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同步练习卷_第1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同步练习卷_第2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同步练习卷_第3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同步练习卷_第4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同步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燃料及其利用》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2.盖沙灭火的原理是()A.降低温度 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 D.降低着火点3.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A.淘汰黄标车减少事故发生 B.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5.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6.下列有关安全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冬天用炭火取暖时关闭门窗 B.进入面粉厂时可穿鞋底带铁钉的鞋 C.从火灾现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7.下列关于使用打火机(充入的液态物质是丁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火机不使用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 C.电火花引燃丁烷时,使丁烷的着火点升高 D.松开开关火焰熄灭,是因为断绝了丁烷的来源8.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选项气体X水温/℃A氮气45B氧气10C空气80D二氧化碳100A.A B.B C.C D.D9.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A.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油锅起火——锅盖盖灭10.为区别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根据实验推断,Ⅰ、Ⅱ、Ⅲ、Ⅳ对应的气体分别是()A.CH4、CO2、H2、N2 B.CH4、H2、CO2、N2 C.CH4、H2、N2、CO2 D.CO2、H2、N2、CH4二、填空题1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图实验:(1)说出图中有关仪器的名称:a、b。(2)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②铜片上的白磷;③水下的白磷。(3)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装置和C装置相连接,逐渐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MnO2的作用是,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4)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和。12.张华同学根据自己的住宅特点,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防火措施灭火和自救措施①在家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②室内装修多用不易燃烧的材料③电线、插座等用信得过产品,不用劣质产品.④家里配置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并学会使用.①当火较小时,立即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②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除.③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④火势太大,不能从室内逃出,撤到花园,等待救援.⑤因电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时,应先,再灭火.⑥因煤气泄漏引发火灾时,应先,再灭火.请根据张华同学预防火灾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帮助张华同学进一步完善其防火措施,你的建议(任定一条)是.(2)在灭火措施中,少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3)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填序号),理由是.(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⑤和⑥中的空白.(不要填在表上的空白处)⑤;⑥.13.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现象是;(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现象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实验题14.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四、推断题15.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反应丙﹣戊的化学方程式是。(2)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甲是(填化学式)。若戊由三种元素组成,反应戊→丁的化学方程式是。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戊可能是(填化学式)。五、解答题1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阳市区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材料I: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家中使用不同燃料情况,报警器安装位置有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情况。材料2: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1)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填“甲”或“乙”)图位置。(2)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7.新能源页岩气,正在冲击传统能源体系。据报道,我国页岩气储量排名世界第一,合理开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川南页岩气田分布在泸州等地。页岩气是藏身于地下3000多米的页岩层裂缝中的天然气,在此高压环境中,还有部分溶解于裂缝中存在的少量石油里。目前,开采页岩气时从地表钻井到页岩层,向地下压入大量水和沙,使页岩气所在的地层产生缝隙,因压强降低,页岩气将从其藏匿处逸出。这些水和沙将被抽回地面,形成返排液。回答下列问题:(1)页岩气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溶解在石油中的页岩气逸出的原因是。(2)页岩气中还可能含有乙烷(C2H6),写出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返排液是油、水溶液和沙组成的混合物。从返排液中分离出沙的实验操作名称是;下表是某返排液中水溶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属离子是,这些离子的含量远高于自然水。离子K+Ca2+Mg2+Cl﹣含量(mg/L)31049112947026.1(4)结合上文分析简答:开采时可能产生的主要环保问题是(写一点),你的解决建议是。六、科普阅读题18.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燃料电池(Fuel1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燃料的选择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而以燃料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止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1)燃料电池是将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电能等B.燃料电池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C.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由电解水生成D.燃料电池都要排放CO2气体(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你认为燃料电池与一般发电方法相比,优点是。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燃料及其利用》2023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解答】解: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A.该图示节约用水标志,不合题意;B.该图示易燃液体标志,酒精是一种易燃液体,符合题意;C.该标志是有毒品标志,酒精没有毒性,不合题意;D.该标志是腐蚀品标志,酒精没有腐蚀性,不合题意。故选:B。2.盖沙灭火的原理是()A.降低温度 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 D.降低着火点【解答】解:盖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C。3.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A.淘汰黄标车减少事故发生 B.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解答】解:A、黄标车是指高污染的车辆,所以淘汰黄标车主要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深埋后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故B错误;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有利于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C正确;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不能防止形成酸雨,只能使废气的污染范围更大,故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解答】解: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故说法错误;B、电热毯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说法错误;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故说法正确;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充分接触,故说法错误;故选:C。5.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不一定就会发生爆炸,还需要遇到明火或电火花,选项说法错误;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使油的温度降低至它的着火点以下,选项说法错误;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所以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气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而不能用干粉灭火器,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安全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冬天用炭火取暖时关闭门窗 B.进入面粉厂时可穿鞋底带铁钉的鞋 C.从火灾现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解答】解:A.冬天用炭火取暖时不能关闭门窗,以防氧气不足造成炭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说法错误;B.进入面粉厂时不可穿鞋底带铁钉的鞋子,以防钉子与地面磕碰产生电火花将面粉与空气的混合物引燃,引发爆炸,说法错误;C.从火灾现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有毒气体进入人体,说法正确;D.楼房着火时不能乘电梯逃生,因此发生火灾时易发生停电,且电梯井内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人的窒息,说法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使用打火机(充入的液态物质是丁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火机不使用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 C.电火花引燃丁烷时,使丁烷的着火点升高 D.松开开关火焰熄灭,是因为断绝了丁烷的来源【解答】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打火机不使用时,丁烷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故A说法不正确;B、分子间有间隔,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丁烷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B说法不正确;C、电火花引燃丁烷时,使丁烷的温度升高,达到了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不变,故C说法不正确;D、松开开关火焰熄灭,是因为断绝了丁烷的来源,没有了可燃物,故D说法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选项气体X水温/℃A氮气45B氧气10C空气80D二氧化碳100A.A B.B C.C D.D【解答】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在40℃左右,使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观察选项C符合要求。故选:C。9.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A.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油锅起火——锅盖盖灭【解答】解:A、釜底抽薪是因为移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而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B错误;C、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C正确;D、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B。10.为区别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根据实验推断,Ⅰ、Ⅱ、Ⅲ、Ⅳ对应的气体分别是()A.CH4、CO2、H2、N2 B.CH4、H2、CO2、N2 C.CH4、H2、N2、CO2 D.CO2、H2、N2、CH4【解答】解: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Ⅰ是CH4;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气体Ⅱ中无碳元素,气体Ⅱ是H2;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气体Ⅲ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气体Ⅳ是N2。故选:B。二、填空题1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图实验:(1)说出图中有关仪器的名称:a锥形瓶、b烧杯。(2)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3)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装置和C装置相连接,逐渐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其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作用,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4)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可燃物必须和氧气(或空气)接触和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1)图中a是锥形瓶,b是烧杯。(2)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最多只有80℃,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近似为80℃,已满足燃烧所需要的40℃,并且处于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充分,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故燃烧。水下白磷,处于水中的白磷不能和氧气接触,不满足燃烧的条件,故不燃烧。(2)二氧化锰起着加快反应速度的催化作用,2H2O22H2O+O2↑(4)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进行对比,可以知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白磷比较,可以发现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故答案为:(1)不燃烧(或无明显现象);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燃烧(或无明显现象)(2)检验装置气密性;催化作用;2H2O22H2O+O2↑(3)可燃物必须和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2.张华同学根据自己的住宅特点,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防火措施灭火和自救措施①在家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②室内装修多用不易燃烧的材料③电线、插座等用信得过产品,不用劣质产品.④家里配置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并学会使用.①当火较小时,立即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②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除.③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④火势太大,不能从室内逃出,撤到花园,等待救援.⑤因电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⑥因煤气泄漏引发火灾时,应先关闭阀门,再灭火.请根据张华同学预防火灾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帮助张华同学进一步完善其防火措施,你的建议(任定一条)是人走灯停,安全用电.(2)在灭火措施中,少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打报警电话119.(3)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②(填序号),理由是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更大,火势加大.(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⑤和⑥中的空白.(不要填在表上的空白处)⑤切断电源;⑥关闭阀门.【解答】解:防火措施很多,只要合理均可,灭火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想到报火警,自救时不能打开门窗,因为打开门窗会提供更充足的氧气,燃烧会更旺,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煤气泻漏引发火灾要先关闭煤气,防止发生爆炸,因为灭火这时的空气中有大量灰尘、有毒气体等,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烟尘中毒.故答案为:(1)人走灯停,安全用电.(2)打报警电话119.(3)②;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更大,火势加大.(4)切断电源,关闭阀门.13.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现象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4H2CH4+2H2O。【解答】解:(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答案为:天然气;(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答案为: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故答案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O2+4H2CH4+2H2O。三、实验题14.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解答】解:(1)Ⅰ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2)对比Ⅱ和Ⅲ,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白磷、红磷均是可燃物,露出水面,均能与氧气接触,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1)没有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3)4P+5O22P2O5。四、推断题15.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反应丙﹣戊的化学方程式是化合反应。(2)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甲是H2O2(填化学式)。若戊由三种元素组成,反应戊→丁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戊可能是CO(填化学式)。【解答】解: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1)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丁是氧气,戊会转化成氧气,所以戊是水,丙是二氧化碳,甲生成的乙和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丙﹣戊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2)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丁是二氧化碳,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是氧气,戊是一氧化碳或有机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是H2O2;若戊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戊可以是酒精,丁是二氧化碳,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是氧气,反应戊→丁是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戊是一氧化碳或甲烷,化学式为:CO。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2)H2O2;C2H5OH+3O22CO2+3H2O;CO。五、解答题1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阳市区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材料I: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家中使用不同燃料情况,报警器安装位置有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情况。材料2: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1)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装在甲(填“甲”或“乙”)图位置。(2)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解答】解:(1)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泄漏后会很快上升到室内的上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安装在房间内墙上方(甲)的位置。(2)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答案为:(1)甲。(2)C2H5OH+3O22CO2+3H2O。17.新能源页岩气,正在冲击传统能源体系。据报道,我国页岩气储量排名世界第一,合理开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川南页岩气田分布在泸州等地。页岩气是藏身于地下3000多米的页岩层裂缝中的天然气,在此高压环境中,还有部分溶解于裂缝中存在的少量石油里。目前,开采页岩气时从地表钻井到页岩层,向地下压入大量水和沙,使页岩气所在的地层产生缝隙,因压强降低,页岩气将从其藏匿处逸出。这些水和沙将被抽回地面,形成返排液。回答下列问题:(1)页岩气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H4,溶解在石油中的页岩气逸出的原因是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2)页岩气中还可能含有乙烷(C2H6),写出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6+7O24CO2+6H2O。(3)返排液是油、水溶液和沙组成的混合物。从返排液中分离出沙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下表是某返排液中水溶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属离子是Ca2+,这些离子的含量远高于自然水。离子K+Ca2+Mg2+Cl﹣含量(mg/L)31049112947026.1(4)结合上文分析简答:开采时可能产生的主要环保问题是水体污染(写一点),你的解决建议是对返排液集中净化处理。【解答】解:(1)页岩气是藏身于地下3000多米的页岩层裂缝中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降低,所以溶解在石油中的页岩气逸出;故填:CH4;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2)在点燃的条件下,乙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2C2H6+7O24CO2+6H2O;(3)返排液是油、水溶液和沙组成的混合物。从返排液中分离出沙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质量分数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