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疆域图东汉疆域图长安洛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9年王莽新朝公元23年新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楚汉战争中获胜的刘邦登上了皇帝之位。

为什么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汉高祖刘邦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汉初的政策(1)经济:与民休息

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2)“文景之治”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文景之治”首先表现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劝课农桑,鼓励发展生产。减少田租、算赋(人头税)、徭役。另一方面是政治比较清明。文帝鼓励大臣进谏议政,废除了以言论治罪的“诽谤妖言法”和株连家族的“相坐法”,还废除了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用法宽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汉文帝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3.西汉的政治

“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高祖:分封异姓王,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后逐渐剪除。“惩亡秦孤立之败”,分封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七国叛乱,后被平定。前154年,吴、楚、赵、胶东、胶西、淄川、济南七国叛乱二、西汉的强盛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面临的问题:诸侯强大,威胁中央;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豪强游侠,扰乱社会。措施:①推恩令;

②设中朝;二、西汉的强盛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面临的问题:诸侯强大,威胁中央;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豪强游侠,扰乱社会。措施:①推恩令;②设中朝;

③察举制:④设刺史:

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⑤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二、西汉的强盛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经济上面临的问题:经济混乱,弃农从商措施: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地方铸币→中央铸币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铜钱。②盐铁官营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③均输平准④征收财产税

“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同等)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上林的三个机构)铸,钱即多,而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

——《史记·平准书》二、西汉的强盛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经济上面临的问题:经济混乱,弃农从商措施:①改革币制;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④征收财产税:为了打击富商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势力,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前119年)颁布了算缗令。算缗就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算。元鼎三年(前114年)又实行告缗,即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均输:各郡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按当地市场价格,折合成当地丰饶而价廉的土特产品,转运至各地贩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从而使物价稳定。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调剂空间上物价之不平调剂时间上物价之不平二、西汉的强盛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思想上面临的问题:思想混乱,不知所从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董仲舒“这种‘新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吸收融合了道、法、阴阳诸家的思想中合理的因素,构成了一个以‘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和‘大一统’等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新儒学体系。”—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此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措施目的(作用)政治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设立察举制选拔范围广,提高官员质量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设州部刺史促进地方监察,加强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任用酷吏经济改革币制改用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重农抑商,抑制富商大贾实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集权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平抑物价征财产税,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增加财政收入思想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统一思想,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设五经博士中央设太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小结)二、西汉的强盛2.稳固边疆与开拓疆域(1)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三次出击匈奴,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2)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二、西汉的强盛2.稳固边疆与开拓疆域(1)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河西四郡。(3)张骞通西域公元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条道路就是“丝绸之路”。(4)设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东汉的兴衰1.王莽政权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了社会矛盾灭亡王莽统治末年,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五铢钱大钱新朝开国皇帝措施目的(作用)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中央集权,节约政府开支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社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背景: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定都洛阳(河南)结果:出现“光武中兴”(政局稳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三、东汉的兴衰2.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三、东汉的兴衰3.东汉中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党锢之祸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权旁落,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实质:外戚、宦官专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党锢之祸”(3)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原因:起义:184年,张角,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起义军称为“黄巾军”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材料:(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三、东汉的兴衰4.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西汉衰亡政治黑暗、土地兼并赋役沉重、社会动荡思考探究:封建王朝典型的垮台模式外戚夺位天灾频发农民起义东汉衰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豪强势力发展、土地兼并天灾频发瘟疫横行农民起义秦汉折射出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主要模式:都亡于内部社会矛盾。差别在于秦朝是危机急剧爆发,两汉则是危机逐渐积累史学文学科技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数学《周髀算经》农学①《氾胜之书》;②《四民月令》其他

东汉张衡:

发明候风地动仪,著《灵宪》司马迁《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班固《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赋乐府诗五言诗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被誉为“医圣”《九章算术》在中国及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四、两汉的文化两汉农业、手工业、思想文化等成就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进一步发展耧车、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代田法、龙首渠丝绸(素纱襌衣)、青瓷隶书的使用、西汉佛教传入、东汉道教兴起思考探究:两汉文化灿若星河,成就斐然,请说一说成因?(1)两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国力强盛促成了两汉文化的世界领先地位。(3)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多。(4)受农耕经济的影响,为生产生活服务。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史学文学医学科技西汉建立东汉灭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两汉的文化亦眉,绿林起义东汉建立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王莽篡汉西汉灭亡西汉东汉

课堂小结:1.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课堂检测2.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由此可知()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答案】C课堂检测3.党锢之祸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势之争。当时宦官集权把持朝政,谋取私利,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惨祸。材料反映了造成“党锢之祸”的原因之一是()A.东汉皇权与地方士族的冲突 B.宦官集团对“党人”利益的侵犯C.“党人”儒家政治理念的影响 D.士大夫豪族政治集团的强大【答案】B课堂检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甲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材料二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做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摘编自徐子黎《王国维甲骨文研究得失论》(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方法,简要分析他所依据的两类史料的价值。课堂检测【答案】(1)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