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水和矿物质对二氧
动植物尸体的分解化碳的溶解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人类消耗的急剧增加,排放一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②遭到
破坏,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答案:含碳燃料植被温室效应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溶于水的气体。加大压强、降低
温度能变成固体,俗称“干冰时吸收大量的热。
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二氧化碳。
答案:无色无味大能干冰升华液态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____也不支持,也不支持0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说明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o
若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生的现象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符号表达式为:o若把上述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说明碳酸分解,
所以,实验室里没有碳酸存在。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o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OH)2^.CaCO3I+H20
答案:1.燃烧燃烧呼吸熄灭
2.碳酸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二氧化碳-碳酸H2O+CO2fH2c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易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02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因为它不支持,不能一”而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所以可用来;能参与,
可用来作气体肥料;能与水、食盐等生成纯碱等物质,可作化工原料;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可作,
冷藏食物或人工降雨、制造云雾等。
答案:燃烧燃烧大灭火光合作用制冷剂
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是o
2.反应原理
文字表达式可表示为:o
符号表达式为:
CaCCh+HCl—^CaClz+HzO+CO?t
3.实验装置
制二氧化碳时反应物都是体和体,反应_______加热,所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制氧气的发生
装置。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
也可以用下列仪一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且_______溶于水,还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故只能采用收集。
0
图2-13
4.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
(1)检验: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方法是将被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证明
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
(2)验满: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5.一般采取的操作步骤
⑴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3)倒入稀盐酸;(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
答案:1.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碳酸钙+盐酸f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3.固液不大能向上排空气法
4.(1)浑浊(2)熄灭
六、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原理:高温燃烧石灰石,生产生石灰,副产品是二氧化碳。
碳酸钙锂->氧化钙+二氧化碳
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o
分解反应是.o
答案: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疑难突破
实验室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多种,如:碳的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高温分
解石灰石、含碳化合物的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以及大理石与稀硫酸的反应等等,为什么单单选用大
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呢?
剖析:碳的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高温分解石灰石制二氧化碳成本高、操作麻烦、
纯度低,不适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大理石(或石灰石)
是块状固体,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不易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隔了硫酸与碳酸钙的接
触,所以反应很快停止了。
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不需
加热,而且反应速率适中,易于收集。
问题探究
问题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不仅能溶于水,而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z+H20Hze。3),你可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该反应的发生呢?
探究:如图所示,取四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纸花,进行实验。
(1)喷稀录酸(口)喷水事)直接故(N”水后放
入二氧化碳中入二氧化碳中
图2-14
①用装有稀醋酸的喷水器向第一朵花喷稀醋酸。现象:紫色石蕊纸花变成红色。结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
②用装有蒸储水的喷水器向第二朵花喷蒸馈水。现象:紫色石蕊纸花没有发生变化。结论:水不能使石蕊变颜
色。
③将第三朵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紫色石蕊纸花没有发生变化。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
石蕊变颜色。
④用装有蒸储水的喷水器向第四朵花喷水后,再将喷有水的花放入另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现象:紫色石
蕊纸花变成红色。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问题2:设计一个化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图2-15
探究:方案一:如上图所示,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塑料瓶,瓶口加塞子,插入玻璃管(红墨水封在管中),其
中一个瓶为空气,另一瓶中充入高浓度二氧化碳,同时放在阳光中照射,一段时间后,盛高浓度二氧化碳瓶中
的红墨水比另一瓶上升得快,表明其温度升高快,气体受热膨胀。证明二氧化碳对太阳光热量吸收率比空气高。
方案二:如下图所示的两个瓶共用一根玻璃管,一滴水滴(红墨水),在阳光下照射观察水滴移动情况。
,IU_川
:空气一^1-------哈*<20,]
图2-16
典题精讲
例1:如图2-17所示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入一些金
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静止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一
会儿,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图2-17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o
(2)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o
(3)当试管内的液面处于图示位置时,则试管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____外界大气压强(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4)试管内的气体可用来检验。
(5)欲达到该实验目的,装置必须置于有环境中。
,思路解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要有二氧化碳气体和光照,故通入的气体a应为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通常用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来制取CO2气体,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让植物吸收CO2气体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结果
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试管内的气体为氧气,其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另一条件是要有光照,所以必须在有阳光的环境中。
答案:(1)CaC03+2HClCaCl2+H20+C02f
(2)让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3)小于
(4)带火星的木条(5)阳光(光照)
例2:某兴趣小组用图2-19所示的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某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
插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并轻轻振荡试管。
(1)描述产生的现象:
(2)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思路解析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
气压把水压入试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答案:(1)试管内形成一段红色水柱
(2)CO2+H2O-H2c
知识导学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需要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
核能、风能、潮汐能。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
其密度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来认识,其溶解性结合课本小实验和制汽水.等生活实例理解。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如活泼金属镁)物质
燃烧。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生成的碳酸的作用。
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C0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药品的选用要注意:
(1)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包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大,难以收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据此,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固体与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高镒酸钾加热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酒
精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类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制氧气,需要的仪器可
以是:大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也可以用下列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应注意三点:
第一,所收集气体若有毒性,能用排水法就不要用排空气法,以防污染空气。
第二,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才能把集气瓶内的气体充分排净。
第三,如果不知道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可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再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比较,比
29大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大,比29小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小。
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不同。检验是验证这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需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
变浑浊。而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制取气体时,一般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时,一般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而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要求多变一,分解反应要求一变多。
疑难导析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药品的原则一般遵循:①药品来源广、价廉②条件:装置、操作简单③产气速率
适中、纯度高④安全,副产物污染小或零污染。
要说明碳的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高温分解石灰石制二氧化碳不符合原则①②③;
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不符合原则②;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不能进行。分析清楚产生二氧化碳的各种途径:碳
的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高温分解石灰石、含碳化合物的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
应,以及大理石与稀硫酸的反应等等是否符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则即可。
问题导思
这是一道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的探究题目。我们可以采用排除的方法。
利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知识点,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以后,石蕊试液也可变成红色。我们首先通过
实验(I)说明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又通过实验(II)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在实验
cm)中又证明了干燥的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既然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那么二氧化碳的溶液中除了水和二氧化碳以外,还应有其他新物质。由于酸能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有碳酸生成。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在二氧化碳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排除了这两种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变成红
色,就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有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把实验设计成直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这样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
水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散失,使体系温度升高。设计实验要与普通空气对比验证二氧化碳有温室效
应,此实验是人们研究地球温室效应的实验基础。
方案一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在阳光照射下充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塑料瓶比充入空气的的塑料瓶的温度高,使得
封在管中的红墨水发生移动,通过移动的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
方案二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在阳光照射下充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塑料瓶比充入空气的的塑料瓶的温度高,使
得封在管中的红墨水发生移动,通过移动的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这是一道化学与生物相结合的题目,应用生物学科上的光合作用知识解答化学问题,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
键。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黑色陷阱
要知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正好与光合作用相反。
典题变式
如图2-18所示装置,可用来证明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试完成下列问题:
图2-18
(1)A处锥形瓶所起的作用是o
(2)B处锥形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o
(3)C处玻璃罩为什么不能透光?o
(4)能表示这个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和o
(5)D处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o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证明通入的空气中已经没有二氧化碳
(3)让绿色植物在暗处只能进行作用
(4)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02+Ca(0H)2^CaC03I+H2O
黑色陷阱
解此类题时往往不一定想得那么全面,有的同学只想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而忽略了液面的上升。
典题变式
将一充满干燥、纯净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反应的符
号表达式o
图2-20
答案:溶液进入试管,且最终充满整个试管,进入试管的溶液变浑浊C02+Ca(0H)2^CaC03I+H20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运动快,原子运动慢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下列归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社会发展B.性质与用途
①使用共享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碳排放①具有助燃性可做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②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②(%不能燃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③铁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同时施用③可燃冰能燃烧可做燃料
C.化学与安全D.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进入矿井前要做灯火实验①给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②将燃着的鞭炮丢入化粪池②称量5g氯化钠:先加祛码后加药品
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co中毒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
A.AB.BC.CD.D
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反应的是()
A.Fe+2HC1—FeCl2+H2t
B.2N0+02=2N02
古洱
|ajiDQ
C.3co+Fez()32Fe+3cO2
电解
D.2NaCI2Na+CI2t
4.如图为某反应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5.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01so
比较纯碱与碘的溶解性
D.歌究铁钉生锈与氧气有关
a
6.下列所选试剂或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除杂:加入适量的CaC03除去NaCl溶液中的HC1
B.鉴别: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
C.检验:向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入CaCL溶液,检验是否完全变质
D.分离:向KC1和血。2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过滤、蒸发可得到MnOz
7.关于以下教材中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产生大量白烟,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图2中b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图3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着,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D.图4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该反应实质是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
8.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过程中,突发“爆炸性燃烧”,造成多名消防官兵栖牲;
对于引发“爆炸性燃烧”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积
B.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
C.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
D.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后发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
9.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干冰、③水银、④不锈钢、⑤冰水混合物、⑥高镒酸钾、⑦液氧,分类不正确
的是()
A.混合物:①③④B.氧化物:②⑤C.单质:③⑦D.化合物:②⑤⑥
1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下列依据信息解释的叙述和推测错误的是()
A.每个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B.每个硫原子易失2个电子
C.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12.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与粉尘排放
13.通常状况下,乙烯CL)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出+30z星型2X+2IW,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4.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除去FeClz溶液中的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除去水中的空气将水煮沸
D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B.BC.CD.D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CaOB.Fe2()3C.AI2O3D.S1O2
二、填空题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相
关问题.
(1)A中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2)请在B框内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
(3)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反应的生成物所属类别是,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17.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CO?的知识网络图。
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物质②的组成元素有种;
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号是;
写出CO2转化为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⑤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道口烧鸡”是安阳的一张“名片”,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三、简答题
19.下表是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中的一部分,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里出
溶解作'弋徽也
OH-so产co/一
我就
或全佰卤产
H+溶、挥
Na+②溶③
Ca2+④微不
由表中①处可知
a应填写的内容是“溶”,表示可溶于水b表示的物质是硫酸,化学式为ASO4c属于“酸”类。
请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表中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溶b微c挥d不
(2)表中③处物质化学式为属于(填“酸”、“碱”或“盐”)。
(3)写出表中④处物质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表中④处物质的一种用途
20.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钙的质量分数,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
干燥并捣碎后,称取2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量与生成气体的量如图
所示。试求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鸡蛋壳中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四、实验题
2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o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3)小龙同学利用吃完的碎碎冰饮料包装袋设计了图F的发生装置来代替B装置制取氢气,其优点
是,
他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下列装置的连接顺序正确的是:F-(填序号)。
bcd■—■e
sE
浓麻最
A.b—c—dB.b—c—eC.c—b—dD.c—b—e
(4)小露同学利用草酸钠固体(化学式为NaGOD加热分解制取一氧化碳,并用CO还原氧化铁。他设计的实
验装置图如下:
石茨水
①一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述所给装置中的(填序号);
②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③该装置中锥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I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
II。
五、流程题
22.化学链燃烧(chemical-loopingcombustion)是新的燃烧理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
载氧体(如CaSO,等)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的燃烧,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CaSO4的化学链燃烧原理图
(1)空气反应器中主要发生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或“降
低”)。
(2)燃料反应器中,CO与CaSO”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通过燃料反应器制得高温CO2和上0(气),为获取纯净的CO2,常用的物理分离方法是o
六、计算题
2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
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逐渐加入未知浓度的HAO」溶液,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硫酸的质量
如图所示:
加入H2soe质量g
(1)加入稀H2sO4的质量在0〜50g时;稀H2SO4与发生反应,其反应实质是o
(2)所用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24.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0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
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认真读图并仔细分析,抽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O51020WOS3*0*).«4»0«*«
(1)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O
(2)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o
七、探究题
2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
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_____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猜想3成
向其中加几滴酚儆试液现红色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
3成立”,必需更换试剂,将溶液换成溶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号
答
CCCDCBCAADBCCAC
案
二、填空题
(3)C+整(4)化合物灭火
16.(1)02(2)
+
17.C2H50H三NaC02+H20===H2C03+4
18.Al蛋白质
三、简答题
19.aNa2CO3盐C02+Ca(OH)2=CaC03I+H20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20.10%
四、实验题
21.(1)长颈漏斗
(2)2KMn04AK2Mn04+Mn02+021C或E
(3)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结束B
(4)①A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③收集C0,防止污染空气
五、流程题
占燃占燃
22.CaS+2O2^=^CaSO4升高4CO+CaSO4^^4CO2+CaS冷去d
六、计算题
23.氢氧化钠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43.0%
24.1%26.5%
七、探究题
25.⑴红(2)2NaOH+CuSO4=Cu(OH)2I+Na2S04;复分解
(3)Ca(OH)2+C02—CaC03I+H20;2;氢氧化钙;氯化钙.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磷矿粉B.尿素C.氯化钾D.磷钱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加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g
A.a点呈碱性
B.b点到c点之间没有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C.该图对应的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物质与b点一致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中加浓硝酸微热后变黄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灼烧棉线有烧焦羽毛气味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4.在一个大萝卜中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过一段时间后将里面的食盐水倒出,再往倒
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则食盐水的质量会
A.不变,因为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
B.增加,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但加入了食盐,故溶液的质量增加
C.增加,倒出的食盐水不饱和了,加入的食盐会溶解一部分
D.减少,因为有一部分食盐变成晶体析出
5.现有100mL20%的硫酸,其密度为1.Mg/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7.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碘酒区分牛奶和米汤
B.用酚醐试液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
C.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纱线和羊毛线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8.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守恒观:16g硫与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二氧化硫
C.转化观:和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9.下表是部分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性质与用途B宏观与微观
①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①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是因为分子变大
②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②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
C化学与能源D健康与安全
①天然气和沼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①霉变的大米清洗煮熟后,可继续食用
②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②若出现贫血,可适当补充铁元素
A.AB.BC.CD.D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①②D.④③①②③
11.一种格的氧化物可用作油漆颜料,其中Cr的化合价为+3,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A.Cr2()5B.Cr?。?C.CnO?D.Cr3()4
12.如图所示,将充满CO,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储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干燥的
石蕊小花
滴有紫色石蕊
试洒的蒸储水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2-
A.NH4\Na\N03\C03B.N03\CU\SO产、OH
-2-
C.Mg"、K\SO产、ClD.Ca\Na\HCO3\Cl
14.现有甲、乙、丙三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表面有气泡产生,再把乙和
丙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后,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变化。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
序是()
A.甲>丙>乙B.乙>丙>甲C.丙>乙>甲D.乙>甲>丙
15.我国科学家寻找到新型催化剂,使低温工业产氢取得突破,反应过程图示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D,利于氢能源的经济推广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氢原子
(2)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
(3)碱溶液中都含有的离子
(4)锦酸钾中镒元素的化合价
17.烧开水的铝壶用久了会在壶底沉积一层白色沉淀,它的成分中含有Cat%,清洗铝壶时可用少量稀盐酸溶解
除去,化学方程式是:—,但盐酸用量过多,则会损坏水壶,因为—.
18.我们需要洁净的水源,自来水生产加入液氯的作用是o用图实验验证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证明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a和b管中气体的质量比是。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
组成。0.5mol水中约含个氢原子。
三、简答题
1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1H2He
第一周布&)
4Be\5B\
3件、6C\0))
第二周第®:7@0
13Ai\\MSi\六、\\
第三周期琳'明向力福)砌砌
⑴表中14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___元素相似;
(2)通过上表的分析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该元素原子核外的;
(3)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失电子形成铝离子,写出铝离子符号;
(4)钠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o
20.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材料有关的问题。
(1)硬铝片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2)与金属X有关的反应:①2Al+3XC12=2AlCk+3X②X+CuS04=XS04+Cu,由此可知X可能是什么金属?(用
化学式回答)
四、实验题
21.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
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
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同时震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情况如图2所示。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导致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少的操作是o不改变装置药品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
2)曲线2代表加入的是o
3)曲线3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o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o
4)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CO?能与水发生反应②吸收C02用NaOH溶液比较合适
③(%能与NaOH溶液反应④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五、流程题
22.硫酸铜的制备如图为某兴趣小组用含较多杂质的铜粉制取硫酸铜晶体[CuSOj5HzO]的两种实验方案。
稀硫酸,加热通氧气
浓硫酸,加热
(1)制备中需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o
(2)灼烧杂铜除去其中的杂质,产生CO?和少量CO.灼烧后的产物为CuO及少量Cu.产物中含有Cu的可能原
因是(填序号)。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方案I通入氧气,少量Cu转化为CuS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4)方案II中加入浓硫酸发生的反应有CU+2H2SO4=CUSO4+SO2t+2H20
方案I优于方案II的理由是o
六、计算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加入68gH气
化氨溶液
2gMnO,烧杯内剩余物质
的总版磕为68.4£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g;
(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写出计算过程)
2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一定取质量的高镒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a-3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原因是: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镒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七、探究题
25.市场上出售一种洗涤剂(标签如图),能瞬间清除衣服上汗渍、果汁渍等多种顽固污渍。某探究小组带着浓
厚兴趣对这种洗涤剂的去污原理进行探究。
主■成分】过箕*■船四体
也装:MH
ia»M
保崎烟:3年
用生:与洗衣物程会使用(檀葬)
(»»)।
(查阅资料)
①过氧碳酸钠(Na£OD是白色晶体颗粒,常温下性质稳定,温度高于50℃时会分解,水溶液显碱性,与水反应,
会产生碳酸钠和其它化合物。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具有去污能力,但不能清除衣服上的顽固污渍。
实验一溶解样品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取适量该洗涤剂样品于锥形瓶中,加
资料①中的“其他化合物”
1入适量蒸储水,充分振荡,使之完全有气泡产生,形成无色溶液
会产生气体
溶解,形成溶液
证明上述产生的气体是氧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数字信号处理及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财经大学《软件工程及UM》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警察学院《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大坝工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统计基础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华大新2025年高补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安徽科技学院《各家学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一期电梯间装修工程合同协议书
- 风电制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加气站安全生产奖惩规定模版(3篇)
- 细胞治疗政策环境分析-洞察分析
- 2024-2030年中国玄武岩纤维工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公园景观修复零星维修施工方案
- 挂靠免责协议书范本
-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与通分》课件
- 社区矫正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水池建设方案
-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含解析
- 《驾驶室固定矩形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