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和豆类,但不知道中东人种了小麦和豌豆。南美人学会如何栽培马铃薯和驯养羊驼,但也不知道在墨西哥或地中海东部又发生了什么事。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从这些最早的出发点,农业开始传播。”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地理环境决定农业起源 B.文明区域性阻碍物种传播C.农业革命是同时发生的 D.农业起源多元及独立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和豆类,但不知道中东人种了小麦和豌豆。南美人学会如何栽培马铃薯和驯养羊驼,但也不知道在墨西哥或地中海东部又发生了什么事。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可知,题干描述了中南美洲人和中国人培育出了不同的农作物,说明世界农业的起源是多元中心独立发展的,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地理环境对农业起源的影响,排除A项;农业革命各中心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排除C项;材料提到“就从这些最早的出发点,农业开始往四方远播”材料强调的是物种的起源,起源后也是有交流传播的,排除B项。故选D项。2.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时间欧洲亚洲非洲1400年60235——1500年81280461600年100375551700年120415611800年18062670A.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C.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D.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00—180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物种相互传播,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增多,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区人口增长,不是人口迁移,排除A项;材料与贸易无关,排除B项;C项与当时人口增长的原因史实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3.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造成上述消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机器生产导致国民收入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8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可知,这说明大众的购买力得到提高,是因为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加了国民的收入水平,D项正确;海外殖民扩张并不是英国民众消费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不属于大众购买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英国民众的从众消费心理并不是大众购买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4.南朝政府在水流湍急、船路艰难地点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渡,并收取一定的埭税:此外还有桁渡税,桁即方便商旅贩客渡河而设的浮桥。据此可知()A.南北水路交通受阻 B.经济重心加速南移C.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D.朝廷财政极度紧张〖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南朝政府在水流湍急、船路艰难地点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渡,并收取一定的埭税:此外还有桁渡税,桁即方便商旅贩客渡河而设的浮桥”分析可知,材料中政府设置“埭”“桁渡税”,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南朝,不能看出南北交通受阻,排除A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中期,排除B项;材料可以看出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是不能得出朝廷财政极度紧张,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是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国家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多中心的贸易格局形成 B.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迅速C.政治制度决定贸易兴衰 D.英法资本主义走向衰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70年至1913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从1870-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比有所下降,美国上升,德国保持不变,法国有所下降,俄国从无到有,相较于1870年英国一枝独秀,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相对平衡,说明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中心格局,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迅速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政治制度与贸易兴衰的关系,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英法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无法直接得出英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6.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A.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 B.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C.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美元加息,“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说明了世界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亟需调整,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并非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元不断加息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利影响,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排除C项;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彻底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所示为东汉与盛唐城市分布的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朝代统计年份黄淮地区长江—珠江地区西北总数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东汉14070059.3%38332.4%988.3%1181100%盛唐74061537.5%96458.8%603.7%1639100%A.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B.水运交通主导城市分布C.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D.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东汉、盛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东汉至隋唐时期,北方城市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南方城市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城市发展是对经济的折射,南方城市占全国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折射出南方经济得到较快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水运交通对城市分布有影响吗,但是主导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中国历史上并非任何时期都是南方比北方更稳定,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黄淮地区城市分布呈现下降趋势,据材料无法得出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8.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年)“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据此可知()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 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 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答案〗B〖解析〗汴河,亦即通济渠,是大运河的一段。唐朝时伴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唐朝中央政府越来越依赖南方的粮食、赋税供给,通过大运河大量调运东南地区的钱粮入京。但材料信息显示,代宗时期(762-779年)漕运数额锐减,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时数量更低。结合所学知识,755年至763年爆发安史之乱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末年,政局动荡,唐朝衰亡,所以题干中的现象与政局有关,即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排除A项;“决定”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农业生产情况无从得知,排除D项。故选B项。9.如表是有关“文化”的词源〖解析〗,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词词源〖解析〗“文”“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化”“改变”“文”“化”并联使用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文化”(“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文治和教化A.道法自然 B.以人为本 C.和而不同 D.敬天保民〖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由文化的词源〖解析〗可知,文化是文治和教化,培养民众道德情操,塑造民众心灵品性,以达到人伦秩序和谐,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B项正确;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态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和而不同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产生新事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天”,排除D项。故选B项。10.浮世绘是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庶民的爱好。右图是18世纪浮世绘作品《五常·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画中的日文对“义”的主旨解释为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明白事理分寸,真诚相待。该作品用可用于说明()A.日本贵族汉学造诣精深 B.幕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文明开化”成效显著 D.儒学文化圈的国别风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日本)。根据材料“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可知,这是儒家学说,从图画可知,浮世绘作者将日本服饰、日文与儒家伦理观念融汇在一起创作这幅作品,体现了日本作为儒家文化圈的国别风貌,D项正确。虽然浮世绘是庶民的爱好,但不代表贵族汉学造诣精深,材料看不出“精深”,排除A项。幕府在18世纪实行锁国政策,排除B项。“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政策,当时是幕府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表是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一些主张摘录据此可知,它们都古希腊学者主张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柏拉图“逻各斯”是追求关于“善”的理念,是心智中的最高级思维A.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B.推崇公德的构建C.提倡人文主义精神 D.蕴含理性的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泰勒斯对世界本原的思考,苏格拉底认识到人的价值和知识的作用,柏拉图肯定肯定“善”的价值,这反映出古希腊学者对世界本源和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了理性的精神,故选D;泰勒斯的主张是对世界本原的思考,未体现知识的重要性、推崇公德和人文主义,故排除ABC。12.15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西方殖民者踏上海外大肆掠夺之路,大量黄金流入欧洲。殖民的另一面则是: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这说明()A.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 B.殖民扩张促进了美洲的社会进步C.西欧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 D.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表明了殖民扩张的血腥和暴力,而殖民扩张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开辟了通道,这也折射出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海洋文明的扩张,不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排除A项;殖民扩张对美洲是灾难性为主,不是促进了社会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不涉及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群中6号墓的壁画《采桑护桑图》。图中间画一棵桑树,一边画一采桑女,垂发至项,短衣窄袖,赤足;另一边画一男子,身穿红兜兜,弯弓射鸟。墓群还出土了若干绘着丝、绢、帛的画像砖。此类丰富的实物资料可以实证()A.该地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 B.丝绸之路传播桑蚕业C.社会动荡使小农经济退化 D.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嘉峪关魏晋墓群中6号墓的壁画《采桑护桑图》”“墓群还出土了若干绘着丝、绢、帛的画像砖。”及所学可知,该壁画发现于魏晋时期的嘉峪关地区,画中有采桑女树下采桑,有童子在桑园门外扬杆驱鸟护桑的相关信息,说明当时丝绸之路传播了桑蚕业,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嘉峪关地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动荡与小农经济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4.1926年,英国《礼仪之书》对茶桌礼仪有如下记述:“女主人可能在众人的椅子旁边放一个小茶几或凳子……有时候需要提供小块茶布,如果有果酱的话,则需要提供切点心用的茶刀(银质或镀银的小刀)。”由此可知,英国茶文化()A.源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风靡于英国上层社会C.体现了妇女地位提高 D.融合了本土礼仪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茶文化起源于中国,随后在世界各地传播,英国的“茶桌礼仪”体现了中华茶文化与英国礼仪文化的结合,即英国茶文化融合了本土礼仪文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英国“茶桌礼仪”形成的时间,因此无法得出其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茶文化在上层社会盛行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茶桌礼仪的出现并不代表英国妇女地位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15.“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认为英国文化优越于印度文化,主张用英国文化取代印度文化;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主张继承并发扬印度文化,赋予印度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二者的争论本质上体现了()A.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之间的对立和冲突B.马考莱的主张实际上是文化殖民的一种表现C.提拉克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D.英国文化侵略对印度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当时英国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马考莱宣扬英国文化的优越性,贬低印度文化,实质是为殖民主义服务。提拉克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反映了印度人民对于文化独立和民族复兴的渴望,因此二者争论本质上体现了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之间的对立和冲突,A项正确;题干要求说明二者的争论本质,只评析马考莱或提拉克一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英国文化侵略冲击印度”属于背景,属于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故选A项。16.自1896年雅典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均有会徽设计。下列会徽体现了()Bejing2008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主体是美国国旗)1960年意大利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会徽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主体是美国国旗)A.体育文化的多源性 B.不同制度的包容性C.人文精神的互鉴性 D.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主体是美国国旗”与“1960年意大利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会徽(主体是罗马城徽)”结合所学知识,历届的奥运会会徽都反映各个主办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主要表述各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不是单一的体育文化,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不同制度的包容性”主旨不符,排除B项;1960年意大利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会徽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的历史,不是人文精神的互鉴性,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7、19题各14分,第18、20题各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材料二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原因。〖答案〗(1)表现: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失业人数增加;社会道德沦丧,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工业革命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2)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城市定为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表现: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根据材料一“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得,失业人数增加;根据材料一“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可得,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价值丧失,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在其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根据材料“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知,在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根据材料“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可知,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根据材料“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可知,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2016年(中国)。根据材料二“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并结合所学可得,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根据材料二“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城市定为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根据材料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根据材料二“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可得,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播西医过程中是前驱,担当了先锋角色。传教士的到来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摘自秦永杰、王云贵《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设施匮乏,传染疫病流行,民众健康水平较低,改变落后的卫生状况,保护更新劳动力,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卫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也被上升到保家卫国的政治高度。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主管机构设置上予以配合。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摘编自李洁《新时代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促进全民健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答案〗(1)背景:西学东渐和传教士的推动;中国近代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的建立;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开明人士对西医的大力提倡;西医在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2)影响: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科学的卫生观念的传播,部分实现了“移风易俗”;振奋了国民精神,增强了国民体质,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进行。〖解析〗【小问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可知,西学东渐和传教士的推动;根据材料“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可知,中国近代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开明人士对西医的大力提倡及西医在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补充。【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分析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影响:根据材料“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科学的卫生观念的传播、部分实现“移风易俗”、振奋了国民精神、增强了国民体质及利于经济建设的进行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端午节的历史时期地域纪念人物习俗汉代之前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待考证时间尚未固定,与夏至相结合;受端午是恶日的观念影响,主要活动有采药、用药、采兰沐浴、禳除灾害等。两汉浙东地区曹娥时间向五月五日发展,并成为民间、上层贵族共有的节日;避恶是主要功能,活动有采兰沐浴、戴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梧州陈临荆州等地屈原魏晋南北朝吴越地区勾践端午节被视为良节;南方的尝新、庆丰收等习俗与北方观念融合;端午与夏至习俗融合;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江浙一带伍子胥三晋故地介子推南方地区屈原隋唐宋元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兰汤沐浴蔚然成风,粽子品种花样丰富,龙舟、竞渡、射柳等活动见于史书记载;宫廷活动规模盛大、热闹。明清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明代端午节成为官方休假日,节俗大体定型;家庭、地域层面的习俗见诸各类记载。——摘编自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端午节的演变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2009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入选的意义。〖答案〗(1)特点:由区域发展到全国,逐渐普及;由多种纪念形象到以屈原为主;时间逐渐固定;习俗活动不断丰富,功能由避恶趋向多元;由民众自发活动到官方认可。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屈原的爱国精神;封建经济发展,区域联系加强;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儒家文化的影响;政府的推动。(2)意义:有利于弘扬、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代至明清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端午节的演变特点,由材料可知,汉代之前端午节主要流行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隋唐宋元以后,端午节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区域,可见,端午节的演变特点之一是由区域发展到全国,逐渐普及;据材料可知,端午节纪念人物汉代之前不确定,两汉不同区域纪念人物不同,隋唐以后基本统一纪念屈原,可见,端午节的演变特点之一是由多种纪念形象到以屈原为主;由材料“汉代之前,时间尚未固定,与夏至相结合”可知,汉代之前,端午节时间不固定,由材料“两汉,时间向五月五日发展,并成为民间、上层贵族共有的节日;”可知,端午节时间逐渐固定;由材料“避恶是主要功能”可知,早期端午节,避恶是主要功能;由材料“端午与夏至习俗融合;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可知,南北朝以后,端午节习俗活动不断丰富,功能由避恶趋向多元;由材料“明代端午节成为官方休假日,节俗大体定型”可知,端午节由民众自发活动到官方认可。第二小问,关于端午节演变特点形成原因,据所学可知,端午节纪念人物慢慢地统一为屈原,主要是历朝历代需要屈原的爱国精神来进行教化,端午节盛行的区域最终是全国大部分区域离不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端午节习俗的多元化和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儒家文化的影响;政府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屈原成为中国端午节的唯一纪念人物,伴随着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站在文化无国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端午节申遗成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据所学可知,端午节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端午节申遗成功有利于弘扬、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20.【的文明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2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2023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提示〗:若论述中华文明特性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观点:文明的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富其内涵。评述: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印度文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的伊斯兰教文明也传到印度次大陆,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途中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促使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也与希腊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形成了希腊化世界。综上所述,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示例2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论述:世界不同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如东方的古代中华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教义等而使儒学得到发展。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取得一系列重要文化成就。各文明中心对周边区域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多元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示例3观点: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与和平包容的特性。阐述: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和体现。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各地域文化交融汇聚,形成了一条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再到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繁荣发展,中华文明始终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前进。同时,中华文明具有和平包容的特性。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崇尚和平、追求和谐。无论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还是明清时期的郑和下西洋,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热爱和平、倡导和谐的价值观。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中华文明尊重差异、兼收并蓄,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这种多元一体与和平包容的特性,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中华文明的这些特性愈发显得重要和珍贵。我们应该珍惜并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包容、繁荣的世界。〖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进行提取,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考生要根据材料提取观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明的发展和特点,学生可以自选观点。例如:文明的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富其内涵;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与和平包容的特性。然后,观点明确后,学生需要提取所学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加以阐述,阐述要条理清晰,史论结合。只要可以说明观点就可以。例如:评述: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印度文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的伊斯兰教文明也传到印度次大陆,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途中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促使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也与希腊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形成了希腊化世界。最后,学生要综上所述,进一步对观点有个情感升华即可。综上所述,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和豆类,但不知道中东人种了小麦和豌豆。南美人学会如何栽培马铃薯和驯养羊驼,但也不知道在墨西哥或地中海东部又发生了什么事。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从这些最早的出发点,农业开始传播。”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地理环境决定农业起源 B.文明区域性阻碍物种传播C.农业革命是同时发生的 D.农业起源多元及独立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和豆类,但不知道中东人种了小麦和豌豆。南美人学会如何栽培马铃薯和驯养羊驼,但也不知道在墨西哥或地中海东部又发生了什么事。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可知,题干描述了中南美洲人和中国人培育出了不同的农作物,说明世界农业的起源是多元中心独立发展的,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地理环境对农业起源的影响,排除A项;农业革命各中心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排除C项;材料提到“就从这些最早的出发点,农业开始往四方远播”材料强调的是物种的起源,起源后也是有交流传播的,排除B项。故选D项。2.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时间欧洲亚洲非洲1400年60235——1500年81280461600年100375551700年120415611800年18062670A.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C.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D.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00—180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物种相互传播,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增多,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区人口增长,不是人口迁移,排除A项;材料与贸易无关,排除B项;C项与当时人口增长的原因史实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3.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造成上述消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机器生产导致国民收入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8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可知,这说明大众的购买力得到提高,是因为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加了国民的收入水平,D项正确;海外殖民扩张并不是英国民众消费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不属于大众购买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英国民众的从众消费心理并不是大众购买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4.南朝政府在水流湍急、船路艰难地点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渡,并收取一定的埭税:此外还有桁渡税,桁即方便商旅贩客渡河而设的浮桥。据此可知()A.南北水路交通受阻 B.经济重心加速南移C.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D.朝廷财政极度紧张〖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南朝政府在水流湍急、船路艰难地点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渡,并收取一定的埭税:此外还有桁渡税,桁即方便商旅贩客渡河而设的浮桥”分析可知,材料中政府设置“埭”“桁渡税”,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南朝,不能看出南北交通受阻,排除A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中期,排除B项;材料可以看出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是不能得出朝廷财政极度紧张,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是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国家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多中心的贸易格局形成 B.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迅速C.政治制度决定贸易兴衰 D.英法资本主义走向衰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70年至1913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从1870-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比有所下降,美国上升,德国保持不变,法国有所下降,俄国从无到有,相较于1870年英国一枝独秀,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相对平衡,说明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中心格局,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迅速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政治制度与贸易兴衰的关系,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英法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无法直接得出英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6.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A.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 B.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C.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美元加息,“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说明了世界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亟需调整,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并非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元不断加息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利影响,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排除C项;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彻底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所示为东汉与盛唐城市分布的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朝代统计年份黄淮地区长江—珠江地区西北总数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东汉14070059.3%38332.4%988.3%1181100%盛唐74061537.5%96458.8%603.7%1639100%A.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B.水运交通主导城市分布C.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D.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东汉、盛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东汉至隋唐时期,北方城市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南方城市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城市发展是对经济的折射,南方城市占全国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折射出南方经济得到较快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水运交通对城市分布有影响吗,但是主导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中国历史上并非任何时期都是南方比北方更稳定,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黄淮地区城市分布呈现下降趋势,据材料无法得出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8.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年)“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据此可知()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 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 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答案〗B〖解析〗汴河,亦即通济渠,是大运河的一段。唐朝时伴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唐朝中央政府越来越依赖南方的粮食、赋税供给,通过大运河大量调运东南地区的钱粮入京。但材料信息显示,代宗时期(762-779年)漕运数额锐减,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时数量更低。结合所学知识,755年至763年爆发安史之乱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末年,政局动荡,唐朝衰亡,所以题干中的现象与政局有关,即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排除A项;“决定”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农业生产情况无从得知,排除D项。故选B项。9.如表是有关“文化”的词源〖解析〗,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词词源〖解析〗“文”“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化”“改变”“文”“化”并联使用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文化”(“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文治和教化A.道法自然 B.以人为本 C.和而不同 D.敬天保民〖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由文化的词源〖解析〗可知,文化是文治和教化,培养民众道德情操,塑造民众心灵品性,以达到人伦秩序和谐,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B项正确;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态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和而不同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产生新事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天”,排除D项。故选B项。10.浮世绘是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庶民的爱好。右图是18世纪浮世绘作品《五常·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画中的日文对“义”的主旨解释为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明白事理分寸,真诚相待。该作品用可用于说明()A.日本贵族汉学造诣精深 B.幕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文明开化”成效显著 D.儒学文化圈的国别风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日本)。根据材料“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可知,这是儒家学说,从图画可知,浮世绘作者将日本服饰、日文与儒家伦理观念融汇在一起创作这幅作品,体现了日本作为儒家文化圈的国别风貌,D项正确。虽然浮世绘是庶民的爱好,但不代表贵族汉学造诣精深,材料看不出“精深”,排除A项。幕府在18世纪实行锁国政策,排除B项。“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政策,当时是幕府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表是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一些主张摘录据此可知,它们都古希腊学者主张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柏拉图“逻各斯”是追求关于“善”的理念,是心智中的最高级思维A.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B.推崇公德的构建C.提倡人文主义精神 D.蕴含理性的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泰勒斯对世界本原的思考,苏格拉底认识到人的价值和知识的作用,柏拉图肯定肯定“善”的价值,这反映出古希腊学者对世界本源和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了理性的精神,故选D;泰勒斯的主张是对世界本原的思考,未体现知识的重要性、推崇公德和人文主义,故排除ABC。12.15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西方殖民者踏上海外大肆掠夺之路,大量黄金流入欧洲。殖民的另一面则是: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这说明()A.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 B.殖民扩张促进了美洲的社会进步C.西欧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 D.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表明了殖民扩张的血腥和暴力,而殖民扩张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开辟了通道,这也折射出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海洋文明的扩张,不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排除A项;殖民扩张对美洲是灾难性为主,不是促进了社会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不涉及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群中6号墓的壁画《采桑护桑图》。图中间画一棵桑树,一边画一采桑女,垂发至项,短衣窄袖,赤足;另一边画一男子,身穿红兜兜,弯弓射鸟。墓群还出土了若干绘着丝、绢、帛的画像砖。此类丰富的实物资料可以实证()A.该地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 B.丝绸之路传播桑蚕业C.社会动荡使小农经济退化 D.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嘉峪关魏晋墓群中6号墓的壁画《采桑护桑图》”“墓群还出土了若干绘着丝、绢、帛的画像砖。”及所学可知,该壁画发现于魏晋时期的嘉峪关地区,画中有采桑女树下采桑,有童子在桑园门外扬杆驱鸟护桑的相关信息,说明当时丝绸之路传播了桑蚕业,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嘉峪关地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动荡与小农经济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4.1926年,英国《礼仪之书》对茶桌礼仪有如下记述:“女主人可能在众人的椅子旁边放一个小茶几或凳子……有时候需要提供小块茶布,如果有果酱的话,则需要提供切点心用的茶刀(银质或镀银的小刀)。”由此可知,英国茶文化()A.源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风靡于英国上层社会C.体现了妇女地位提高 D.融合了本土礼仪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茶文化起源于中国,随后在世界各地传播,英国的“茶桌礼仪”体现了中华茶文化与英国礼仪文化的结合,即英国茶文化融合了本土礼仪文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英国“茶桌礼仪”形成的时间,因此无法得出其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茶文化在上层社会盛行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茶桌礼仪的出现并不代表英国妇女地位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15.“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认为英国文化优越于印度文化,主张用英国文化取代印度文化;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主张继承并发扬印度文化,赋予印度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二者的争论本质上体现了()A.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之间的对立和冲突B.马考莱的主张实际上是文化殖民的一种表现C.提拉克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D.英国文化侵略对印度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当时英国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马考莱宣扬英国文化的优越性,贬低印度文化,实质是为殖民主义服务。提拉克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反映了印度人民对于文化独立和民族复兴的渴望,因此二者争论本质上体现了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之间的对立和冲突,A项正确;题干要求说明二者的争论本质,只评析马考莱或提拉克一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英国文化侵略冲击印度”属于背景,属于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故选A项。16.自1896年雅典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均有会徽设计。下列会徽体现了()Bejing2008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主体是美国国旗)1960年意大利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会徽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主体是美国国旗)A.体育文化的多源性 B.不同制度的包容性C.人文精神的互鉴性 D.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主体是美国国旗”与“1960年意大利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会徽(主体是罗马城徽)”结合所学知识,历届的奥运会会徽都反映各个主办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主要表述各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不是单一的体育文化,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不同制度的包容性”主旨不符,排除B项;1960年意大利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会徽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的历史,不是人文精神的互鉴性,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7、19题各14分,第18、20题各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材料二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原因。〖答案〗(1)表现: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失业人数增加;社会道德沦丧,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工业革命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2)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城市定为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表现: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根据材料一“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得,失业人数增加;根据材料一“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可得,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价值丧失,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在其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根据材料“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知,在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根据材料“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可知,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根据材料“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可知,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2016年(中国)。根据材料二“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并结合所学可得,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根据材料二“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城市定为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根据材料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根据材料二“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可得,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播西医过程中是前驱,担当了先锋角色。传教士的到来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摘自秦永杰、王云贵《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设施匮乏,传染疫病流行,民众健康水平较低,改变落后的卫生状况,保护更新劳动力,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卫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也被上升到保家卫国的政治高度。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主管机构设置上予以配合。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摘编自李洁《新时代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促进全民健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答案〗(1)背景:西学东渐和传教士的推动;中国近代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的建立;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开明人士对西医的大力提倡;西医在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2)影响: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科学的卫生观念的传播,部分实现了“移风易俗”;振奋了国民精神,增强了国民体质,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进行。〖解析〗【小问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可知,西学东渐和传教士的推动;根据材料“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可知,中国近代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开明人士对西医的大力提倡及西医在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补充。【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分析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影响:根据材料“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科学的卫生观念的传播、部分实现“移风易俗”、振奋了国民精神、增强了国民体质及利于经济建设的进行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端午节的历史时期地域纪念人物习俗汉代之前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待考证时间尚未固定,与夏至相结合;受端午是恶日的观念影响,主要活动有采药、用药、采兰沐浴、禳除灾害等。两汉浙东地区曹娥时间向五月五日发展,并成为民间、上层贵族共有的节日;避恶是主要功能,活动有采兰沐浴、戴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梧州陈临荆州等地屈原魏晋南北朝吴越地区勾践端午节被视为良节;南方的尝新、庆丰收等习俗与北方观念融合;端午与夏至习俗融合;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江浙一带伍子胥三晋故地介子推南方地区屈原隋唐宋元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兰汤沐浴蔚然成风,粽子品种花样丰富,龙舟、竞渡、射柳等活动见于史书记载;宫廷活动规模盛大、热闹。明清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明代端午节成为官方休假日,节俗大体定型;家庭、地域层面的习俗见诸各类记载。——摘编自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端午节的演变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2009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入选的意义。〖答案〗(1)特点:由区域发展到全国,逐渐普及;由多种纪念形象到以屈原为主;时间逐渐固定;习俗活动不断丰富,功能由避恶趋向多元;由民众自发活动到官方认可。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屈原的爱国精神;封建经济发展,区域联系加强;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儒家文化的影响;政府的推动。(2)意义:有利于弘扬、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代至明清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端午节的演变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