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通过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自主学习】孙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动1、孙中山简介: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孙中山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2、思想转变: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创办革命团体: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成立,提出“”口号。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孙中山准备在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主要著作:章炳麟的《》、邹容的《》、陈天华的《》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制度。革命团体: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由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目的成立时间和地点纲领刊物性质影响拓展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革命活动。他们撰写文章、组织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材料二: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章士钊《孙逸仙•自序》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合作探究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介时间简介1879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年(光绪九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他对祖国的贫困落后颇感不满。居翠亨期间,在他倡议下,村里采取了一些改革乡政的措施,"如教育、防盗、街灯、清道、防病,皆为筹办"。1883至1885年1883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孙中山

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文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几天几夜,就大清国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给李鸿章写了一篇近万字的《上李傅相书》《上李鸿章书》,希望得到李中堂重用,实行社会改革,但遭到拒绝。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1895年10月孙中山领导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900年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8年-1924先后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著作1925年3月中山先生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逝世,宇内皆殇,遗体送北京协和医院施行防腐处理依据孙中山先生生平简介,概括孙中山的救国道路是怎样变化的?归纳孙中山先生救国的方式有哪些?(3)你能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本课小结【当堂巩固】1.他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此弃医从政,屡败屡战,鞠躬尽瘁。这个人是 ()A.林则徐 B.孙中山C.毛泽东 D.邓小平2、孙中山说:“太平天国……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材料表明孙中山强调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政府C.实现平均地权 D.发动武装斗争3、孙中山一生屡遭挫折,但从未放弃理想即建立一个基于社会正义的民主社会;他一生策略多变,但目标坚定不移即实现中国的统一和富强,以跻身世界强国之林。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C.强学会 D.中国国民党4、下列哪一刊物或作品阐发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A.《国闻报》 B.《革命军》C.《警世钟》 D.《民报》下列对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二者内容根本不同②二者原则和实质是一样的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来的,与同盟会政治纲领并无关系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与概括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隐约可闻的“民主革命的涛声”可能是()A.《资政新篇》的写成 B.《海国图志》的问世C.《民报》的发行 D.《时务报》的创刊6、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B.都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都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都主张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7、下图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A.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8、“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9、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地主阶级顽固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10、以下是某同学收集到的孙中山年谱的一部分1894年11月,通过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1899年,孙中山为自己亲手编写的《支那现势地图》作序1902年,孙中山在东京嘱留学生刘成禹撰《太平天国战史》(该书1904年在东京发行)1905年春,与严复辩论,坚持认为革命才是改革中国政治的良方1905年11月29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正式发行以上活动,表明孙中山()A.完成了推翻清朝的准备工作B.注重革命宣传与舆论斗争C.实现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D.追求民权为本的大同理念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萍浏醴,安庆、绍兴,广西镇南关,黄花岗等起义的基本史实。2.掌握武昌起义的爆发标志、过程和结果。3.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重点难点】1.重点: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的经过与人物。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2.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__________在安庆起义,最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死难;革命党人__________在绍兴准备策应。3.广西镇南关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__________筹划广西起义,袭取__________。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4.广州起义:1911年4月,_________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后将收殓的七十二具遗骸葬于广州郊外黄花岗。这次起义也称_____________。历史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武昌起义:1.领导机构:湖北革命组织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2.主力: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________。3.武昌起义:__________年10月10日晚,________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__________为都督。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史称__________。4.历史意义:推翻了_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5.性质: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当堂达标】1.(天水中考)“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2.(随州中考)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落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3.(无锡中考)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________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A.维新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宜昌中考)观察下图,该战争形势图指的是()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二次革命D.护国战争5.(扬州中考)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A.上海B.武昌C.北京D.广州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刘道一、蔡绍南。2.徐锡麟、秋瑾。3.黄兴、镇南关。4.黄兴、“黄花岗起义”、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二、1.文学社、共进会。2.士兵。3.1911、武昌、黎元洪、“辛亥革命”。4.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民族民主革命。【当堂达标】1.A2.B3.C4.B5.B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2.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及重大意义。3.辩证评价辛亥革命。【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难点:辩证地评价辛亥革命。【核心素养】培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请你仔细阅读课文46-48页,完成下面填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背景:胜利后,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的中央政府。2.建立:年1月1日,在南京就职,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1912年为民国元年,选举________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的重要成果。(知识卡:今天的台湾一直在沿用民国纪年这种纪年方法。民国纪年是从中华民国成立的这一年开始计算,即以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的这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两者相差1911年。如民国八年就是:8+1911=公元1919年。)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2.结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3.影响: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制度和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中华民国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第十六条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临时约法》颁布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便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教情况,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邱远猷《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部文件的历史意义。探究二材料一民国三年,戴季陶(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晴民国卷》材料二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老舍《茶馆》材料三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

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民国三年”是公元多少年?2.有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巩固练习】1.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C.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临终前在遗嘱中这样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中“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A.没有建立中华民国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较大发展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学案【核心素养】史料实证:通过解读史料,了解军阀割据带来的影响。历史解释: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的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唯物史观:通过对袁世凯短暂复辟的原因的分析,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知识梳理】一、二次革命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制”对袁世凯的权力有何威胁?为此袁世凯制造了哪一事件?孙中山等人采取了哪一行动?1.威胁: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事件: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3.行动:发动“二次革命”。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填写完善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措施。时间活动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选举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5年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三、护国战争1.“一人”指的是袁世凯;“吾同志”发动了护国战争;“滇、黔独立”的军队领导人是蔡锷、李烈钧、唐继尧。2.“吾同志”的斗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成果:1916年3月,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四、军阀割据造成“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原因: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课堂训练】1.“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这段文字反映的是()A.清帝退位帝制终结 B.中华民国的始创 C.袁世凯皇帝梦破碎 D.北洋军阀的混战2.袁世凯就职大总统后,不断破坏责任制内阁,一度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这反映了()A.戊戌变法的局限性 B.辛亥革命的必要性 C.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D.五四运动的广泛性3.下列关于民国初期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袁世凯复辟帝制 B.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C.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D.宋教仁遇刺——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二次革命4.1916年,“护国”一度成为舆论的热词。这里的“护国”主要反对()A.清朝专制制度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略 D.袁世凯复辟帝制5.如表是某学习小组在历史课上整理的单元知识目录,以下与之最贴切的单元主题是()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6.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于1914年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A.民国元年 B.民国二年 C.民国三年 D.民国四年7.如图为1916年《申报》上刊登的戏剧广告。该剧是源自莎士比亚经典戏剧《麦克白》,1916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