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邯郸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监测语文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我们应该记得他的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摘自毛泽东《矛盾论》)材料二: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或相对性,要从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对此,毛泽东特别强调,“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有两种情形需要特别注意加以分析,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复杂的矛盾关系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的矛盾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但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会发生变化的。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毛泽东对辩证法学说最显著的贡献,在于他详尽地阐发了“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这两个概念。美国学者斯图尔特·R·施拉姆就认为,“在中国,由于国内形势和与列强的关系都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在一个既定时期内,要确定哪种因素或矛盾是占主导地位的,就不仅仅是个复杂的理论问题,而且是迫在眉睫的策略需要”。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社会矛盾的含糊性和复杂性,把矛盾问题置于突出地位,并力图把这种深刻的认识在革命策略中具体化。这一点,对于当时革命斗争的成败关系极大。在《矛盾论》“结论”中,毛泽东强调:“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这两点对于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至关重要。短短一段话,文字不多,却凝结了中国革命历程中无数经验和教训。这些重要道理不可含糊,稍有疏忽,就会铸成大错;必须慎之又慎,准确把握,正确处理。(摘编自郭湛《く实践论〉〈矛盾论〉与百年中国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及矛盾的两方面都具有本身的特殊性。B.从概念范围上看,主观性包含着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体现了客观事物间的联系性和内部规律。C.同质的方法,借助具体的分析,有时是可以用于一个物质运动形式不同的实在发展过程中的。D.把矛盾问题置于突出地位并将其在革命策略中具体化,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决定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充分了解矛盾各方面的特定地位、和对方发生关系的具体形式、作斗争的具体方法,是了解矛盾各方面的必要基础。B.知道客观地看问题、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就能在研究问题时抓住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有效地避免主观性。C.美国学者斯图尔特·R·施拉姆的观点,可作为阐发矛盾的两个概念,是毛泽东对辩证法学说最显著贡献的有力佐证。D.想要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需要注意区别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也需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解决问题陷入“表面性”的一项是()A.在孙悟空识破了白骨精的变化并打死了她后,唐僧不多方了解,偏信猪八戒的挑拨,将孙悟空赶走。B.刘备在荆州失守后,为了给关羽复仇而发动对东吴的战争,不顾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形势,结果遭遇惨败。C.晁盖在得知曾头市的挑衅后,愤怒不已,决定亲自下山攻打,在战斗中过于自信,不幸中箭身亡。D.荣国府财政紧张,王熙凤无法消减主子的用度,也找不到好的开源办法,只能靠在奴仆身上省钱维持。4.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熟语,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请根据材料谈谈《矛盾论》对我们认识新时代存在的矛盾、问题有什么启示。【答案】1.C2.B3.D4.①“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形象地说明了片面性的特点,使论证更生动形象。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过引用熟语,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③这些熟语的使用,使论证语言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5.①要具体分析新时代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认识到它们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不能一概而论。②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明确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③要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深入地研究问题,防止错误和僵化。④要根据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解析】【导语】这两篇材料主要探讨了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强调了具体分析在解决矛盾中的重要性。材料一引用了毛泽东的《矛盾论》,指出研究矛盾时应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强调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材料二进一步阐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在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对于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同质的方法,借助具体的分析,有时是可以用于一个物质运动形式不同的实在发展过程中的”错误,由原文“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可知,一个物质运动形式不同的实在发展,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就能在研究问题时抓住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有效地避免主观性”错误,说法绝对,由原文“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可知,知道客观地看问题、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有助于我们在研究问题时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关键或规律,另外要避免主观性,还要全面、深入地看问题。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A.由“唐僧不多方了解,偏信猪八戒的挑拨”可知,唐僧犯了片面看待问题的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B.由“为了……不顾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形势,结果遭遇惨败”可知,刘备犯了主观性和片面性看待问题的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C.由“……愤怒不已,决定亲自下山攻打,在战斗中过于自信”可知,晁盖犯了主观看待问题的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D.由“也找不到好的开源办法,只能靠在奴仆身上省钱维持”可知,王熙凤没有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用了一个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和论证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先理解熟语的意思,再结合文章的观点,分析其论证效果。“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意思是指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比喻眼光短浅;再结合原文“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可知,只关注问题的某个局部方面,而忽略了问题的整体和全局情况,从而导致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此熟语形象地说明了片面性的特点,使论证更生动形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写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那么在军事纷争中,无论进行多少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写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此两句分别出自《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并且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语言;再结合“也懂得片面性不对”“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可知,通过引用熟语,论证了片面性的危害,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这些熟语简短有力,内容明了,这些熟语的使用,增加文章的文采、吸引读者兴趣、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增强了感染力,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根据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有针对性地分条写出启示即可。①由原文“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可知,在任何一个大的事物或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多种矛盾。‌这些矛盾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而且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不同矛盾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并且每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②由原文“在复杂的矛盾关系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可知,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集中力量找出并解决那些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即主要矛盾,以及在每个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③由原文“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等信息可知,在研究问题时,应该避免从个人的主观想法或偏见出发;在研究问题时,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避免只看到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在研究问题时,应该深入事物的本质,避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④由原文“但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会发生变化的”“在中国,由于国内形势和与列强的关系都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在一个既定时期内,……并力图把这种深刻的认识在革命策略中具体化。这一点,对于当时革命斗争的成败关系极大”等信息可知,在对立统一规律中,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根据特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芦草园的少年宫肖复兴当年,崇文区少年宫,在芦草园胡同。少年宫不大,只有一个四方的院落,进入大门,呈U字形的房屋环绕其间,院子里有几棵老树。但是,在当时我们孩子眼里,觉得它挺大的,因为有很多间活动教室,寒暑假活动花样繁多,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记忆中的少年宫,可以在轩豁的院里尽情奔跑,尽情呼叫。最难忘的是下雨天,我们可以蹚着院子里的积水,可劲儿溅起水花,和天上落下的雨点打架。或者雨后突然跑到院子里的树下,使劲儿摇动着树枝,让树叶上的雨珠,溅落在自己和后面走来的同学一身一脸。少年宫,有两个地方最吸引我。一个是讲故事的屋子。屋子如一间教室那样大,里面坐着好多同学,你可以随便走进去,给大家讲故事,听事的孩子也可以随意出出进进。如果你讲的故事吸引人,他们就坐在那里认真听你讲。如果不那么吸引人,陆续退场的人就会很多。面对着冷清没有几个人的教室,你自己也觉得臊不答答,会转身退场,换另外一个同学上来讲故事,这里有点儿像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想想,也很像当年在大栅栏广德楼剧场搞的“十分钟相声”,你买一张票,只用两分钱,很便宜,可以进去听十分钟相声,如果听得满意,再接着花两分钱买下一个十分钟的票,如果不满意,就可以站起来拍拍屁股走人。那里说相声的人,和少年宫讲故事的人一样,都有些打擂台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双向选择,有点儿挑战性,所以颇能吸引人。我就是被吸引的人之一。记得四年级寒假,我在那里讲故事,颇为吸引听众,很来情绪,几乎天天都站在那里,面对一帮小孩子,自以为是地讲不知所云的故事。我记不住讲的是一些什么故事,那时候,我爱看《少年文艺》,大概是在《少年文艺》上看到的故事,又经过自己的添油加醋、胡编乱造,反正,坐在那里比我小的同学听得也津津有味,让我占据了几乎一上午时间,眉飞色舞,自我感觉良好,讲个没完。回到家,兴奋地跟我父亲讲父亲没说话,母亲笑话我是穷白话,要饭的打官司——没的吃,有的说。不过,我很有成就感。面对着一双双紧紧盯着你的眼睛,在全神贯注听你讲故事,让我有一种在学校里体会不到的感觉。在学校,都是坐在教室里,眼巴巴地竖起耳朵听老师说。在少年宫这里,我是主角,可以敞开说,有一帮小孩子竖起耳朵听。这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甚至是表演能力呢。而且,为了引人,需要不时地调整讲故事的思路,及时捕捉到听众的心理变化而随机应变。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本事的锻炼,和后来流行的演讲是完全不同的本事,和照本宣科的背诵故事,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应该感谢当年的少年宫有这样一方园地,让我这样的孩子得以舒展腰身,如野花一样随心所欲地尽情开放。另一处是乒乓球室。这也是如一间教室大的房间。在那里,只要排队,可以上去随便打,打擂似的,每人打五六个球,谁输谁下去,下一个再上来。占台时间长的人,很牛。那劲头儿,和占据故事室讲台的人一样得意扬扬。记得少年宫曾经组织过一次全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那时,我在学校里乒乓球打得不错,被选去参赛。这一年冬天,我刚上五年级不久,学校老师通知我,让我到少年宫参加活动,是和中国青年乒乓球队的队员见面。那时候,中国青年乒乓球队在欧洲比赛胜利归来。他们在欧洲刮起一阵中国旋风,让世界刮目相看,日后都成为了世界乒坛的显赫人物: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都只有十七八岁,个个年轻英俊,潇洒飒爽,让我羡慕,心生崇拜。我记不得他们都分别对我讲了些什么勉励的话,只记得最后一个项目,最让大家兴奋,是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上场和这些冠军运动员各打一个球。只是一个球,太少了点儿,哪里能解渴啊。但是,能够和这些世界冠军对打一个球,也是格外幸运的了,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排在第一个上场,我排在第二个。和那个学生对阵的是庄则栋,我第二个上场,站在我面前的是李富荣。那时,他十七岁,英俊潇洒,分头梳得倍儿齐,倍儿亮。我心想,别给我发一个转球,我可是接不住呀。没有,他只是发给我一个和平球,很高,要是平常,我完全可以打一板抽球,扣死它。但是,我没敢,怕没有抽过去,一板下网,那就露怯了。我一板平稳地打过去,我看见,李富荣隔网冲着我微微地笑了。很久,很久,我都不明白,他为什么笑,是礼貌的笑,还是笑我这一板打得太保守。看,我给你这么高的一个和平球,你都不敢抽吗?真的,我有些后悔,为什么不敢抽球了呢?就因为他是世界冠军?我心里骂自己真没出息!我对少年宫一直充满感情,二十年前,我曾经多次到芦草园寻访旧地,想找到昔日的少年宫。住在那里的老人越来越少,可惜一直都未曾打听到。直到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段北芦草园的视频,拍摄者是当年住在附近的一位老街坊,对这里了如指掌。在视频中,他指着如今的居委会,说这儿就是当年的少年宫。红漆大门紧关着,木牌高挂,那么簇新,那么陌生,六十七年过去了,一点儿也认不出来了。只有院子里一株高大的老树,葱茏的枝条探出墙头,依稀当年,多少次的雨后,我跑到树下,摇晃着树枝,树叶上的雨珠,溅落在自己和后面同学的身上。少年宫!我少年时代的少年宫!(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自己喜欢看《少年文艺》,并喜欢将书中的故事进行文学化改编和讲述,表现出了对自己当年热爱学习、勇于表达的自豪之情。B.少年宫中的孩子们对故事极为喜欢,坐在教室里认真倾听,如果故事不那么吸引人会陆续地退场,表现了当时人心的淳朴。C.画线的段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层次和复杂的情绪波动,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懊丧与自我反省。D.通过一段由熟知芦草园的老街坊拍摄的视频,作者得知了少年宫如今的位置,六十七年的时光变迁,让作者已难以辨认少年宫的旧日模样。7.关于文本的第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句,简洁明了,迅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时空穿越的氛围。B.对少年宫布局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建筑空间,尤其几棵老树,更成为了时间的见证者。C.转折词“但是”,将话题从主观感受转向了客观描述,展现了孩子们对少年宫独特的情感认知。D.文中的少年宫已不单纯是物理存在,其大小不在于实际面积,而在于能提供的活动种类和选择空间。8.文本结尾部分对老树的描写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班级拟举行《芦草园的少年宫》文章赏读会,要求从故事屋、乒乓球室中选择一处作为少年宫中“孩子最怀念的建筑”。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处?请简要说一下你的理由。【答案】6.D7.C8.①结尾对老树的描写,与开头对少年宫的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②老树是少年宫的象征,它见证了作者的少年时光,表达了作者对少年宫的怀念之情。③老树依旧存在,与少年宫的变迁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感慨。9.示例一:我会选择故事屋。因为故事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平台。在故事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讲述故事,根据听众的反应调整思路,这种体验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此外,故事屋中的互动氛围也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和交流的快乐,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示例二:我会选择乒乓球室。因为乒乓球室不仅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场所,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乒乓球室中,孩子们通过打擂的方式,学会了面对挑战和失败,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与冠军运动员的接触和交流,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斗志和对梦想的追求。这些经历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解析】【导语】《芦草园的少年宫》通过回忆少年宫的故事屋和乒乓球室,展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与成长。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年宫的活动场景,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少年宫的感激之情。结尾对老树的描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永恒,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深度。整体文字朴实真挚,情感充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表现出了对自己当年热爱学习、勇于表达自豪之情”错误,应该是表现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对故事创作的热情以及对文学传播的追求‌。B.“表现了当时人心的淳朴”错误。孩子们的举动是展现童年时少年宫生活的自由快乐。C.“画线的段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错误。画线段落主要是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懊丧和自我反省,并没有语言描写。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将话题从主观感受转向了客观描述”错误。文中“但是,在当时我们孩子眼里,觉得它挺大的”这句话,仍然是在表达孩子们的主观感受。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①文章开头描写了少年宫的样子,其中提到了院子里有几棵老树。结尾处再次提到老树,这种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有始有终,让读者在阅读结束时能自然地回想起文章开头的场景,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②老树在少年宫的院子里,它陪伴着作者度过了少年时光。作者在少年宫讲故事、打乒乓球等经历都与这棵老树有着一定的联系。老树就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见证了作者的成长和青春岁月,因此它成为了少年宫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③六十七年过去了,少年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簇新而陌生,让人几乎认不出来。而老树依旧存在,依旧葱茏,它的不变与少年宫的变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感慨,让人们更加珍惜曾经的美好回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示例一:首先,故事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孩子们可以随便走进故事屋给大家讲故事,听故事的孩子也能随意进出,这种开放性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就像作者在四年级寒假时,在故事屋面对一帮小孩子讲故事,占据了几乎一上午时间,眉飞色舞,自我感觉良好。这让孩子们有机会成为主角,获得在学校里体会不到的感受。在学校里孩子们只能眼巴巴地听老师讲,而在故事屋,他们可以敞开说,锻炼了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其次,故事屋的互动模式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如果故事吸引人,孩子们就会认真听;如果不吸引人,听众就会陆续退场。这种双向选择的模式类似于大栅栏广德楼剧场的“十分钟相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孩子们不断提升自己讲故事的水平。而且为了引人,孩子们需要不时地调整讲故事的思路,及时捕捉听众的心理变化而随机应变,这是一种独特的本事锻炼,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故事屋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和交流的快乐。作者在故事屋讲故事,虽然记不住讲的具体内容,但比他小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这种分享故事的过程让孩子们在交流中获得快乐,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示例二:一方面,乒乓球室是锻炼身体的场所。孩子们可以在排队后上去随便打乒乓球,这种打擂似的方式充满乐趣,也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乒乓球室能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每人打五六个球,谁输谁下去,下一个再上来,占台时间长的人很牛,这种竞争机制让孩子们学会面对挑战和失败,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少年宫组织的全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以及与中国青年乒乓球队队员的见面活动,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斗志和对梦想的追求。作者参加比赛并与世界冠军李富荣对打一个球,虽然因为紧张打得保守而后悔,但这种经历无疑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故有术之主,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虽有驳行,必得所利。阳虎议曰:“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节选自《韩非子》)材料二:阳虎既奔齐,自齐奔晋,适赵氏。孔子闻之,谓子路曰:“赵氏其世有乱乎!”子路曰:“权不在焉,岂能为乱?”孔子曰:“非汝所知。夫阳虎亲富而不亲仁,有宠于季孙,又将杀之,不克而奔,求容于齐。齐人囚之,乃亡归晋。是齐、鲁二国已去其疾。赵简子好利而多信,必溺其说而从其谋,祸败所终,非一世可知也。”(节选自《孔子家语》)材料三:樵者问渔者曰:“人所谓才者,有利焉,有害焉者,何也?”渔者曰:“才一也,利害二也。有才之正者,有才之不正者。才之正者,利乎人而及乎身者也;才之不正者,利乎身而害乎人者也。”曰:“不正,则安得谓之才?”曰:“人所不能而能之,安得不谓之才?圣人所以异乎才之难者,谓其能成天下之事而归之正者寡也。若不能归之以正,才则才矣,难乎语其仁也。譬犹药疗疾也,毒药亦有时而用也,可一而不可再也,疾愈则速已,不已则杀人矣。平药则常日而用之可也,重疾非所以能治也。能驱重疾而无害人之毒者,古今人所谓良药也。《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如是则小人亦有时而用之时平治定用之则否。《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小人之才乎!”(节选自邵雍《渔樵问对》)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是A则小人B亦有C时D而用之E时平F治定G用之H则否。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致力,与《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中的“务”意思相同。B.兴,使……兴盛,使动用法,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用法不同。C.“赵氏其世有乱乎”的“其”与《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的“其”用法不同。D.利害,指利益与损害,在古代也常指形势的便利与险要,文中使用的就是后面的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以赵简子任用阳虎为例,说明君主任用人才要讲究权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以此来禁止臣子做邪恶的事情。B.孔子认为因为赵简子的缺点,阳虎的投靠会危害赵氏的长远利益,这与韩非子的观点不同,事实印证了孔子的判断。C.才能本身是一样的,但其带来的利益与损害则是有两面的,这导致了才有时会给人带来利益,有时却会给人带来害处。D.才能和仁德有时并不能兼具,不正之才如同毒药、攻玉之石,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其益处,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时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2)圣人所以异乎才之难者,谓其能成天下之事而归之正者寡也。14.材料三说“有才之正者,有才之不正者”,你认为阳虎属于哪一类人才?请从材料一、二中寻找依据证明你的观点。【答案】10.AEG11.D12.B13.(1)阳虎在鲁国被驱逐,在齐国被怀疑,逃跑到赵国,赵简主迎接并任用他为相国。(2)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有才能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成就天下的大事并且使它回归正道的很少。14.阳虎属于有才之不正者。依据如下:材料一中,阳虎说“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表明他是一个根据君主的贤明与否来决定自己行为的人,这种行为是不忠诚的,属于不正之才。材料二中,孔子认为阳虎“亲富而不亲仁,有宠于季孙,又将杀之,不克而奔,求容于齐”,说明他是一个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的人,最终他的行为会给赵氏带来祸患,这也证明了他是有才之不正者。【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对阳虎的描述,探讨了人才的使用和管理问题。材料一展示了韩非子对君主用人的权术观,强调赏罚分明;材料二则通过孔子的视角,揭示了阳虎虽有才但不仁,可能带来的隐患;材料三则从哲理角度讨论了才与德的关系,指出不正之才如同毒药,需谨慎使用。整体来看,文章通过不同角度的论述,揭示了人才管理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强调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由此可知,有时候也会用到小人。不过,在太平盛世之世,用小人就不好。“是”是介词“如”的宾语,“则”用于下句句首,故在A处断开;“小人”是主语,“之”是“用”的宾语,故在E处断开;“时平治定”是“用之则否”的前置状语,一般会与主句断开,故在G处断开;故选A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两个“务”都是“致力”的意思。句意:阳虎致力于夺取政权。/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B.正确。兴:使……兴盛,使动用法/侣:以……为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句意:使赵简子强盛起来。/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C.正确。其:语气词,表推测,恐怕/代词,此处代指乱石。句意:赵氏的后代恐怕有动乱吧?/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D.错误。文中是前面的意思。利害:指利益与损害。句意:才华有利有害,这是一分为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事实印证了孔子的判断”错,无中生有,孔子的判断是阳虎会危害赵氏的长远利益,而韩非子认为阳虎能使赵简子强盛,几至于霸,两者观点不同,但选文并没有记录事实来明确印证孔子的判断。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逐”,驱逐;“疑”,怀疑;“走”,逃跑;“之”,到。(2)“所以”,……的原因;“异”,认为……不同;“寡”,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阳虎属于“有才之不正者”。材料一中提到阳虎善于窃取国政,但在赵简子的控制下,他不敢为非,反而使赵简子强盛。材料二中提到阳虎亲富不亲仁,曾有宠于季孙,但又试图杀害季孙,最终被齐国囚禁,逃亡到晋国。这些都表明阳虎有才能,但其才能并不正直。参考译文:材料一:所以懂得法术的君主,有功必赏,以便人尽其能;有罪必罚,以便禁止奸邪;即使臣下有乱七八糟的行为,也一定有可以利用的地方。阳虎发议论说:“君主贤明,就尽心去侍奉他;君主不贤,就掩饰邪念去试探他。”阳虎在鲁国被驱逐,在齐国被怀疑,逃跑到赵国,赵简主迎接并任用他为相国。侍从说:“阳虎善于窃取别人的国家政权,为什么还用他做相室?”赵筒子说:“阳虎致力于夺取政权,我致力于维护政权。”于是运用权术去驾驭阳虎。阳虎不敢做坏事,很好地侍奉赵简子,使赵简子强盛起来,几乎成了霸主。(节选自《韩非子》)材料二:季孙氏的家臣阳虎逃到齐国后,又从齐国跑到晋国,投奔了赵简子。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对子路说:“赵氏的后代恐怕有动乱吧?”子路说:“权不在阳虎手里,怎能为乱呢?”孔子说:“这不是你能知道的。阳虎亲近富人而不亲近仁人,被季恒子宠幸,而又要杀害他,未得逞又逃走,请求齐国接纳他。齐人囚禁了他,又逃到晋国。这样,齐、鲁两国都去掉了祸根。赵简子贪图利益而又轻信,必定会轻信他的话而听从他的谋划,祸患引起的最终后果,不是这一代能够知道的。”(节选自《孔子家语》)材料三:樵夫问打鱼的人说:“人们所说的有才能的人,有的有益,有的有害,为什么?”打鱼的人回答说:“才华是一,才华有利有害,这是一分为二。才华有正与不正之分。才华正,利于人,亦利于己。才华不正,虽利于己,却害于人。”樵夫问:“才不正,又如何成为才呢?”打鱼的人回答说:“别人没这个能力,他有这个能力,怎么不能称为才华?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有才能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成就天下的大事并且使它回归正道的很少。如果不能令其归于正道,虽有才华,但很难说他是仁人。譬如以药医病,有时候也用到毒药医病,但毒药只可以偶尔使用,不能反复使用,疾病一旦痊愈,就要迅速停止使用毒药,若不停止使用毒药,毒药就会毒死人。普通的药在遇到小病的情况下使用是可以的,但遇到重病的情况,它就没办法医治了。能够医治重病而又没有害人的毒性的,这样的药古往今来的人都称为良药。《易经·师卦》上六爻的爻辞说:‘战争胜利,班师回朝,天子颁布封赏令,封赏诸侯,令他们拥有邦国,又封赏卿、大夫,令他们享有采邑。小人不得任用为官。’由此可知,有时候也会用到小人。不过,在太平盛世之世,用小人就不好。《诗经·小雅·鹤鸣》有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句所讲的就是小人的才华吧。”(节选自邵雍《渔樵问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观画目送飞雁手提白鱼晏几道眼看飞雁手携鱼,似是当年绮季①徒。仰羡知几避缯缴②,俯嗟贪饵失江湖。人间感绪闻诗语,尘外高踪见画图。三叹绘毫精写意,慕冥伤涸两踟蹰。【注】①绮季:汉代隐士。②缯缴:猎取飞鸟的射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首题画诗,从诗中可推断,画中应有隐者、水中的白鱼、空中的飞雁等景物。B.首联中“似是”二字用语精微,既点明了观画所得,又寄托了个人的情怀与向往。C.颔联中“仰羡”和“俯嗟”照应雁、鱼二物,对比鲜明,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D.颈联笔锋一转,直言诗人的感慨,体现了诗歌与绘画在表达情感时有共通之处。16.诗人“两踟蹰”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诗人羡慕绮季的高蹈避世,感叹鱼儿因贪饵而失去自由,为自己不能超脱世俗而感到无奈和悲伤,因此踟蹰。②诗人从画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意识到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自我,为这种现实而感到悲哀和无奈,因此踟蹰。③诗人对绘画的精妙写意表示赞叹,但同时也为画面中所表达的人生困境而感到忧虑和不安,因此踟蹰。【解析】【导语】晏几道的《观画目送飞雁手提白鱼》通过观画引发感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描绘了飞雁和白鱼的形象,借此抒发了对自由和纯净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中难以实现理想的无奈与踟蹰。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直言诗人的感慨,体现了诗歌与绘画在表达情感时有共通之处”错误。颈联的作用是对上文进行总结或转折,进一步深化主题,而不是直接表达诗人的感慨;诗句说通过诗歌感悟“人间感绪”,通过绘画追求“尘外高踪”,诗歌与绘画虽然都是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表达情感时各有特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概括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联系全诗内容,逐条分析产生“踟蹰”额原因。①“眼看飞雁手携鱼,似是当年绮季徒”,这里通过飞雁携鱼的景象,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状态。绮季指的是古代隐士,通过这句诗,作者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但同时“俯嗟贪饵失江湖”写鱼儿因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失去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诗人为自己不能超脱世俗而感到无奈和悲伤,因此踟蹰。②“人间感绪闻诗语,尘外高踪见画图”,诗人通过“人间感绪”与“尘外高踪”的对比,表达了对于人间情感的复杂性和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的向往,通过诗和画,作者希望能够表达和传达这种超越世俗的情感和追求。诗人主要从画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诗人意识到了这种追求名利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以及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此处意识到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自我,为这种现实而感到悲哀和无奈,因此踟蹰。③“三叹绘毫精写意,慕冥伤涸两踟蹰”,其中“慕冥”指的是对深邃、神秘事物的向往;“伤涸”暗示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悲伤,“两踟蹰”则表现了在这种复杂情感下的犹豫和徘徊,整体来看,这句话通过描绘对绘画艺术的赞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因此踟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班会上,班主任使用《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睡前要学会自我反省,争做优秀学生。(2)在学校文艺晚会上,歌声悠扬,主持人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这一场景,赢得了热烈掌声。(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激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灵感。以黄河起兴的诗句时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歌台暖响④.春光融融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参省”“融”“仞”。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每一天的北京城,②曾经是从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开始的。③“瘦”的叫钟楼、“胖”的叫鼓楼,④它们是古代北京的报时台。⑤时辰更替之际,⑥人们总是先闻鼓声,⑦绵延108响的钟声随后被撞了出来。从鼓楼往地安门方向,赶街人的双脚,(甲)。万宁桥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桥下A的大运河水,在西侧屯居成为一个叫什刹海的湖,这个湖,赋予一座伟大城市生息起居的灵动之气,滋养着中轴线上的灵秀之美。有水必然有山。山水之间的诗意组合,昭示出北京中轴线对大自然的谦恭情怀。从地安门往南走,是皇家御苑景山。从山脚到山顶,有庄严的殿,闲适的阁,飞动的亭,静心的庙。站在山顶上的万春亭,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呈现的北京之美,尽收眼底。半城宫墙半城树,一色江山满人间。中轴线上一脉相连、左右对称的各类建筑,高低起伏、B。许多挺拔的城楼,相互瞭望地矗立在苍穹之下,即便穿越过历史的风烟,仍旧那样安详、稳重。这大概就是北京城独特的“壮美秩序”。大美中轴,美在何处?美在建筑,美在景观;美在布局,美在节奏;美在历史,美在文化;美在城市的品格,(乙),美在人与自然的互动和谐。18.文中第一、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在表述或标点上存在着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另选城市或景点,仿照文中画横线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完整,使用与画线句相同的修辞手法,表达流畅。22.文中加点的“瞭望”一词,有人说使用错误,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8.序号:③修改为:“瘦”的叫钟楼,“胖”的叫鼓楼序号:⑤修改为:时辰更替之际,人们总是先闻鼓声,随后绵延108响的钟声被撞了出来19.甲:踩出了中轴线上的烟火气乙:美在人们的精神追求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