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测3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魏晋时期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2023·内蒙古高一期中)作为史学基本属性之一的时序性是时空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①②③处对应的朝代是()A.东汉、新朝、唐朝 B.东汉、西晋、唐朝C.西汉、隋朝、唐朝 D.东汉、西晋、隋朝2.成语“乐不思蜀”讲述了后主刘禅在一次观看有蜀地歌舞表演的宴会上喜笑自若,其随从人员却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局势变化()A.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B.形成曹魏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C.形成西晋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D.标志着西晋完成统一3.下图为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文物“晋归义羌侯”金印的印文。它是西晋王朝颁给地处西北、归顺中原的羌族部落酋长的印章。该文物可以说明西晋时期()A.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的交流B.北方地区分裂动荡的局面C.少数民族内迁至南方地区D.冶金制印技术的高度发达4.(2023·汉中高一期中)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A.彻底消除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B.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C.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D.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5.(2024·茂名高一阶段练习)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由此可知()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士族专权导致东晋政权衰落C.门阀政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D.呈现了政治分权制衡特征6.(2024·驻马店高一阶段练习)魏晋时期(220-420),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7.(2023·沧州高一阶段练习)据记载,魏晋时期,北方内迁者中除大部分成了佃客,依附于达官贵人和地主外,还有一部分则成为士家,充当屯田制下的主要劳动力。如留居并州的匈奴人就“同于编户……百姓布野,勤劝农桑”,已然成为农业生产者。这些记载表明魏晋时期内迁各族()A.首创了古代屯田制度 B.放弃了游牧民族传统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8.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移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C.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D.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9.(2024·沈阳高一阶段练习)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对下列魏晋时期两幅图片的解读,合理的是()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A.胡汉民族间的差异已消除B.汉族文化失去了主导地位C.文化交流促进了区域开发D.民族交往促进了文化交融10.(2024·昆明高一阶段练习)某同学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了知识结构图(见下图),对影响部分用“?”作了重点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是()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实现了三国鼎立C.开发了江南地区 D.完成了南北统一11.(2023·大连高一期中)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其传统文化及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这主要说明()A.隋唐盛世局面与民族交融紧密相关B.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重要原因C.尚武精神自此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D.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中原文化的创新12.某历史学家根据史传统计了西晋时期被察举者的社会出身,在131例中,高官贵戚子弟占16.8%,中级官僚子弟占20.6%,下层士人占32.1%,蜀吴亡国以后被察举的士人占30.5%。这表明()A.察举制度日趋完善B.选官逐渐向下层士人倾斜C.门阀政治开始兴起D.政府注重扩大统治基础13.(2024·遂宁高一阶段练习)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行省制14.(2023·重庆江北区高一校联考)九品中正制下,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这一制度设计()A.有利于遏制地方势力集团发展B.彻底根除察举制存在的弊端C.便利了庶族地主执掌国家政权D.标志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15.(2024·邢台高一阶段练习)东汉中叶后,尚书台取代三公“总领纪纲,无所不统”的权力。到魏晋之际,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又新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当时,中书掌管内事,皇帝密诏下达州郡和边疆,均由中书草定,并不一定非要尚书签署不可。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三省制度日渐完善B.权力中枢的发展适应现实需要C.官僚政治已经成熟D.尚书权力过大威胁到君主专制16.魏晋时期中国本土的佛学者或用佛教术语比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概念,或援引中国固有文化的经典事例调和夷夏关系。如牟子《理惑论》,强调佛教戒律与传统中国“古之典礼无异”。佛教学者这些举措意在()A.融入中国本土文化B.打击儒学的统治地位C.减轻佛学传播阻力D.推动儒佛理论的融合17.(2023·武汉高一期中)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百分之九十是情歌,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或表现爱情的欢乐;或表现相思之苦;或表现至死不渝的爱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融合了北方文化因素B.南朝社会治理失控C.市民阶层崛起的表现D.正统思想受到冲击18.(2024·成都高一阶段练习)北魏时期,汉人士族围绕礼制争论不休,孝文帝不得不遣使江南,引入江南典籍解决问题。南齐也每年“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向北魏展现江南的人物风流。这说明当时()A.国家和平稳定 B.文化认同强化C.南北贸易频繁 D.民族矛盾消除19.(2024·通化高一阶段练习)北碑南帖是清代对南北朝书法风格的概括。南朝书法多以帖的形式流传,以空灵韵致为尚;北朝书法多以碑刻呈现,以天真质朴、雄强大气见长。这主要反映的是南北朝()A.文化艺术的差异 B.佛教传播的难易C.经济发展的快慢 D.审美取向的对立20.(2024·宣城高一阶段练习)公元263年,魏国向蜀汉发动战争,司马昭把核对蜀汉地图的重任交给了裴秀。裴秀通过实地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地图知识,这为他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制图六体”奠定了基础。这说明()A.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国家需求促进科技发展C.思想解放带动科技创新D.生活经历决定科技水平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21.(2023·绍兴高一期中)(22分)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錞、銍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耒、耜、犁、锄、铣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经营方式”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写出战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10分)(2)据材料二,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影响。(12分)22.(2024·商丘高一期中)(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部分)历史学者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人物评价马端临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吕思勉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交融是不可避免的高阁孝文帝改轨仪,规周汉以新品制,列教序于乡党,敦诗书于郡国。使揖让之礼横被于崎岖;歌咏之音,声溢于仄陋陈汉玉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认为孝文帝封建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郝松枝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2023·内蒙古高一期中)作为史学基本属性之一的时序性是时空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①②③处对应的朝代是()A.东汉、新朝、唐朝 B.东汉、西晋、唐朝C.西汉、隋朝、唐朝 D.东汉、西晋、隋朝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为东汉(25-220年);汉献帝时期出现魏、蜀、吴三国,266年晋国取代魏国,并且于280统一全国,史称西晋(266-316年),②处为西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掉南朝的陈国,完成统一,③处为隋朝。故选D项。2.成语“乐不思蜀”讲述了后主刘禅在一次观看有蜀地歌舞表演的宴会上喜笑自若,其随从人员却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局势变化()A.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B.形成曹魏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C.形成西晋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D.标志着西晋完成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蜀汉政权已经灭亡,因此从三国时期的局势变化上来说,形成了曹魏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B项正确;此时蜀汉政权已经灭亡,三国鼎立的局势不复存在,排除A项;此时东吴政权依然存在,西晋没有建立,排除C、D项。3.下图为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文物“晋归义羌侯”金印的印文。它是西晋王朝颁给地处西北、归顺中原的羌族部落酋长的印章。该文物可以说明西晋时期()A.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的交流B.北方地区分裂动荡的局面C.少数民族内迁至南方地区D.冶金制印技术的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北方地区分裂动荡的局面,排除B项;西晋时期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冶金制印技术,排除D项。4.(2023·汉中高一期中)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A.彻底消除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B.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C.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D.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和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的北民南迁,为南方带去劳动力和先进技术,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C项正确;“彻底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北民南迁有利于南方的农业发展,排除B项;北民南迁与奠定东晋门阀政治的基础无关,排除D项。5.(2024·茂名高一阶段练习)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由此可知()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士族专权导致东晋政权衰落C.门阀政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D.呈现了政治分权制衡特征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田余庆认为,门阀政治是政治势力之间的某种平衡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C项正确;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政权平衡,而非士族专权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政治势力的制衡,而非分权制衡,排除D项。6.(2024·驻马店高一阶段练习)魏晋时期(220-420),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原地区和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大部分地区沦为游牧区,反映了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时局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未体现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信息,不能得出“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排除D项。7.(2023·沧州高一阶段练习)据记载,魏晋时期,北方内迁者中除大部分成了佃客,依附于达官贵人和地主外,还有一部分则成为士家,充当屯田制下的主要劳动力。如留居并州的匈奴人就“同于编户……百姓布野,勤劝农桑”,已然成为农业生产者。这些记载表明魏晋时期内迁各族()A.首创了古代屯田制度 B.放弃了游牧民族传统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北方内迁者中,一大部分成了佃客,另一部分成为屯田制下的主要劳动力,无论是佃客还是劳动力,都成为推动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首创”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内迁民族放弃了游牧民族传统,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北民南迁,排除D项。8.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移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C.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D.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答案C9.(2024·沈阳高一阶段练习)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对下列魏晋时期两幅图片的解读,合理的是()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A.胡汉民族间的差异已消除B.汉族文化失去了主导地位C.文化交流促进了区域开发D.民族交往促进了文化交融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在服饰和饮食上的相互借鉴,这是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的结果,D项正确;“胡人”“汉人”之分,说明民族差异仍然存在,排除A项;汉人胡食不等于汉族文化失去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虽体现了文化交流,但不能说明促进了区域开发,排除C项。10.(2024·昆明高一阶段练习)某同学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了知识结构图(见下图),对影响部分用“?”作了重点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是()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实现了三国鼎立C.开发了江南地区 D.完成了南北统一答案A解析据材料图示可知,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封建化政策,这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三国鼎立是在魏、蜀、吴时期,排除B项;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排除C项;北魏统一北方,未完成南北统一,排除D项。11.(2023·大连高一期中)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其传统文化及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这主要说明()A.隋唐盛世局面与民族交融紧密相关B.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重要原因C.尚武精神自此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D.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中原文化的创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并建立了众多的政权,在与汉族政权及中原封建文化的相互碰撞中,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学习汉文化,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国家统一,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隋唐盛世,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华民族就存在尚武精神,排除C项;材料强调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的重要原因,未涉及文化创新,排除D项。12.某历史学家根据史传统计了西晋时期被察举者的社会出身,在131例中,高官贵戚子弟占16.8%,中级官僚子弟占20.6%,下层士人占32.1%,蜀吴亡国以后被察举的士人占30.5%。这表明()A.察举制度日趋完善B.选官逐渐向下层士人倾斜C.门阀政治开始兴起D.政府注重扩大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西晋时期被察举者来源多元化,且以下层和原蜀吴籍士人为主,这种做法有利于西晋政权扩大统治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13.(2024·遂宁高一阶段练习)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出身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因此导致出身贫寒的人很难进入仕途,B项正确;晋朝时期不再实行察举制,排除A项;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时期,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D项。14.(2023·重庆江北区高一校联考)九品中正制下,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这一制度设计()A.有利于遏制地方势力集团发展B.彻底根除察举制存在的弊端C.便利了庶族地主执掌国家政权D.标志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答案A解析“彻底根除察举制存在的弊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和声望,庶族地主的门第和声望比较低,九品中正制不利于庶族地主执掌国家政权,排除C项;科举制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排除D项。15.(2024·邢台高一阶段练习)东汉中叶后,尚书台取代三公“总领纪纲,无所不统”的权力。到魏晋之际,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又新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当时,中书掌管内事,皇帝密诏下达州郡和边疆,均由中书草定,并不一定非要尚书签署不可。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三省制度日渐完善B.权力中枢的发展适应现实需要C.官僚政治已经成熟D.尚书权力过大威胁到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东汉中叶后,尚书台权力扩大,魏晋之际,尚书台改为尚书省,皇帝密诏均由中书草定,尚书省权力下降,皇权加强,据此可知从尚书台到尚书省的调整体现了权力中枢的发展适应了现实皇权加强的需要,B项正确;三省制度是在隋朝建立,排除A项;官僚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秦朝郡县制推广,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尚书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16.魏晋时期中国本土的佛学者或用佛教术语比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概念,或援引中国固有文化的经典事例调和夷夏关系。如牟子《理惑论》,强调佛教戒律与传统中国“古之典礼无异”。佛教学者这些举措意在()A.融入中国本土文化B.打击儒学的统治地位C.减轻佛学传播阻力D.推动儒佛理论的融合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中国本土的佛学者将佛学理论比附中国已有的文化,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佛学传播的阻力,故选C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将佛学理论比附中国已有的文化并不会打击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推动儒佛理论的融合并非其主观目的,排除D项。17.(2023·武汉高一期中)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百分之九十是情歌,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或表现爱情的欢乐;或表现相思之苦;或表现至死不渝的爱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融合了北方文化因素B.南朝社会治理失控C.市民阶层崛起的表现D.正统思想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经过董仲舒发展之后,增加了三纲五常的内容,对人性有一定的压抑,材料中“南朝民歌……百分之九十是情歌”是对人的情感的抒发,对三纲五常有一定的冲击作用,D项正确;北方民歌粗犷豪放,质朴刚健,与南方民歌风格有很大不同,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市民阶层崛起于宋代,排除C项。18.(2024·成都高一阶段练习)北魏时期,汉人士族围绕礼制争论不休,孝文帝不得不遣使江南,引入江南典籍解决问题。南齐也每年“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向北魏展现江南的人物风流。这说明当时()A.国家和平稳定 B.文化认同强化C.南北贸易频繁 D.民族矛盾消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借书江南,江南也向北魏展现人物风流,这说明当时江南文化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B项正确;南北双方遣使并不意味着国家和平,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南北双方遣使进行文化交流,并不代表经贸交流频繁,排除C项;“民族矛盾消除”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9.(2024·通化高一阶段练习)北碑南帖是清代对南北朝书法风格的概括。南朝书法多以帖的形式流传,以空灵韵致为尚;北朝书法多以碑刻呈现,以天真质朴、雄强大气见长。这主要反映的是南北朝()A.文化艺术的差异 B.佛教传播的难易C.经济发展的快慢 D.审美取向的对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朝书法“以空灵韵致为尚”,北朝书法则“天真质朴、雄强大气”,这反映的是南北朝文化艺术的差异,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传播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朝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C项;当时南北朝审美取向不同,但并非对立,排除D项。20.(2024·宣城高一阶段练习)公元263年,魏国向蜀汉发动战争,司马昭把核对蜀汉地图的重任交给了裴秀。裴秀通过实地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地图知识,这为他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制图六体”奠定了基础。这说明()A.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国家需求促进科技发展C.思想解放带动科技创新D.生活经历决定科技水平答案B解析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的前提是魏国向蜀汉发动战争,在此背景下,裴秀针对汉代地图不设比例尺、方位不准的缺点,使用比例尺绘制《禹贡地域图》,据此可知绘制更详细的地图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外征战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经济发展对绘图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裴秀在绘图方面的成就不属于科技创新,且材料不涉及思想解放,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21.(2023·绍兴高一期中)(22分)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錞、銍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耒、耜、犁、锄、铣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经营方式”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写出战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10分)(2)据材料二,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影响。(12分)答案(1)变化: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时期小农个体经营。其他成就: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2)类型:边地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中原汉族外迁(南迁)。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为国家统一及隋唐盛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协生产市场调研策略
- 垃圾分类处理挖机租赁协议样本
- 市政道路新建工程路基施工合同
- 智能停车场建设合同
- 科技资源拓展房屋拆迁施工合同
- 曲棍球比赛场地租赁合同
- 天津市菜市场市场调研数据备份
- 洗衣店装修工程投标样本
- 精神健康诊所医生聘用合同样本
- 加拿大餐厅门面租赁合同
- 特种设备“日管控”安全检查记录、每周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 2023年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人员招聘56人笔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
- 2024年中国中煤能源集团限公司招聘10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心理健康科普文化墙
- 【川教版】《生态 生命 安全》四年级上册第10课《认识传染病》课件
- 装修垃圾清运处置方案
- 家庭影音室装修方案
- 艺术设计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 2024年浙江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枪库应急处置预案
- 处理不同类型客户的技巧与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