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_第1页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_第2页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_第3页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_第4页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2、引导思考: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刚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二、教学“试一试”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三、指导完成“练一练”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五、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教案内容:☆教学调整☆第二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稳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三、读读“你知道吗”课题:纳税的教学设计第三课时纳税的教学设计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二、教学新课出例如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3、做“试一试”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三、同步练习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五、课堂回忆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奉献力量!六、布置作业课题:第四课时第四课时第四课时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2、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泰兴镇的信用社,存款之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3、刚刚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信用社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整存整取整存整取整存整取整存整取从表中你能获得哪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20%的利率纳税,纳税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3、根据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实际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卷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课题: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教案内容:☆教学调整☆第五课时: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在学生答复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原价×80%=实际售价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二、指导完成“练一练”三、稳固练习学生读题后,先要求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提出要求: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有关商品打折的信课题:折扣问题的练习课教案内容:☆教学调整☆课题〔6〕:折扣问题的练习课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些练习。〔1〕出示地5题的两张图片。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理解用贵宾卡买,相当于在在八折的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四、阅读“你知道吗”课题:列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课题(7):列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出例如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美术组男、如果用X表示男生的人数,那么女生人数怎样表示?〔逐步完善线段图〕得出数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美术组的总人数交流总结:看男生+女生是不是等于36人,并且还要看女生除以男生是不是二、教学“练一练”2、交流讨论两点:一: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的?二: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三、小结其中第4题,要引导学生将此题跟例题相比较,沟通百分数问题和倍数、分五、课堂总结课题: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案内容:☆教学调整☆课题〔8〕: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第12页例6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5~9题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3、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4、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6、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二、教学“练一练”三、稳固练习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课题: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3〕教案内容:☆教学调整☆课题〔9〕: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3〕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分析含有分率的条件。教案内容:☆教学调整☆1、你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二、练习与应用〔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三、课堂总结教案内容:☆教学调整☆课题〔11〕:整理和复习〔2〕教学目的: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稳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是一铜的,一是锌的千克数。重点理解“携带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1.5%购买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明确两点:一、首先算出超过20千克的那部分重量;二、行李票的价格=飞机二、探索与实践〔2〕根据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标准体重〔3〕根据公式算算实际体重是否属于正常体重引导分析:利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作出判断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三维重难点辅助教学准备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1、出例如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3、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⑷认识圆锥的高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三、稳固练习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锥,并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再计算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2、理解圆柱外表积的含义,探究计算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三维重难点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辅助教学准备圆柱形状的罐头,外面有可以展开的商标纸。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板书:圆柱的外表积=底面圆的面积×2+圆柱侧面积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知道底面圆的直径怎么求圆柱的底面积和圆柱的侧面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圆柱的外表积〕1、进一步稳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外表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辅助教学准备与练习六中的练习相关的图片。1、什么是圆柱的外表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外表积?其中圆柱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外表积的认识。二、基本练习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三、综合练习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课题:圆柱的体积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三维重难点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三、教学“试一试”五、全课总结教案内容:☆教学调整☆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三维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应用价值。辅助教学准备小黑板二、基本练习⑴底面积平方米,高米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对照板演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三、讨论实际问题4、出示一个圆柱形茶杯,讨论:要知道它的容积,需要量出什么数据,怎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三维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辅助教学准备⑴底面积平方米,高米二、综合练习⑵小组中讨论:要求一年里每个人大约要比原来多用去多少立方厘米的牙膏,三、讨论思考题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教案内容:☆教学调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38、39“练一练”和练习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设计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索新知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先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引导尝试: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3、教学“试一试”学生练习,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三、练习提高做“练一练”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独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教案内容:☆教学调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0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丰富解决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设计理念:本课时在设计中,利用相关数学情境,借助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比例的意义。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比例的意义,判断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通过让自主创造比例,谈话导入学生回忆比的知识回忆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二、主动探索〔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5〕自主创造: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吗?小组能尝试说明为什么能组成比例。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比照例意义的丰富感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理解比例的意义三、稳固练习读题分析、说明理由学生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提高反思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教案内容:☆教学调整☆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回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二、认识比例探索规律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学生练习:找出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学生练习: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学生分析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三、稳固练习1、做“练一练”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3、做练习十第1、2题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讨论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把你发现规律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亲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教案内容:☆教学调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5练习十的第5—8题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设计理念:在本课时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根据按比例放大图形,把相关数据组成比例,用未知数X来表示比例中的未知项,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教学设计上,重点利用旧知的迁移,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分析中,把握规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生回忆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新知出例如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师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学生小组交流,大组汇报学生交流总结思路:在解比例的过程中第一步是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下面和以前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一样。三、稳固练习1、做“练一练”学生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2、把你掌握的解比例的方法在小组里介绍一下,并在大组交流。课题:认识比例尺教案内容:☆教学调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比照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学生答复。〔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二、自主探究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师:像刚刚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五、总结评价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课题:比例尺的应用教案内容:☆教学调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9、50“练一练”和练习十一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教学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尺的运用,所以在设计着重表达实用性,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才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有是进一步学生加强比照例尺含义的理解,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尝试列式解决,有扶到放,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主动探索问题的方1、在一幅地图上扬州到南京相距5厘米,实际相学生练习,找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再写出比例尺。二、理解明确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3、5/X=1/8000……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三、尝试练习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把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尺的应用价值。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学生练习后交流五、知识拓展课题:面积的变化教案内容:☆教学调整☆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设计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接着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探索面积变方形、三角形、圆,通过测量、计算、探索,验证此前初步感知的规律,由此让学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学生估计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学生想方法验证学生交流验证的方法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三、运用规律应用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通过本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学生交流。通过本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学生交流。课题: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54例题和p57页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教学重点: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教学难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引发学习新知的需求,然后再进一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测量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需求二、学习描述物体的方向和距离1.学习用北偏东假设干度、北偏西假设干度描述物体的方向。师:实际上,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追问:灯塔1到轮船的实际距离你能算出来完成“练一练”度方向的多少千米处,集体交流计算结果。学生归纳:知道了方向和距离,就能更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口答后再讨论学生先测量,再计算要求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再指出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再根据学校到少年宫有500米的距离,推出图上第一小格表示100距离,并试着完成填空,最要能完整地说出少年宫、科技馆、新华书店、邮局等场所相对于学校的方向和要求完整地说出荷花池、玉龙潭、飞霞阁相对于学校的方向和距离。学生指一指,算一算,再交流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填表,再集体交流。“体育训练中,有时需要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这是跳伞运发动在一次训练中落地的位置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运发动落地点与靶心之间的位置关系。”“科技、军事、航天,航海等领域中,也需要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这是一个飞机场的雷达屏幕,以机场为观测点,每两个相邻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飞机A在北偏东30度方向30千米处。”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其中与方向和距离有关的知识。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总结一下,你已经会用哪些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总结课题: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教案内容:☆教学调整☆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教学重点: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引深。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画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画图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细心的学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会描述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方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师出例如题图问: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能在图上指出清凉岛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4〕.提醒学生从表示灯塔的点开始画起,并注意正确摆放量角器。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时要利用图中的比例尺进行思考。2.完成“试一试独立思考后请学生到图上来指一指,其他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分小组讨论打算如何在图中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再集体交流。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在书中再画出清凉岛。4.制作方位板师说明制作方法三、组织练习,稳固深化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线拖制指定的位置。师出示题图要求先说说从题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第〔1〕小题可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由组长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其余的3题独师:同学生欣赏过跳伞运发动跳伞吗?〔出示题图〕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画法先说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再画一画。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进行概括课题: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案内容:☆教学调整☆2.在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教学重点: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路线。教学难点: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设计理念: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分析后用语言描述行走路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始终紧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教师总结。师:这样的描述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明,要想知道从家到学校怎么走,还需要更具体的描述。今天我们要和大家用我们前几天所学的知识更准确的描述行走路线。学生答复二、自主探究,学习描述师出例如题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师: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师:现在你能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路线吗重点讨论,让学生明白反向如何表述学生思考后口答学生讨论后答复三、稳固练习,强化知识教师说路线,学生根据表达同时画一画,再根据所画出的路线图试着反向说说小明沿着超市向西走1000米到广场,再向北偏东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学生思考后,画一画,说一说。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师:刚上课的时候,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家在学校的方向。现在,你能回忆一下你上学的图中都有哪些建筑物,并试着把放学回家的路线跟你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呢。在小组内介绍,再由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课题:实际测量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0-61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教学难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尺测、步测、目测几种测量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动手尝试,使学生不仅有表现的时机,也能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方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学生直接口答由小组长拿出每组的测量工具,让组员看一看,摸一摸。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请同学来演示组织学生讨论,汇报根据演示的过程,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前简单的操作一遍,其余同学对他2.步测和目测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师:你能按照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量。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学生演示测量方法学生用步测进行测量学生尝试估计三、实践活动1.测定直线.师:请各小组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并进行比较.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全班分成四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组长汇报比较的结果课题:正比例的意义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2——63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但凡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学生口答,相互补充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2、教学“试一试”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作适当的板书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大组讨论、交流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学生独立填表完整说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三、稳固应用深化规律先独立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评讲说明判断的理由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议一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评价总结课题:正比例的图像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3——64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生动态地展示正比例图像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二、探究新知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学生到黑板上示范互相评价纠错说说是怎样想的三、稳固延伸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组织讨论和交流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议一议学生设计,交换检查并相互评价课题:反比例的意义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4——65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反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反比例量的特征。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时间一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又存在什么关系?今学生口答,相互补充二、探究新知学生初步概括反比例的意义〔根据学生答复,板书〕4、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填表思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组织交流,再次感知成反比例的量5、抽象表达反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例3和“试一试”,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初步概括相互补充与完善独立填表三、稳固应用先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反比例。6、同桌学生相互出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评讲填一填,议一议相互出题解答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后你能与同学相互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后你能与同学相互课题:正、反比例量的练习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9——70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正、反比例意义,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弄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学生口答,相互补充二、比较分析3、引导比较、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与完善讨论、交流三、稳固练习感知应用根据题中的图像,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先独立判断,再交流判断理由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比例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比例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比例〔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用表格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完成表格,,,独立完成,集体评讲填一填,议一议判断、讨论独立思考判断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质疑反思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你能在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1——72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通过回忆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怎样将每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教学难点: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设计理念:课堂中,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一些问题,体会转化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学生观察图形,初步交流,确定解题策略,在画一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探究解题的策略。教学中为学生充分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进一步感知转化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初步交流确定策略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图形,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3、相机揭示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1、提问: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2、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按什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发表想法三、运用策略拓展练习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2、指导完成“练一练”出示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和评点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独立解答说说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独立作业、交流四、总结评价质疑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评价总结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3——751、使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2、使学生体会转化策略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灵活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设计理念:教学中要求学生抓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课堂中,启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有2、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学生答复,互相补充二、探究新知2、如果已知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能否很快求出女生有多少根据学生的发言“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你能想出数量关系式列出3、小结:你是怎样利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要把“男生人数是女讨论、交流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学生充分发表想法三、拓展练习1、指导完成“练一练”读题,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用来表示两堆棋子;在第一个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第明确:示第一堆和第二堆的白子合起来正好与一堆棋子的枚数同样多。先看图填空,再交流和评点:为什么要进行这样转化。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利用线段图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画图观察、思考说说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观察思考大组讨论交流大组讨论交流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评价总结评价总结课题:扇形统计图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6——78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情境,解决生活问题。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体会描述数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二、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大组汇报、相互评价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3、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学生看图思考小组内充分交流相互补充学生举例说明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三、稳固练习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6、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讨论交流观察、思考学生观察思考大组讨论交流大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消费支出情况并进行分析课题: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