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0:七下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

一、(2024•陕西榆林•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木兰诗(选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将,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唉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学港承。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哼啄不。

【乙】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芬巷苓,季羊羊,风吹草低见牛羊。

1.“不闻""但闻"渲染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2.北朝民歌音韵和谐,语言明白如话,但艺术概括力极强。请结合【甲】【乙】两诗加点词语加以说明。

【答案】1.渲染了木兰细腻而曲折委婉的思家恋亲之情。2.[甲]诗中“鸣溅溅""鸣啾啾"两个拟声词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变化,暗示木兰的思乡之情:[乙]诗使用叠词简炼地概括了草原的特征;四个词语

读之朗朗上口,明白如话又高度概括。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其意思是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

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

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可知,作者以复沓和对比的手法,反复吟咏,一唱三

叹,通过"不闻"与"但闻"之事的对比,刻画了木兰细腻而曲折委婉的思家恋亲之情,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

形象。

2.本题考查诗歌词语赏析。

【甲】诗中"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鸣啾啾"都是拟声词,分别用

来形容黄河流水、燕山胡骑的声音,从黄河到燕山,由中原到边塞,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地点环境的变化,

暗示了木兰浓浓的思乡之情。【乙】诗“天苍苍,野茫茫"指的是青天苍苍,大地茫茫,写天、写野,但从另

一角度进一步摹写草原的宽阔壮美。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

垠,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总体上,这四个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语言明

白如话,但艺术概括力极强。

二、(2024•北京东城•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僻,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释】①拂云堆:地名,在今天的内蒙古,堆上有明妃祠。②明妃:汉元帝宫女王端,又称王昭君。她

自请和番,远嫁匈奴。

3.两首诗都塑造了巾帼英雄木兰:《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和《题木兰庙》中"①__"分

别表现出木兰奔赴沙场与战斗的飒爽身姿,"理云鬓""帖花黄""画眉"等则生动表现出了木兰的②O

4.有人认为,"两诗均写到木兰思归故乡,但人物志趣却见不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说你对这

个看法的理解。

【答案】3.弯弓征战(作男儿)女儿情怀/对美的追求......4.示例:(1)人物志趣有不同。

《木兰诗》中写木兰不要天子的巨额赏赐,一心思归,见其对家园的眷恋、名利的淡泊。《题木兰庙》写木

兰把酒思乡,想到汉朝和亲的明妃,意指两人都承载着国家、民族的重大责任。此诗凸显木兰为国家远赴

战场的担当。

(2)两首诗都有思归内容,但人物志趣没有太大不同。《木兰诗》中的木兰是战争结束后胜利归来,虽然

初衷是替父从军,但也达成了保家卫国的结果。《题木兰庙》中的木兰,思归时联想到明妃,更凸显她对国

家、民族的担当。

【解析】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可知,其意思是: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赴""度""飞"

极有气势,侧面表现出木兰的英勇矫健的飒爽身姿;

根据《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可知,其意思是: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表现出木兰征战沙场

的英勇不凡;

由此可知,《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和《题木兰庙》中“弯弓征战作男儿”分别表现出木兰奔

赴沙场与战斗的飒爽身姿;

根据《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知,意思是:对着窗子、照着铜镜,梳理云一样的鬓发,贴上

花黄。这表现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美的追求,这是一种女儿情怀;

根据《题木兰庙》"梦里曾经与画眉"可知,意思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这是女孩儿的情怀,

表现女孩对美的追求;

由此可知,"理云鬓""帖花黄""画眉"等则生动表现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对美的追求)。

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和自己的观点。

示例一:我认同这个观点。两诗人物志趣却见不同。

根据《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写木兰不要天子的巨额赏

赐,一心思归,表现木兰的淡泊名利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根据《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可知,写木兰把酒思乡,想到汉朝和亲的明妃,借用

典故,意指木兰和明妃两人,都承载着国家、民族的重大责任。凸显木兰为国家远赴战场的担当。

所以,两诗人物志趣不同。

示例二: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两诗均写到木兰思归故乡,但人物志趣大体相同。

根据《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知,征兵文书连夜发至应征人家,这说明军情十分火急,显

然是敌人大举进犯。可汗大征兵,则千家万户皆有关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指征兵名册,十

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夸张,言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也。"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撑门户唯有木兰。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

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意志,实为

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

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不慕名利和强烈的思归之情。所以,《木兰诗》中的木兰战争结束后胜利归

来,虽然初衷是替父从军,但也达成了保家卫国的结果;

根据《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可知,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

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

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

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

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更凸显她对国家、民族的担当。

所以,两首诗都有思归内容,但都表现了对保家卫国的责任和担当,人物志趣大体相同。

【点睛】参考译文

《木兰诗》(节选)

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鞫、笼头、马鞭。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

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溅溅声响。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

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的声音。

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北方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将士

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

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

的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

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西边的门,坐在自己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换

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照着铜镜,梳理云一样的鬓发,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伙伴,伙伴一见

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很多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

《题木兰庙》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

有多少次思念着回故乡还手持酒杯,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三、(2024•甘肃定西•一模)阅读王维的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尊。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联系"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的“诗画”之境?请

简要分析。

【答案】5.示例1:幽冷和孤独落寞。示例2:隐者的闲情雅致、自得自适。6.上面三首诗,都是"诗

中有画”,任选一首,言之成理即可。《鹿柴》中有夕阳照射青苔的画面;《竹里馆》有明月下的幽深竹林,

竹林中诗人弹琴的画面;《辛夷坞》中更有山沟里芙蓉花开花落的画面。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探究。

《鹿柴》: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结合关键词"空山""深林""复照"可知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

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竹里馆》: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

我相伴。写隐者的闲话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请词造句简朴清丽,"独

坐""人不知"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辛夷坞》: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查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

又落。短短四句诗,"发红萼”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寂无人""开且落"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故可读到"孤独落寞"或"淡泊闲适"的情感。

6.本题考查诗歌画面。

诗中有画,指王维诗境优美,读其诗如置身画图之中;画中有诗,指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

画里富有诗趣。此题只需结合诗作,分析诗中体现的画面感即可。

示例: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出了辛夷花在春天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蒋蕾,是那

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又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仿佛得见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

深涧。诗歌的画卷感十足。

四、(2022•甘肃武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7.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一心境。

8.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

简要分析。

【答案】7.孤独落寞(淡泊闲适)8.示例1:我最喜欢《鹿柴》。一二句写空山传语的空灵、静谧之

景;三四句由声及色,描写落日余晖映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静之美。

示例2:我最喜欢《竹里馆》。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

月相伴,"幽篁""深林""明月"与"独坐""弹琴""长啸"的人构成物我一体的一幅画面。

示例3: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春天到来,辛夷花绽开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写辛夷花点缀

寂寞的涧户,纷纷扬扬洒下片片落英。整首诗展现一幅花开花落的画面。

【解析】7.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概括。

《鹿柴》: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结合关键词"空山""深林""复照"可知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

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竹里馆》: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

我相伴。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独

坐""人不知"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辛夷坞》: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

又落。短短四句诗,"发红萼”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寂无人""开且落"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故横线上可填"孤独落寞"或"淡泊闲适"。

8.此题考查诗歌画面。

诗中有画,指王维诗境优美,读其诗如置身画图之中;画中有诗,指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

画里富有诗趣。此题只需结合诗作,分析诗中体现的画面感即可。

示例: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出了辛夷花在春天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禧蕾,是那

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又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仿佛得见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

深涧。诗歌的画卷感十足。

五、(2024•陕西商洛,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柳指的是什么?

10.《春夜洛城闻笛》与《夜上受降城闻笛》都借用笛声来抒发思乡之情,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请根据诗

歌内容简要分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答案】9.指《折柳曲》。10.《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

别绪的《折杨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借景抒情,借回乐烽、受降城、丘陵下的沙

地等月下景色表现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

情?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10.考查诗歌表现手法。

《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

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

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音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夜上受降城闻笛》则是景中寓情,在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

想到征人思乡的无边离愁。"沙似雪"和"月如霜”烘托了边塞寒冷凄苦的环境,"吹芦管"则触动了无数戍边的

征的愁思,让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融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

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六、(2024•江苏南京•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塞上听吹笛

鬲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成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②梅花: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

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11.请描绘【乙】诗"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所呈现的画面。

12.赏析【甲】【乙】两诗在写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11.北地边塞,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不知哪座戍楼吹起

了羌笛。12.同:都借用笛声,来表达思乡之情。都将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异:甲诗用反问直抒胸臆

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乙诗用设问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想象梅花落下的情景委婉地表达戍边将士的思

乡之情。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

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

雪化时战士们赶着马群悄然回来,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雪""胡

天""马""月""羌笛",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1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同。《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

思乡之情;《塞上听吹笛》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可见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借用笛声,来表达思乡

之情。都将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异。甲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

乡的深情?用反问直抒胸臆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乙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意思是试问那《梅

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用设问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想象梅花落下的情景,委

婉地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七、(2024・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诗一二句写诗人东望故园,因长路漫漫,亲人远隔,不由自主地泪雨滂沱。

B.杜诗首句“寻常”表现出诗人遇见李龟年的次数多,含蓄写出往昔繁华景象。

C.岑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感受,而杜诗善于通过时令特点抒情达意。

D.两首诗都是诗人在仕途落魄时所写,语言平实质朴,显得真切而又平易近人。

14.两首诗歌同样写不经意的重逢,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3.D14.岑诗既有对故园的相思眷恋,也有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

念的复杂情感;杜诗有对过往岁月的眷怀,更有对繁华落幕的深沉悲哀和感慨。

【解析】13.D.《逢入京使》写于诗人34岁,他出塞任职。这是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是为了报效祖国,

赴国家之急。因此理解为"在仕途落魄时所写"有误。

故选Do

1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作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

《逢入京使》: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

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

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

之急。由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可知,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有对

故园的相思眷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只好

托故人带个口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总结情感为:既有对故园的相思眷恋,也有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

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

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

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落花时节",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因

此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总结为:有对过往岁月的眷怀,更有对繁华落幕的深沉悲

哀和感慨。

八、(23-24七年级下•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5.下列与本诗体裁不同的一项是()

A.《少年行》B.《南园十三首》(其五)

C.《落第长安》D.《立春日感怀》

16.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小雅认为诗中"双袖龙钟泪不干”有些不真实,你怎么看?

17.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要懂得诗词,一定要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候就很难把它懂透。"

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深入体会诗人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拓展阅读:

背景资料: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岑参的家族显贵,出过三位宰相。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但岑参出生前,家族惨遭巨变,地位一落千丈。他三十多岁时,——《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仅被授以小官。于是,另辟蹊径,不远万里、奔赴塞外。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磺西官军》

【答案】15.D16.我认为这句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泪如雨下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

亲人的心情。17.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故园、亲人相思眷恋的柔情,也有渴望建功立业、报

效祖国的豪情。诗中隐含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豪情与柔情相互交织,可谓感人

至深。(说出诗人复杂、矛盾的感情即可)

【解析】15.本题考查诗词体裁辨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五言古诗。

A.《少年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

B.《南园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

C.《落第长安》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

D.《立春日感怀》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与《逢入京使》的五言古诗体裁不同;

故选D。

16.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诗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可知,诗人岑参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龙钟"通常用来形容年老体衰或疲倦不

堪的样子,但在这里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泪流满面,连衣袖都湿透了。"泪不干"更是

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因此,尽管这种描述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

真实,但在诗歌中,它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诗人的心情。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背景资料,岑参出身名门,但家族衰败,个人仕途也较为坎坷。他选择远赴塞外,寻找实现抱负的途

径,这显示了他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决心。在拓展阅读的诗句中,"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表达了诗人

为了国家事业,不顾个人得失,甚至愿意承受塞外的艰苦,体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则揭示了诗人对家庭的牵挂,知道边疆生活的艰辛,但不为个人家庭的利益考虑,

进一步展现了他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在《逢入京使》一诗中,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流露出对家乡和亲

人的深切思念,这与他在其他诗作中的豪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情感的交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即

在追求功名与思念故土之间挣扎,体现了他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九、(23-24七年级下•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①(节选)

岑参

十日过沙城②田,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注释】①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属下判官。②沙磺(qi):指沙漠。③塞垣:边关城墙。

18.补写甲诗中所缺的诗句。

19.下列对乙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从各个方面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路途遥远、天气恶劣、道路坎坷艰难。

B."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表达了岑参对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忘私精神的赞赏。

C."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表现出戍边将士因思念家人而倍感痛苦无奈。

D.这首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20.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诗写边塞的苦寒,是为了突出了宇文判官及将士们的英勇。

B.乙诗中表现的宇文判官渴望报效国家的志向,也是岑参的追求。

C.甲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

D.这两首诗展现出了边塞生活的孤寂,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作者淡泊的心态。

【答案】18.①马上相逢无纸笔②凭君传语报平安19.C20.D

【解析】18.本题考查默写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纸""凭"等字词容易写错。

19.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C."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意思是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直接揭示戍边将士的

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因思念家人而倍感痛苦无奈"错误,故选C。

20.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D.《逢入京使》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

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借歌颂宇文氏表现了诗人为国从

军,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高扬的乐观无畏精神。"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作者淡泊的心态"错误。故

选D。

十、(23-24七年级下•江苏无锡•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晚春》《春兴》

赏13.第一、第二句中,诗人通过一(修辞手14.第一、二句中—、—、—、―景物,营造了

读法)写出了一的场景。一种春色凋零阑珊的氛围。

15.两首诗歌中"春景”分别蕴含了诗人一、一的感情。

21.第一、第二句中,诗人通过(修辞手法)写出了的场景。

22.第一、二句中—、—、—、―景物,营造了一种春色凋零阑珊氛围。

23.两首诗歌中“春景”分别蕴含了诗人、的感情。

【答案】21.拟人百花盛开,各呈芳菲22.杨柳细雨残花流莺

23.对春天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2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

人间万紫千红。其中一个"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花草树木带有了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

时节百花盛开,各呈芳菲的美丽景象。

22.本题考查诗句意象的赏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意思是在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颜色变得更加深暗,残花落尽,露出在

枝头啼鸣的流莺。此句从杨柳、细雨、残花、流莺等意象上,写出了暮春之景,营造了一种春色凋零阑珊

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伤春悲愁的思乡之情。

23.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

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

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

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春兴》此诗前两句描写异乡的春天即将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两句想象春风富

有感情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

语言平白浅直,构思精巧奇特,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寄寓于即将逝去

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十一、(23-24七年级下•福建漳州•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思卿的一项是()

A.甲乙两首诗歌皆为唐朝时期七言绝句,构思精巧,且情趣相融不落俗套。

B.两首诗都善用修辞,甲诗用夸张写笛声衬托夜之宁静,乙诗用拟人写花。

C.两首诗各具风格,甲诗清新流畅、抑扬顿挫,乙诗语言轻灵、活泼有趣。

D.甲诗以"谁家""何人"发问,引发思考;乙诗写杨花飞舞,引人入胜。

25.两首诗皆由现实场景勾起情思,表达的主旨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4.D25.甲诗由春夜闻笛感发,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乙诗借花草树木对春天的留

恋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解析】2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

似片片雪花。并非只写“杨花飞舞";

故选D。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

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此

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

么曲子呢?"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

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折柳》为全诗

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晚春》中前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

脚步,纷纷争奇斗艳。据此可知,诗人表面写万物积极"留春”的情景,其实是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为: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

化作漫天飞雪。诗人告诉人们“无才思"并不可怕,但是一定要珍惜光阴,抓住时机,不负韶光,从中寄寓着

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十二、(23-24七年级下•福建福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6.下列对以上(甲)(乙)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古人”指古代爱才惜才的贤明君主。

B.(甲)诗后两句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写出了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衬托出人的孤单渺

小。

C.(乙)诗"飞来山上千寻塔"中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暗示出自己的立足

点之IWJ。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即景说理,实则以"浮云”借代奸邪小人,通过用典间接抒

发了自己的情感。

27.(甲)(乙)两诗同是写登高,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诗结尾两句简要分析。

【答案】26.D27.《登幽州台歌》的后两句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

理想破灭的孤寂郁闷的心情。《登飞来峰》的后两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抒发了诗人高瞻远瞩、不

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意思对即可)

【解析】2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通过用典直接抒发了自己变法革新的决心;

故选D。

2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登幽州台歌》结尾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为: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

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却看不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壮志难酬,

孤独寂寞,因而悲从中来,怆然泪下,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悲愤的情感。

《登飞来峰》结尾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自己的视线,只因为自

己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处。这体现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迈气概和积极进取的精

神。他借登高表达了自己立志革新、勇往直前、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

十三、(23-24七年级下•河北承德•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的体裁是一样的,都属于绝句。

B.【甲】诗借"燕昭王筑幽州台招揽贤士”的典故,表达了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愿。

C.【乙】诗借历史人物项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君臣苟且偷生的谴责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

怀。

D.这两首诗都属于怀古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29.【甲】诗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8.A29.诗人独自登上幽州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

情。

【解析】28.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两首诗歌体裁不同:甲为古体诗,五言和七言兼用,诗歌的格律自由,且长短不限。乙为七言绝句诗,此

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与选项中"体裁是一样的"说法不符,故选

Ao

29.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与分析。可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人生经历来理解。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

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敢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

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大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没有遇

到一个赏识自己的人,怀才不遇,内心满怀悲愤。表达了对不被理解、孤寂郁闷的悲叹之情。

十四、(2024•北京•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0.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成为文人抒怀的一种途径。这组诗中共同使用了"①"的意象,

意蕴丰富:《望岳》中其缭绕山间,诗人望之,感到②,不禁产生了登山的渴望;《登飞来峰》用其

借代奸邪小人,用典直抒胸臆,表现作者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独坐敬亭山》中其无伴且慢慢飘离,读

之,便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③。

31.古代文人万般诸事皆可抒怀,下列诗句中不熊体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一项是()

A.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老骥伏杨,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答案】30.云心胸激荡孤独、无奈31.A

【解析】3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

结合《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可知,这三首诗中共同使用了"云"的意象;

《望岳》中的"曾云","曾"同"层",重叠。"曾云"即"层云",诗人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独坐敬亭山》中的“孤云"是指天上孤单的白云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

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孤独和无奈。据此概括作答。

3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情感。

A."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了作者时逢战乱对离散亲人、兄弟的担忧。同时战乱一家堪忧而千家堪忧,

更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老骥伏杨,志在千里"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

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故选A。

十五、(2024•河南南阳•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O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项的一项是()

A.两首诗写作背景不同。《望岳》背景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漫游,故有此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背景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冬

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B.两首诗写作时的年龄阶段不同。《望岳》是诗人青年时期所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词人40岁时

所作,诗中自称“老夫",颇有俳恻意味。

C.两首诗从内容结构上都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望岳》前四句着力描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四句着力描

写诗人的内心感受;《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以抒情为主。

D.《望岳》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实写泰山的高大;"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引用典故,这里诗人以冯唐自许。

33."会"字在两首诗中都有"终将”的意思,但表现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联系诗歌分析。

【答案】32.D33.《望岳》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人生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实现兼济

天下的抱负。《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

【解析】3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了"冯唐出使"的典故,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

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

在以魏尚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选项中"诗人以冯唐

自许"的表述有误。

故选D。

33.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望岳》中,根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可知,作者首先描写了泰山的雄伟

气势和秀丽景色。然后通过“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

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最后在通过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

豪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

和气概,表达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根据前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许,含蓄地表

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然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更

是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词人关怀国家命运、想要

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

十六、(2024•四川广元•三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34."庐山烟雨浙江潮”在诗中出现两次,作者的观景心态是否完全相同?

35.某校刊正在为《诗中理趣》栏目组稿,请你从以下两首诗歌中选一首与《庐山烟雨浙江潮》一起组稿

并阐释理由。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34.不相同。第一次出现表达的是对美丽壮观景物的向往,是期盼而激动的心态;第二次则是见

到美丽壮观景物后淡定、从容的心态。35.示例:选择《登飞来峰》。因为它和《庐山烟雨浙江潮》都

是哲理诗(或主旨都给人启示)。《庐山烟雨浙江潮》反映出人生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追求,人生路上要

积极追求、豁达放下;《登飞来峰》则传达更广视野会有更大作为的道理,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观点

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分析】3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根据诗歌第二句"未至千般恨不消"可知,作者认为若是无缘见一见"庐山烟雨"与"浙江潮"一饱眼福,便会觉

得遗憾终身。因此,"庐山烟雨浙江潮"第一次出现体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向往与期待之情。

根据诗歌第三句"到得还来别无事"可知,作者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

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因此,"庐山烟雨浙江潮"第二次出现体现了作者看到美景后内心的平和

与淡定从容。

综上,作者前后观景的心态并不相同。

35.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根据题干"诗中理趣”可知,我们选择的诗歌应该与《庐山烟雨浙江潮》都体现

一定的理趣。

《庐山烟雨浙江潮》写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未曾到过见过,便觉得心中有千万种的遗憾,没办法消

除,一旦有一天去过看过,也就觉得没什么新奇。没见过以前总是充满着向往和期盼,然后就想方设法地

去追求和实现,一旦亲眼所见,身临其境,得到和拥有了之后,反倒觉得很平常。这首诗颇富禅意,充满

理趣。

《登飞来峰》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会被假象所迷惑。

在《赤壁》中,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

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赤壁》一诗没有体现理趣。

故应选《登飞来峰》。

十七、(23-24七年级下•江苏镇江•阶段练习)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