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导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对外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上海外滩夜景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二)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前后接续、继承发展、与时俱进、高度统一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毛泽东思想,又根据时代特征、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将继承与坚持、发展与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一、“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酝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最早提出: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标志:1987年十三大--系统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①1992年南方谈话,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②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③1997年十五大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深化发展:阐明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意义: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1.邓小平理论

(1)形成: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节选《江泽民文选》第三卷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写入党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

(3)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3.科学发展观(1)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位一体”,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写入党章:2017年,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写入宪法: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5)地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1990年“七五”计划(1986-1990年)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3)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巨型计算机、高能加速器、秦山核电站。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20世纪80年代“银河-I”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三步走战略◎“银河-I”◎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秦山核电站863计划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过邓小平批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朱光亚是总负责人总体目标:集中少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在所选择的领域积极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努力创新,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力争有所突破,并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家安全创造条件。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2、20世纪90年代(1)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2)2000年“九五”计划(1996-2000年)完成: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主要原因:内因:过度依赖“出口替代”型经济;外债过多;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监管薄弱;外因:全球化深度发展;不合理国际分工和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国际游资冲击。乔治·索罗斯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3)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1999年“神威”计算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神舟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2、20世纪90年代◎“神威I”的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亿次,2000年时,在世界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前500台高性能计算机中排名第48位,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历史纵横

1998年抗洪抢险

1998年夏,我国遭遇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安害,受灾人口达2.3亿。危急时刻,党中央高度关注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果断决策、周密部署。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抗洪一线指挥;30余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参加抗洪斗争,用血肉之躯筑起冲不垮的坚强大堤;灾区人民舍小家保大家、舍小局顾大局,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第一线军民,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和人民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博,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城防提西段发生决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市民经过五昼夜的奋战,成功封堵了决口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3、21世纪初(到2011年)(1)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国家战胜非典疫情(2003年),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2008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国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3)科技领域的成就①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3、21世纪初(到2011年)②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21世纪初,西部大开发四大重点工程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3.1表现(1)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①方向: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②大国: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③周边: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④非洲: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⑤欧拉: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如何理解“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即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与赢者通吃,得道才能多助,合作才能共赢。它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3.1表现(2)倡导和平发展理念: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一带一路”示意图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3.2影响(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3)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本课小结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到2011年)表现影响为世界和平提供中国方案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和平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提出内涵实践:港澳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台湾问题“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其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B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理论家的“自我设计”,也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以后的水到渠成,而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思想进程”与事物自身的“历史行进”相结合。这话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根植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B.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C.与经济发展没有密切关系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D

3.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下列表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是(

)A.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国开始工业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