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顺义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两部分,第一部分,15小题,共45分,第二部分,5题,共5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班级利和教育ID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史记·乐书》记载:“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这一表述认为,古代明君推崇音乐意在()A.尊重个性自由 B.注重礼法并用 C.重视自我娱乐 D.强调道德教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夫上古明王举乐者……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意为贤明的君主奏乐,并不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欢娱,恣情肆欲,快意于一时,端正教化都是从音乐做起的,音正行为自然会正,可知统治者推崇音乐意在强调道德教化,D项正确;本题主旨强调道德教化而非尊重个性自由,材料中也未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仅强调音乐对人的道德教化,未体现法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恰恰说的不是重视自我娱乐,排除C项。故选D项。2.“文景之治”时期,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下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①“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②“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③“国家无事……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西汉文景时期(中国)。①中的政事堂是唐朝的,不符合题意;②“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符合题意;③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的影响,符合题意;“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是宋朝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故②③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画像砖一般是一砖一画,生动地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下面两幅魏晋时期画像砖的图片折射了()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农耕放牧因地制宜③社会分工不断扩大④民族交融不断加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从事农业生产,而位于北方边境的汉人则从事放牧活动,这说明农耕放牧因地制宜,同时也说明这一时期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农耕文明的影响,汉人也受北方游牧文明的影响,反映了魏晋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强,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①错误,排除AC项;壁画信息无法体现社会分工信息,无法反映社会分工扩大,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4.顺义区某班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使用了如下标题,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①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创立者——禹②唐太宗与郡县制的建立③宋代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制的强化④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沿革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及所学知识可知:禹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创立者;明太祖时期废除了丞相,明成祖时期正式建立内阁制度,到清朝时期保留该制度,明清时期内制度的沿革叙述准确,①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②错在唐朝时期不是郡县制度的正式推行时期,只是继承,秦朝时期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③错在元朝时期才开始实行行省制度,宋代是以分割地方权力的方式加强中央集权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5.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在经略边疆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以下属于创新举措的是()A.采用法律形式明确管辖 B.设立相关机构加强管理C.推行册封制度彰显权威 D.实行和亲政策怀柔治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所学可知,1793年,清朝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用法律的形式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成为清朝在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边疆地方管辖权的方式上出现了重大变化,A项正确;“设立管理机构”、“实行册封制度”、“沿袭和亲政策”等方式在清朝之前的朝代中都出现过,不是创新举措,排除B、C、D项。故选A项。6.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先进中国人为寻求国家出路做出了多种探索,主要包括()①提出“海禁”思想,实行“闭关锁国”②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③推行洋务新政,解决富国强兵问题④致力救亡图存,推行维新变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先进中国人为寻求国家出路做出了多种探索,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明朝时期提出“海禁”思想,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7.1904年,《南洋官报》正式创刊。单独开辟“实业”“附”两个专栏,刊登与实业相关的新闻或译件等内容,言明“本南洋官报系奉特旨著照北洋官报办理,故其采撰述均以振兴实学,启发新知为附”。《南洋官报》的创立()①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观念的传播②反映资严阶级革命派传播新思想③表明了晚清政府意图振兴工商业④体现戊戌变法深刻影响中国社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190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该报纸的宗旨是“振兴实学,启发新知”,有利于传播实业救国的思想,①正确;该报纸是官报,表明了晚清政府要振兴工商业的意图,③正确。①③正确,C项正确;材料反映振兴实业的思想,未涉及革命派的思想,②错误;1904年是清末新政改革时期,不是戊戌变法时期,④错误。②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8.木刻版画是抗战文艺宣传的重要一环,较早刻画东北义勇军的版画出现于1933年。下图所示版画创作细致讲究,从服饰上看,义勇军穿戴各异,有戴冬帽、有戴牛仔帽、有扎绷带。从行为上看,有投掷手榴弹、有射击、有挥舞大刀。据此可知,该版画创作()陈铁耕《义勇军的防御战》①强调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斗争性②体现义勇军的艰苦与战争的残酷③表达东北民众救亡图存战斗精神④警醒民众关注七七事变危机局势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33年(中国)。根据材料“从服饰上看,义勇军穿戴各异,有戴冬帽、有戴牛仔帽、有扎绷带。从行为上看,有投掷手榴弹、有射击、有挥舞大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义勇军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初期以旧军队为基础的自发抗日武装力量,他们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没有统一的服装和武器装备,这些版画体现了义勇军的艰苦与战争的残酷,表达出东北民众救亡图存战斗精神,②③正确,C项正确;国共合作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①④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9.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侧,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该原则()A.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冲破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孤立C.体现中国外交包容性和开放性 D.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所涉及到的原则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具有包容性;该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具有开放性,C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1949年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冲破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孤立,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是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是1992-1995年我国民营企业(私营)发展概况表(部分)。这反映出()年份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产值户数(万)比上年增长%人数(万人)比上年增长%金额(亿元)比上年增长%金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99213.629.523226.122179.720539.5199323.7970.437360.8681208.1422105.91994432281.764873.71448112.61140170.1199565.4551.495647.5262281.12295101.3A.经济体制改革助推民营企业壮大 B.改革开放刺激中外合资企业腾飞C.中国入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D.科技进步带动民营企业升级换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1995年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92—1995年我国民营的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及产值均有大幅增长,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反映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未涉及合资企业,排除B项;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民营企业的发展,未涉及升级换代,排除D项。故选A项。11.由于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产生之初,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观察下图,以下说法符合③所属文明的是()A.制定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 B.颁布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C.出现公民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城邦民主制度 D.形成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它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B项正确;“制定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是古代埃及文明,排除A项;“出现公民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城邦民主制度”是古代希腊文明,排除C项;“形成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的商贸联系B.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完善C.1861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凡在当地居民那时尚在反叛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作为奴隶被占有的人,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美国黑人的公民权利得以承认D.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磋商决定通过《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该宣言为二战后中国收复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近代(美、英、中)。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开罗宣言》中,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的规定为二战后中国收复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史实与结论相符,D项正确;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但只到达了波斯湾沿岸,不能证明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的商贸联系,结论错误,排除A项;《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但国王还有行政权,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发展和完善,结论错误,排除B项;1861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只是明确了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在内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了宪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修正案,美国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上的承认,结论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3.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一书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这一论述,说明英国文官制度()①有效借鉴了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方式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统一③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④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现代(英国)。撒切尔对英国文官制度的表述没有体现科举制,①不符合题意;撒切尔对英国文官制度的表述,体现的是其中立性的特征,即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②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得出保证行政稳定和持续,③符合题意;英国文官制度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而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14.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②“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③“为维护大小国家的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④“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涉及的历史事件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③“为维护大小国家的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涉及的历史事件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召开;④“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涉及的历史事件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C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排序错误,排除。故选C项。15.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仔细观察图文信息,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图1图2百老汇大街上的电线杆和电线正在被拆除。《纽约时报》报道:“在一场漫长而乏味的争吵之后……纽约人即将看到他们最愚蠢的梦想之一实现。”《法官》杂志在其封面上描绘了由于白炽灯导致约翰·菲克斯之死。一位纽约的电气专家对这幅图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白炽灯照明的恶意中伤:“这幅图片无视事实,简直是无中生有、纯属捏造。”A.电力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美国人对电力技术的使用观点完全一致C.爱迪生的发明给美国带来了秩序的混乱 D.美国近代化进程曲折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据材料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但面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部分美国人却有不同的态度,据此可判断,美国近代化进程曲折,并非是一帆风顺,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面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态度,而没有描述电力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不同观点,而非观点一致,排除B项;爱迪生的发明给美国带来了秩序的混乱,夸大了爱迪生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中。16.阿房宫阿房宫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处,咸阳市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始皇末年,“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材料二中晚唐诗人杜牧撰《阿房宫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因此赋流传,秦修建阿房宫而速亡成为人们关于秦朝的一种历史记忆。材料三当代考古学者试图寻找阿房宫建筑群的遗迹,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东西北三侧的围墙,专家就此大胆的推测,阿房宫的所有工程只有前殿建成了台基,其他工程尚未动工,阿房宫没有建成。并且通过“地毯式”的全面勘探后,却根本找不到红烧土、木炭等表明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以秦朝暴政而亡为视角描述阿房宫的兴废过程。【答案】史料考证:《史记》是二手史料,但因其所处年代与秦朝相近,且司马迁著书过程较为严谨,可信度较高,其认为阿房宫没有建成;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学作品,且唐距秦时间久远,其作品能过侧面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但不能完全证明阿房宫的存在与否;考古发现一般价值较高,但时间久远加上技术原因也会影响判断,一般需要与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当代考古学者依据《史记》记载进行勘探,得出结论,可信度较高。秦朝暴政而亡: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刑法严酷,徭役沉重,人民生活困苦,秦始皇时期由于其威势影响,兴建大规模工程,民众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秦始皇去世之后,依然奉行严酷的治国理念,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最终秦朝灭亡,阿房宫也未建成。【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秦至当代中国。史料考证:史料的辨析要从史料的价值、可信度、时代背景、作者立场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要全面,如:《史记》是二手史料,但因其所处年代与秦朝相近,且司马迁著书过程较为严谨,可信度较高,其认为阿房宫没有建成;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学作品,且唐据秦时间久远,其作品能过侧面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但不能完全证明阿房宫的存在与否;考古发现一般价值较高,但时间久远加上技术原因也会影响判断,一般需要与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当代考古学者依据《史记》记载进行勘探,得出结论,可信度较高。秦朝暴政而亡:阿房宫的兴废是秦朝沉重徭役的表现之一,其兴建与否,和秦朝的兴亡密切相关,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其统治引发阶级矛盾从而走向灭亡的过程,如: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刑法严酷,徭役沉重,人民生活困苦,秦始皇时期由于其威势影响,兴建大规模工程,民众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秦始皇去世之后,依然奉行严酷的治国理念,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最终秦朝灭亡,阿房宫也未建成。17.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建设材料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并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阅读表格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建设的探索。(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和意义。【答案】17.第一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宪法大纲,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第二阶段:抗战时期,成立了边区政府,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通过“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第三阶段: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8.措施: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通过银元、米棉之战,稳定物价;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意义:巩固新生政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宪法大纲,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第二阶段:根据材料“设立边区政府”可分析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边区政府,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通过“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第三阶段: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可分析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这些措施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建国初期的中国。措施:根据材料“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可分析出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根据材料“想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可分析出通过银元、米棉之战,稳定物价;根据材料“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可分析出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意义: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巩固新生政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结合抗美援朝的胜利可分析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8.一带一路材料一注释: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材料二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材料三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成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最隆重的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依据图文材料,概括“一带一路”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和现实意义。【答案】特点: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条件: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发展经验;沿线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认同、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长期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意义: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解析】【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可知,开放包容;根据材料“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可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条件:根据材料“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发展经验;沿线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认同、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长期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角度进行说明。意义:根据材料“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等角度进行说明。19.世界历史的纵向与横向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纵向发展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它们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成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不达到较高的物质生产水平,没有程度较深和方面较广的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历史就只能是各个地区相互闭塞的历史而非联系密切的、结为一体的世界历史。(1)概括材料中关于世界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关系的观点。(2)任选一个观点,结合16世纪到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史实进行论证。【答案】19.观点:纵向发展推动人类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推动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相互作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20.观点: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相互作用论证: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之后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并成为“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市场,推动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带动君主立宪政体走向成熟;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直接刺激英国进一步向世界各地扩张,推动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工业革命向世界各地扩展,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结论: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交错进行,将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世界。根据材料“纵向发展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可以得出,纵向发展推动人类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根据材料“横向发展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可以得出,横向发展推动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根据材料“它们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成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可以得出,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相互作用;根据材料“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可以得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人类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过程,解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相互作用的角度,可以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也可以选择人类历史纵向或横向发展的任一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观点: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相互作用。论证: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之后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并成为“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市场,推动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带动君主立宪政体走向成熟;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直接刺激英国进一步向世界各地扩张,推动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工业革命向世界各地扩展,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结论: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交错进行,将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20.甘蔗与蔗糖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糖是运往日本的大宗商品,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催生了以蔗糖为重要商品的洲际贸易——“三角贸易”。甘蔗种植和熬糖需要大量劳动力,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工业革命前后,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进入千家万户,糖逐渐由奢侈品变为生活日用品,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工人阶级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工业的发展。1884年以前,中国仍大量出口蔗糖,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中国已成为蔗糖进口国。(1)依据材料,请绘制出制糖技术的传播路线。要求:在答题卡上的世界地图中用箭头画出(2)历史现象是紧密联系、存在因果关系的。从这一角度,依据材料和所学,结合15—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史实,解读甘蔗种植和蔗糖贸易。【答案】20.21.论点:地理大发现之后的蔗糖传播。解读:十五世纪末,蔗糖的生产中心从伊斯兰教徒控制的地中海东北的岛屿转移到大西洋,蔗糖生产成为当时最有利可图的产业,但是由于欧洲面积有限,欧洲人迫切需要找到能够大量种植甘蔗的新土地。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达伽马到达印度后,甘蔗被带到了新世界——美洲。在甘蔗被欧洲人引种到中南美洲之后,这里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从17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种甘蔗,奴隶贩子把非洲黑人抢到手,再经过海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