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师版)_第1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师版)_第2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师版)_第3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师版)_第4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2024·山东淄博市期中考试)明中后期,王象晋在《木棉谱序》中提到,“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纫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载于南,布由方舟而鬻于北”。这一现象说明()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中后期,北棉南运,南布北运,南方棉纺织技术先进和北方主要负责提供棉花即原材料,这一分工说明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棉纺织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并非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经济政策调整,不能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结论,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2.(2023·福建泉州三模)清代年画《女十忙》描绘了当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的情景。这一作品()A.呈现了手工工场的雇佣关系B.表明了劳动妇女地位的提高C.体现了家庭式手工业的特征D.描绘了市井女子生活的艰难C[通过观察年画《女十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棉布制作过程出现在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年画中,其描绘了擀、弹、纺、织、染等数道工序中女子劳作的身影,配以《女十忙》的标题,反映出家庭手工业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手工工场集中生产、分工协作和雇佣关系,排除A项;仅有劳动场景的繁复不能说明当时劳动妇女地位有所提高,排除B项;《女十忙》中强调的是棉布制作情景,无法据此说明市井女子生活艰难,排除D项。]3.(2023·枣庄二模)下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A.区域经济发展失衡B.重农抑商有所松弛C.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均在增加,而且数量较大,这说明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图示信息不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排除A项;明清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的变化,没有涉及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无法得出江浙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排除C项。]4.(2023·四川绵阳三模)明清时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的事例不胜枚举。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社会群体流动加速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土地经营方式转变 D.土地市场化趋势明显D[根据材料“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商巨贾大量购买土地,同时也有卖掉土地,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说明明清时期,土地的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土地的买卖,没有体现社会群体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土地经营方式有土地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材料描述的是土地买卖,没有涉及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排除C项。]5.(2024·淄博一模)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D[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都城为北京,商业中心大都在南方,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2023·山东模拟预测)下图为清代直隶(今京津地区、河北大部)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情况。据此可知,清代()A.高产作物广泛种植 B.土地利用效率提升C.经济发展陷于停滞 D.社会危机逐渐凸显D[根据材料中“清代直隶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情况”可知,1661年至1887年耕地总面积增幅较小,但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由此会导致人地矛盾加剧,社会危机逐渐凸显,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高产作物广泛种植,A项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B项排除;人地矛盾突出不能说明经济发展陷于停滞,C项排除。]7.(2024·天津模拟)下表反映的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此分析,他们都()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A.倡导“经世致用”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C.主张“工商皆本” 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B[由材料信息“君者,天下之大害也”“君臣平等”“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故选B项。]8.(2024·浙江县域联盟高三模拟)王阳明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在其制订的《南赣乡约》中,他强调,“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由此可知,王守仁重点关注()A.心学的理论渊源B.乡约的非强制性C.守善的主观能动性D.基层治理注重相互监督C[据材料信息可知,王守仁认为人们加强自身修养的关键在于“为善之心真切”,善恶的行为取决于善恶执念,一念之善恶则成为善恶之人,这充分强调了人内心守善的重要性,即守善的主观能动性,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王守仁通过“善”来教化百姓,没有涉及心学的理论渊源,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王守仁通过“善”来教化百姓,乡约只是这一思想的载体,并非重点关注内容,且明朝后期,乡约带有强制力,排除B项;材料主旨中的监督是自我监督,而非外在的互相监督,排除D项。]9.(2024·山东日照模拟)在明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生活,他们发家致富的事迹,成为描述的对象;文人们塑造了许多有情有义、勤俭创业、慷慨好施、诚信不欺的商人形象。这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价值取向转变B.文学艺术主动迎合市场需求C.社会流动因商业发展而加速D.儒商文化传统受到广泛认同A[根据材料“明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生活,他们发家致富的事迹,成为描述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多了起来,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主动迎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流动,排除C项;材料无从体现儒商文化传统受到广泛认同,排除D项。]10.(2024·菏泽市期中考试)明末小说集《喻世明言》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商人形象:如李秀卿和黄善聪两位商人义结金兰,以诚相待,两边买卖,不差毫厘;卖油郎秦重执着于追求爱情,尊重并尽心尽力地照顾王美娘。这些商人形象的塑造()A.凸显了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蕴含了道德教化的功能C.说明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D.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求B[材料中这些小说对商人形象的描绘体现了商人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重利的同时也注重传统道德,蕴含了道德教化的功能,B项正确;明清时期仍然重农抑商,商人社会地位并未提高,排除A项;此时主流价值观念还是儒学,排除C项;资产阶级当时在中国未产生,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朝后期,商书开始大量出现并出版发行,清代不仅种类增多,而且发行量也剧增,这就是所谓的“商书现象”。商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的史料内容。下表为明清时期部分商书的内容简介。内容简介书名共辑录水陆路引(路程指引)144条,还涉及水马驿站、行程里距、山川险夷、沿途物产风情、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内容。明代刊印《一统路程图记》除提及“断银歌”等鉴别歌诀外,还对各种白银的成色、形状、特征等予以详细介绍。康熙年间刊刻《辩银谱》记载了20个省252个府州总共1800多种商品,其中包括140多种新品种,还记载了日本、高丽、安息、波斯、缅甸、交趾以及大小西洋诸国的70多种商品。乾隆年间的木刻本《商书便览》“钱财物业,来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远。若剥削贫穷,蒙昧良善,智术巧取,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而必招横祸”。明代刊印《客商一览醒迷》“商贾士农咸乐业,恩波浩荡海天同”。明末程春宇《土商类要》书前序中指出“出而欲国,与入而居家,无不以理财急务”,表达了手抄此书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将此抄本寄给远在他地的“儿曹”、“子侄”,鼓励他们学习“挟本居寄,无微不入”的经商本领。乾隆后期手抄本《生意世事初阶》评述明清时代的“商书现象”。答案评述内容应包括:(1)商书出现的社会背景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的角度作答;从文化教育、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其出现提供客观条件的角度作答。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2)商书的特点从涵盖内容丰富,反映了明清社会新发展的角度作答;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商业理念和传统文化对商业影响的角度作答。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3)商书的价值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作答;从是研究明清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独特文献价值的角度作答。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12.明清时期涌现出古代文学艺术史上最庞大的“才女”群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胡文凯《历代妇女著作考》材料二明清“才女”们热衷于为自己构建“名士”“侠士”“居士”等传统的“男性化”身份标签,并倾向于在创作实践中进行男性化的艺术表达。名士晚明黄媛介学习杜甫的诗作颇具其神韵,被赞誉为“清隽高洁,绝去闺阁畦径”,其书法仿效黄庭坚,画作模仿元代倪瓒、明代董其昌的笔法风格,也广受称赞。侠士侠客杨太白“喜任侠,有丈夫气,慷慨激烈绝不类粉黛女子”。明清之际才女顾媚在其丈夫出仕新主后劝诫其忠君守节、以死殉国,继而结交志士,慷慨解囊,从未停止资助抗清的义举。居士曹衣道人王微曾布袍竹杖,游历江楚,登大别山,眺黄鹤楼,登天柱峰,用大半生的时光饱览山河盛景,交游四方名士。晚明才女昙阳子谈禅好道能书,在当时名噪一时,众多文人名士如王世贞、王世懋等纷纷拜其门下。——摘编自曹佳丽《浅论明清才女的性别面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才女”现象进行评述。答案从明清才女现象特点角度:与历代相比,明清时期才女人数大大增多;明清才女在文学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