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火灾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电动自行车火灾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电动自行车火灾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电动自行车火灾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电动自行车火灾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经济性好、使用方便且用途广泛的交通工具在我国大量普及,为解决基层群众短途交通出行等基本需求发挥了巨大作用。因需求量巨大,电动自行车市场管理混乱,非法改装、设备老化、不正确使用等问题随之而来,造成的火灾危险性较大。因此,电动自行车火灾治理已成为当前火灾防控工作的重点,笔者围绕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关键词:电动自行车;火灾;消防安全一、电动自行车存量多,火灾高发(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为切实摸清电动自行车存量,某市消防救援部门对主城区主要街道某居民小区晚8时电动自行车停放情况进行调研,样本包括商品房、还迁房等不同类型的高层、多层住宅小区。经逐层统计,该区域楼房住户每户群众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数值平均为0.67辆,即100户家庭拥有电动自行车67辆。其中,商品房0.64辆、还迁房0.71辆、老旧小区0.53辆、多层住宅1.0辆、高层住宅0.4辆,个别家庭甚至一户拥有2-3辆。依据该地区人口普查数据,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7万,户均人数为3.3人。据测算,城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5.48万辆。(二)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2019年全国每年平均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约2000起。从2019年开始,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已比2019年之前增加了近10倍。二、电动自行车本质安全性存在问题(一)锂电池易出现热失控现象我国电动自行车兴起于二十世纪90年代,作为新兴产业,其之所以能迅猛发展,蓄电池寿命和容量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早期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以铅酸电池为主,这种电池价格便宜、材料来源丰富,性能也比较安全稳定[1]。(二)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缺失当前,市场上销售的相当一部分品牌电动自行车在生产时就存在隐患,大多未安装短路保护装置,有些在使用、维修过程中被擅自拆卸、更改或损坏,大多数电动自行车从电瓶接线柱到充电插座之间的部分无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经相关部门抽查发现,电动自行车整车安装空气开关和短路保护装置的仅占市场销售数量的66%。对某居民住宅区在用的200辆电动自行车进行随机抽查,安装空气开关和短路保护装置的电动自行车有67辆,占总数的33.5%,其他的未安装或已拆除。(三)电气技术指标不匹配部分电动自行车改装点技术力量薄弱,改装过程中使用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技术参数的控制设备、电动输出装置、充电设备等主要部件的技术指标不适配,仅仅是拼凑组装,没有进行量产前的安全性能检测。大部分电动自行车改装点改装工艺粗糙,为盈利压缩改装成本,选用的线材在直径和额定功率上并不合适,线路与线路之间的插接件无法满足防水、防潮基本要求,线束捆扎随意,安全距离不足,绝缘不充分,极易在振动情况下引发打火、发热,导致火灾发生。(四)假冒伪劣充电器充斥市场假冒伪劣充电器往往粗制滥造,设计不过关,采用的电气元件和线材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先天性设计缺陷,电路板焊接时焊点元件短路风险大,在高温或严寒环境下自身产生较大热量,造成线路绝缘皮软化变形,在雨雪天气、潮湿环境下易因短路引发打火,进而导致火灾发生。三、电动自行车使用环节的风险隐患(一)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充电受当前电力存储材料技术限制,电动自行车电源还无法实现轻量化、小型化、一充多放的目标,因此需要定期充电。出于方便和经济考量,使用群体通常会将其移到首层门厅、过道或楼梯间内或拆卸电池后到室内充电。一旦充电停放过程中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电池及电动自行车体的高分子材料和海绵座垫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火焰和烟气,迅速沿楼梯间向上蔓延扩散,短时间内便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二)充电完成后不能及时断电据有关部门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通常发生在夜晚八点至次日凌晨五点,恰好是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时间段,但是一般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充电充满电只需6至8小时。如果充电完成后不及时断开电源,那么电池、充电器就会过充、发热,导致电池、充电器的性能和寿命受到影响。同时,在此时间段,人们一般处于睡梦之中,发生火灾时往往发现不及时,待发现时火势已扩大蔓延、失控燃烧。由于室内环境较为封闭,大量烟气集聚,导致被困人员逃生困难。(三)铅酸蓄电池析氢过量铅酸蓄电池大多用于老年代步车、电动三轮车等对重量不敏感的车辆。在充电过程中,电池会发生析氢现象,同时释放氧气。氢气是易燃易爆的不稳定气体,而氧气可助燃。当两者的混合浓度达到4%-74.2%时,一旦周围有电火花产生,就容易造成起火甚至爆炸[2]。另外,蓄电池超过使用期限,会大大增加起火概率。目前,铅酸蓄电池电动车使用者往往会忽略蓄电池超期的问题,不能及时更换,造成充电过程中过热爆燃事故频发。四、电动自行车火灾防治需要破解的难题(一)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新建小区未规划建设充电桩,按照应急管理部、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推动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然而,受先期规划条件限制,相当部分居民小区无法建设,或实际建设数量距离群众日常充电需求还有较大差距。2021年8月起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提出,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同时,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场所。近年来,多地政府已制定发布了地方行政法规,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和管理。多地要求住宅区应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和充电设施,并且充电设施要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然而,各地相关规定多过于宽泛,缺乏具体标准,未能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导致规定执行效果不佳。此外,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阶段并未列入国家强制配套建设内容,大部分开发商并未主动自行建设,导致充电桩先天性缺失。对于建筑格局紧凑的小区,充电桩的建设位置选择余地较小,占用公共活动场地或公共绿地,有违反规划要求的可能性,容易引发群众不满,尤其是无充电需求群众对于占用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地建设充电桩意见较大。(二)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使用率低,管理缺失出于充电成本、风吹雨淋及被盗的考虑,群众更愿意在家中充电,导致充电桩使用率偏低。另外,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存在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汽车、自行车随意占用情况较为普遍。有些群众由于车位紧张的缘故,随意将汽车、自行车甚至“僵尸车”停放在充电桩处,物业公司管理不及时,导致有充电需求的群众没有位置。二是充电设施损坏无人维修。初期建设的部分充电桩由于建设方式多种多样,无明确的专业单位进行后期维护,导致损坏之后无法使用。三是充电桩位置设置不合理。有的充电桩零散分布在小区各处,设置不均匀,群众嫌远不愿意充;有的充电桩占用汽车停车位,引发群众不满。(三)充电桩使用费用较高现有充电桩一般由开发商、街镇或第三方运营公司建设。经调研部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市面上充电桩运营单位面向群众的收费价格多为按时间收费,约0.25元/小时,平均充满一辆电动自行车约5-7小时,花费1元-1.5元。相较于在家中充电的成本要高出一倍,收费价格过高成为群众不愿在充电桩充电的一个主要原因[3]。五、电动自行车火灾治理的几项措施(一)修订完善相关标准尽快修订完善电动自行车相关技术标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火灾发生。在相关标准中,应增加限制电动自行车易燃可燃材料使用量、安装过充电保护装置等强制性条款,要将使用量迅速增加的锂电池及充电器的安全性能规定尽早纳入相关安全标准[4]。(二)提升监管力度水平进一步整顿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改装领域市场环境和经营秩序,落实生产许可证准入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打击无证生产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环境[5]。加大流通领域质量监督检验抽检频次,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打击违规拼装、改装电动自行车部件及电气线路、擅自增加电池组等行为[6]。督促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落實产品质量主体责任。[7](三)加快充电设施建设进度一是按照基本满足群众充电需求的标准开展建设。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标准规范,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按照每百户拥有67辆电动自行车计算,充电时间分为三个时间段(上午、下午、夜间),建设20个充电点位的集中充电桩可基本满足100户群众的充电需求,即每户充电桩建设基数为0.2。二是明确新建小区规划条件。住建、规划部门要加强源头管控,将充电桩建设内容纳入强制规划条件,要求建设单位按照每户0.2的比例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从源头堵住充电桩建设先天性缺陷漏洞。三是推动在建小区合理配建。应推动建设单位在住宅项目未交付使用之前,明确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竣工验收。四是老旧小区安全托底。无物业管理的未建设充电桩的老旧小区,应明确建设主体和资金来源。五是明确已建成小区充电桩建设的主体单位和资金来源。引入第三方公司自筹资金建设,实施市场化运营。六是完善已建成集中停放点、充电桩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小区配套建设钢构遮阳棚、热成像火灾感温探测器和悬挂式干粉灭火器等物防技防设施,实时进行电流和温度异常监测,实现火情第一时间发现处置,提升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本质安全水平。[8](四)坚持疏堵结合积极加强源头管控,拟定《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建设指引》,在原有电梯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加装AI人工智能识别模块,一旦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将会声光语音报警,电梯门无法关闭,按键无法操作,电梯无法使用,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行为,彻底切断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路径。(五)实施网格化监管发动市场监管、住建、公安等基层监管力量,组织基层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维修点以及居民小区、社会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