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法律与法规(第三版)
第一章
旅游法概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法的产生和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过程·理解旅游法的概念和我国旅游法出台的背景·掌握旅游法的渊源和《旅游法》的基本内容能力目标:·理解释旅游法的内涵·了解旅游法的不同渊源·熟悉《旅游法》的主要内容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法的产生(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现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旅游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向前发展,一般而言,近代才有现今意义上的旅游,其显著标志是以消遣为目的的外出观光、休闲、度假的人数在规模上逐步占多数,开始超过了以求生存为目的的商务旅行或其他旅行行为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专门从事旅游代理业务。旅行社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托马斯•库克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游代理商。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及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命,使战后世界经济得飞速发展,喷气式飞机的出现标志着旅游业进入现代旅游发展阶段,旅游业正式成为一种经济产业,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旅游法的产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旅游法的制定提上了议事日程,“旅游法”的概念出现了。日本、韩国、巴西、墨西哥、英国、美国等国,相继制定了专门用于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多个国家颁布了《旅游法》。同时,世界一些国家和旅游组织还签订了一批国际旅游公约、条约和协定,使旅游立法工作日趋完善。二、旅游法的概念广义的旅游法是指一定国家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调整旅游管理
、经营
、参观
、游览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就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旅游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旅游基本法,规定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宗旨、根本原则和旅游活动各主体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是我国的旅游基本法。旅游法具有如下特征:(一)调整对象的特定性(二)是由不同层次法律、法规组成的有机法律体系(三)内容的综合性第二节
旅游法的渊源根据我国旅游法的制定情况,其渊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六)国际条约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一、我国旅游立法初始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始于改革开放的1978年,我国在颁布的众多民事和经济法律中,十分重视对旅游业的法律保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等。这些法律从立法意图上不是专门针对旅游社会关系制定的,但它所提供的法律原则和规定也适用于旅游业。这些法律法规在调整旅游业结构、规范旅游市场、解决旅游纠纷、调整旅游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的来说,旅游立法尚不成熟、旅游法制还不完善,存在着立法层次低、缺乏统一性等问题,特别是没有一部综合性的旅游基本法,制约了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二、旅游基本法形成阶段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法》从动议到出台将近30年,凝结了几代旅游和法律工作者的辛劳,也备受全国1350万旅游从业者和数十亿人次旅游者的关注。《旅游法》的出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显示了国家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坚定信心,必将对促进国计民生发展和建设旅游强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四节
《旅游法》的基本内容《旅游法》包括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附则10章112条,涵盖了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的内容,是一次是国家层面的综合性立法。一、保障旅游者权益对旅游者的基本权利,总则里有原则规定,又单设了一章旅游者。其他各章也对旅游者权益做了规定,比如规范旅游经营和旅游合同,很多内容也都是保护旅游者权利的。旅游安全这章中,最重要的保护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安全保障的相关内容,也是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监督管理一章,旅游者投诉,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执法监督,也是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二、规范旅游市场最大的亮点是规范“零负团费”和景区门票。针对“零负团费”的问题,一是清晰地明确了低价招徕,通过强迫购物不恰当的途径获取利益的这一系列的经营行为非法。二是从旅游经营活动的全链条,从旅行社、导游以至于其他的经营者各个环节都明确了这个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对于旅游市场的监管,一是在总则第7条明确地规定了,“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协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对本行政区内的旅游业发展和管理进行统筹协调”。三、促进旅游业发展1.第三章旅游规划和促进对旅游发展规划、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旅游协调机制、支持和促进措施进行了规定。2.投入,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按照当地实际设置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旅游宣传。3.政策,鼓励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另外是在管理服务方面,也作出了规定。旅游法律与法规(第三版)
第二章
旅游法律关系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法律关系的特征·理解旅游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掌握旅游法律事实能力目标:·能解释旅游法律关系·能理解旅游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能判断不同的旅游法律事实第一节
旅游法律关系概述旅游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是指由旅游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旅游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的总称。旅游法律关系的特征1.旅游法律关系是符合旅游法律规范要求的社会关系2.旅游法律关系是具有旅游权利和旅游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3.旅游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4.旅游法律关系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第二节
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旅游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任何一个旅游法律关系都由这三部分组成,而且三个要素要同时具备,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构成旅游法律关系,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改变,都会引起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一、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旅游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旅游权利、承担旅游义务的当事人。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组织两大类,具体来说有以下五种:(1)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2)旅游经营者。(3)旅游事业单位。(4)旅游行业组织。(5)旅游者。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旅游权利和承担的旅游义务。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旅游法律关系的核心,决定着旅游法律关系的性质。(1)旅游权利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依法具有的自己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我国旅游法所规定的旅游权利有以下六个方面:①旅游行政管理权。②旅游财产权。③旅游人身权。指与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并且无直接财产内④旅游智力成果权。⑤旅游者权益。⑥请求权。(2)旅游义务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依据旅游法律规范,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①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依法作出一定的行为。②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依法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三、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旅游权利和旅游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也称作标的。能够作为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行为、物、智力成果和人身权益等。(1)行为。作为旅游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旅游法律关系成立后,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为实现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而实施的有意识的活动。一类是提供劳务的行为。一类是完成工作的行为。(2)物作为旅游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指存在人身之外、能够被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支配、并能产生一定物质利益的物质财富。作为旅游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十分繁多,可分为五大类:①旅游景观,如旅游景区、景点等;②旅游设施,如旅游酒店、车辆等;③旅游商品,如地方特产等;④货币和有价证券;⑤其他,如旅游者的物品等。(3)智力成果。指脑力劳动创造的成果,包括商标、专利、著作、发现等。(4)特定的精神利益。指和人身不可分离、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但和财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利益。包括名誉、荣誉、姓名、名称、生命健康、智力成果中的人身利益等。第三节
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一、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一)旅游法律关系确立的情形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止的情形。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原本没有法律联系的旅游主体之间形成了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权利义务关系。旅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主体之间已经存在的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发生部分或全部变更,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游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已经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某种原因而终止。(二)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法律规定,能够引起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1.法律事实的特征(1)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2)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事实(3)法律事实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2.法律事实的分类
法律事实依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1)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力为转移而引起旅游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2)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即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是主体有意识的活动,并通过外部表现出来。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按行为内容与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二、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就是由相关部门严格监督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正确行使其权利,履行其义务,通过奖励或者惩罚的方法使旅游法律关系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1)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机构。我国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机构包括: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如旅游局;相关行政机关,如工商、税务、卫生等管理部门;司法机关,指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对现行的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奖励方法,即对遵纪守法、积极履行义务、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以促使其更好地维护旅游法律关系的方法。旅游法律与法规(第三版)
第三章
旅游合同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合同法》的适用范围、订立的主体资格,合同的履行原则·理解合同的效力、合同变更与转让·掌握合同订立的程序、格式条款、违约责任的承担、不可抗力能力目标:·能模拟操作旅游合同的签订·能识别合同的效力·能区分合同变更和转让的不同要求·能运用合同法的基本知识分析相关案例合同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利用合同进行社会交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上的合同法是指1999年3月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根据《旅游法》规定:旅行社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合同。第一节
《合同法》与旅游服务合同一、合同与旅游服务合同《旅游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旅行社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合同。旅游服务合同是指作为平等主体的旅行经营和旅游者之间、旅游经营者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旅游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民事合同的一种。包价旅游合同,是指旅行社预先安排行程,提供或者通过履行辅助人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导游或者领队等两项以上旅游服务,旅游者以总价支付旅游费用的合同。二、旅游服务合同的法律适用《旅游法》第五章专门对旅游服务合同作出了规定,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旅游服务合同优先适用《旅游法》的相关规定;对《旅游法》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有冲突的事项,适用《合同法》的规定。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平等原则,是合同自愿原则的前提条件。如果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平等,就不可能做到协商一致和合同自愿了。(二)自愿原则《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自愿原则是《合同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所谓自愿,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充分表达真实意志,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体现:(1)当事人订立合同是自愿的,完全由自己的意愿决定。不带有任何虚伪或受欺诈、胁迫的成分。(2)自愿选择订立合同的对方当事人。(3)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自愿约定合同的内容。(4)自愿选择合同方式。(5)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愿协议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也可以自愿协议解除合同。(6)当合同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三)公平原则《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应当根据公平、正义的观念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各方当事人都应当在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利益,不得滥用自己的权利。(四)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在民事合同中,当事人应当讲诚实、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不得以损害他人为目的滥用权利,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义务。(五)遵守法律和维护道德原则《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上述原则是对合同自愿原则的限制和补充。(六)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第二节
旅游合同的订立一、订立合同主体的资格《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一)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所谓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由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即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产生是由出生这事实引起的。第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因死亡而终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为公民终身享有,公民一旦死亡,就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与公民相比,公民是一个生命体,而法人则是组织实体。这一实体的成立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要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3.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其他组织,是相对于法人组织而言的,即非法人组织。(1)个人合伙企业。(2)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3)是经一定主管机关认可的,处于筹备阶段的企业、单位,等等。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法人相同,也是从该组织成立开始到该组织终止结束。(二)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无民事行为能力。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相一致。(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通过法人的内部机构来实现的。3.其他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其他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也与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相同,即其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一致,也是由其内部组织机构来实现.二、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形式,又称合同的方式,是指表现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的方式,亦即当事人采用何种形式来表现所订立合同的内容。《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一)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的方式表现当事人之间所订合同内容的形式。(二)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以谈话或口头表述的形式订立合同,包括当面交谈、电话联系等。(三)其他形式是指采用除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外的方式订立合同的形式。其他形式一般包括推定形式和默示形式。三、旅游合同的内容旅游合同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旅行社、旅游者的基本信息;
(二)旅游行程安排;
(三)旅游团成团的最低人数;
(四)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安排和标准;
(五)游览、娱乐等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六)自由活动时间安排;
(七)旅游费用及其交纳的期限和方式;
(八)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
(九)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旅游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旅行社应当在旅游行程开始前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行程单。旅游行程单是包价旅游合同的组成部分。四、格式条款(一)格式条款的概念和利弊1.格式条款的概念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2.格式条款的利弊有利的一面是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不利的方面主要是,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在拟定格式条款时,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权利在格式条款中加以陈述,并尽量减轻自己的责任,而对另一方的权利考虑较少或附加种种限制条件,尽量加重对方的责任。(二)格式条款提供者的责任《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1.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2.履行提示或者说明的义务(三)格式条款无效1.格式条款无效的概念所谓格式条款无效,是指由于格式条款中含有法律所禁止的内容,或者在订立合同违反法律规定而导致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况。2.格式条款无效的条件第一,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或者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二,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无效: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第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免除自己责任。第四,加重对方责任。第五,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四)格式条款的解释《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决。对格式条款有两种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即当事人双方对格式条款含义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应当作出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者的解释。(五)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的采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五、旅游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要约的概念和条件1.要约的概念所谓要约,是指要约人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为受要约人。要约一旦得到受要约人的承诺,该要约就产生法律效果。2.要约的条件第一,内容具体确定。第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3.要约邀请及其特点又称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们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两个特点:第一,要约邀请是一种意思表示。第二,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作为一种意思表示,表达的内容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这是要约邀请与要约的本质区别。(二)承诺的概念和条件1.承诺的概念所谓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承诺的条件第一,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第二,承诺必须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第三,承诺必须在要约有效的期限内作出。第四,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3.承诺作出的方式《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承诺应当以通知亦即明示的方式作出,缄默或者不行为不视为承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两种情况可以例外:
(1)根据交易习惯。
(2)根据要约的要求。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两种情况可以例外:(1)根据交易习惯。(2)根据要约的要求。第三节
旅游合同的效力一、合同生效
(一)合同生效的概念合同生效,是指合同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即享受权利的一方当事人享受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承担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后果。(二)合同有效的要件及生效时间
合同有效的条件主要有三个:(1)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即订立合同的行为,是出于合同当事人的自愿,是自己内心的意愿、想法表现出来的行为。(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这是关于合同生效的一般规定,但是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批准的,则只有经过批准后才能生效。二、无效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设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性规定。第四节
旅游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目的的实现。一、合同的履行原则(一)全面履行原则(二)诚实信用履行原则二、旅游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在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的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就特定事项具有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1.同时履行抗辩权《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行使同进履行抗辩权的条件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一方未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履行到期债务不符合合同约定。2.后履行抗辩权《合同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后履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履行到期债务不符合合同约定。3.不安抗辩权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第五节
旅游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一、合同的变更(一)合同变更的含义所谓合同变更,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合同当事人双方依法对原合同的内容所进行的修改。(1)合同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到合同没有完全履行之前。(2)合同变更是对已经成立的合同部分内容的变动或者修改。(3)合同的变更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4)有些合同的变更须经批准。《旅游法》
第七十三条规定:旅行社根据旅游者的具体要求安排旅游行程,与旅游者订立包价旅游合同的,旅游者请求变更旅游行程安排,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二)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处理《合同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二、合同的转让合同转让,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法将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合法行为。(1)合同的转让是合同主体的变更,不是合同内容的改变。(2)合同的转让分为权利的转让、义务的转让和权利义务的一并转让。(3)合同转让应当经过对方的同意或者通知对方才产生法律效力。(4)合同转让涉及审批手续的,还须办理有关手续。(一)合同权利转让1.合同权利转让的含义所谓合同权利的转让,是指合同中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通过协议将自己的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方的行为。2.合同权利转让的限制第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不得转让。第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不得转让。第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不得转让。3.债权人转让债权必须履行下列义务:第一,通知义务。第三,债权人转让权利需要办理登记的应当进行登记。第二,债权人转让主债权应当承担转让从债权的义务(三)合同义务转让1.合同义务转让的含义所谓合同义务转让,是指合同的债务人将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2.债务人转让义务必须遵守的规则第一,必须经债权人同意第二,新债务人应承担从债务第三,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三、合同权利与义务的一并转让《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连带债权”,是指分立后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中的任何一个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全部履行债务,而且债务一经全部履行就归于消灭的债权。“连带债务”,是指分立后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承担分立前的债务上都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该责任因一次全部清偿而归于消灭的债务。第六节
旅游合同的解除旅游合同的解除,即依法提前终止是旅游合同关系,是指旅游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因双方当事人约守或者法定事由而终止已经生效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合同的解除有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形式。一、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旅游合同当事人通过其约定或者行使约定的解除权,自愿解除合同的法律行为。协议解除,是指合同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之前,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从而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在条件成就时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二、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因法定事由的出现而被迫解除旅游合同的法律行为。(一)根据《旅游法》的规定,解除合同的法定事由有1.旅行社招徕旅游者组团旅游,因未达到约定人数不能出团的,组团社可以解除合同。但是,境内旅游应当至少提前七日通知旅游者,出境旅游应当至少提前三十日通知旅游者。
2.旅游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患有传染病等疾病,可能危害其他旅游者健康和安全的;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且不同意交有关部门处理的;从事违法或者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的;从事严重影响其他旅游者权益的活动,且不听劝阻、不能制止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3.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旅行社经向旅游者作出说明,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变更合同;旅游者不同意变更的,可以解除合同。(二)合同解除的法律责任承担1.旅行社因未达到约定的成团人数解除合同的,组团社应当向旅游者退还已收取的全部费用。2、旅行社因旅游者原因解除合同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给旅行社造成损失的,旅游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3、旅行社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合同解除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合同变更的,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4、旅游行程中解除合同的,旅行社应当协助旅游者返回出发地或者旅游者指定的合理地点。由于旅行社或者履行辅助人的原因导致合同解除的,返程费用由旅行社承担。5、旅游行程结束前,旅游者解除合同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第七节
违约责任一、违约责任概述(一)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特征:1.以违约行为为前提。2.相对性。3.补偿性。(二)违约责任的严格责任原则《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一)继续履行(二)采取补救措施(三)赔偿损失(四)违约金(五)定金责任(五)定金责任1.定金的概念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约定由一方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的金钱。《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2.定金与违约金定金和违约金作为合同违约责任的形式,当事人都可以在合同中进行约定,但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定金重在对违约行为的惩罚,以惩罚性为主;而违约金重在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补偿,以补偿性为主。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但不得重复适用。3.定金与违订金定金作为一种违约责任形式,适用定金罚则,即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订金在性质上只是一种预付款,如发生违约,支付订金的一方并不失去已支付订金的追索权,收受订金的一方责任止于返还订金。三、不可抗力(一)不可抗力的概念《合同法》规定:“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通常可分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二)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1)不可预见性。(2)不可避免性。(3)不可克服性。(三)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旅游法》
第六十七条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旅行社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因此支出的费用,由旅行社与旅游者分担;造成旅游者滞留的,旅行社应当采取相应的安置措施。因此增加的食宿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增加的返程费用,由旅行社与旅游者分担。
第七十五条住宿经营者应当按照旅游服务合同的约定为团队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住宿经营者未能按照旅游服务合同提供服务的,应当为旅游者提供不低于原定标准的住宿服务,因此增加的费用由住宿经营者承担;但由于不可抗力、政府因公共利益需要采取措施造成不能提供服务的,住宿经营者应当协助安排旅游者住宿。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义务而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成为免责事由。(四)遭遇不可抗力一方当事人的义务《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且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1)及时通知义务。(2)提供证明义务。旅游法律与法规(第三版)
第四章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消费者协会的职能·理解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消费者组织的性质、旅游经营者责任的承担·掌握旅游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对旅游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能力目标:·能积极行使消费者的权利;·能通过合适的途径维护旅游消费者的权益;·能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消费者的权利和对权利保护是其两大核心内容。2013年颁布的《旅游法》对旅游者权利和义务作出了专门规定。第一节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一、旅游者是消费者旅游者是从旅游市场上购买、使用旅游商品和接受旅游服务,满足其旅游需要的个体,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讲的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相比,旅游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者的地位。二、旅游者权利保护的法律适用在我国,狭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1994年颁布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年颁布的《旅游法》以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为主线,同时保护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是一部权益保障法,设专章对对旅游者权利作出了规定。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旅游者的权利保护优先适用《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旅游法》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事项,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在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方面,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2)在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方面,应遵循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一、旅游消费者的权利(一)安全保障权(二)知悉真情权《旅游法》第九条规定: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知(三)自主选择权《旅游法》第九条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四)公平交易权旅游者依法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五)获得赔偿权《旅游法》第十二条规定: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六)依法结社权结社权,是指旅游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七)知识获取权旅游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八)维护尊严权《旅游法》第十二条规定: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侵害旅游人格尊严或者旅游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九)监督批评权旅游者对旅游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旅游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批评、建议,对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十)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旅游法》第十二条规定: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
二、旅游经营者的义务(一)依法或约定履行的义务(1)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依法履行义务。(2)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二)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三)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1)旅游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2)旅游经营者应当就旅游活动中的下列事项,以明示的方式事先向旅游者作出说明或者警示:①正确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方法;②必要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③未向旅游者开放的经营、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④不适宜参加相关活动的群体;⑤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情形。(3)旅游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仍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通知旅游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4)旅游经营者组织、接待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旅游者,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四)不作虚假宣传(1)《旅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旅行社为招徕、组织旅游者发布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发布旅游经营信息的网站,应当保证其信息真实、准确。(2)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明确的答复;(3)旅游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应当明码标价,《旅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景区应当在醒目位置公示门票价格、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及团体收费价格。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六个月公布。(4)旅游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五)出具相应的凭证和单据(六)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或服务(1)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2)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标明的质量状况相符。(七)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1)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2)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八)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权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维护尊严等人身权,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一、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一)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二)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政保护(三)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二、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一)消费者组织的概念消费者组织,是指依法设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包括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二)消费者协会的职能消费者协会协会下列职能:(1)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2)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3)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4)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5)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6)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7)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三、国际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一)成立了国际消费者联盟国际消费者联盟是1960年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比利时五个国家的消费基金者组织在荷兰的海牙联合发起成立的,简称“国际消联”(IOCU)。这是一个独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无政治倾向的,且目前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国际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二)国际条约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联合国保护消费者准则》《消费者保护宪章》《旅游权利法案》第四节
旅游纠纷的处理一、旅游纠纷处理的途径旅游纠纷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协商;
(二)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三)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和有关调解组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对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二、
旅行社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情形(一)旅行社不履行包价旅游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法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二)旅行社接受旅游者的委托,为其代订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等旅游服务,收取代办费用的,应当亲自处理委托事务。因旅行社的过错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在旅游者自行安排活动期间,旅行社未尽到安全提示、救助义务的,应当对旅游者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四)
由于地接社、履行辅助人的原因由于地接社、履行辅助人的原因导致违约的,由组团社承担责任;组团社承担责任后可以向地接社、履行辅助人追偿。由于地接社、履行辅助人的原因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旅游者可以要求地接社、履行辅助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组团社承担赔偿责任;组团社承担责任后可以向地接社、履行辅助人追偿。但是,由于公共交通经营者的原因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由公共交通经营者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旅行社应当协助旅游者向公共交通经营者索赔。三、旅游经营者民事责任的承担(五)景区、住宿经营者将其部分经营项目或者场地交由他人从事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旅游交通等经营的,应当对实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给旅游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三、旅游经营者民事责任的承担(一)侵权责任的承担(二)违约责任的承担(三)欺诈行为的民事责任旅游法律与法规(第三版)
第五章
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行社的概念及其业务经营范围、旅行社的市场准入制度;·理解旅行社的经营规则·掌握旅行社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能力目标:·能说明旅行社的概念及其业务经营范围·能模拟操作旅行社的设立·能践行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能结合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制度,分析相关旅游案例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旅行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009年5月3日《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实施。2013年颁布实施的《旅游法》也对旅行社的经营进行了规范。第一节旅行社概述一、旅行社的概念及《条例》的适用范围《条例》所称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旅行社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的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旅游服务包括:(1)安排交通服务;(2)安排住宿服务;(3)安排餐饮服务;(4)安排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等服务;(5)导游、领队服务;(6)旅游咨询、旅游活动设计服务。旅行社还可以接受委托,提供下列旅游服务:(1)接受旅游者的委托,代订交通客票、代订住宿和代办出境、入境、签证手续等;(2)接受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其差旅、考察、会议、展览等公务活动,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务;(3)接受企业委托,为其各类商务活动、奖励旅游等,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等事务;(4)其他旅游服务。二、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境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边境旅游业务。第二节旅行社的设立与审批一、设立旅行社的条件(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二)有必要的营业设施(三)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四)有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二、设立旅行社的程序(一)申请申请设立旅行社,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证明文件:(1)设立申请书。2)法定代表人履历表及身份证明;(3)企业章程;(4)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5)经营场所的证明;(6)营业设施的证明或者说明;(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二)取得业务经营许可证受理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申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受理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申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旅行社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或者终止经营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在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换领或者交回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三)存入质量保证金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存入质量保证金20万元;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增存质量保证金120万元。旅行社在银行存入质量保证金的,应当设立独立账户,存期由旅行社确定,但不得少于一年。账户存期届满,旅行社应当及时办理续存手续。旅行社向作出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银行担保,其担保期间由旅行社与银行约定,但不得少于一年。担保期间届满前3个工作日,应当向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交新的银行担保。三、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旅行社根据业务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可以设立旅行社分社(以下简称分社)和旅行社服务网点(简称服务网点)等分支机构。旅行社分社及服务网点(简称不具有法人资格,以设立分社、服务网点的旅行社(简称设立社)的名义从事《条例》规定的经营活动,其经营活动的责任和后果,由设立社承担。四、外商投资旅行社外商投资旅行社,包括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和外资旅行社。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条件享受国民待遇。外商投资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旅游的业务,但是国务院决定或者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节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
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概述2011年4月12日,根据《旅行社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是指由旅行社缴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质量保证金的利息属于旅行社所有。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适用(一)适用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使用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1)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证属实的;(2)旅行社因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用损失的。(二)不适用情形下列情形不适用保证金赔偿案件的审理:(1)旅行社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2)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人身、财物意外事故的;(3)适用保证金情形之外的其他经济纠纷;(4)超过规定的时效期限的;(5)司法机关已经受理的。三、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赔偿(一)质量保证金投诉案件的受理1.受理的条件(1)符合保证金赔偿的范围;(2)请求人是旅游合法权益直接受到侵害的旅游者或其合法代理人。(3)有明确的被投诉旅行社、具体的要求和事实根据。申请人的赔偿请求书应当写明下列事项:(1)被投诉旅行社的名称、导游姓名;(2)请求人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年龄及团队名称、地址、电话;(3)赔偿请求和事实根据、理由与证据。2.管辖权各级质监所对旅行社保证金赔偿案件应先受理,后按投诉对象移送有管辖权的质监所处理。国家旅游局质监所受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案件;省级旅游局质监受理在省(区、市)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质量保证金赔偿案件;地方各级质监所受理其收取并管理的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赔偿案件。(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案件的审理1.审理的原则(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公正办案,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办案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依法进行审理。(3)办案中,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2.审理程序质监所在审理质量保证金赔偿案件中,能够调解的,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30日内作出调解,促使请求人与被投诉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分别作出如下处理:(1)属于请求人自身过错的,可以决定撤销立案,通知投诉人并说明理由。(2)属于请求人与被投诉人的共同过错,可以决定由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各自承担责任的方式,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也可由质监所决定。(3)属于被投诉人的过错,可以决定由被投诉人承担责任,可以责令被投诉人向请求人赔偿损失。(4)属于其他旅游服务单位的过错,可以决定转送给有关部门处理。(三)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案件的赔偿标准1、旅行社与旅游者订立合同或收取旅游者预付旅游费用后,因旅行社原因不能成行的,旅行社应在合理期限内通知旅游者,否则按下列标准承担赔偿责任:(1)国内旅游应提前7日(不含7日)通知旅游者,否则应向旅游者全额退还预付旅游费用,并按下述标准向旅游者支付违约金:出发前7日(含7日)至4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10%的违约金;出发前3日至1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15%的违约金;出发当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20%的违约金。(2)出境旅游(含赴台游)应提前30日(不含30日)通知旅游者,否则应向旅游者全额退还预付旅游费用,并按下述标准向旅游者支付违约金:出发前30日至15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2%的违约金;出发前14日至7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5%的违约金;出发前6日至4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10%的违约金;出发前3日至1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15%的违约金;出发当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20%的违约金。2、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擅自将旅游者转团、拼团的,旅行社应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25%的违约金。解除合同的,还应向未随团出行的旅游者全额退还预付旅游费用,向已随团出行的旅游者退还未实际发生的旅游费用。3、在同一旅游行程中,旅行社提供相同服务,因旅游者的年龄、职业等差异增收费用的,旅行社应返还增收的费用。4、因旅行社原因造成旅游者未能乘坐预定的公共交通工具的,旅行社应赔偿旅游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并支付直接经济损失20%的违约金。5、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及服务档次与合同不符,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的,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合同金额与实际花费的差额,并支付同额违约金。6、导游或领队未按照国家或旅游行业对旅游者服务标准提供导游或者领队服务,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旅行社应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1%至5%的违约金,本赔偿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7、旅行社及导游或领队违反旅行社与旅游者的合同约定,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行社按下述标准承担赔偿责任:(1)擅自缩短游览时间、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的,旅行社应赔偿未完成约定旅游服务项目等合理费用,并支付同额违约金。遗漏无门票景点的,每遗漏一处旅行社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5%的违约金。(2)未经旅游者签字确认,擅自安排合同约定以外的用餐、娱乐、医疗保健、参观等另行付费项目的,旅行社应承担另行付费项目的费用。(3)未经旅游者签字确认,擅自违反合同约定增加购物次数、延长停留时间的,每次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10%的违约金。(4)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的,每次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20%的违约金。(5)旅游者在合同约定的购物场所所购物品系假冒伪劣商品的,旅行社应负责挽回或赔偿旅游者的直接经济损失。(6)私自兜售商品,旅行社应全额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8、旅行社违反合同约定,中止对旅游者提供住宿、用餐、交通等旅游服务的,应当负担旅游者在被中止旅游服务期间所订的同等级别的住宿、用餐、交通等必要费用,并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30%的违约金。由于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旅行社的客观原因或旅游者个人原因,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的,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第四节旅行社的经营一、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及其旅游业务经营规则(一)经营原则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二)旅行社业务经营规则1、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2.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超范围经营务经营活动。3.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或者出借。4.旅游活动内容合法5.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6.旅行社应当与旅游者签订合同,并对合同进行说明7.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8.提供的服务符合人身、财产安全需要9.聘用合格导游和领队10.旅行社组织团队出入境旅游,应当按照规定安排领队或者导游全程陪同11.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合作要签订合同12.制作和保存旅游业务档案二、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制度(一)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制度1.出国旅游目的地的审批制度作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应当具备如下条件:(1)是我国的客源国,有利于双方旅游合作与交流;(2)政治上对我国友好,开展国民外交符合我国对外政策;(3)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具备适合我国旅游者的接待服务设施;(4)对我国旅游者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没有歧视性、限制性、报复性政策;(5)旅游者有安全保障,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2.经营出国旅游业务的审批制度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可以向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取得出境旅游经营业务许可的,由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换发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旅行社持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3.出国旅游总量控制制度(1)在出国旅游人数上实行总量控制。(2)在出国旅游程序上实行总量控制。(3)在出国旅游兑换外汇上实行总量控制。(二)组团社的义务(1)组团社应当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2)组团社应当与旅游者签订书面旅游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3)组团社组织旅游者出国旅游,应当选择在目的地国家依法设立并具有良好信誉的旅行社(以下简称境外接待社),并与之订立书面合同后,才可以委托其承担接待工作。(4)组团社应当为旅游团安排领队全程陪同。因为旅游团队出境后,无论在语言、习俗上,还是在旅程安排及相关手续上都存在诸多不便。(5)《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组团社组织的旅游团队应当从国家开放的口岸整团出入境。”三、违反《旅行社条例》的法律责任(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①未取得相应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的;②分社的经营范围超出设立分社的旅行社的经营范围的;③旅行社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的。(2)旅行社转让、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受让或者租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3)旅行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增存、补足质量保证金或者提交相应的银行担保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4)旅行社不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5)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①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或者终止经营,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换领或者交回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②设立分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分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③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营和财务信息等统计资料的。(6)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旅游业务,或者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到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7)旅行社为旅游者安排或者介绍的旅游活动含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8)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含有虚假内容或者作虚假宣传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9)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10)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①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②与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未载明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事项;③未取得旅游者同意,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④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⑤未与接受委托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11)旅行社组织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不为旅游团队安排领队全程陪同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12)旅行社委派的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未持有国家规定的导游证或者领队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13)旅行社不向其聘用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支付报酬,或者所支付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1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①拒不履行旅游合同约定的义务的;②非因不可抗力改变旅游合同安排的行程的;③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需要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的。(15)旅行社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或者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16)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1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①旅行社不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②旅行社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③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的。(18)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处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或者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领队证:①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未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的;②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旅游者非法滞留境外,旅行社未及时报告并协助提供非法滞留者信息的;③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的旅游者非法滞留境内,旅行社未及时报告并协助提供非法滞留者信息的。(19)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的,在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旅行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其主要负责人在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被吊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旅行社的主要负责人。(20)旅行社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1)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①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予以处理的;②未及时公告对旅行社的监督检查情况的;③未及时处理旅游者投诉并将调查处理的有关情况告知旅游者的;④接受旅行社的馈赠的;⑤参加由旅行社支付费用的购物活动或者游览项目的;⑥通过旅行社为自己、亲友或者其他个人、组织牟取私利的。旅游法律与法规(第三版)
第六章导旅人员管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正式导游员与临时导游员的区别,导游员等级考核制度、计分管理制度和导游员年审制度。·理解导游员的概念、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书的关系。·掌握导游员的分类、导游证领取的条件和程序、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能力目标:·能说明导游资格证和导游证的关系;·能明晰导游员的权利与义务;·能践行导游员等级考核管理制度、计分管理制度和年审管理制度的规定;·能结合导游员的权利义务和管理制度,分析相关案例。第一节导游人员概述一、导游人员的概念《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一)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的人员(二)导游人员必须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三)导游人员是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的人员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依据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具有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一)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必须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的学历(三)必须身体健康(四)必须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导游证管理制度(一)导游证的领取《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1)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2)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人员。(二)导游证的分类1.正式导游证正式导游证,亦即导游证。它是指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导游证。2.临时导游证所谓临时导游证,是指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统工业区课件人教必修
- 2024琥珀教学课件:从琥珀中窥见古生态
- 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模拟试题三
- 中级育婴员考试试题含答案
-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图文课件
-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2024年Scratch教案:助力编程教育普及
- 2022年4月自考00143经济思想史真题试卷
- 2024春七年级英语下册Module11BodylanguageUnit3Languageinuse同步练习新版外研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2节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硫作业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 厨房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100个常见错误
- 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3飞轮储能技术在新能源一次调频上的应用
- 第7讲-化学工程的伦理问题-201912092040097
- 肉羊舍饲高效养殖技术汇编
- 北师大版2023-2024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 第十六章-组织创新-管理学马工程-课件
- 全球航路的开辟(共31张)
-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课件
- 学校监控视频故障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