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类模拟题72_第1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72_第2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72_第3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72_第4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7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分类模拟题72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刑法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选项?______A.刑法典中的解释性规定,不是立法解释,而是刑法典的组成部分B.(江南博哥)立法解释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所以不能采取类推解释的方法;司法解释则是遵守解释原理,因此可以进行类推解释C.学理解释对于刑事司法乃至立法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不具有法律效力D.“法律的起草说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正确答案:B[考点]刑法解释的种类;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解析]选项A,解释性规定属于刑法典的一部分,该说法正确。选项B,司法解释也不能进行类推解释,该说法错误,应选。选项C,该选项对学理解释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D说法也是正确的,立法解释通常包括三种情况:(1)在刑法或相关法律中所作的解释性规定;(2)在“法律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3)在刑法施行过程中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作的解释。但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仅指第(3)种。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下列关于我国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哪一项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______A.《刑法》第329条规定了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未规定抢劫国有档案罪,因此抢劫国有档案的行为不构成犯罪B.《刑法》第227条规定了倒卖车票、船票罪,未规定倒卖机票罪,因机票价格高于车票、船票,对法益侵害更大,因此倒卖机票的行为以倒卖车票、船票罪论处C.《刑法》第315条规定了破坏监管秩序罪,其行为主体应为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D.《刑法》第259条规定了破坏军婚罪,其客观行为表现应包括与现役军人配偶登记结婚、形成事实婚姻或同居,但不应包括长期通奸行为正确答案:D[考点]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解析]A项错误,以命题人观点,抢劫重行为包含抢夺轻行为,对于抢劫国有档案的行为应以抢夺国有档案罪论处,抢劫行为符合抢夺、窃取的要件;如果抢劫的档案属于财物的,成立本罪与抢劫罪的想象竞合犯。

B项错误,飞机票与车票、船票属于同位概念,其上位概念为有价票据,若将机票解释为车票或船票,则是类推解释,违反罪刑法定。

C项错误,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已决犯,题干所述主体是脱逃罪的主体。

D项正确,当选,重婚罪的客观表现为登记结婚和事实婚,破坏军婚罪的客观表现比重婚罪多了同居行为,但不包括通奸行为。

3.

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法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日本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德国公民乙枪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对乙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B.对乙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C.对乙案我国无法行使管辖权D.对乙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正确答案:B[考点]属地管辖原则[解析]首先,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就认为犯罪发生在中国;其次,中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应被视为中国领土的延伸,因此,中国船舶上的犯罪就被认为是在中国的犯罪。《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因此,适用的根据应为属地原则。故B正确。

4.

美国公民詹姆斯和安东尼在受雇于英国轮船公司工作期间,当轮船停泊于法国某市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酗酒、打闹,受到同在船上的中国公民程某的制止。但詹姆斯和安东尼二人恼羞成怒,公然杀死了程某后逃逸,2个月后被法国警方抓获。对詹姆斯和安东尼二人的犯罪行为能否适用中国刑法予以追究?若可以,根据是什么?______A.可以,根据普遍管辖原则B.可以,根据保护管辖原则C.可以,根据属人管辖原则D.不可以,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答案:B[考点]保护管辖原则[解析]所谓保护管辖原则,是针对外国人在国外犯罪的情形,它的适用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即应当同时遵循三个条件:(1)侵犯的是我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2)行为人的行为是重罪(按照刑法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3)双重犯罪原则(有限制的保护管辖原则)。在本案件中,詹姆斯和安东尼侵犯了我国公民程某的生命权,显然构成重罪。另外杀人行为也系世界各国刑法典所普遍禁止的,故B正确。

5.

中国公民付某是我国驻某国大使馆的汽车司机。2004年间,付某利用驾车去机场接送外国人员、代表团成员的机会,在驻在国首都机场行李处多次进行盗窃,窃得大量外币现钞以及手表、手机等财物,共折合人民币15万余元。付某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可否适用我国刑法?根据是什么?______A.可以,根据普遍管辖原则B.可以,根据保护管辖原则C.可以,根据属人管辖原则D.不可以,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答案:C[考点]属人管辖原则[解析]根据《刑法》第7条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其他普通公民,一般适用我国刑法,即原则上都适用我国刑法,但犯轻罪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不予追究。在本案中,付某是我国公民且盗窃数额巨大,应依我国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故C正确。

6.

成某是一民间行为艺术家,组织《世界裸体日》从事艺术创作。一日突发奇想,构思作品《高干》,遂强行将妻子带至楼顶,脱去衣物发生性关系,引来众人围观。成某不顾其妻反抗,直至有人报警,警方赶到方制止其行为。关于成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项的评价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______A.成某违反妻子意志,强行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B.成某作为丈夫,对妻子而言,并非强奸罪的主体,不构成犯罪C.成某虽作为丈夫对妻子而言不构成强奸罪,但构成侮辱罪D.成某虽作为丈夫对妻子而言不构成强奸罪,但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正确答案:D[考点]罪刑法定;强制猥亵、侮辱罪[解析]刑事案件遵循罪刑法定的原则就是依法治国的体现。成某强行与妻子在高楼发生性关系,司法实务中难以认定为“强奸罪”,但在公开场合可以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据此,D项当选。

7.

关于刑法和司法解释时间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新刑法具有溯及力B.司法解释的适用原则是从新原则C.司法解释只对其公布实施后的行为有效力D.司法解释对其实施前的行为也一律有效正确答案:A[考点]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解析]选项A,轻法可以溯及既往,该说法正确。《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司法解释规定办理。”第3条规定:“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故BCD错误。

8.

①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②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③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④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第①句正确,其他错误B.第②句正确,其他错误C.第③句正确,其他错误D.第④句正确,其他错误正确答案:B[考点]刑法解释的效力与方法[解析]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定的真实意义的说明。刑法解释按其效力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三种。其中,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因此其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司法解释不得与其相抵触。故③错误。我国传统刑法学说认为立法解释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刑法或相关法律中所作的解释性规定;二是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三是在刑法施行过程中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作的解释。但是,现在的学界通说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是指第三种解释,由于立法解释仍然是对刑法的概念、用语、条文等进行解释,故同样必须遵守罪刑法定原则,因此不能采取类推解释的方法。故①错误,②正确。与类推解释不同,扩大解释是对用语通常含义的扩张,不能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并不禁止扩大解释。故④错误。因此B正确,ACD错误。

9.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正确答案:D[考点]刑法解释的种类[解析]A项中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应属于类推解释,故A不正确。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显然缩小了此处人的外延,属于缩小解释,故B项不正确。我国现行刑法明文禁止类推解释,另外变造货币将构成变造货币罪,无需类推解释,C项不正确。本题应选D。

10.

下列情形中,告诉才处理的有:______A.捏造事实,诽谤国家领导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B.虐待家庭成员,致使被害人重伤C.遗弃被抚养人,情节恶劣的D.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正确答案:D[考点]犯罪的分类;亲告罪[解析]A选项,侮辱罪、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B选项,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成立虐待罪的一般情形,是告诉才处理。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但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不是告诉才处理。C选项,遗弃罪不是告诉才处理。因为遗弃罪的被害人一般都是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无法有效行使告诉权,为了保护其合法权益,有必要实行公诉制度。

11.

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抢劫公安人员的配枪,应当负刑事责任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绑架行为并杀死人质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C.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D.行为人在犯罪时精神正常,但犯罪后患了精神病,对其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D[考点]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解析]对《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犯罪行为,既要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但又不一定受罪名的限制。选项A,抢劫行为包括抢劫普通财物,也包括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选项B,《刑法》第17条虽没有规定绑架行为但规定了杀人行为,所以绑架后杀害人质的也符合该条的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选项C,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的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选项D尽管犯罪后患了精神病,仍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应在其精神病愈后进行。

12.

某日,李某乘坐出租车,匆忙中将价值1万元的手提电脑忘在了出租车上,稍后李某记起,遂立即根据司机的编号找到了该出租车的司机王某,李某找王某索要,但王某死活不承认并拒绝归还。二人起冲突,李某报案,派出所将王某抓获。对司机王某的行为,下列判断哪项正确?______A.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不属于刑法的调整范围B.已经构成抢劫罪C.已经构成侵占罪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只要返还电脑即可正确答案:C[考点]刑法的调整范围[解析]此题注意,刑法与民法的调整范围的区别,民法上不当得利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理由而获得利益,产生债的关系。但是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归还的,构成《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罪,故本题A项不正确。王某将乘客李某的遗忘物据为己有不是抢劫行为,不构成抢劫罪。1万元的手提电脑,按照常理来推算已经是“数额较大”,且王某拒不归还,已经构成侵占罪。

13.

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罪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甲、乙是夫妻,但封建思想严重,在乙产下一女婴后,二人商定趁凌晨无人之机将女婴送至福利院门口后逃脱,女婴因被护士发现而幸免于死。因甲、乙二人是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将女婴抛弃,故不属于不作为犯罪B.丙为某国有大型企业董事长,丙在代表本企业赴美国贸易谈判中接受大量高档物品,归国后丙将之直接带回家中隐藏,丙不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C.丁系某特大恐怖、故意杀人犯罪唯一的目击证人,由于丁担心遭恐怖组织报复拒绝作证导致案件无法起诉,丁构成不作为犯罪D.戊为某大型宾馆锅炉工,某日适逢家中来客陪酒过量,当晚,戊在值班期间独自一人值守时睡着而未及时加水,导致锅炉爆炸,戊构成不作为的过失犯罪正确答案:D[考点]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解析]选项A,错误,属于不作为犯罪,没有履行抚养义务。选项B,错误,从事公务活动时接收的物品应当上交而没有上交,丙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选项C,错误,在我国现阶段,证人不出庭作证,不构成犯罪。选项D,正确,职务、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没有履行就会构成不作为犯罪。

14.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正确答案:C[考点]犯罪故意[解析]刑法通说认为,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体来讲:第一,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第二,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对危害结果的认识不要求很具体,只要求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基本性质;第三,某些犯罪的故意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如特定的时间、地点、对象等;第四,对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行为人也必须具有认识。A选项,对于成立盗窃罪而言,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所盗窃的是他人占有或所有的财物。对于自己所有的财产,只要认识到其处于他人合法占有的状态,即满足了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因此A错误。盗丽枪支的,只要行为人认识到对象可能是枪支,就成立盗窃枪支罪。相反,没有认识到对象可能是枪支的,只能认定为盗窃罪。乙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而窃取,故成立盗窃枪支罪,B错误。猥亵儿童罪的犯罪故意特别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其猥亵的对象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故C正确。对于贩卖毒品罪的犯罪故意来说,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贩卖的对象具有毒品的基本性质即为已足,而无需了解具体的毒品种类,D错误。

15.

孙某与李某原先系同事,两人关系较好。两人所在公司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自以为胜算较大的孙某在竞争中失败,而李某脱颖而出。孙某认为是李某使坏,对其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某日,孙某趁李某出差之际,将李某年仅15岁的儿子李小带到自家看黄色录像,后将其骗至该市某发廊,让其与洗发妹甲某发生性关系。结果李小因此感染艾滋病,于半年后自杀。事后查明,孙某并不知晓甲某为艾滋病患者,其教唆李小与甲某发生性关系只是为了令李小堕落,以达到报复李某的目的。据本案,下述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______A.孙某的教唆行为与李小的死亡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孙某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李某儿子李小的死亡结果对于孙某来说属于意外事件D.孙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答案:B[考点]主观故意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罪刑法定原则[解析]本案从主观方面来说,孙某对李某儿子李小与甲某发生性关系可能会感染艾滋病或艾滋病的危害后果既非明知,也非应知,其动机在于使李小堕落,而非遭受身体伤害或者剥夺其生命。因此,从因果关系角度,孙某的教唆行为与李小的死亡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并非是必然的因果联系,故A项正确。

据此,孙某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B项错误,当选。刑事违法性,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违法,如民事、行政法律法规的违反等,而是专指对刑法规范的违反,即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刑法有关规定。刑法将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均有着严格的要求。

我国刑法并未将教唆未成年人嫖娼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所以李小的死亡结果对于孙某来说属于意外事件,超出其预料范围,故C项正确。

综上,孙某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不构成犯罪。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

16.

孙晓天周末没有事情,恰巧邻居周某有事,便让孙晓天带邻居家4岁小男孩出去玩,结果在河边玩耍时,小男孩不慎失足掉进深水。由于周围没有其他人,但是孙晓天自己又不会游泳,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小男孩淹死。请问孙晓天的行为如何定性?______A.构成不作为犯罪B.构成过失犯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故意犯罪正确答案:C[考点]不作为犯罪[解析]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是指不实施其依法有义务实施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必须以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特定义务的来源有以下几种情况:(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承担的义务;(3)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4)基于法律行为承担的义务。显然在本案中孙晓天由于其先行行为从而对4岁的男孩负有特定的义务。但是构成不作为犯除了要求行为人负有作为义务之外,还要求行为人有能力作为。法律不强求人们做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不作为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在本案中孙晓天有心救助小男孩,但无奈力不从心,故不构成不作为犯罪。既然不构成犯罪,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考查孙晓天的主观心态了。故应选C。

17.

甲在某超市购物时突然停电,于是甲拿好自己选好的商品摸索着前往收银处,黑暗之中觉得有人紧跟自己,甲以为对方要抢自己手里的钱包就加快步伐,结果突然被对方抱住,甲便与之扭打,双方一直没有说话,扭打过程中甲随手抓起一件东西向对方刺去,等后来来电时才发现原来是超市的保安,已被甲用剪刀刺死。甲对保安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______A.意外事件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正确答案:A[考点]无罪过事件[解析]我国《刑法》第16条明确规定,没有故意与过失的行为,即便造成了损害结果,也不成立犯罪。在本案中,甲在黑暗中以为对方为抢劫犯而进行自卫行为,对保安的死亡结果没有过错,故属于意外事件。

18.

甲某与乙某(女)恋爱中发生性关系,致乙某怀孕。甲某提出分手,并要乙某做流产手术。乙某坚决不同意,几次欲跳楼自杀。某日中午,甲某与乙某在甲某家中又发生争吵,争吵中,甲某还用打火机扔打乙某。乙某感到绝望,走到走廊里,喝下了事先准备好的一瓶农药,又走进了甲某房间。此时,甲某不但没有及时去救人,反而一走了之,临走时怕被人知道还将房门锁上。甲某走后很长时间,乙某才被人发现送往医院,但因救治无效死亡。关于本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如果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B.如果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C.如果甲某构成遗弃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D.甲某不可能构成遗弃罪,因为甲某与乙某不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关系正确答案:B[考点]不作为犯;纯正的不作为犯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区别[解析]不纯正不作为犯,是以不作为行为构成了刑法中通常需要以作为行为构成的犯罪。如以不作为的方式犯故意杀人罪等。而纯正不作为犯是指以不作为行为构成刑法中通常需要不作为构成的犯罪,也就是说行为人以不作为构成不作为犯罪。如遗弃罪等。

19.

下列关于犯罪主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A.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B.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范围相同C.伪证罪、妨害作证罪、徇私枉法罪和诬告陷害罪中,只有诬告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D.经过《刑法修正案(七)》的修改,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已经包含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正确答案:A[考点]犯罪主体[解析]根据《刑法》第165条的规定,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选项A正确。根据《刑法》第382条和第397条的规定,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包括国有企业人员等。B选项错误。伪证罪的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妨害作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属于一般主体。C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388条之一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单独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仍然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故BCD均错误,只有A正确。

20.

下列情形中行为人的身份不影响定罪量刑的是:______A.身为邮政工作人员的某甲私自开拆他人信件,情节十分严重B.身为监狱管教的某乙指使罪犯刘某、赵某殴打曾经顶撞过自己的罪犯严某,致其左眼完全失明C.身为法官的某丙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威胁原告方证人余某,让其在庭审时提供虚假证言D.身为海关工作人员的某丁与走私团伙相互勾结,大肆走私成品油正确答案:D[考点]犯罪主体的身份[解析]对于A,根据《刑法》第252条规定,一般主体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同时第253条又规定,具有邮政工作人员身份的人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构成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选项A中,某甲由于具备邮政工作人员的身份,因此对其私自开拆他人信件、情节严重的行为就不能按照第252条的侵犯通信自由罪论处,而应当根据第25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可见,该身份影响了对某甲的定罪。

对于B,《刑法》第248条第1款规定,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当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同时第2款又规定,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选项B中,具备监管人员身份的某乙指使被监管人殴打其他被监管人,致其左眼失明,按照上述规定,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从重处罚。可见,该身份也影响了对某乙的定罪量刑。

选项C,《刑法》第307条第1款规定了妨吾作证罪,即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同时第3款又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犯该罪的,从重处罚。选项C中,具备司法工作人员身份的法官某丙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威胁证人,并指使其作伪证,已经构成了妨害作证罪,根据上述规定应当从重处罚。可见,该身份同样影响了对某丙的量刑。

选项D中,尽管某丁具备海关工作人员这一特别的身份,但从刑法的相关内容来看,并未规定行为人的特别身份会影响其定罪量刑。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1.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不同的主体身份对其刑事责任有不同影响,对此方面的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不具有特定身份的主体,不构成身份犯,但这只是针对该特定犯罪的实行犯而言的,并不影响成立该特定犯罪的共同犯罪和间接正犯C.聋人或者哑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因有前科而再故意犯罪,依法构成累犯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罚正确答案:B[考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处罚;身份犯;累犯[解析]选项A,没有免除处罚,该选项说法错误。选项B,说法正确。选项C,必须是又聋又哑的人,该选项说法错误。选项D,没有加重处罚,该选项说法错误。

22.

张某与仇人王某发生殴斗,在殴斗过程中张某突然拔出匕首对着王某的要害部位一顿乱砍。王某没有力气反抗,为求活命,便瘫倒在地,假装已被张某砍死。张某信以为真,怕有人发现王某的“尸首”,便将其扔到附近的水井中。该水井非常的深,且早就枯干。王某掉到井底时被摔死。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张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张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D[考点]因果关系认识错误[解析]所谓因果关系认识错误,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具体来讲,其又可分为以下三类:(1)狭义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2)事前的故意;(3)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本案属于其中的第二种情况,即行为人误以为前行为已发生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后行为,但实际上是后行为实现了预期的结果。目前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主张,此情形下应将前后两个行为视为一体,只要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是在相当的因果关系之内,就认定为故意犯罪既遂。结合本案,张某砍王某的行为与最终王某死亡之间存在明显的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故其误以为王某死亡而将其掷入井里的情况并不对其刑事责任产生影响。因此选D。

23.

甲、乙之间素有矛盾,一日甲为杀害邻居乙而赠送给其一盒下了毒的点心,乙怀疑有诈,遂将点心送给门口玩耍的小孩丙吃,致丙死亡。则下列哪项不正确?______A.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联系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对丙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态是间接故意D.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正确答案:A[考点]因果关系的中断;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解析]丙的死亡是由于食用了有毒的点心,虽然毒是甲下的,但是,直接导致丙死亡的是乙利用了甲下毒的点心作为工具,而故意将有毒的点心给丙吃,导致丙死亡的结果,所以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联系,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甲投毒的行为不是针对丙的,其没有杀丙的故意,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甲投毒出于杀害乙的故意,而且实施了下毒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乙发现了,出于行为人的意料之外,甲因此不可能达到杀害乙的目的,是未遂状态。乙只不过是怀疑点心有问题,他并不确知有毒,故给丙吃点心的行为是放任心态,故应为间接故意。

24.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______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正确答案:D[考点]因果关系的认定[解析]根据因果关系认定的条件说,当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A选项中,甲开枪射击乙,乙躲闪而击中其身后的丙。虽然甲不存在杀害或者伤害丙的故意,但如果没有甲开枪的行为,则不会出现丙被射中的后果,因此甲的行为与丙死亡的结果之间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因此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A选项错误,不当选。

作为原因的行为必须具有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即指某种行为存在使危害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这是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前提条件。B选项中,甲追赶小偷乙,甲的行为具备正当性,不具备使危害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选项错误,不当选。

在数个行为导致一个结果的情况下,如果除去一个行为结果将发生,除去全部行为结果将不发生,则全部行为都是结果发生的原因。这就是择一(二重)的因果关系。C选项就属于上述情形,因此应认定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均具有因果关系,C选项错误,不当选。

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自然事实,则应通过考察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等,判断前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异常的、独立发生作用的介入因素可以阻断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选项中,丙开枪杀死乙属于异常、独立发生作用的介入因素,因此阻断了甲杀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选项正确,当选。

25.

李明是某大学的保安。有一天巡逻的时候,他发现学生孙伟在自行车棚里逛来逛去,形迹可疑,便过去盘问。孙伟说在找自己的自行车,但一直没有找到。李明要求孙伟把书包里的东西拿给他看,孙伟不答应。李明一把夺过孙伟的包,并将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只见其中有钳子、铁丝、斧头等各种工具。李明便将孙伟强行带到保安科,要求其交待偷车的事实和赃物的去向。孙伟默不作声。李明便解下身上的皮带,狠命地抽打孙伟,后又用绳子吊住孙伟的头发,使其只能脚尖着地达四个小时之久。后孙伟交待了偷车的事实,李明依照其叙述找到了其尚未销售的赃车,并将这些车辆返还失主。那么李明的行为构成什么罪?______A.故意伤害罪B.刑讯逼供罪C.虐待被监管人罪D.无罪正确答案:A[考点]身份犯的特殊犯罪主体[解析]依照《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刑讯逼供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依照《刑法》第248条的规定,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由此可见,学校的保安并不可能构成这两种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明逼取孙伟口供的行为不构成任何犯罪,因为法律禁止任何人对他人实施虐待,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也完全可以用来评价李明的行为。所以李明殴打、虐待孙伟的行为应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故A正确。

26.

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正确答案:B[考点]故意[解析]如果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就是甲在主观上认识到开枪行为的危险性,并且希望打死警察结果的发生,那么甲主观上具有故意杀人的故意,但是仅仅造成警察受伤的后果,警察死亡的结果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并未发生,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A的说法是正确的。如果认为甲有两个故意,即故意杀人和故意毁坏财物,由于一枪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所以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既遂。但是即使认为甲有数个故意,甲只实施了一个行为,一行为触犯数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罪论处,不应数罪并罚。B的说法是错误的,当选。由于甲在主观上希望打死警察,并且着手实施了开枪行为,因此如果只打中警犬,没有导致警察死亡的结果,属于甲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应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C的说法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打中任何目标,由于甲实施行为时希望打死警察,因此具有故意杀人的故意,并且在开枪后行为已经实施完毕,没有出现希望的后果,甲仍应承担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因此D是正确的。

27.

下列关于责任能力的减弱与丧失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选项?______A.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B.司法工作人员在判断精神病人有无责任能力时,除了以精神病医学专家的鉴定结论为基础外,还要进一步判断精神病人所实施的行为与其精神病之间有无直接联系C.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D.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D[考点]刑事责任能力的减弱与丧失[解析]选项A,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即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该选项正确。选项B,司法工作人员在判断精神病人有无责任能力时,除了以精神医学专家的鉴定结论为基础外,还要注意审查精神病的种类以及程度轻重,并且要在精神病人的生活圈子调查其言行与精神状况。而且,要进一步判断精神病人所实施的行为与其精神病之间有无直接联系。该选项正确。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D,是可以,不是应当。

28.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欲杀害乙,遂在其驾驶的汽车内安放定时炸弹一枚,设定2小时后自动爆炸,但是乙在开车之后半小时内发生了车祸,被撞身亡。乙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构成犯罪B.王某欲杀其仇人李某,将其打晕后活埋,王以为李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因埋得过浅,3小时后,李某自己醒来,没走多远却摔下山崖死亡。李某的死亡和王某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丙故意伤害丁某,丁某受轻伤入院治疗,当晚医院发生原因不明的火灾,丁某被烧死,丙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对死亡结果应承担刑事责任D.戊基于杀害的意思,对被害人乔某使用暴力,后者重伤后昏迷,戊即将其扔下深渊。事后查明:乔某是在被抛弃时碰上巨石而摔死的。戊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数罪并罚正确答案:B[考点]因果关系的判断[解析]A中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阻断,乙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他应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中王某对李某实施了杀人行为后,致使李某昏迷,李某在醒来时摔下山崖死亡,王某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中被害人受伤住院死于火灾,丙的故意伤害行为与丁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且无须对死亡结果承担责任;D中戊基于一个杀人故意,实施了暴力、抛弃行为,这一系列行为可看作一个杀人行为的整体,造成了死亡后果,只定故意杀人罪(既遂)。

29.

袁某因家中总是失窃,在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均告无效后,在自家防盗门上接通自制的导线防盗装置。他怕电流过大电死人,于是只接通火线,每日夜间开通电闸,以为这样不会电死人。铁丝电源接通后,为了保险,又用手触动铁丝做了几次试验,自信不会把人电死。某日晚上,同村的黄某上楼累了,靠在袁某家门上休息,赤裸的上身正好碰在通电的铁丝上,黄某立即惨叫一声倒在地上。袁某听见惨叫,忙开门出来,欲送黄某到医院抢救,发现黄某已经身亡。袁某的行为:______A.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袁某死亡属于意外B.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C.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论处D.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正确答案:D[考点]过失犯罪[解析]袁某为了防盗而私设了电网,这一行为不仅违反电力部和公安部关于严禁私设电网的规定,而且还因私设电网造成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明显超出防止他人不法侵害的范围,已经构成犯罪。袁某为了确保电网不电死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且只在晚上将电网接通电源。这说明袁某主观上并没有杀害他人的故意。至于客观上所造成的致黄某死亡的结果,是因为其过于轻信其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不会致他人死亡所导致。这种本已预见到可能会发生危害后果,但由于过于轻信不会发生危害结果而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30.

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正确答案:A[考点]危害结果[解析]一般认为,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具体侵害事实。A选项中,对于不满14周岁的幼女来说,由于她们对性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认识或者缺乏正确的认识,法律推定她们没有正确表达发生性行为的能力,当然也就谈不到性的自主权,行为人与她们发生性行为的,是对她们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故甲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A错误。根据《刑法》第129条的规定,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通说认为,这里的“造成严重后果”,是指丢失的枪支被犯罪分子用作犯罪工具,被丢失枪支造成他人伤亡,被丢失枪支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本案中清洁工王某及时上交枪支,避免了严重结果的发生,因此B正确。根据《刑法》第262条的规定,拐骗儿童罪是指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其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家庭关系。丙的拐骗行为尽管可能没有造成物质性危害结果,但其对正常家庭关系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C正确。《刑法》第196条第2款规定:“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本案中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丁立即归还,因此并未造成刑法意义上的危害后果,D正确。

31.

郭某是A村农民,从小就没有上过学。与其同村有一妇女肖某,前两年因儿子去世非常悲伤,以致疯掉。某日郭某干完活回家,路过肖某门前,肖某冲其挤眉弄眼,还招手让他进屋去坐。郭某进屋后,肖某脱掉了自己的衣服,并与郭某发生了性关系。郭某被抓获之后,辩称其不知道与精神病人发生性关系,即使对方自愿也会构成强奸罪。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郭某不构成犯罪,因为肖某自愿发生性关系B.郭某不构成犯罪,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C.郭某构成强奸罪,但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郭某构成强奸罪,且应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正确答案:D[考点]法律认识错误[解析]所谓“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刑法发生了误解。一般认为不知法律不是辩解的理由,因此对法律的误解原则上不排除承担故意罪责。所以在本案中,尽管郭某文化水平很低,确实很可能不了解强奸罪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但其明知肖某是精神病人还与其发生性关系,依照有关的司法解释就已经构成了强奸罪。若认为不知法律即可免责,则一方面会使该理由被滥用,另一方面也会损害公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是不合适的。所以在本案中,郭某构成强奸罪,同时也不具备法定的从轻处罚事由,故应选D。另外,若对本案案情略加修改,郭某被抓获后辩称其并不知晓肖某是精神病人,经认定该情况属实,则郭某就不构成强奸罪。因为这种认识错误是一种事实认识错误,会对行为人的定性产生影响。

32.

甲欲杀乙,将乙打得昏迷之后突然良心发现赶紧送乙去医院,医生消炎药药物剂量稍缺导致乙伤口感染死亡;丙因琐事与丁发生口角,将打成轻伤的丁送往医院,医生开成相反作用的药物导致丁死亡,下列哪一项的评价是正确的?______A.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丙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B.甲构成故意杀人中止,丙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C.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丙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D.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丙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正确答案:D[考点]犯罪形态、因果关系的认定[解析]介入因素影响很小的情况下,介入之后的损害后果归于本来的犯罪行为,所以甲应当承担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定故意杀人既遂;相反介入因素影响很大的情况下,介入之后的损害后果不得归于本来的犯罪行为,本来犯罪承担介入因素介入之前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责任,故D正确。

33.

某晚,甲欲杀害他的仇人乙,便趁夜深人静之时,翻墙进入乙家中,并将乙家卧室的房门撬开。之后甲看见床上躺着一人,便挥舞事先准备的刀具一阵乱砍。但由于当天乙的朋友丙来他家玩,晚上就在乙家留宿,甲用刀具砍的其实是丙。后丙因伤势过重而死亡。那么甲的行为:______A.不构成犯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C.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数罪并罚D.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正确答案:D[考点]对象认识错误[解析]刑法理论中的“对象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时对目的物发生认识错误,但实际侵害对象与其本欲侵害的对象属于同一类,承载同一客体。在这种情形下,依据目前我国的通说(也称“法定符合说”),是不影响刑事责任认定的。简单地讲,行为人在杀“人”故意的支配下成功实施了杀“人”行为,并造成了“人”被杀死的危害结果,所以构成典型的故意杀人罪(既遂)。所以D正确。

34.

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正确答案:B[考点]认识错误中的打击错误[解析]甲乙共谋杀害他人,并且实施了开枪的杀人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被害人没有出现死亡的后果,所以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甲乙分别开枪射击被害人,整体上看是刑法上的一个危害行为。甲的行为造成文物毁损,属于打击错误,超出了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触犯了过失损毁文物罪。甲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故意杀人罪是重罪。

35.

郭某带自己的儿子外出游玩。因儿子调皮,到处乱跑,郭某非常生气,便倒提着儿子的双脚将其悬于桥上,儿子拼命挣扎,郭某手一滑,他的儿子掉入河中,郭某急忙下水抢救,但为时已晚,他的儿子已溺水身亡。那么郭某对于其儿子死亡的主观心态是什么?______A.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意外事件正确答案:B[考点]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区别[解析]本案例中的行为人和被害人是父子,儿子掉进水里后郭某急忙抢救,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排除A选项。另外倒提他人双脚悬于桥上,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意外事件也是不可能成立的。所以本题判断的难点就在于区分两种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也称无认识过失,指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危害结果会发生,但由于粗心大意却未能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也称有认识过失,指的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其发生。本案中,郭某倒提他的儿子悬于桥上,其初衷就在于使其子害怕,这也就表明郭某对于这一行为的危险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之所以仍然选择这样做,正是因为他轻信凭借自己的力气一定可以避免儿子滑落。故郭某的主观心态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应选B。

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构成强奸罪。按照文理解释,可将丈夫强行与妻子性交的行为解释为“强奸妇女”B.《刑法》对抢劫罪与强奸罪的手段行为均使用了“暴力、胁迫”的表述,且二罪的法定刑相同,故对二罪中的“暴力、胁迫”应作相同解释C.既然将为了自己饲养而抢劫他人宠物的行为认定为抢劫罪,那么,根据当然解释,对为了自己收养而抢劫他人婴儿的行为更应认定为抢劫罪,否则会导致罪刑不均衡D.对中止犯中的“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既可解释为自动采取措施使得犯罪结果未发生;也可解释为自动采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措施,而不管犯罪结果是否发生正确答案:BCD[考点]文理解释;当然解释;犯罪中止[解析]从文理解释的角度看,根据法律条文的规定,只要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就属于强奸行为。因此,如果丈夫违背妻子的意愿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可以解释为“强奸妇女”。所以A的说法是正确的;抢劫罪与强奸罪侵犯的客体不同,对象也不同,因此对于暴力、胁迫的手段不能作相同的解释,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为了自己饲养而抢劫他人宠物的行为认定为抢劫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财产权,但是为了自己收养而抢劫他人婴儿的行为侵犯的是人身权,因此不是抢劫罪所能涵盖的范围。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成立犯罪中止要求中止行为的有效性,即必须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后果。因此D的说法是错误的。

2.

对于下列犯罪行为,我国刑法依法有管辖权的有:______A.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经美国,美国公民章某向船上射击,将在船上工作的朝鲜公民甲射死B.中亚某国人杨某与境外黑社会组织3K党勾结制造冰毒,杨某负责从我国某省提供制造冰毒的原材料,运送至国外,由3K党制成成品,在境外销售C.中国公民路某结婚多年,后公派到某伊斯兰国家留学。在该国又与当地一女子结婚,现查明,该伊斯兰国家允许一夫多妻制D.哥伦比亚大毒枭乙某来我国旅游,该人以前从未在我国进行过任何犯罪活动,但现在国际刑警接受哥伦比亚的请求在全球范围内对其发出了通缉令正确答案:ABCD[考点]属地管辖原则;属人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解析]选项A,正确,属地管辖,中国船舶视为中国领土,中国对船舶上的犯罪有管辖权。选项B,共同犯罪的一部分发生在中国境内,中国就有刑事管辖权。正确,属地管辖原则。选项C,正确,属人管辖原则的适用。路某是中国公民,其在国外的犯罪中国有管辖权。选项D,正确,普遍管辖原则。乙涉嫌毒品犯罪。毒品犯罪属于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中国根据国际条约的规定,具有管辖权。

3.

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解释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______A.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所有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扩大解释C.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破坏监管秩序罪的犯罪主体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其中的“罪犯”应被扩大解释为包括羁押在看守所内的犯罪嫌疑人D.由于缩小解释方法本身为罪刑法定原则所容许,因此根据缩小解释方法得出的解释结论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正确答案:BCD[考点]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解析]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简单地说来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一般来讲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是发展到现代,这种禁止已经不再是绝对的,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类推解释是罪刑法定原则所允许的。故A正确。选项B明显错误。C选项中将“罪犯”解释为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已经超出了“罪犯”可能具有的含义,是类推解释而非扩大解释,这种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类推解释是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的。故C错误。缩小解释,即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广,于是限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这种解释方法与罪刑法定原则并不违背,但是运用这种解释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也完全有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因此D错误。故选择BCD。

4.

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______A.外国人甲在国外寄送含有毒药的营养品到中国,意图毒死中国人乙,乙一直没有饮用,1年后甲到中国旅游,中国司法机关对甲没有刑事管辖权B.外国人甲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2年有期徒刑的,不适用中国刑法C.我国船舶“长城”号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二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巴西法院判处甲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假释回国后,我国法院不能对甲再行起诉、审判D.外国人甲在公海上带领乙、丙等5人抢劫过往商船,但未曾抢掠过中国船只。甲的船只停靠在中国港口,我国司法机关对甲等人没有刑事管辖权正确答案:ACD[考点]刑法的空间效力[解析]根据《刑法》第6条第3款的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项中,在犯罪未遂的场合,行为人所期望的结果发生地也认为是犯罪地。因此,我国时甲仍有管辖权:故A项错误。

根据《刑法》第8条的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故B项正确。

根据《刑法》第7条第1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该法第10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虽然甲已经在国外受过刑事处罚,但是我国法院仍可对甲行使管辖权。故C项错误。

《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甲等人的行为属于海盗行为,符合普遍性管辖标准,我国有刑事管辖权。故D项错误。

5.

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绑架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E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G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正确答案:ABD[考点]刑法的适用范围[解析]本题考查法条的灵活运用。根据《刑法》第6条之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国刑法。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绑架行为,属于绑架罪的共犯,应视为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A正确。关于B项,国际列车上发生的犯罪不适用属地管辖,因此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即定罪量刑的依据为中国刑法而不是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因此C选项错误。《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因此,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D选项正确。

6.

我国船舶停靠在某外国港口时,中国籍船员张某、王某二人打架互殴,结果张某致王某死亡。该外国某法院判处张某故意伤害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那么,张某回国后,我国法院:______A.鉴于张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对其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不能对张某再次审判,违反“一事不再理”、“一事不二罚”的原则C.依法有权对张某该罪行再进行审判D.对张某再次审判的话,不用考虑其已在该外国接受处罚的情况,因为我国司法权不受外国干涉正确答案:AC[考点]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解析]根据《刑法》第10条的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故AC正确。

7.

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______A.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法律作出的特别规定B.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特别刑法、附属刑法所作的特别规定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补充规定D.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变通规定正确答案:ABD[考点]对“法律有特别规定”的理解[解析]根据《刑法》第90条,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另外,香港、澳门特区适用特区的法律。

8.

关于对刑法分则规定具体犯罪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不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______A.我国刑法规定了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未规定抢劫国有档案罪,即使抢劫行为对法益的侵害大于抢夺行为,也不能对抢劫国有档案的行为以抢夺国有档案罪定罪处罚B.我国刑法规定了倒卖车票、船票罪,未规定倒卖机票罪,但机票的价格高于车票或船票,因此对倒卖机票的行为以倒卖车票、船票罪定罪处罚C.我国刑法规定了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且诈骗罪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保险诈骗罪最高刑为“1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则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保险诈骗,为做到罪刑均衡,以诈骗罪论处D.司法解释规定: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书而贩卖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论处。对解释中的“明知”必须限制解释为“事前与伪造者通谋”正确答案:ABC[考点]刑法解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分则具体犯罪[解析]A项当选,抢劫行为对法益的侵害重于枪夺行为,抢劫行为包容抢夺行为,对枪劫国有档案的行为以抢夺国有档案罪论处,符合罪刑法定和依法治国的要求。B项当选,将机票解释为车票或船票,违反了客观解释的规则,属于类推解释,不符合罪刑法定和依法治国的要求。C项当选,特别法优先适用,以诈骗罪论处才不符合罪刑法定和依法治国的要求。D项不当选,否则,则违背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不符合罪刑法定和依法治国的要求。

9.

下列各项关于刑法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______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前者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后者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犯罪。这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是一致的B.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即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这与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相通的,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衡量法治公平正义的主要标尺C.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这是适应人民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这与依法治国理念中健全完善立法的基本内涵相适应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执法为民,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刑法是“善良人的大宪章”,又是“犯罪人的大宪章”,这是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体现。两者可以说是指导思想与具体实施的关系正确答案:ABD[考点]刑法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前者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后者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犯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具有彻底的人民性,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因此,两者是一致的,故A项正确。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衡量法治公平正义的主要标尺,故两者是相通的,B项正确。

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这是适应人民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因此,依法治国理念要求公正司法,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这两者是相适应的,而非与健全完善立法相适应,故C项错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中的执法为民,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而刑法是“善良人的大宪章”,可以实现对普通人权利的保障;又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即刑法对每一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法定刑幅度都作了明确规定,这就使得对已然犯罪者的处罚也有了便于司法人员把握的标准,超越法律规定对个人进行处罚就是不被允许的。这样使得刑法人权保障机能能够得到实现。因此,两者可以认为是指导思想与具体实施的关系,故D项正确。

10.

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______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BC[考点]刑法的空间效力[解析]A项中的甲构成教唆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