一下课,我们便争抢着往教室外面跑。不为别的,为只为找个挤暖的平整墙面。所谓挤暖,就是一帮孩子依靠在墙边,从两头向中间挤,被挤得走动的那边算输。我们挤暖不在乎输赢,只求浑身充满暖气。几个回合下来,有的小脸通红,有的已经满头大汗,有的帽子挤歪……最初,挤暖是我们这些皮小子们爱玩的游戏,后来有的女生经不住诱惑,也开始加入其中。再后来,成为整个班级的集体游戏。凡事有利就有弊,因为那时大多都是土墙,挤暖时衣服上往往会沾上些尘土。不过,那时的孩子不太讲究,只要放学时相互拍打几下,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家了。③晒暖,乡亲们难得的冬日休闲。进入冬天,农人们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赋闲阶段。每天早晨,乡亲们吃过早饭,便不约而同地搬个小凳子或马扎,走出家门,在大街上寻个向阳的墙根一坐,开始晒暖。当然,晒暖只是个形式,聊天才是目的。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国家大事、家长里短、自身经历,还有神鬼妖狐、道听途说……一个话题开头,十万八千里结束。赶上周末不上学,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会聚到墙边晒会儿暖,央求老人们讲上几小段民间故事。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我们的身上一阵比一阵暖和。时过境迁,现在每每想起“冬日暖阳”这个词,总会想起小时候晒暖的场景。④温馨烟火,扎根心底的暖。因为物质生活条件差,那时生火做饭大都使用秸秆柴草,能生炉子的,属于极少数的富裕户。每每冬天一到,去收获过的庄稼地里拣拾柴火,便成了农家孩子们的一门必修课。记忆中,同龄的小伙伴们总背着大大小小的竹筐在田地里野。那时,对农家孩子来说,拾柴火是件很困难的工作——沟沟坎坎不知被多少人翻腾了多少遍。如果谁有幸能够捡拾到一段树木的枯枝,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半天下来。冻得面色铁青的孩子们背着或多或少的柴火回到了家,专等晚饭后由父母把那些柴火填进灶膛点燃了。⑤当然,偶尔我们也能在拾柴火时发些意外的“小财”。那时,距离我们村西不到二里有一个砖瓦厂。每每砖厂停火出砖了。我们便会幸运地在燃烧过的煤砟子里拾到些未燃尽的煤核。捡煤核看似简单,实则也有一些道道。去早了不行,砖瓦厂不出砖等也白等;去晚了也不行,有太多的孩子在一边等着猫着,一大车煤渣,很快就会被孩子们翻个底朝天。我们这些孩子沙里淘金般小心翼翼地把大小不一的煤核放进口袋里,回家后积攒起来让父母生炉子用……⑥屋外北风呼啸。低矮的小屋里却是另外一番天地;红红的火苗舔舐着简易的灶台。整个小屋都弥漫着令人心醉的温馨。随着屋内的烟火气越来越浓,整个土炕开始暖和起来。这时父亲总会把小炕桌放到土炕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或喝茶水,或吃着母亲自制的爆玉米花,整个小屋里其乐融融。忘却了屋外正是隆冬时节: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一时间,温暖——成为最朴实最真切的字眼。1.简要概括作者描述了哪些温暖的瞬间。2.赏析第②段中一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几个回合下来,有的小脸通红,有的已经满头大汗,有的帽子挤歪……3.选文第④、⑤段写的是孩子们拣拾柴火、煤核,这与全文有何关联?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屋外北风呼啸,低矮的小屋里却是另外一番天地:红红的火苗舔舐着简易的灶台,整个小屋都弥漫着令人心醉的温馨。5.怎样理解题目“冬日暖暖”?二、(2023春·湖南怀化·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父亲进城送梨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6.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填空。(1)→我与妻子不理解→(2)→理解父爱。7.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个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8.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9.读完本文,联系下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材料: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社会学研究者将之称为“断亲”。2022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发表了一篇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数据佐证了在“90后”“00后”群体里“断亲”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三、(2023春·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梁衡①小时长在农村,食不求味只求饱。后来在城市生活,才知道有“美食家”这个词。我们常说科学家、作家等等,那首先是一份职业、一个专业。而美食家呢?难道一个人一生以“吃”为专业?所以我对“美食”是从不关心,绝不留意的。②十年前,我到“花儿”的故乡青海采访。青海地域辽阔,出门必坐车,一走一天,令人惊叹。天高路远,车上无事就唱歌。省委宣传部的曹部长是位女同志,和我们记者站的马站长一人一首地唱,独唱,对唱,为我倾囊展示他们的“花儿”。这是西北人才有的豪爽,我走遍全国各地未见哪个省委的部长肯这样给客人唱歌的。一天,我们唱得兴起,曹部长就带我们到金银滩去,在草滩上采风,骑马,在草地上打滚儿,看蓝天白云,尽情尽兴地听“花儿”,陶醉极了。③晚上下了一场小雨。第二天遍野湿漉漉的,草地更绿,像一块刚洗过的大绒毯,红的、白的、黄的各色小花星布其上。但和昨天不同的是,草丛里又钻出了许多雪白的蘑菇,亭亭玉立,昂昂其首。小的如乒乓球,大的如小馒头,只要你一低头,随意俯拾,要多少有多少。这些小东西捧在手里绵软湿滑,我们生怕擦破她的嫩肤,或碰断她的玉茎。而最令人难忘的是,每当我们踩着一条黄泥小路走向一户采访的人家时,一不小心就会踢飞几个蘑菇。而每户人家的门口都矗立着几个半人高的口袋,里面全是新采的蘑菇。④我们走进一户人家,屋里有一盘土炕,地上还有一个铁火炉。我被让到炕头上,刚要掏采访本,主人家老汉说:“别急,一娃子,到门口抓几个菌子来!”一个八九岁的娃蹿出门外,在草丛里三下两下弯腰采了十几个雪白的蘑菇,用衣襟捧着,并水珠儿一起抖落在炕沿上。我突然想起古人说的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娃迈出门外也不过五六步,就得此美物。而城里人吃的鲜菇至少也得取自百里之外吧,至于架子上的干货更不知是几年以上的枯物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对当地人们的口福心生羡慕。老汉挽了挽袖子说:“看我的,拿黄油来。”他用那双粗大的黑手,捏起一个小白菇,两个指头灵巧地一捻,去掉菇把,翻转菇帽,仰面朝上。又轻撮三指,向菇帽里撒进些黄油和盐,那动作倒像在包三鲜馄饨。然后将蘑菇仰放在热炉面上,齐齐地排成一行,像年夜包的饺子,我看痴了。不一会儿,炉子上发出“嗞嗞——”的响声,黄油无声地融进菇瓤的皱褶里,那鲜嫩的菇头就由雪白转嫩黄,渐渐缩成一个绒球状,而不知不觉间,莫名的香味已经弥漫左右而充盈整个屋子了,真有宋词里“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也不要什么筷子、刀叉,我们每个人伸出两指,捏着一个蘑菇球放入口中——初吃如嫩肉,却绝无肉的腻味;细嚼有乳香,又比奶味更悠长。像是豆芽、菠菜那一类的清香里又掺进了一丝烤肉的味道,或者像油画高手在幽冷的底色上又点了一笔暖色,提出了一点光亮。总之是从未遇见过的美味,此刻,我心满意足。⑤从草原返回的路上,我还在兴奋地说着那铁炉烤香菇,司机小伙子却回头插了一句嘴:“这还不算最好的,我们小时候在野地里,三块砖头支一个石板,下面烧牛粪,上面烤蘑菇,比这个味道还要香。”大家轰地一阵笑,又引发了许多议论,纷纷回忆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美味。但结论是,再也吃不到从前那样的好东西了。⑥回到北京后我十分得意地向人推荐这种蘑菇新吃法。超市里有鲜菇,家里有烤箱,做起来很方便,凡试了的,都说极好。但是我心里明白,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草原上、雨天里、热炕边、铁炉上,那个土黄油烤鲜菇的味道,更不用说那道“牛粪石板菇”了。人的一生不能两次趟过同一条河流,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能是记忆中的一瞬。⑦看来,城里的美食家是永远也享受不到“牛粪石板菇”这道美味了。(选自散文集《人向天的倾诉》,有删改)10.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借雨勾连许多“昆明记忆”,丰富了一座城的灵魂。请你仿照所给的示例,说一说本文作者梁衡的“青海记忆”。示例:收到房东送的缅桂花,使汪曾祺的心软软的。(1),使梁衡。(2),使梁衡。1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的加点词。但和昨天不同的是,草丛里又钻出了许多雪白的蘑菇,亭亭玉立,昂昂其首。(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一个八九岁的娃蹿出门外,在草丛里三下两下弯腰采了十几个雪白的蘑菇,用衣襟捧着,并水珠儿一起抖落在炕沿上。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一生不能两次趟过同一条河流,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能是记忆中的一瞬”的理解。13.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选取两例并分析其作用。四、(2023春·甘肃定西·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满坡芒草扬林烁①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有一片温柔梦幻的粉红,悄悄飘扬在秋季的风中。那是在城墙边生长的一片芒草,平时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可是一到了秋季,就生出无边的粉红色的穗子,开尽了整个山坡,摇曳在风中,像一个绮丽的梦。②芒草是那样单薄无依,连个主心骨都没有,孤寂地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随风来,随风去,不过是最寻常的样子,与野草一般无二,可是我对它们却有一种特别的情结。那些芒草生长在我初中放学时的必经之路上。那时的我学业繁重,每天都被数不清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回家时往往暮色四合。我望着沉重的天空,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似乎青春不过如此,消磨在笔尖和草稿纸上,再无激情可言。③可是,每次路过城墙边,我总会看到那一片芒草,它们生长在乱石嶙峋的斜坡上,摇曳着,在风中似乎有一种自由的味道。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散乱的粉红色花稳,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那么单薄的生命,固然是孤苦的,可是若有自由的灵魂,又何惧风霜雨雪?我常常这么想着,尤其是在秋天的傍晚,这漫山遍野的粉红色,几乎成了我青春的梦。那是我向往却不可得的自由,我把一腔深情寄托在这些芒草上,心也随之荡漾,胸中浊气随之呼出,前方又是我即将奔赴的旅途……④芒草,芒草,茫然无所依,草籽任飘零。我本不该羡慕它的自由,可是人生中几多束缚,向往远方似乎还不如像芒草一样执着坚韧地生长。一年又一年的光阴逝去,物是人非,山坡上依然是那一片芒草。只不过春风来了又去,芒草已经更新换代了不知多少回。它们或许曾经被践踏,或许曾经被辣手摧残,可是只要根还在,明年的秋天,依旧会成为一片粉红色的花海。我们于这世间也不过只是一棵芒草,柔弱又孤独,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块巨石,足以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希望还在,总有执着的力量从巨石下面生出根来,我们终有一天会顶开巨石露出自己的叶来。⑤读书时代向往的自由,也不过是像芒草一样无拘无束地随风飘扬。渐渐长大后,自由更成了一种追不可及的东西。肩上有责任,人生须担当,少年时以为长大即可触碰到自由的光,却不想当年的拘束已经是一场快乐,像是芒草粉红色的绽放。如今的渴望,更加遥不可及,曾经的理想,只能掩盖在泥土之下,永远不可能像芒草一样在阳光下飘扬。⑥芒草或许能随遇而安,我们的人生却不能没有方向,因此我们要比芒草更加坚强。自由是人生最高贵的理想,可退一步,责任却是人生最重要的担当。就像我当初无教次走过那片城墙,心中无比向往,但我却明白学业是我人生中必须跨过的门槛。我从芒草中获得自由的力量,却始终不会松开握着笔的手掌。如今的我站在山坡之上俯瞰,满坡的芒草随风起伏,叶穗交织,仿佛在我心底舞蹈。我恍若有飞鸟的翅膀,能够飞向我所向往的地方。可是当风散去,我踩在坚实的土地上,却明白芒草的坚韧生长离不开紧紧抓住这片贫瘠土壤的根。⑦人生或许都是矛盾的,有所得必有所失,万全之事恐不可得。可只要能够在灰暗的日子里想起那满坡的粉红色芒草,能够在压抑的日子里找到方向,我们就有喘息的窗口,可以大哭一场,也终会迎来曙光。⑧我不愿说来生做一棵芒草,只愿今生像芒草一样飘扬……(选自《西安日报》2023年4月20日,有删改)14.阅读选文第1段中的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一】,比较二者描述的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给出答案。【链接材料一】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选自茅盾《白杨礼赞》)15.联系上下文,品读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散乱的粉红色花穗,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从加点词或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2)我常常这么想着,尤其是在秋天的傍晚,这漫山遍野的粉红色,几乎成了我青春的梦。(“这么”指什么?)16.仔细品读“可是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希望还在,总有执着的力量从巨石下面生出根来,我们终有一天会顶开巨石露出自己的叶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7.选文和【链接材料二】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链接材料二】芒草,是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苇状草本,原产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现广泛种植。芒草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从疏松的沙质土壤到黏土都能让它有良好的生长状态。芒草可以通过播种或分株的方式来进行繁殖。它在园林中应用广泛,既可以应用于公共绿地,也可以养在公园、庭院等相对封闭的小空间里,还可以用在花坛、花境布置或草坪点缀上,其花序亦可作插花材料。五、(2023秋·江西景德镇·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父亲的决策李复威①15岁那年,我从贵阳的初中毕业。那天,父亲作为家长列席了学校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我拿着裹得十分精致的毕业证书,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回过身来攥紧我的手,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问题来得太突然,又十分严峻。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天,我满脑子都在转悠着父亲的问话,捉摸着,猜测着……②当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久,从布帘那边传来父母间断断续续的对话,我竖起耳朵谛听着:③“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去寄,寄……”④“寄人篱下……孩子总留在父母身边,太娇惯,不会有大出息……放心吧,亲姐姐还能亏待小弟弟?”⑤“三个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的肝疼又越来越重……你舍得,我舍不得……”母亲的抱怨中夹杂着恳求,有些哽咽了。⑥隔了很久,我才十分清晰地听到父亲一句语气坚毅、果断的话:“要为孩子的长远着想……”假装熟睡的我顿时一切都明白了。父亲是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⑦一听说要去北京,我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偷乐了。从教科书里获得的星星点点的史地知识,让我迷思着,幻想着。首都、天安门、“十一”游行、毛主席检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⑧第二天,父亲和我拎着包袱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拍卖行。一位戴着近视眼镜的老先生接待了我们。我发现,父亲是用微颤的双手递上包袱请他验货估价。⑨老先生把大衣摊开在柜台上,里里外外地翻动,端详了好一阵子。“是件好东西。”停顿了一下,他用惋惜的口吻说道:“我们这里冬天不冷,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他见我父亲神色凝重,又补充了一句:“要不……你再考虑考虑。”⑩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⑪在回家的路上,父亲搂住我的肩,让我贴在他身边走着。突然,父亲一把抓住我的手,仰着头激动地喊道:“孩子,你看!”只见一大群鸽子鸣响着洪亮的哨音飞过来。它们映着蓝天,沐着阳光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翱翔着、盘旋着。父亲拉着我的那只手一会儿攥着,一会儿搓着;一会儿紧着,一会儿松着……小小年纪的我当时哪里懂得,这是父亲在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内心的呼唤:孩子,也去展翅飞翔吧!去拥抱生活!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⑫为了我的出行,父母真是操碎了心。母亲最担忧我照顾不好自己的穿戴起居。她匆匆地为我赶制了一件厚棉背心,并让我带走家中最好的一床棉被。母亲在我的裤子里,用密密的针脚缝了小口袋,还在袋口钉上一排按扣。她让我把随身不用的整钱放在袋内,“这样,谁也甭想偷走”。父亲则马不停蹄地给我迁移户口,办转学手续,预购车票。⑬那时贵州还没有任何铁路干线。我需要先乘长途汽车到广西凭祥,然后坐火车去武汉,再转赴北京。旅程的遥远,换乘的复杂,父母的担忧,弄得我也有些畏惧了。⑭为了能赶上北京的开学日期,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匆匆启程了。临行那天,父亲扛着行李送我去车站,母亲也执意要跟去。一向天气阴沉的贵阳,那天却格外晴艳。一路上父亲始终微笑着畅聊他小时候是怎样离家求学的,母亲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一言不发。⑮汽车缓缓启动了。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挥动着手。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才发现父亲高大挺直的身板怎么会有些微驼了,修剪得整齐的双鬓怎么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我的心紧了一下。父亲微笑看着我、盯着我,用眼神向我告别。我眼睛湿润了。母亲躲在父亲身后,看不见,看不见。远了,远了……(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1月5日,有删改)(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情节父亲问“我”是否愿意外出去闯②父母担忧“我”的旅程父母在车站为“我”送行“我”的心理①兴奋③伤感(2)分析选文第①段和第⑨段中加点词语“凝重”的表达效果。(3)文中运用大量的省略号,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例,探究这些省略号的用法及表达效果。①“三个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舍得,我舍不得……”②首都、天安门、“十一”游行、毛主席检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③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4)文章第⑮段写父母在车站为“我”送行的情景,《背影》中也有类似的情节,说说二者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何不同。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选自朱自清《背影》)链接链接中考一、(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扁担那头的父亲卞毓方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