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2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2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2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2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树之歌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

树叶”等8个词语。(重点)

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重难点)

课2

“__________”

学生预习O

a”排

教师备课O

—^.4⑦Gfr第一课时/冷今…

/.r-।,

避碟附®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府T与过温&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课前收集的几种常见树叶,让学生猜猜分别是什么树的叶子。

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教学。

导读:同学们刚才都猜出来我手上的树叶分别是什么树的叶子了,可见大家

在生活中都非常善于观察。树木的种类非常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11种树

木,它们一起给我们唱了一首《树之歌》,快来听一听吧!(板书: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木名称,用喜欢的符号标

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把觉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字圈一圈。

3.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认读11种树木名称,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每小组指认一名小组长。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带有11种树木名称

的字条,学生逐一认读字条上的11个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或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树水杉金桂

(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学们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3)小组长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这11个词语。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游戏:捉迷藏)

①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

你能找到它们吗?

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2)师生合作,认识带木字旁的字,发现汉字特点。

师:请大家看看我刚才写在黑板上的8个字,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吗?

学生交流:都有木字旁。

师:你们发现了字形里的秘密,那么再把这些字读一读,还能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交流:“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师:对,这3个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是形旁;右边的字提示

了它们的读音,是声旁。其实“柏、桦、桂”右边的字也提示了它们的读音,只

是在音调或音节上稍有不同。

(3)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树木。

校树橡树桃树棕树梨树

(4)学习其他有用的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

(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字右边的“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

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像毛。

(出示“疆”的字理图)“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

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有疆域界限。

②自编顺口溜识字:用手把画挂,女孩玩娃娃。人好成佳话,木前开桂花。

③看图识字。

(出示一位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出示一棵木桩旁边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边两堆土,就是“桂”。

5.口头组词,领读词语。

(1)出示7个生字:掌、疆、壮、装、银、守、耐。

(2)学生组词辨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边读边试着书写。

2.指导书写带有木字旁的字。

明确:这些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且都是木字旁,字义均与树木有关。

“木”字做偏旁时捺要变成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

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

3.集中指导学生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木字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

置,然后自由练写几个木字旁。

(2)学生观察8个带木字旁的字,看清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一

边观察一边练习书写,注意笔顺。

(3)学生描红、练写,再交流:练写8个带木字旁的字时,哪个字比较难

写?

(4)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边讲解书写要点一边范写。

(5)指导书写“壮”与“化”。

(6)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哪些字的笔画

写得好?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改进?

(7)学生根据他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书写,再同桌互评。

意图:二年级的汉字书写指导重点是字的章回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课生字练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写好左窄右宽的

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

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美观。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回顾并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

(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要读

准每个字音。

(2)查找与这8个词语相关的植物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或

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案・",)

母、/少,不L第二讲时

*/5-—新---------js=一、《

魏博附❷标1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3.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1)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学生听写后认真检查。

(2)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强化记忆。

2.做游戏:猜一猜。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树。

◊树叶像手掌,秋天变红色。(枫树)

◊四季常青,每到九月满院飘香。(金桂)

◊树干直又高,风吹树叶哗啦响。(杨树)

过渡:刚才老师说了这些树的特点,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是哪种树了。它们

还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看一看。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树木名称,画出表现树木特点的词语,再读一读儿歌。

(2)指导: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像手掌、

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感

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3)方法: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

2.分节学儿歌,了解树木的特点。

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2)(课件出示杨树、榕树和梧桐树图)请学生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种

树,并给出理由。

(3)在这3种树中,榕树在有些地方不太常见,教师可重点讲解榕树的特

点。

(出示资料)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

称。枝条上生长的气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因

之可以向四面无限伸展,形成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为“独木成林”。

(4)结合树的特点,理解“高”“壮”“手掌”。

学习第二句才风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主要是从哪

个方面来写的?

提示:“松柏”不是一种树,而是两种树,分别叫作松树和柏树。人们平时

也极易混淆这两种树,可出示松树和柏树的照片,以示区别。

(2)思考与交流:

①秋天的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红色,从“枫树秋天叶

儿红”可以看出来。)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运用拟人,说明松树和柏

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3)交流和讨论:许多树木的叶子在秋天会变颜色,到了冬天会凋零,为

什么松树和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呢?

教师可补充课外知识: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因为叶子面积比较

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节树叶会

变黄掉落。松树和柏树,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

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长,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

学习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思考: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你能从句子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吗?

(2)课件展示南方冬天的风光、北方冬天的风光,引导学生说一说南方、

北方气候的特点。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看看木棉树和桦树的样子有什么不一

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发言。

学习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出示银杏、水杉、桂花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3种树木。

(2)学生结合课外知识说一说,为什么银杏树和水杉树是活化石?还有哪

些植物也是活化石?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补充资料。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

猫”,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

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

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

水杉据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

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同属于水杉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

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比较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所以称

它为“活化石”。

(3)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桂花的香味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可

出示关于桂花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如:

十里桂花香、丹桂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3.再读全文,深入了解每一种树的特点,初步认识比喻句和拟人句。

(1)比喻句一一梧桐树叶像手掌。

①出示梧桐树叶,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掌,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相似之处。

(形状相似。)再利用课件出示银杏树叶和扇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相似

之处。

小结:两个事物具有相似点但不同类,我们就可以用“……像……”说一句

话,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

②试着用“……像……”说几个比喻句。

(2)拟人句——松柏四季披绿装。

①课件出示松柏和绿装图片,说一说:松柏做了人的什么动作?(披。)

小结:将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

情,这样的句子叫拟人句。

②试着说几个拟人句。

三、指导诵读,拓展延伸

1.用师生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师读前半部分的树名,生对接后半部分树的

特点,再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2.尝试背诵,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背诵,也可以牢记“树名+树的特点”的句

式背诵。

3.全班开展背诵比赛,师生共同评选出背得又快又准的学生,授予“记忆之

星”称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4.出示课后习题中和树有关的语句,学生自主认读后同桌互读互纠,教师再

指导理解意思,让学生背一背。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先秦管仲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

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是“培养”的意思。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大意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

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大意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

没有根。

5.仿照《树之歌》的形式,自编儿歌,介绍其他树木的习性。

6.积累有关树木的语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四、课堂拓展,作业设计

1.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认识的树,再收集和树有关的谚语或俗语。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案.”,)

杨树一高],木棉一喜暖

榕树一一壮桦树一一耐寒

梧桐一一叶如掌,树之歌<银杏一一活化石

枫树叶儿红水杉一活化石

【金桂一

松柏—披绿装J涧院香

+•令令

本课的教学,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总结规律,提高识字能力。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怎样

才能教会学生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要求会认的字中有

8个都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

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

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这首儿歌每

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有着儿歌的节奏韵律,朗读基调宜

轻快活泼。教学中,学生通过圈一圈树木名称和画一画表现树木特点的词语入手,

初步培养他们阅读时提取信息的能力。接着,采用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

手打节奏读等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儿歌韵味。之后,在正确朗读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树木的特点及

习性。

3.品味语言,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儿歌语言生动有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把树木特点写得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实物、图片等有趣的教

学手段,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读儿歌中深刻领会比喻句、拟人句的表

达效果;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创编关于其他树木的儿歌,培

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识字2树之歌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

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

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

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

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

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

香溢满园的桂花树。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

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文中

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

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

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

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

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

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

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

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

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

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留。,

课时目标

“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

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3.能正确书写带有木字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收集的树叶,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树的叶子。

导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河谷,还是山顶,我们总能看到一位

老朋友,那就是树.。树朋友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

清新。大家看,我这里有许多树朋友托我带给你们的礼物,有细条状的,有巴掌

状的,有扇子状的……它们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呢?(请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教学。

过渡:同学们刚才都猜出来我手上的树叶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了,可见大

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都非常善于观察。树木的种类非常多,同学们能说出多少?(指

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树木名称)看来,我们一时半会儿都说不完树木的名称啊!今

天,我们就先来认识11种树木,它们一起给我们唱了一首树之歌,快来听一听

吧!(板书: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朋友,用喜欢的符号标出

来。

2.学生自己读课文,把觉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字圈一圈。

3.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认读11种树的名称,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每小组指认一名小组长。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带有11种树名称的

字条,学生逐一认读字条上的11个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或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树水杉金桂

(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学们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3)小组长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这11个词语。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游戏:捉迷藏)

①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

你能找到他们吗?

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2)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发现汉字特点。

过渡:请大家看看我刚才在黑板上写的这9个字,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

同点吗?

学生交流:都有木字旁。

过渡:你们发现了字形里的秘密,那么再把这些字读一读,还能有什么发现

呢?

学生交流:“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小结:对,这3个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是形旁;右边的字提

示了它们的读音,是声旁。其实“柏、桦、桂”右边的字也提示了它们的读音,

但是在音调或音节上稍稍有所不同。“柏”读三声,不要错读成“白”,“桦”

读四声,不要读成“华”的二声。

(3)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树木。

过渡: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生字,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

生字,你们能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读出它们的名称吗?

棕树橡树楠树樟树石榴树

(4)学习其他有用的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字右边的“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

而杉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像毛。

(课件出示“疆”的字理图)“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

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②儿歌识字: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

③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一位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课件出示一棵木桩旁边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边两堆土,就是“桂”。

小结: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形声字识字、字

理识字、猜谜识字、看图识字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一定能找到适合的识字方法,

从而认识更多的字。

5.口头组词,领读词语。

(1)课件出示7个生字:掌、疆、壮、装、银、守、耐。

预设:这7个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也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要注

意:“掌、装、疆”是后鼻音,“银”是前鼻音,“守、掌、装”是翘舌音,“耐”

是鼻音。

(2)学生组词辨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掌:手掌、脚掌、巴掌、鼓掌疆:疆域、边疆、疆土、疆界

壮:强壮、壮大、壮丽、壮观装:假装、服装、装扮、军装

银:金银、银色、银白、银子守:守卫、守护、守时、保守

耐:耐心、忍耐、耐受、耐力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

桂花树的图片,指名选取相对应的词语卡片,其他学生跟读三遍。

2.指导书写带有木字旁的字。

过渡:木字旁的字我们已经会认了,但还要会写呢!(出示生字:杨、桐、

枫、松、棉、杉、桂)大家仔细看一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

意什么?

明确:这些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且都是木字旁,字义均与树木有关。

“木”字做偏旁时捺要变成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

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

3.集中指导学生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木字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然后在本子上练写几个木字旁。

(2)学生自由观察7个带木字旁的字,看清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一边观察一边练习书写。

(3)质疑交流:练写7个带木字旁的字时,哪个字比较难写?

(4)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边讲解一边范写。

例如:“杉”右部分的三撇起笔在同一竖线上,第三撇略长。“枫”右半部

分“风”第二笔是横斜钩,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5)指导书写“壮”与“化”。

(6)学生再次观察例字,然后在写字表中临写例字并独立写两个字。

(7)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哪些字的笔画

写得好?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改进?

(8)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书写。

预设:二年级的汉字书写指导重点是字的章回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课生字练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写好左窄右宽的

字。教师可以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

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得美观。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回顾并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的课堂可真是“绿意盎然”哪!虽然我们教室内没有树,但学了

这么多与树相关的词语,大家是不是也感觉我们周围仿佛站立着一棵棵大树呢?

今天的这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许多木字旁的字,它们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重点

——形声字。通过学习,大家是不是发现课本上的生字看上去很难,其实掌握起

来并不难呢?汉字虽然构件比较复杂,但识字可是有诀窍的。大家看,我们今天

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认起字来就容易多了!所以再遇到不认识的字,大家可要

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哦!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

(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要读

准每个字音。

(2)查找与这8个词语相关的植物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或

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课时目标

•••图国©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

有关的语句。

要点把握

了解课文中提到的11种树的特点,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树木,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称吗?我

想请几名同学上台来写一写,有哪些小勇士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呢?其他的同学请

拿出纸笔,跟着一起写。

(1)教师报听写,同学们写一写。

(2)听写完成后,针对错误的地方再次强化学习。

2.做游戏:猜一猜。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树;

预设:树叶像手掌,秋天变红色。(枫树)

四季常青,每到八月满院飘香。(金桂)

树干又直又高,风一吹,树叶哗啦啦直响。(杨树)

过渡:刚才老师说了这些树的特点,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是哪种树了。那么

除了老师刚才说的这些,它们还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看一看。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像手掌、

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

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2)方法: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

2.分节学儿歌,了解树木的特点。

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3种:杨树、榕树、梧桐树)

(2)课件出示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图片,请学生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

一种树.,并给出理由。

预设:长得高的是杨树。(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杨树高)

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榕树壮)

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梧桐叶如掌)

(3)在这3种树中,榕树在有些地方不太常见,教师可重点讲解榕树的特

点。

(课件出示)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I,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

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

因之可以向四面无限伸展,形成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为“独木成林”。

(4)结合这3种树的特点,理解“高”“壮”“手掌”。

学习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主要是从哪

个方面来写的?

(3种:枫树、松树、柏树。从颜色这个方面来写的。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枫树叶儿红,松柏披绿装)

提示:“松柏”不是一种树,而是两种树,分别叫作松树和柏树。人们平时

也极易混淆这两种树,可出示松树和柏树的照片,以示区别。

(2)思考与交流:

①秋天的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红色,从“枫树秋天叶儿红”可以看出来。)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

(运用拟人,说明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3)交流和讨论:许多树木的叶子在秋天会变颜色,到了冬天会凋零,为

什么松树和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呢?

教师可补充课外知识: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因为叶子面积比较

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节树叶会

变黄掉落。松树和柏树,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

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长,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

学习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过渡: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和松柏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那木

棉、桦树又是什么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句。

(1)思考:①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木棉树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桦树生长在寒冷的北疆。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木棉喜暖,桦树耐寒。)

课件展示南方冬天的风光、北方冬天的风光,引导学生说一说南方、北方气

候的特点。

(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②这句话中有两组反义词,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暖----寒;南----北。)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看看木棉树和桦树的样子有什么不一

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发言。

学习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杳。

(1)出示银杏、水杉、桂花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3种树木。(板

书: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满院香)

(2)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说一说,为什么银杏树和水杉树是活化石?

还有哪些植物也是活化石?

老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补充资料: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

猫”,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

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

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

水杉据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

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同属于水杉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

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比较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所以称

它为“活化石”。

(3)请学生说说桂花的香味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可出示一些描写

桂花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如:

十里桂花香桂子飘香丹桂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3.再读全文,深入了解每一种树的特点,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1)比喻句一一梧桐树叶像手掌。

①课件显示梧桐树叶和手掌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相似之处。(形状相

似。)再利用课件显示银杏树叶和扇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两个事物具有相似点但不同类,我们就可以用“……像……”说一句

话,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

②试着用“……像……”说几个比喻句。

示例: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孔雀的尾巴像扇子。

(2)拟人句一一松柏四季披绿装。

①课件显示松柏和绿装图片,说一说:松柏做了人的什么动作?(披。)

小结:将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

情,这样的句子叫拟人句。

②出示红枫和红装图片,请学生模仿说一说拟人句。

示例:红枫秋天穿红袍。

③试着说几个拟人句。

示例:大树在向我们点头。蝴蝶在花丛中跳着欢乐的舞蹈。

三、指导诵读,拓展延伸

过渡:千姿百态的树装点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现在让我

们一起大声地、流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1.用师生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师读前半部分的树名,生对接后半部分树的

特点。

师:杨树---生:高。

师:梧桐树叶一一生:像手掌。

2.多种方式朗读课文:(1)小组对读;(2)男女生对读。

3.尝试背诵。能够背诵下来的同学可以在全班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4.出示课后习题中和树有关的几句话,指导理解意思,再让学生背一背。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先秦管仲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

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是“培养”的意思。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大意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

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大意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

没有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