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先秦至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历程。史料实证:通过材料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历史解释: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及特点。唯物史观:认识政治制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知识梳理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1.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分封制的意义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b加强了各地文化的交流c形成了早期华夏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观念,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②宗法制特点: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等级制度c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一体,家国同构4.深远的影响a社会结构上,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b在社会管理方面,不仅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也在基层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族规、家规)c社会观念方面:a、忠孝观念b、尊老爱幼,兄弟相亲品德c、修族谱、著族规,重男轻女观念5.早期国家的政治特征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2.神权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王权;(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保留原始民主传统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瓦解2.战国——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3.秦朝——①皇帝制度(核心):皇位世袭、皇帝至上、皇权至尊②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处理政务采取廷议,皇帝裁断。③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④秦代文书制度:1.加强对官员管理,提高行政效率。2.保障政令传达,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3.利于制度传承,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4.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4.汉代至明清中枢行政体系时期相关制度职能作用、影响汉中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宰相议政机构被称为“政事堂”;①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效率;②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利于加强皇权;宋二府三司制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设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军政,三司分割财权;①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强化了中央集权②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风气元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一省制)相权又一次反弹,不利于君主专制明废丞相,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商讨;明宣宗时内阁拥有“票拟”权;内阁与军机处都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作为顾问、内侍机构,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清军机处传下达,跪奏笔录,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注: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宰相权力不断分化5.汉代至明清地方行政治理的制度的演变朝代地方制度汉1.①汉初:郡国并行②东汉晚期:州郡县三级制2.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刺史,加强中央集权;3.东汉晚期,监察区“州”变为地方行政机构,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隋唐①隋朝:废郡,实行州、县二级制②唐朝:道(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州、县三级2.唐中期以后,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宋1.从州(府、军、监)县二级到路、州、县三级2.路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实体;3.北宋中央集权措施:①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察并制约知州;②设转运司将大部分地方赋税运往中央;③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定期更换驻地;元设行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明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掌民政、司法、军政;向各省派巡抚、巡按清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省、府、县三级注:一个趋势:中央权力逐渐加强,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结构的演变规律①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②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出现。③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④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郡、州、府、路则变化很大。习题巩固1.周初,天子的辅政大臣一般由几人共同担任,如周康王辅政大臣盂只是"掌管军队,负责诉讼"。而到西周晚期,周宣王辅政大臣毛公厝几乎集所有国家大权于一身。这可以说明()A.分封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国家治理出现明显变化C.君主专制权力受到挑战D.贵族世袭特权得到巩固2.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九卿指"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这一制度()A.杜绝了官员腐败现象B.提升了地方治理水平C.明确了中央机构分工D.导致了分封体制瓦解3.秦朝皇命文书的形式比较自由,而臣子上呈皇帝的文书却有十分严格的格式要求,必须按官职、爵位、姓名书写,文首多为"臣昧死上言",文尾多以"稽首以闻"结束。这反映了秦朝()A.官员文化素养低下B.文书话语凸显皇权意志C.行政体系规范有序D.文书行政利于国家治理4.据统计,从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郡级政区的数量由24个增长到108个。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分裂问题日益严重C.诸侯实力不断增强D.君主权力渐趋分散5.据统计,在唐代门下省官员给事中行使封驳权的事例中,皇帝经常通过宰相、宦官甚至亲自宣谕对结果施加影响。这说明()A.门下省职权难以行使B.唐代出现了宦官专权C.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D.给事中限制宰相权力6.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7.《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